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下陕西旅游小镇功能定位研究

时间:2022-02-28 08:26:39

丝绸之路下陕西旅游小镇功能定位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思想由国家主席在2013年提出,陕西省是我国丝绸之路的旅游新高地。文章简要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论背景以及当下陕西小镇旅游业的现状,并对陕西省旅游小镇的定位展开研究,希望陕西省能够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不断开发小镇旅游产业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丝绸之路;陕西省;旅游小镇

1引言

凭借着文化传播的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已经将文化遗产旅游模式逐渐深入实施。但是,由于陕西省文化遗产分布空间跨度较大,旅游小镇难以完成单独保护与开发,需要遵循创新驱动新发展模式,对旅游小镇的功能进行定位研究,应用小镇旅游业带动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2“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论背景

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为“一带一路”上的各国打造“利益共同体”,以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因此,“一带一路”指的就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陕西旅游经济的定位为,在新的发展机遇下,陕西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资源,确定旅游经济发展定位。陕西作为旅游发展大省,需要契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将旅游经济确定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突破口,统筹陕西城乡一体化旅游,打造国际旅游文化交流中心,彰显陕西华夏文明,让陕西能够成为旅游强省,中华文化旅游的经典之地,闻名全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陕西旅游将会产生更多的新业态、新品牌,智慧旅游将被大力推进,以促进陕西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西旅游注重将历史文化全程化渗透,旅游景点实现生态全场化覆盖,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用户个性化的体验设计、旅游方面的基础设施特色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市场旅游产品品牌化推广,最终实现陕西旅游产业复合化拓展,为陕西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3陕西小镇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收入不断提升,当人们的物质需要被逐渐满足时,开始寻求精神文化上的追求,我国的旅游业在此背景下发展迅速,各个城市中的旅游小镇可以随处可见,并依然在不断扩大建设范围。但是城市小镇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值逐年提升,并不代表已经完成了旅游发展任务与目标。陕西省凭借自身独特的民风与地域特色,其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在乡村旅游模式中,旅游示范县内的村民年收入持续增长,游客的数量也在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促进了陕西旅游的品牌化发展。在小镇旅游模式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时下各个城市中似乎都已经开始发展“小镇旅游”模式,它们大多数由老街道、老的建筑群落改造而成,在进行翻新装修之后,形成了一条条的商业旅游街。此种旅游小镇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组合,使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更为丰富。旅游小镇正在被人们快速消费的过程中,逐渐走向膨胀发展的阶段。小镇中的旅游纪念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并且缺乏一定的文化特色,由于一些商家从外引进大量雷同商品,令陕西小镇的旅游产品失去自身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对小镇整体的文化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1]当下现代化的旅游产业中,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升。但是在小镇景区内交通状况仍然有待改善,并且部分景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还有一些小镇景点的文化氛围不足,景点的居住处不够“整洁”与“便利”。陕西省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域,其文物资源应当隶属于全国首位,旅游资源自然数不胜数。尽管陕西省拥有众多的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小镇旅游产业模式中,由于商家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旅游产品中普遍缺乏文化创意。再有,一些地方政府管理统筹不规范,导致旅游环境不符合标准要求,一部分具有文化底蕴的小镇被改造成了现代化购物广场,令历史文化资源无法发挥自身的价值。总之,结构单一的旅游产品与低层次的旅游模式,不利于小镇旅游的长期发展,所以对陕西旅游小镇的功能要进行准确定位。

4陕西旅游小镇在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功能定位分析

4.1开发小镇创意旅游产品。开发小镇创意旅游产品需要引进创新创意人才,来提升陕西小镇的审美需求与文化消费层次。对此,小镇旅游模式可以与当地各大高校联盟,来培养旅游产品创新创意人才。比如,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以及西安外国语大学,都对历史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开启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深刻挖掘陕西小镇中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而研发出更具历史内涵的旅游产品。陕西省的各个县城具有独具魅力的自然风景与民俗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可以为小镇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将旅游产业与文化遗产以及创意产业结合,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建设旅游产业链,充分挖掘当地具有特色与代表性的资源,创新创业旅游产品。例如,同样位于西北地区的宁夏银川镇北堡镇,以西夏文化与葡萄酒文化为核心展开建设特色旅游小镇,依地域优势种植“酿酒葡萄”,放大了附近贺兰山旅游的辐射效应,令镇北堡镇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有效传承了当地的酿酒文化。由此可见,陕西小镇也可效仿银川镇北堡镇的创意发展模式,令经济效益与文化产业一同发展。4.2打造文化旅游创新产品。在小镇产业的发展中,要注重与陕西当地文化资源的结合,精确地找到自身发展定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小镇当地的文化特色。在“一带一路”经济模式的发展背景下,陕西旅游小镇与当地文化结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有必要在建设的过程中紧抓历史文化内涵,以此来创建旅游文化产品的主题。对于具有文化遗产遗迹的小镇,要不断扩大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民俗文化类旅游产品,在小镇旅游产品中展现出来历史文化深厚性与连续性。在小镇文化街区的建设中,可以将古代战争故事与历史人物故事增添至“小镇文化”建设中,用诗词加以点缀,来增加历史文化的灵性。旅游小镇通过与当地文化特色产业相结合,能够令游客更加了解小镇的生活习俗与历史故事,深化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对于中外游客来讲,很好地宣扬了我国历史文化。[2]当下“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发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所以陕西旅游小镇创新文化旅游产品的研发也需紧随时展,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智慧旅游建设,注重开发跨境电商创新旅游产品,不断扩大陕西旅游小镇的行业市场,打造品牌形象。4.3加强政府宣传与统筹力度。在旅游经济市场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保障小镇旅游产品的质量不仅是旅游企业的责任,也是政府统筹管辖范围内的责任。虽说提高小镇旅游产品的质量,关键在于提升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但是,政府作为小镇旅游经济活动的宏观组织者与管理者,需要对当地旅游市场秩序进行维护,促进小镇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进行保护,对旅游产品的质量加强管理力度。在小镇旅游模式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强统一宣传力度,不断开发小镇旅游市场。比如,以“丝绸之路”为品牌核心,在本城市进行“小镇旅游”宣传模式,并为小镇设计一系列宣传口号“丝路起源,中西枢纽”“唐人故里,丝路源泉”,并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3]运用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不断开发和建设新、奇、特、险、乐为特点的旅游产品,如开通“长安号”丝绸之路旅游专列和“精彩游丝路”等专题旅游线,并同时加强沿线区域的产品配置、交通体系改善和产业优化升级等,实现产品系列营销一体化,产品形象一致化。4.4合理设定小镇旅游发展目标。陕西省可以建立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建立的目的一方面打破各自为战的分离局面,统一协调规划该区域的旅游合作;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对于离西安较远的彬县大佛塔石窟和张骞墓,完善交通建设,建设互补性的旅游产品,突出区域特色,明确整体形象,形成各区域旅游的互补发展。通过管委会协调,使旅游合作突破政策瓶颈,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安全的旅行保障和标准化服务。旅游合作应该注重政府先行,坚持包容互信、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稳定的沟通联络机制,增加人员往来;组织和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共同开拓扩内、国外市场。丝绸之路陕西段已经申遗或准备申遗的相关政府应该加快建立政府层面的合作机制,真正做到丝绸之路陕西段旅游的无障碍化。[4]设置合理的旅游小镇发展目标,可以适当发展“第二产业”,比如,以小镇特有文化底蕴建设“西部影视城”,开展手工艺品创意产业园,吸引游客参与剪纸、绘画以及工艺品制作等活动,设定多样化小镇旅游发展目标。4.5完善小镇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对于陕西旅游小镇中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筹集改造资金,对陈旧的基础设施进行集中统一改造,并对小镇内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对小镇旅游区内的环境进行全面改善。当地的旅游企业需要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在不破坏当地文化遗址的基础上令旅游业与商贸服务业相结合,强化小镇旅游的服务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小镇景区的城镇化水平。在完善小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打造影视文化中心以及休闲度假区,建设起“陕西小镇”文化旅游品牌,令小镇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富民强镇”为发展目标,为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

5结论

综合所述,在“一带一路”的倡议发展背景之下,陕西旅游小镇要寻求更好的发展,必须克服当下其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以外,更需注重其文化内涵的传达。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丝绸之路遗产文化产业,令陕西省实现旅游新业态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必强,王会战.丝绸之路陕西段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对策研究[J].度假旅游,2018(8):85,87.

[2]张武康.“丝绸之路”背景下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演进评价[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30(5):63-71.

[3]王西娅.丝绸之路经济带需求下陕西旅游产品创新开发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8):149-150.

[4]刘令贵,陈培强,蒋维乐.大遗址保护视域下移民安置适应性问题研究———以乾陵大唐丝绸之路风情小镇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8,36(1):93-96.

作者:李潇 王蒙 周恩毅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