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元的前景及组合途径解析

时间:2022-05-12 05:13:00

亚元的前景及组合途径解析

内容摘要: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在区域内推行统一货币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在欧洲得到了成功的实践,欧元的流通给欧洲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亚洲各国(地区)已经开始思考在亚洲建立统一的货币体系。随着近些年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深,人们对在亚洲建立统一的货币“亚元”的兴趣日趋浓厚。亚洲社会具有其特殊性,在亚洲推行统一货币是否可行?“亚元”的前景如何?如果创建“亚元”,应该如何整合各国(地区)的货币体系?本文就在亚洲建立统一的货币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亚元”整合途径的一些建议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东亚经济一体化;货币一体化;“亚元”

蒙代尔(Robert•Mundell)在199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奖之后预言,在未来10年中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元”区。他把这三个货币区称为国际金融体制稳定的三足鼎立(ThreeIslandsofStability)。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欧元区业已形成。经过几年的发展,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已经呈现强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区也在美元、加元和墨西哥元的逐渐整合中正加速建立。那么,在这种区域金融整合、货币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亚洲何去何从?“亚元”区建立的前景及方式又如何?

一、“亚元”的重要性

2004年4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发出声音:“‘亚元’是一个值得追求的长远目标。”而于同一天先期进行的2004年会首场新闻会上,论坛理事长拉莫斯也向媒体表示,亚洲经济正以全球最快速度增长,区域一体化因后发优势而加速进行,“亚元“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由此看出,亚洲区域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1.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引发了亚洲国家(地区)间货币协调问题的讨论

在1997年泰国突然爆发一场货币危机并发展成一个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很快波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连一向被称为是发展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也逃脱不了这场厄运。在金融危机中,各个国家和地区竭尽全力抵御危机,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各国之间很难达成一致,甚至出现以邻为壑的情况,经济危机由此蔓延开来并给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在这以后,亚洲各国开始意识到建立亚洲国家(地区)间货币协调机制的必要性,而统一的货币体系是其一种极为有效的形式。统一货币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度部分货币主权,换取金融体制的稳定,能够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在亚洲建立某种形式的统一的货币联盟有利于提高亚洲各个国家及地区的金融稳定性;改变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的对美国依赖较大的状况,增强独立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

2.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随着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东亚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力显著增强,已与欧盟、北美成为世界上三大重要的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前世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近些年来发展了各种机制的区域经济联合,既有东盟10国、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框架,也有东盟与中、日、韩3个“10+1”机制,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而统一的货币是一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阶段,或者说是最终目标。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汇率机制的有效协调以及货币走向统一是每个经济体所期盼与不懈追求的目标。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东亚区域内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如果一个经济体在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份额很大,它会从区域汇率制度合作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从经验研究看,1990-1998年间,亚洲经济体中有45%的出口和49%的进口发生在区域之内,各个经济体40%的直接投资来自区域内部。区域内经济体之间贸易密度指数(反映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密集关系)显示,有13对之多的亚洲经济体之间贸易密度指数超过5(较高水平),而在欧盟,只有4对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密集度超过5。而如今,亚洲区域内的贸易量目前已经超过50%。这表明,亚洲地区贸易投资的一体化程度对进一步的货币合作有现实的要求。实行单一货币会减少或避免由于各国及地区货币间汇率波动引起的贸易摩擦,因为货币汇率的波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波动从而影响贸易条件,最终会影响贸易投资。再者,如亚洲不能实行一种共同货币,就必须以第三国的货币作为贸易支付手段,这无形中加大了交易成本和金融风险。因此,区域内单一货币的实施有利于为区域内贸易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推动区域内贸易的增长。

我们也可以运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来分析在东亚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在亚洲实行统一货币的好处。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对固定汇率制下使用的货币政策进行了经典分析。如图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即这个三角形不可能存在。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如果放弃资本流动,将退回到闭关锁国的封闭经济体系,不利于经济增长。如果放弃汇率稳定性,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这样看来,只有选择发起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比较可行。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也就意味着建立区域单一货币体系,实现了单一货币,可以提高货币体系的透明性。由于统一货币区内各国都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存在某个国家突然增发货币的可能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民众对货币政策的信任度。统一货币能够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节约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和降低金融风险(如亚洲不能实行一种共同货币,就必须以第三国的货币作为贸易支付手段,这无形中加大了交易成本和金融风险),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

在亚洲建立统一的货币符合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共同利益,尤其在东图1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亚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历史背景下,统一的货币“亚元”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推行“亚元”所面临的困难

一般理论认为,在一个区域内实行统一的货币,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其一,地区的经济水平必须较一致,或较为接近。其二,区域内政治稳定,国际间比较团结友善或隔阂较小。从欧元发展的历程中可以意识到以上两点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亚洲各国社会和文化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宏观经济政策差异巨大,历史与当前的政治矛盾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些给亚洲货币一体化带来较多阻力,甚至连同亚洲区各国在局部的区域经济合作也较为困难。

1.经济发展水平及宏观政策的差异

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3万多美元;也有像韩国和新加坡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而老挝、柬埔寨等较落后国家,人均GDP小于1000美元。发展水平差异过大容易导致合作目标不一致,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希望更多的市场准入,以期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希望更多的差别待遇、直接投资及技术转让,这种不同的利益需求必然会不利于合作的进行。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使其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差异,尤其是在金融体制方面,这使得金融融合更为困难。一些国家或地区不愿放弃自己的金融政策,更不愿放弃自己的货币。上诉这些都为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进展及“亚元”的创建制造了困难。

2.社会和文化的差异

就东亚而言,不仅在地域、人口、资源等自然条件方面差异很大,而且在政体、文化、宗教信仰方面也有较大差别。

从政体上看,东亚有实行议会共和制的国家(新加坡),有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印度、菲律宾),有人民代表制的国家(中国、老挝、越南),还有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军政国家(缅甸)。

从经济体制上看,既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又有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

从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上看,既有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又有受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及西方文化影响的国家。

这些差别使一些国家很难走到一起,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的发展。

3.政治因素的制约

冷战的特殊背景加重了东亚各国间的隔阂,使之难以形成区域一体化所必需的目标一致性和凝聚力。其次,东亚各国(地区)没有平等参与区域合作的历史,区域合作的理念和认知都很薄弱。再次,历史的纠葛和当前的矛盾仍然无法得到解决,由于战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推诿和逃避,致使东亚大部分国家的强烈不满。同时,诸如台湾问题、中日东海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虽然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已经普遍地意识到加强地区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在努力加强沟通和互信,但这些阻碍合作的消极因素很难在短期内根本消除。

4.美国等国的影响

如果亚洲有了共同货币“亚元”,有自己的货币基金组织(AMF),美国在亚洲经济区内的影响力势必削弱,控制权也会减少,这显然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美国十分担心,如果亚洲实行了统一的货币,亚洲发行债券时就可以代替美元来计价,“亚元”就可以成为亚洲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到这时美元势必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而,美国是不会任由亚元“诞生”的。自1880年国际货币体制诞生以来,国际货币制度必然体现国际政治内涵。而在国际政治中,“制度”历来是“大政治”,是各国必争之地。当前的美元体制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市场化延伸。美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各国融资的主要场所,美元成为国际枢纽货币,国际货币体制实际是“美元体制”。美国建立起的“美元体制”决定了美国必将全力捍卫美元体制。美国也会担心日本的快速增长与“脱美元化”等相合流,就会对美元体制构成冲击,使美国控制世界的结构性权力下滑。

由此可以看出,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面对着各个方面的困难。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合作意识的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必然会加快,而货币一体化作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实现形式也必然会成为可能。可以说,“亚元”虽然前途光明,但道路却不平坦。

三、“亚元”的整合途径

近年来,关于"亚元"问题的讨论越来越热,谁能成为未来亚元的主导,已变成一个日益敏感的话题。

在亚洲单一货币区整合途径上,目前有两种提法:

第一种是以日元为核心建立ACA(AsianCurrencyArea)。日本是亚洲头号经济大国,同时日元是国际储备性货币。近年来,日本与东亚各国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在某些国家,其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区域内密切的经济关系及日元的国际性地位表明应该让日本在领导亚洲国家走向货币一体化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日元也理所当然成为组建“亚元”的核心货币。但是,日元兑美元汇率动荡不定以及日本在20世纪末陷入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银行系统危机迭起,不良贷款数量惊人,遭遇金融危机的风险越来越大。以日元作为亚洲货币整合的核心充满了不确定性。同时,因为日本至今尚未就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侵略罪行认真反省,致使其无法取得亚洲各国的信任。

第二种是以人民币为核心建立亚元体系。这相当程度上归因于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国内市场使中国在东亚乃至全世界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中国经济近些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同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坚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赢得了绝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信任。从长远看,人民币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货币,有可能成为亚洲中心货币,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自由兑换,因此也不具备作为亚洲中心货币的基本条件。

日前,亚行提出以东盟加3的13个国家的货币为基础推出一种新的货币单位,亚洲货币单位不是可以在交易现场使用的实物纸币,而是一种根据东亚13个国家货币的价值、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规模等因素制定的虚拟货币。中国、日本、韩国的货币将在亚洲货币单位中占据最重要的比重。在目前已经的编制方法下,人民币比重最大,其次是日元和韩元。

上述两种提法在现阶段都存在其自身的缺陷,而亚行提出的建立亚洲货币单位也只是向货币一体化发展的一种尝试。亚行长特别顾问,河合正弘表示“以东盟加3的13个国家的货币为基础推出一种货币单位,通过观察这一指数,我们希望能够分析东盟加3的13国货币作为一个整体相对美元或者欧元的汇率变化趋势,以及这13种货币中的每一种相对于13种货币的均势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尝试如果成功将为日后在亚洲推出统一货币“亚元”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功与否,我们拭目以待。

亚洲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如何推出“亚元”作为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实体货币仍在探索之中。笔者认为,在推动亚洲货币一体化过程中不可忽略东亚区域内的三个大的经济圈。

第一,东盟(Asean)经济圈。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以来,随着经济实力影响的不断加强,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东亚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其中,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日韩(10+1)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为例,2001年至2004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百分之二十八点八。200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创纪录的10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2005年更是突破1200亿美元。由此可见,东盟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显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第二,中国经济圈。中国经济圈是以中国大陆为核心,包括中国的港、澳、台三个经济实体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香港的经济一直是亚洲经济的先锋,香港、澳门与大陆的经济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大陆也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香港、澳门经济后盾。近年来,尽管大陆与台湾由于政治原因仍存在隔阂,海峡两岸“三通”仍然没有真正实现,但是,海峡两岸贸易和经济合作有了非常显著的进展。2005年,在台湾岛内外贸增幅明显放慢的情况下,海峡两岸贸易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再上一个新台阶。依商务部统计,2005年两岸贸易总额首次突破800亿美元。在海峡两岸先后以经济实体身份加入WTO后,台湾对大陆商品的限制也将逐步取消,两岸的经贸往来将更为密切。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两岸三地经贸往来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圈将在亚洲甚至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东北亚经济圈。由中、日、韩组成的东北亚经济圈可以说是亚洲经济的领头羊。在这个经济圈中囊括了亚洲最为发达也是世界重要的发达国家的日本以及新兴工业国家的韩国,同时也包括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的中国。可以说这三个国家领航了亚洲的经济。

在整合亚洲货币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三大经济圈在亚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同时要注意三大经济圈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亚元”的推出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亚洲推行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亚的国家和地区的共识。现如今,在这个大范围内推行货币一体化存在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先在这三大经济圈的内部推行货币一体化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然后,在这三大经济圈自身实行单一货币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发展经济圈间的统一货币。具体方案可以有如下:

分别在中国经济圈、东盟经济圈内推行单一货币,然后随着两个经济圈内单一货币体系的完善,逐步推行以两个经济圈自身单一货币为基础推出“亚元”。如图2所示:之所以未考虑东北亚经济圈,是因为由于政治原因,东北亚经济圈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实现合作。

1.在中国经济圈推行单一货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在介绍中国经济圈时已经就中国经济圈内中国大陆、中国的港、澳、台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作出了分析。在这里,我们根据中国经济圈内经济实体间2000-2004年间相互贸易数据做更为直观的补充分析。

图4香港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5澳门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6台湾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从以上所列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圈内经济实体间贸易交往紧密,贸易量巨大。因此,在区域内推行单一货币以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资本、人员的流动,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成为可能,这些将为各经济实体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下面,我们就在中国经济圈内推出单一货币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就香港而言,香港是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非常发达。推出区域性单一货币实现金融整合可以为香港金融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香港的金融企业进入大陆势必推动大陆的金融改革,提高大陆商业银行的素质,有助于稳定大陆的金融体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大陆对香港金融界的支持也为香港加入区域单一货币的金融联合增添了砝码。

澳门方面,区域内实行单一货币,最为主要的是对澳门博采业的促进。博采业是澳门的支柱产业,实行单一货币将使澳门的博采业更加兴旺;同时,其也必将带动澳门的旅游业。

而对于台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几次面临金融风险,2000年以来,台湾不断出现乱局,经济衰退,人心不稳。台湾金融界已经意识到推进区域内金融整合的必要性,创建单一货币实现区域金融整合可以提高台湾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台湾的金融业也是比较发达的,它一定程度上也将获得与香港一样的收益。尽管由于政治原因实现这一步还比较困难,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先后加入WTO,区域经济联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在东盟经济圈推行单一货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在东盟经济圈推行单一货币的可能性要大于在中国经济圈。1967年东盟正式成立至今已经历了38年,成员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信任度都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总的来看也大体相当。在东盟推行单一货币可以使东盟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将更趋合理,共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也必然加强。

3.以两个经济圈自身单一货币为基础推出“亚元”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随着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经济圈的建立将使这种联系更为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从当前中国与东盟的货币联系看,一些东盟国家已经将人民币视为硬通货储备。据估计,目前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总计达到了300亿元,约占人民币总流通量的2%,而与中国山水相连、人员和商品流动异常密切的东南亚诸国成了人民币流通最集中的区域。在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存在着严重通货膨胀的东南亚国家,人民币不仅成为一些地区的主流结算货币,而且竟被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当作与美元并列的外汇储备币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尤其是,如果在中国经济圈推行单一货币成为现实,那么此单一货币将被视为更让人放心的硬通货。同时,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腾飞,区域内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市场向更大、更完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这些都使两个经济圈的单一货币整合成“亚元”可能性加大。此阶段的“亚元”将于日元组成亚洲两种强势货币,发挥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一体化货币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亚元”区也将随着其作用的日益显现而逐步扩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将更进一步。

由此看来,以这种方式整合的“亚元”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亚元”的创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逐步融合,同时要合理、妥善的解决金融融合中可能带来的一些短期内的经济指数波动。

综上所述,在区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在亚洲建立属于自己的一体化货币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亚元”作为亚洲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正在被不断的探索中。“亚元”的模式还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赫国胜等.《新编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2]许崇正等.《欧元货币一体化与国际资本市场研究(兼论欧元与国际货币和外汇市场以及建立亚元)》.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3

[3]兰钦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制约因素”《对外开放》,2004年第10期.

[4]何帆.“危机后的东亚货币合作”.《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