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论文

时间:2022-01-31 03:29:33

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教学教学氛围和情趣的个性化

学生在充分阅读或朗读的基础上,创造个性化的情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手段,多种方式再现或还原当时的环境,会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陌生感,时代的疏离感,这在小说教学和戏剧教学中,特别有效果。因为,每个人都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先产生一种未知感,生疑生惑,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活动的过程性需要,让好奇心去调动学生。而老师就从传道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沟通文本与学生的“媒介之人”。而成为“媒人”的话,那么两方面的关系都要搞好。既要熟知文本内容,又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只要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然后让其自然发展,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二、教师自身应具有独特的教学个性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教师应具有独特的语言,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才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创设恰当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使幽默不失本分,欢乐不乏启发。那如何去指导学生去学呢?我想:我们作为一个引导者,首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文本和学生双方见面。当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文本,然后作为一个驾驭者,控制阅读和讨论的气氛,使阅读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最后是成为一个维护者,当双方发生矛盾时,应有效的使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互动,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预期结果。在动态的多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所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教学能力等全面素质的同时,尤其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色彩。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应该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

“教师的文本”是死的文本,是没有个性的文本,是废的文本。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文本“活”起来,使学生“活”起来,课堂教学自然也“活”了。而“学生的文本”简单讲就是把文学欣赏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老师从旁指导,引导。在这样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不同,自然就产生矛盾和分歧,而这样的矛盾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激发学生进一步想要去探究,去了解。下面是我在上《孔乙己》一课时,对学生个性挖掘的片段:师:“我们能否假设一下,在孔乙己被打折腿之后,情节如何发展才能使主人公幸免于悲?”生(1):“碰到一个好心人的收留,让他看小孩。”生(2):“电视里常有主人公残废了后,被庙里的和尚救了,还治好了伤,然后进京赶考,得了功名,衣锦还乡的,也许孔乙己也是这样。不过,年纪似乎大了点。(众笑)”生(3):“乞讨度日,住在一个没人住的鬼屋里,(众笑说:碰到一个女鬼),胡说什么啊,鬼片看多了吧。无意中他发现了一个宝库的入口,那里有许多财宝,然后就成了大财主,还花钱买了个功名,众人都来奉承他了。”生(4):“鲁镇遭遇劫匪,在对方劫财劫色之下,损失惨重,除了个不起眼的孔乙己,其他人都被劫匪锁住了。后来,孔乙己逃了出去,向官兵报告匪情,在官府的打击下,劫匪全军覆没,孔乙己成了鲁镇的英雄,被奉为上宾。”气氛非常活跃,想象确实丰富,大家沉浸在创造的欢乐和对出乎意料的情节构想所产生的愉悦中。师:“我估计,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的白日梦吧,什么财主,什么英雄,还女鬼,是自己想当,还拖了孔乙己。”(众大笑)教师又追问:“这几种假设在小说中的孔乙己身上有存在的可能吗?”随着种种设想的一一否定,一个“文学原理”终于被学生发现:小说情节是为刻画人物形象,展现时代背景,揭示小说主题所服务的。只要人物性格没有变,时代背景没有变,不仅“打折”是必然的,“死”也是必然的。这就是“学生的文本”,需要教师去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学生的个性才能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一切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有思想的欲望并且能够思考,善于思考,他们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灌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从中,似乎还可以看到“燃烧”的实现,因而才有一份主动,一份生动,一份个性。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契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

作者:姚建新 单位:常熟市董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