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研究

时间:2022-05-16 03:55:16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研究

摘要:本文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存在的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为依据,提出强化预算控制,规范化操作流程、规范化财务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构建绩效评估制度、强化资产配置,规范化日常处理程序的有效途径,旨在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利用有效的方式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逐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评估制度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改革逐渐深化,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务必要意识到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基于此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的支出,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益与水平。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事业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及时找到问题的薄弱环节,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目标,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结合意识方面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意识,在实际开展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对于资产存量的思考不够深入,为了获得预算资金,资产项目的编制过于随意,导致事业单位出现盲目采购或重复采购的现象发生。另外,在资金管控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使用、投资及处理过程中,没有将预算工作作为基础,进而导致资金存量数据不够充分,没有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导致预算工作不具备规范性,对整体的资产管理水平造成影响。

(二)资产配置方面在事业单位内部,要想从根本上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就要得到资产分配标准的支持,反之则会导致资产不能满足职责基本需求,导致事业单位存在大量资产闲置的现象发生。在资金分配的过程中,事业单位没有对资金种类进行合理划分,进而导致存量数据不准确。另外,实际的执行力度不高,预算编制人员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导致资产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三)绩效评价体系方面目前,事业单位在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行政化理念比较严重,导致内部缺乏资产绩效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资产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资金的使用、采购环节及处理环节,进一步设定规范化的标准。将专用资金与资金流相融合。另外,针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不合理的现象,会对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造成直接的影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提升,内部各个部门的资金管理权益划分不够清晰,导致资金流动存在一定不可控制性。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预算控制,规范化操作流程1.保证预算编制的精确性。在事业单位内部,强化预算控制十分重要,能够为资产管理的整合与预算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预算单位主要是以资产配置标准为基本前提的,在对于存量资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要通过合理的预算编制与审核,进一步明确各类资产需求数量。进而在预算内容构成的过程中,要保证预算项目设置的合理性,保证能够明确资产的基本来源与去向。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对于资产进行合理的使用及配置,将资产预算的增减情况反映出来。另外,通过编制资产的综合预算,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明确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什么资产,以及资产投入量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避免资产投入过多的现象,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配置结构[1]。2.构建国有资产配置机制。在资产购置预算的过程中,务必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单位的资产配置与国有资产相结合,遵循限高补低的原则,保证资产配置的最优化。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构建共享公用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单位的使用效率。在利用动态化的方式开展资产配置的过程中,要利用共享供应机制,从根本上避免重复配置的现象,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3.增强预算执行力。在事业单位内部,要利用资产价值在预算管理机制中进行合理的分配,为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良好基础,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整合。政府采购部门在进行资产采购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预算进行审核,保证购置项目与预算相符。对于超出资产范围的,不允许进行采购。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针对于工作任务,要对于资产购置预算进行调整,进而遵循相应的程序开展采购工作。

(二)规范化财务管理流程,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过程中,要将规范化财务管理流程作为基础目标,在实际的管理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相应的财务软件。在预算管理的范围内,要将增量资产支出计划纳入其中,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合理的评估,逐步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另外,在实际的预算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资产预算进行审批,保证资产配置的合理性[2]。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基本职责,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于资产管控的改革环节进行监督。其次,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例如,定期开展资产盘点等,保证监督工作能够贯穿于整个资产管理过程中。最后,事业单位要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强化互相监督的工作,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力度,有效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避免事业单位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要及时洞察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为事业单位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四)构建绩效评估制度,绩效评价是对工作成绩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强化责任制的重要依据。资产绩效评估体系的指标建设要遵循安全性、高效性,保证评价方式的准确与客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以下三点进行考虑:①资产是否能够利用最低的成本获得;②资产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③资产的使用与预期目标是否存在较大差异[3]。通过建立科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对于考评内容进行考量,对绩效目标消耗的成本进行计算,进而保证资产占用单位的资产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降低单位管理成本,节约大量的经费开支,保证资产的合理配置。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绩效评估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评价。将领导层的实际管理工作与绩效考评结果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管理责任制,进而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五)强化资产配置,规范化日常处理程序国有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将重心放在资产配置与资产处置方面,逐步规范化日常的处理程序,进而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在资产配置方面,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循资产配置程序报批审核。将事业单位年初的计划纳入其中,逐步开展部门预算工作;若在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特殊情况,就要在执行的过程中由单位进行资产配置审批表的填写,对于资金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过程中,要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保证资产配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从根本上避免资产浪费及闲置的问题。另外,要进一步统一资产配置标准,强化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从完善预算编制流程入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资产监督力度。基于此,事业单位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为事业单位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2):229-230.

[2]郑淑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OL].中国商论,2019(02):162-163[2019-03-09].

[3]张宗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4):7-8.

[4]韩旺生.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中的财务内部控制策略[J].山西农经,2018(24):112.

作者:古远秀 单位:隆昌市石盘滩水电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