传媒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能力培育分析

时间:2022-03-12 11:20:14

传媒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能力培育分析

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媒介传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也是最大的电影出口国家、音乐产业也比其他发达国家发达。传媒业作为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行业,报纸、电视、网络、广播、多媒体、影视公司都是传媒专业大学生的主要需求源。根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可以看出,2011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十排名中并没有传媒类专业,排名依次为学前教育(97.5%)、热能与动力工程(96.4%)、物流工程(96.1%)、给排水工程(96.1%)和审计学(95。9%)等专业。而在2011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失业率排行榜的调查中,动画属于传媒专业的领域,失业率达到12.6%,排名第八。特别是在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排行榜中,前三位依次为动画(37%)、艺术设计(37%),广播电视编导(37%),这三个专业中的动画与广播电视编导是传媒专业的主体。在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较低平均月薪调查中,动画专业排名第十,仅有254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851元,但高于排在第一位的临床医学专业305元。虽然传媒创业有些领域待遇比较低,但在毕业半年后高于平均月薪的主要本科专业调查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达到3542元,排名第8,远远高于平均水平。传媒业具有知识、管理、资金、任成才、技术等方面的密集型,任何的传媒企业,成功的前提就是人才高度密集为基础的,都要依赖于一个优秀的、高效的、新锐的智力密集性团体去提供密集的知识、技术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传媒业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媒体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竞争格局,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媒业不仅需要专业型的传媒人才、也需要职能类的管理人才,更需要职业经理人才。传媒人才的需求正在成为职场的领军职位,如广告传媒界的职位需求以15个指数的平均速度在增长着,虽然对传媒业人才需求的增长有20%左右,薪资增长有30%,但越来越多的传媒机构却在感叹找不到合适的传媒人才。最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专业培育和需求严重的脱钩。

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

1.传媒学科在高校中一般处于边缘性位置除了一些传媒大学外,很多综合性高校都开设了传媒专业,这些专业一般都在学校合并、扩招以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多的。这些高校一般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其特定学科都拥有比较雄厚完备的师资力量、深厚的教学科研积淀和一大批各级重点学科。因此,高校一般都很重视自身的主打专业学科,在对传媒专业的投入相对要少很多,致使传媒专业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但教学科研积淀还不充分,综合实力不高。更为严重的是,在高校投入偏斜的情况下,传媒专业在高校整个学科体系张处于“非主流”、“边缘化”的劣势地位,无法与主干学科相媲美。2.传媒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就业选择多样化在国内传媒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单位的比例逐年下降,对口就业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某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从2007—2010年的媒体就业率分别为30%、25%、23%、21%。同时大部分传媒专业毕业生更关注的是能够顺利就业、就业单位是否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个性是否可以得到舒展,因此对专业是否对口要求的愿望并不高,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专业不对口具备比较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如很多大学的表演、播音与主持、戏剧影视文学等传媒专业毕业到对口单位的并不多,相当一部分从事了房地产开发、金融业、以及物流业等领域的工作。3.学历、成绩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按照常人的观点,学历越高,就业率就越高,学历越低,就业率就低。由于办学层次的不同,传媒专业有本科、专科之分,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和用人单位择人的标准差异,很多本科传媒专业甚至还不如专科专业。本科层次的传媒专业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专科层次的传媒专业则更加重视实践操作能力。这除了本科生的就业期望要高于专业生之外,还与用人单位用人标准上比较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关。同时,在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男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明显高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就业中普遍存在就业不平等的现象,女性毕业生不管是在就业率还是在就业质量方面都明显低于男性毕业生。4.就业较为理性,就业目标明确传媒专业大学生一般在大三阶段就确定了自己的就业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就业准备与就业低于选择等问题都进行过思考。他们认为大学只是自己人生道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仅仅是起点,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我规划意识。在就业目标方面更加趋势务实、更加理性,许多大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比较重视到电视台、电台、平面媒体或广告策划公司等传媒业进行实习,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5.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强化社会关系的运作大部分传媒专业学生一般都愿意留在北京、上海、各级省会城市,期望在发达地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自身价值。在找工作时出现“挑地方、挑单位、挑行业”的趋向,在社会和家庭的因素下“心高气傲”,选择了超乎自己水平能力的高薪资、高福利岗位。但是这些地方虽然是传媒专业毕业生的最乐意的就业地域,但这些区域就业竞争相当激烈,即使是优秀的毕业生也会动用一切资源,寻求关系,走后门等方式进行择业,因为社会关系是传媒专业大学生增加就业成功率的重要筹码。6.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条件逐渐恶化随着我国传媒业的无秩序竞争,成本呈现上涨、收入呈现下降的趋势,传媒工作的条件逐渐恶化,传媒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首先,一般会要求学生在自己单位进行实习考察,实习期间不支付报酬,而且实习期限比较长,一般都在半年以上,同时存在着不被传媒单位签约的可能性。其次是录用后没有正式编制,工资水平相比老员工想去甚远,但工作量极大,因此辞职率较大。

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首先是高校扩招,增加毕业就业压力。自从1999年国家实行扩招以来,毕业生数量剧增,虽然国家有所控制,但扩招影响依然存在。据数据显示,我国2005—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任338万、413万、495万、559万、611万、630万,毕业规模逐年增加。传媒专业也不例外,近年的毕业生持续增长,但我国传媒业对传媒专业的有效需求增速远远低于毕业生增速,导致了传媒专业供大于求的矛盾,致使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其次是传媒专业和我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对接存在矛盾。传媒培养的就业去向一般集中在我国的第三产业,但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比例仅为4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水平,国家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上。因此,合理调整各产业的比例,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去,将有利于缓解我国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再次是国家就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好。国家颁布了许多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国家服务部分由于人手短缺、资金匮乏,政策的执行力严重不足。同时就业指导与服务标准比较低下,信息不畅,就业政策的文件解读没有进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对国家政策知之甚少。再次是就业市场不够完善。一些不法企业和中介机构利用优厚条件签约毕业生,收取各种保证金和服务费后,降低毕业生待遇,甚至将毕业生无故辞退,严重打击了毕业生求职的积极性,也使得岗位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最后是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传媒业的飞速发展,传媒业更需要既懂专业业务,又懂经营的综合性人才,传统的工匠性毕业生已经不符合当代传媒的需要,招收日趋多学科方向,如金融、经济、法学、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受欢迎。2.学校因素首先是我国学校的体制问题。由于我国大学一般都是严格的行政化体制,普通教师和学生都只是高校的附属品,学校的决策缺乏合理性,一般都是领导决定即可。这种家长式的体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边缘化教师的决策权力等。其次,传媒专业的学科设置和培养模式缺乏合理性。如在扩充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方面不遗余力,学科和专业结构的合理性缺乏有效的论证,导致了招生规模扩大后,师资力量难以跟上。再次是我国的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现象严重。有些学校沿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一些与市场脱轨的专业难以被淘汰,导致传媒专业学生毕业出口不畅,综合能力欠缺,加大了就业压力与难度。最后是学校的落后的就业意识问题。一些学校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业指导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学生择业不仅仅是学校、学生的具体问题,更是一个关乎社会进步与稳定的社会问题,不能提供一流的就业服务和就业平台。3.学生因素首先是传媒专业大学生观念比较落后,对社会认知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并不喜欢,在目标和角色定位上比较模糊,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致使自己毕业不能顺利迈入职业生涯。其次,学生不愿意将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缺乏毕业的思想准备,生活在幻想之中,对自身和社会期望过高,对到基层就业持保留和官网态度。最后是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在现代传媒业呈现双重专业化的趋势,媒介的小众化趋势对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好的素质要求,部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获得及储备不够,具体表现在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素质低下,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缺乏实践的锻炼,不具备就业的竞争优势。

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研究

1.制定多层次、有级差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首先在培养目标上,应着重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传媒人才,不仅要懂传媒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需要懂经营管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过程技术等知识,培养自身的人文、科学和创新精神。各个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建立起适合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培养标准,制定多层次、区别于其它高校,凸显自身特色的教学培养体系。同时后还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传媒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当今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全面增加的情况下,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对提升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建立适合传媒发展的多元化师资队伍教师作为传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要精通传媒专业知识,也要拥有跨专业学科的知识背景,不仅要了解传媒学科的发展历史,更要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情况,不仅要熟悉传媒专业的理论体系,也要精通传媒实务。因此,建立起适合传媒就业市场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引进或培育通识教育的教师,其次是引进具有跨学科、具备优秀科研素质的博士人才,再次是加强和社会的融合,吸纳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师潜质的专职或兼职教师。3.加强传媒专业的就业教育高校应顺应传媒业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破除传统的就业理念,顺应多元化的就业趋势。首先是做好传媒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学校和教师应帮助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和能力优势,构架适合学生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是学生根据兴趣等爱好合理选择专业方向。要从分利用高校自身的优势学科资源吗,集合自身的兴趣和专长,合理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最后调整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在进行合理职业规划的时候,要给学生灌输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务实的就业理念,提高学生就业定位的正确性,降低学生的就业期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4.拓宽就业渠道,多方面获取就业信息传媒专业大学生应把握就业机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选择适当方式向就业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干。就业机会稍纵即逝,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往往成为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应多参加社会、高校组织的各种招聘会;同时高校应建立起自己的就业平台,与就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大学生还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不要眼高手低,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更适合自身的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本文作者:顾倩工作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校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