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组织理论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10 09:43:00

物流产业组织理论分析论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有效结构假说

【摘要】:本文拟在SCP产业组织理论框架基础上,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组织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SCP理论框架分析

SCP产业组织理论框架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产业组织》一书中所论述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和市场绩效(performance)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逻辑作用关系。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存在两种相对应的假说:即共谋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共谋假说强调市场结构是市场绩效的外生主导变量,即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继而决定市场绩效。有效结构假说强调市场结构是市场绩效的内生变量,即企业效率决定了市场结构。在公正、公平、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产业组织结构在SCP三者互相作用、互相促进、良性发展中不断得到优化、升级、换代。由于我国关于物流产业范围的界定尚存在争议,本文主要着眼于第三方物流产业的研究。

1、我国物流业的市场结构

物流业的市场结构是指物流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物流市场竞争与垄断程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市场结构。物流市场结构分析的重点在于,根据物流产业内企业间及企业与消费

者之间关系的特征和形式,分析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2、我国物流业的市场行为

Caves把市场行为定义为研究产业内厂商的定价行为、产品策略、研究发展、营销策略及产业内的厂商的互动,有可能是厂商间的联盟或竞争。[7]物流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根据物流市场环境的情况,采取相应行动的物流行为。通常包括服务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企业组织方式调整策略。

3、我国物流业的市场绩效

物流业的市场绩效是指物流业中的主要企业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其市场行为所导致或形成的该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益分配状态。物流市场绩效反映了物流产业运行的综合效率,并反映出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程度。

二、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为检验我国物流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相关关系,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市场绩效的多个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1、研究样本

由于我国关于物流产业范围的界定尚存在争议,本文主要着眼于第三方物流产业的研究。按照样本数据的易获取性原则,本研究样本取自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物流企业,并以年营业收入排名在前8位的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取样本企业2002年至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年营业收入排名前8位的物流上市公司分别是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发展)、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外运发展)、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储股份)、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中远航运)、南京水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水运)、中海(海南)海盛船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海盛)、宁波富邦精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富邦)、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海运)。这8家企业在2002年至2005年间,年营业收入均排在前8位。

2、模型结果及其经济解释

市场份额与市场绩效间的正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表明,物流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企业的绩效越高。

市场绩效与资产负债率的正相关关系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因此,物流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不高,这使得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

最后,我们考查市场绩效与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外生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物流市场的市场绩效与GDP增长率成正相关性。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大量的货物流动,社会物流需求随之增强。近几年来,我国GDP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增长势头,并带动了社会物流需求总量的大幅提高,物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这一经济现象与我们的统计结论相一致。

三、结论及建议

我国物流业自发展之初就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植和保护,强大的政府导向带动了社会对物流业的重视,并推动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低端物流市场的进入壁垒较低,导致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该领域,并形成了以价格战为主的不良竞争,其结果导致我国物流业的平均利润率过低。物流业的市场集中度低下,2005年,作为我国物流业先锋企业代表的物流上市企业中,年收入排名前8家的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值仅为7%。过低的市场集中度使得物流业的资源过度分散,资源效率低下。

根据对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特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及改进措施。

第一,政府从市场结构入手,大力引导和扶植几家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并购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并尽快形成为行业中的支柱型企业,以提高物流业的市场集中度,从而使该行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对物流行业的进入壁垒的调整,抑制低效的小规模物流企业过多、多滥地扩张。同时,鼓励物流企业进入高端物流市场展开市场竞争。

第三,引导物流企业通过技术手段的改进和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使物流企业从目前过于倚重价格竞争的状态,向着凭借核心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良性竞争状态转化。

第四,推动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进一步扩大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规模,这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的服务,提高全社会物流活动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田青,郑力,缪立新.物流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7中国物流年鉴[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3]支燕,刘秉镰.我国物流产业组织的特征分析[J].预测,2007,4:10-14

[4]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