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教学建设论文

时间:2022-03-10 09:19:49

产学研合作教学建设论文

1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1.1实训基地建设符合行业要求

在高职院校相关电子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建设模式大多采用实验台、实验箱、开发板的主流建设形式.这些实训设备能满足电子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验证、基本电路设计、典型模块的演示.在本专业的PLC控制技术、单片机项目实训、微机原理、EDA技术等实训室的建设中,基本选用的是这些形式的实训格局.这些实训设备的模块化平台搭建,任务明确的学习框架,对于专业知识的验证创设了直观的学习效果,对于技能训练提供了可重复操作平台,对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训练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遵照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培养目标,培养的人才是能胜任生产一线的高级技师和专业管理人员[2].结合这一培养原则,人才培养过程若能为学生提供设备与模式相近于行业生产线的实训基地,就能更好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可见在高职院校紧贴行业标准,结合生产线,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必要的建设模式.在本专业实训基地新建中,遵循“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建设原则,以行业的标准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框架,以产业工艺要求为设备的选择依据进行实训基地扩建.如本专业新建的“SMT电子表面组装技术实训中心”基地具备以下特点:①拥有一条完整的,与电子行业发展相接轨的全自动电子表面贴装生产线,具备实际投产的工厂环境与设备性能.实现了实习设备与生产设备一致,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的教学环境硬件平台建设.实训中心设备装备线如图1所示:②SMT技术实训中心在专业教学中主要承担“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技能”,“PCB板设计与制作”,“SMT技术工艺流程操作”等实践课程的实训.提供“SMT技术生产线顶岗实习”,“电子产品制造顶岗实习”工艺实践流程与工厂化学习环境.③对外可承接各行业电子产品的SMT组装类工作.实训中心可提供接单生产,半工半读实践模式.在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提供“学习在工厂,生产在校园”的岗位能力培养模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性与新技术的认知度起到了很大的提高作用.④通过SMT实训室生产线引进企业技术包,提高教师的科研、技术指导能力.服务于电子产业部门及科研部门对SMT技术的研究与产品跟踪,SMT技术人才现场培训,为相关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提供研究平台.因此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针对专业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岗位能力的各层次需求,进行不同模式、不同格局的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融教学、岗位能力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保证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设计能力,还有应对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

1.2课程体系构建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以行业背景为基础,以岗位需要求为导向.在本系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立中,教学部门人员深入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海尔公司、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福建时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定点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部、生产车间、质量管理部与企业专家针对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进行研讨,对应电子行业明确的职业岗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课程的合理性做了实地论证.另外还前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进行调研交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建立了既符合行业岗位需求,又切合本校教育条件的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原则设置课程,确定重点课程建设,加大实践课的比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开设课程基本涵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3].以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为例:实践课的开设首先应对应明确的岗位能力目标,所以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学生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对接关系梳理,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专业结合行业需求从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综合能力进行了能力归位,以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确定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素养课程中实践课程的体系框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三条实践教学主线完成,各个教学主线对应的实践课程如图3所示.六个学期完成专业基础能力实训、岗位核心能力实训、职业综合能力实训,通过不同阶段实践教学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设计、任务引领的技能训练式教学,创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基于产品制作与生产管理过程的能力训练.利用校内实训设备和仪器仪表,根据技能点链接理论点,进行理实一体,“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教学.学生通过电子产品的制作与生产工艺现场学习,拉近抽象的理论符号与真实元器件、材料和产品之间的距离,对制造业获得真实感受.实训课程进行科学规划,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和专项训练.每门实训课按照实训大纲,划分为多个逐级提高的项目块,每一项目块由多个任务组成,以电子产品为载体,设置教学情境,整合课程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每一教学情境串联课程中多个典型技能点与理论点,将知识与技能溶入到情境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通过项目与任务完成,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学生自主活动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对知识的掌握呈现过程化、熟练化,综合化.2.3实践资源寻求多方合作资源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学校所掌握的资源主要是人才资源,其突出优势是能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与教学形式的确定.企业所掌握的资源主要是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等,其突出优势是设备技术、及对人才需求最快速和直接的反应能力[3].科研部门所掌握的资源是技术储备与研究能力,其突出优势是对技术的跟踪与新技术的研发.如果企业、科研部门与学校共同参与教育过程,采用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在真实科研或企业环境中,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人才的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在这样的合作平台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快融入企业,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新技术研发能力.(1)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与巩固.基于产学研合作办学方向,使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本系与东方日升新能源、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海尔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顶岗实习与课程实训应达到的素质能力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合作,完成新技术学习、科技成果推广、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扩充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将企业作为学生接受新技术、提高现场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的顶岗实习场地.(2)加强教师双师素质建设.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精湛的专业理论,还应具备与行业接轨的实践能力.在双师素质的建设工作中,着力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对于新进的实训设备或新技术的学习,聘请设备研发部门的技术人员或企业专家走进课堂,作为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安排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完整循环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后序教学有效进行.其二,要求专业教师承担实习带队任务,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调研岗位能力需求,学习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为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收集论证资料.为技术革新及产品开发利用,科研课题研究储备技术资源.其三、鼓励教师取得专业职业资格证.掌握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更好的指导学生参加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认证.(3)提高科研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鼓励教师的技术创新与课题研究,开展技术合作与研发依托校内实训基地,着力形成良好的技术研发氛围,获得行业资格认证中心授权,形成对外检测服务和新技术推广能力.利用校内基地的设施设备、场地和技术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扩展专业的对外服务能力与新技术研发能力.

2结束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显著不同,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与岗位素养,为了缩短“学”与“用”的差距,使教育过程“所学”与就业职场“所用”相互配合.产学研合作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效的途径之一.依托产业背景,结合岗位需求,开发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课程体系,将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养成、技术研发能力、管理素质养成起到关健作用.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原则,以科研带动教学,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高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就业潜力与竞争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谢华燕王小宁赵晓林崔远单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