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11 10:22:49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力的培养

摘要: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学习中通过亲身参与活动获得的能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在实践中领悟原理。通过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其探究更深层次的欲望,继而获得成就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力;课堂活动设计;课外践行

地理实践力是行动能力和思维品质表现,是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而形成的能力。近几年高考地理命题的趋势是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对地理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要求结合生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日常生活是脱节的,探索和发现身边地理问题的能力有所下降,故此在教学中培养该素养是摆在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地理实践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地理事物认识有限,高中地理课堂受限于空间和时间,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就难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和感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加大。故此,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设计就必不可少,设计的合理性更是关系到知识和能力达成。比如《工业的地域形成》一课内容逻辑因果关系较强,而且不是单线的简单联系。因此,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的通过设置活动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设计围绕一个假设区域空间的工业化发展情境为主线贯穿整节课,能够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中体验身为一个区域设计者的思维过程。在学习工业联系及工业集聚的原因以及工业分散的原因时采用实践法,通过参与活动环节提高地理实践力。(1)给出六个不同区域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合作分析区位特点。结合教师提供的15个工业部门,选出一个最适合的工业部门布局在自己的区域内。假想的六个区域,空间背景设定为15平方公里,时间背景各区域不同根据需要调整。①我国南部沿海重要城市,交通十分便利,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具有国内知名学府,有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②地区盛行东亚季风,地理位置优越,有发达的内外交通运输网络。西南临近城市有国内知名钢铁企业。③地区北纬45度大陆西岸,河流众多,水陆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④国内传统的小麦产区,周边丘陵有大量的果树资源,该地人口稠密,对外交通较为便利。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势起伏较大大,河流发育较好,该地具有铝土和铜矿等矿产资源,交通较为便利。⑥位于沿海地带,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地价低廉,有优惠的政策支持。第一批供选择的15个工业部门:水力发电厂、汽车厂、轮胎生产厂、有色金属加工厂、服装厂、拉链生产厂、炼铜厂、炼钢厂、面粉厂、铝合金门窗生产厂、煤炭采掘厂、煤炭加工厂、计算机CPU生产厂、面包厂、钢管生产厂。通过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研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能够认知区域尺度的大小对于地理事物的影响。养成合作探究习惯,提升语言表述的能力,落实了地理实践力,增强学习自信。给出第二批供选择的15个工业部门,学生小组研讨,本地区引进的新的工业部门类型并说明理由。提出问题:引进的哪些工业?为什么这么选择?第二批供选择的15个工业部门:炼焦厂、挂面厂、键盘生产厂、炼铁厂、玩具水枪生产厂、发动机生产厂、保险杠生产厂、炼铝厂、刹车片生产厂、计算机主板生产厂、芯片制造厂、水果罐头加工厂、制鞋厂、汽车内饰生产厂、糕点厂。通过活动环节锻炼,学生动手进行工业引进发展和空间布局的设计。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展示工厂布局成果,说明理由。感受不同组别之间差异的同时探究总结工业集聚的优势。(3)给出第三批23个工业部门,学生小组研讨,本工业地域发展壮大需要引进的新的工业部门类型并说明理由?同时原有工业发展壮大后所在用地的面积应该扩大,请选取不同大小的模块表示。问题:①对比其他工业地域,发现从发育程度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吗?②结合教材分析从工业地域的形成类型有哪些?③找出工业地域发展过程存在的瓶颈问题?第三批供选择的23个工业部门:机床厂、钢板生产厂、计算机显示器生产厂、搜索引擎公司、铜管生产厂、铝块生产厂、汽车玻璃生产厂、果干加工厂、行车记录仪生产厂、建材加工厂、鼠标生产厂、生物制药厂、社交媒体公司、铁艺加工厂、汽车空调配件厂、轧钢厂、制伞厂、炼铝设备生产厂、铜丝生产厂、铜制品加工厂、雨刮器生产厂、激光打印机生产厂、袜子生产厂。通过活动环节让学生经历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发展的瓶颈。合作学习梳理归纳总结学科知识,提升了正确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4)结合第三个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共商对策。问题:①你们想到哪些可行的方法?②适合分散的工业部门具有哪些特点?分散后会有哪些好处?③什么是工业的地域联系?通过活动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为所属区域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的同时,视角扩大到了区域与区域间的合作共赢。学生在本节课堂上利用短短的40分钟时间经历了一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转型的过程,提升了学生对于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到领会再到思考问题本质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钻研地理科学的积极性,同时小组代表在展示区域发展决策时提升学生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实践力在课外的践行

地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课堂,校园、上学的路上、家里、野外等很多地方时时刻刻发生着与地理学科有关联的事物。但很多学生很难能够将生活中发生的事物和现象与课堂上的所学的知识相结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随着高考试题灵活性越来越强,则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分析生活,真正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掌握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学习能力。以下从“一场迟到引发的深层次思考”为例说明地理实践力在课外的践行。学生早上迟到是一种频发现象,如何避免和减少该现象的发生是每一名教师头痛的问题。教师就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引导学生共同研讨迟到现象。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让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主观:前一天晚上因为某些原因休息太晚,第二天起床晚了,或者起床时间正常,但突发身体原因洗漱浪费了时间。总的来说主观的原因就是从家里出发的时间比正常晚了几分钟。客观:行车过程中的拥堵,或者根本找不到出租车。总的来说就上学的路上用时比正常多了几分钟。两个几分钟的叠加造成了迟到的行为。主观的原因,要求学生自我克服和调整。客观的原因,用地理思维分析路上怎么就多出了几分钟。明确问题,一是为什么找不到车;二是道路为什么拥堵。经过热烈讨论得出答案:时间差的缘由,出发晚了几分钟,整个时间发生了平移,进入到小学上学的早高峰,因而找不到车和道路拥挤。其次,将问题进一步深入,拥堵的现象和原因。学生通过研讨后动手绘出道路拥堵的路段和方向,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动手制图的能力。通过集体研究得出结论,拥堵路段为学校密集分布地区,拥堵的方向是学生上学的方向。造成拥堵的原因:一是私家车太多;二是行车不规范,“加塞”太多;三是行车技术太差导致行车过慢;四是停车不规范,随意停靠,非即停即走;五是道路两侧人行道施工改造;六是突发天气问题。再次,针对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主观问题解决要早起提前出发,客观问题的解决要重新规划行车路线,或改步行上学等等。同学们集思广益一条条梳理、讨论最后确定措施的可行性。最后,思维的拓展。学生针对道路拥堵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例如:人行道的改造工程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利弊分析;突发天气现象产生的原理等等。通过课外地理问题的研讨,学生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从而使其具有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探究问题的头脑,形成地理学科素养。学生开启了眼睛和头脑后即可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与地理学习相关内容,进而激发学生对生活探知欲望,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地理实践力在课外的践行和培养,更有助于学生提升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并将其整合起来。

总之,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都将是对学生能力提升的最好方式。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才可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切实可行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曾呈进,王家燕.基于“互联网+”的高中地理实践力教学实践——以《常见的天气系统》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7).

[3]李川江.一次高中地理实践培养的有益探索[J].地理教学,2019(14).

[4]陈慰臻.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索和反思——以人教版高中地理“热力环流”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0)下.

[5]李宗录,赵云渤,孟方芳.基于地理实践资源的课堂教学案例编写[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8)上.

作者:石刚 单位:延边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