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02 04:07:40

小学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学习风格作为反映学习者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指标,是实现个性化教学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简要介绍了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4MAT教学模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面向想象型学习者的合作学习、面向分析型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面向常识型学习者的任务驱动式学习和面向活动型学习者的项目式学习四类教学方式。

关键词:4MAT模型;学习风格;个性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学信息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要求关注学习者多样性,在个性化学习方面取得突破。但是,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较少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特点,大多是教师照本宣科地灌输知识,让学习者机械式地加以模仿。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教学效果不佳,而且难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研究表明,当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匹配时,其学习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1]。因此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二)44MAT模型与个性化教学。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McCarthy博士在Kolb经验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整合大脑支配理论提出了4MAT教学模型[2]。该模型根据个体感知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将学习者分为想象型、分析型、常识型、活动型,分别对应学习循环回路中的感知、反应、思考、实践四个象限,并为每一类型的学习者提供适合左右脑思维模式的学习活动,设计了八个教学步骤:①连接,从日常生活出发进行导入,将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②关注,探寻概念背后的意义,与新的学习任务展开对话;③想象,让学习者比较新旧概念,根据自身经历理解概念;④告知,告知学习者需要理解的知识,建立对新概念的认知;⑤练习,学习者需要通过练习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程序性的知识,帮助实现知识的内化吸收;⑥扩展,提供给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⑦提炼,将所学的概念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习者深化概念的理解;⑧表现,让学习者与他人分享他们所学的东西,同时提出新的疑惑,进入下一轮循环[4]。值得注意的是,McCarthy认为学习风格不是固定的,该模型设计的目的是让每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发挥其学习优势,在弱势环节迎接挑战,锻炼和发展自身[3]。4MAT模型以学习风格为出发点,为实现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二、面向想象型学习者的合作学习

(一)想象型学习想象型学习者的特征。想象型学习者主要关注“为什么”的问题,他们的学习动机取决于自身对所学内容意义的判断,偏好具体形象的事物,因而实用性、经验性的知识往往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他们善于与人相处,喜欢通过反思式的观察解决问题,需要有人倾听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所以合作学习是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二)想象型学习者合作学习设计。对于想象型学习者来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发生联系,赋予其现实意义,利用学习者的已知经验来激发其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可以通过设置动手体验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以小学信息技术“魔术表演”单元为例,联系阶段教师从生活情境导入,播放趣味魔术剪辑视频,表演提前准备好的简单小魔术;依据学习风格将学习者分为4-5人一组,尽量确保小组内包含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鼓励学习者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模仿体验,分享或教授生活中的其他小魔术。关注阶段教师提问学习者魔术表演中的组成要素,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组织小组讨论,由教师收集评价讨论结果,给出问题答案,同时引出该单元学习的意义,即利用计算机制作简易动画。

三、面向分析型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

(一)分析型学分析型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型学习者会寻求“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喜欢抽象化概念和反思性观察,偏爱理论和事实,追求细节,能够快速分析、对比、总结事物的异同,从而创建出一般化的规则,更适合于概念性知识学习。他们擅长思考和逻辑推理,例如分析数据背后隐藏的原因,希望知道专家们的想法,能够有效地从课堂讲解中获取知识,并对信息进行抽象化加工,因而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其学习潜力的发挥。(二)分析型学习者探究式学习设计。对于分析型学习者来说,教师应该合理安排知识呈现方式与顺序,帮助学习者反思以促进新概念的形成,尤为注意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尽量减少认知负荷。以小学信息技术“魔术表演”单元为例,想象阶段教师提问有关背景、角色、造型、脚本的概念,抛出研究问题;要求学习者尝试与关注阶段总结出的魔术组成要素相关联,给出可能的对应关系;随后让学习者通过分析对比之前趣味魔术剪辑视频中的多个魔术表演,自行探究归纳概念,将经验性知识抽象化。告知阶段,教师检验评估学习者学习成果,给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其中的重难点与易错点加以强调,帮助学习者完成新概念的建构。

四、面向常识型学习者的任务驱动式学习

(一)常识型学习者常识型学习者的特征。常识型学习者对“怎么做”的问题很感兴趣,喜欢运用抽象理论完成学习任务,他们认为,如果某物有效,那么它就可以被使用,需要知道事情是如何运作的,重视策略性和技能性的知识。他们是典型的实践主义者,偏向反复的练习与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任务驱动式学习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恰好可以满足其学习需求。(二)常识型学习者任务驱动式学习设计。对于常识型学习者来说,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其所学理论,在“做”中理解和扩展知识,可以通过围绕某一任务设置练习活动,并及时给予反馈,但由于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在练习难度和数量上应该灵活考虑。以小学信息技术“魔术表演”单元为例,练习阶段教师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学习者完成“螃蟹大变身”魔术;启发学习者将大任务分解为四个小任务:选择舞台背景、编辑魔术师与螃蟹的大小及位置、修改螃蟹造型、魔术师指令与角色变化对应;组织学习者自行观看学习视频,了解搭建舞台、新建角色、修改造型等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利用腾讯云档在线表格工具构建魔术师指令与角色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存在困难的学习者实施个别化指导,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扩展阶段增加自主创作的任务,教师设置不同难度系数的故事情节,学习者自由选择或者根据自身兴趣对魔术添加更多情节变化,针对任务完成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做总结,在今后学习中规避类似错误。

五、面向活动型学习者的项目式学习

(一)活动型活动型学习者的特征。活动型学习者关心的问题是“如果这个,然后什么”,擅长整合经验加以运用,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会因为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从一个任务跳跃至另一个任务,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他们偏爱开放性问题,寻找答案的各种可能性,所有解决问题的假设都是其探究的原动力,以多样的学习活动、开放性的任务为特征的项目式学习符合其发散的思维习惯。(二)活动型学习者项目式学习设计。对于活动型学习者来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习者确立项目主题并完成自我创作,以培养创新精神,举办活动让学习者勇于表现自己,并确立合理丰富的评价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做出公正客观的点评。以小学信息技术“魔术表演”单元为例,从提炼阶段起教师实施故事比赛,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调用背景库和角色库中的素材编写生活中的小故事,提供学习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图片素材网站,帮助其制定任务分工与项目计划表。表现阶段组织作品展示,通过讲述作品检验学习者学习效果,发现亮点与存在的问题,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一步深度加工。4MAT模型是一种整合性的教学策略,提倡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四类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的特点,将教学方式具体化,提出了四类教学策略,体现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为小学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何翔.基于4MAT系统开发促进知识深层理解的学习策略[J].化学教育,2016,37(23):41-47.

[2]滕明俊.“核心问题驱动”的4MAT化学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18(01):46-48.

[3]左志宏,王敏,席居哲.McCarthy学习风格的分类及其4MAT教学设计系统[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69-72.[

作者:莫怡琳 李 璇 王会丽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