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探讨

时间:2022-10-22 10:51:55

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探讨

1引言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工程建设行业的投入力度,建筑业取得显著成就。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限制,高层建筑发展越来越快。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专业性强,资金和人员投入量大,并且存在许多工序交叉现象。除此之外,高层建筑受力结构较为复杂,对结构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施工周期长。要想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必须重视施工技术管理,认真研究建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建设施工中的应用,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开展作业,把握施工细节,减少质量漏洞。同时,施工单位还要重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积极学习先进施工技术,并合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保证高层建筑工程质量[1]。

2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2.1地基处理复杂。高层建筑工程为确保整体结构稳定性,基础埋深不得低于建筑总高度的l/12。如果采取桩基施工技术,基础埋深应不低于建筑总高度的1/15,至少要有1层地下室。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埋置深度通常为地面以下5m,部分超高层建筑甚至超过20m。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难度大,导致工程造价高、施工周期长。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深入研究。2.2施工技术要求高。现阶段,砖混结构在国内低层建筑、多层建筑中应用较为普遍。高层建筑则不同,结构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施工会应用到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相关的施工技术。目前,现浇混凝土应用较为普遍,建筑施工企业应将研究重点放在结构安装、钢筋连接以及混凝土模板技术等方面。2.3建筑功能多样。在设计高层建筑时,许多设计师已经舍弃过去外观雷同的方盒子建筑,建筑色彩、立面造型以及平面结构越来越多样。现代高层建筑要想顺利达成建设目标,必须利用先进建筑施工技术。与普通多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工程在立面处理、消防设施、防水工程等方面都提出更高技术要求。除此之外,高层建筑涉及多种设备,装饰装修复杂,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加以重视[2]。2.4工程量大。由于高层建筑属于大体量建筑,因此工程量很大。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国内高层建筑的平均建筑面积已达到1.5×104m2。一方面,高层建筑工程普遍具有项目多、工种多、参建单位多、工程量大等特点,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才能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因此,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大多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另一方面,高层建筑工作面较大,层数多,因此可采取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的方式进行施工,对时间、空间进行充分利用。2.5施工周期长。由于高层建筑工程量大,因此工期很长。多层建筑工程施工周期平均约为10个月,而高层建筑工程平均工期则是2年。因此,高层建筑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为缩短施工周期,一般通过缩短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周期来实现。例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施工方法、合理选取模板体系,以此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2.6施工条件复杂。高层建筑施工场所通常在市区,建筑比较密集,建设施工用地比较紧张。因此,对临时设施和暂设工程,应尽可能进行压缩,施工现场不宜长期放置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对商品化、工业化的产生品进行充分利用,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选择。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对地下管线、周边建筑以及道路等进行有效保护,以免破坏这些设施[3]。

3高层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

3.1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JGJ3—199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有明确规定:天然地基,高层建筑工程基础埋深不得低于建筑总高度的1/12;桩基工程,在不计算桩长的情况下,高层建筑工程基础埋深不得低于建筑总高度的1/15。对地下空间进行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大多会修建地下室工程,深度可达20m以上。高层建筑工程大多建设在城市中,施工场地面积有限,并且常与周边建筑物、市政设施、道路工程紧密相连。因此,此类建筑对深基坑工程的位移及稳定性有严格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工程多属临时工程,很容易被施工单位忽视。除此之外,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涉及多方面知识,如支护结构、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土壤力学强度与稳定性等,不同的岩土性质对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有不同影响。如果工程设计与施工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基坑安全事故。土方挖运、回填和支护拆除等属于土方工程,土方挖运方式、支护形式等也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内容。3.1.1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采取这一技术时,成桩、成孔时间会受到桩体承载性能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成桩与成孔时间,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对灌注方法进行不断改进,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成桩、成孔施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桩基极限承载力会受到桩底沉渣影响,由此可能造成桩顶沉降。施工人员需要重视清孔工作,有效控制桩底沉渣厚度,以此提升桩基承载力;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有时会出现断桩、缩径以及离析等问题,导致桩基承载力受到影响。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对浇筑工序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浇筑工作一次性完成。2)后压浆施工技术。在采取这一技术时,经常会出现持力层扰动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为:桩底沉渣会导致持力层状况改变,此时桩端阻力很难将自身作用发挥出来。针对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利用后压浆施工技术进行解决,对已经完工的钻孔桩,把浆液压入到桩底或者桩侧,以此改善桩基与土体之间的条件,使桩底沉渣胶结起来,从而提升桩基承载力。3.1.2合理处理主楼与裙房关系。出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在高层建筑中,主楼和裙房通常被设置在一起。然而,由于主楼和裙房之间有不同沉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以免出现沉降差异过大的情况。桩基础、筏板基础、复合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以及箱型基础等是较为常见的高层建筑基础形式。同时,高层建筑基础施工需要解决多个问题,包括支护问题、地下水位处理、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人工地基处理等,以免出现基础滑移现象,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造成影响。3.2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3.2.1振捣与浇筑技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振捣棒数量不能少于3个,并分别放置在每个浇筑带的前、中、后部,保证振捣充分,以此提升混凝土密实度。在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最好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并确保浇筑连续,尽可能缩短各层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施工缝不可随意保留,以免产生过多的混凝土裂缝。3.2.2混凝土养护技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大,并且地下室工程对混凝土整体性要求较高,因此,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通常会有水化热现象出现,加大混凝土构件体积,受内外温度应力影响,混凝土构件会有裂缝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养护温度和湿度,在混凝土构件表面覆盖塑料薄膜、草袋等,确保混凝土始终处在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3.2.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2方面:1)后浇带预应力筋施工技术。在地下室工程中,施工人员应重视后浇带部位的预应力筋施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准确计算预应力筋的加设数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先对后浇带两侧的预应力进行张拉锚固,然后将模板拆除,以免出现模板积压状况。2)张拉施工技术。在张拉过程中,混凝土强度必须保证不低于C35,根据张拉力以及伸长量选择张拉控制变量参数,同时对伸长值进行校对,以此控制张拉力,以免因局部应力不足带来裂缝问题。在张拉施工中,张拉伸长值的实际值与理论值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二者间的误差,从而减小钢绞线回缩量。3.2.4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地下室防水工程是高层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和关键部分,如果地下水出现渗水问题,建筑结构稳定性、建筑使用功能等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不同地下室工程有不同防水等级,所选用的施工技术必须具有合理性。防水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在地下水方式工程中较为常用。

4结语

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施工技术管理应作为重点内容。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许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但如果施工技术应用不合理,施工流程不规范,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也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施工单位只有充分、合理地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才能真正提升建筑质量,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欧阳兆良.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创新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0):26-27.

[2]鲁军.简述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及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30):151-152.

[3]文庆红.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9):138-139.

作者:高强 单位: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