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研究

时间:2022-09-12 10:51:55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研究

一、鄂尔多斯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简介

2014年末,鄂尔多斯地区共有10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农合机构),其中农村信用合作联社7家,农村商业银行3家。注册资金25.72亿元,占内蒙古农合机构的17.45%,营业网点276个,从业人员3171人,分别占全市金融机构的45.92%和34.56%。2010年以来,鄂尔多斯地区农合机构各项主要发展指标详见表1。由表1可见,2014年末,鄂尔多斯市农合机构多数发展指标占全金融机构相应指标的比重维持在25%左右,小微企业、关注类贷款及不良贷款占比较高,接近50%。近五年来,各项存款平均增速远低于各项贷款,不良及关注类贷款快速增长,关注类贷款居高不下,不良贷款增长压力较大,营业收入与利息净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利润总额先增后减,最终出现负增长,其余指标增长平稳。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93%以上,收入来源渠道单一。

二、鄂尔多斯市农合机构风险综合评价

参照银监会对农合机构制定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借鉴美国的《新骆驼银行评级体系》,结合鄂尔多斯地区农合机构发展现况,遵循规范性、全面性、重要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鄂尔多斯农合机构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三、鄂尔多斯市农合机构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内部原因

1.内控制度不完善。一是对贷款未严格履行贷前检查、贷时审查、贷后监测程序,没有对贷款全过程进行严格的风险监测,没有及时监督贷款用途,导致贷款人挪用贷款从事其它活动,增大偿贷风险。二是在抵质押和担保方面把控不严,比如没有根据谨慎性原则对抵押物进行合理的估价,导致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或者有的担保人本身债务累累、担保公司濒临破产,根本不具备担保能力,以及有的借款人之间相互担保甚至多头担保,致使抵押担保制度流于形式。三是过多进行转贷,不能及时将不良问题在账面上反映出来,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延缓风险暴露期,积聚风险爆发力。四是个别农合机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比例未控制在上年末存款的15%以内,跨地区发放贷款,导致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及异地贷款风险大面积爆发。

2.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大部分农合机构缺乏具有专业风险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客户经理风险防控意识薄弱、经验不足,整体业务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贷款发放前期调查工作不到位,对借款人提供的材料核实不严,不能准确识别借款人的资产实力和发展潜力,合理衡量其偿贷能力,过度依赖抵押物等第二还款来源,导致授信过度,最终产生不良贷款。二是信贷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风险信号不敏感,不能准确掌握借款人发生的重大变化,无法及时对信贷资金的风险状况进行有效监测。三是发放贷款时对未来的经济形势研判不足,不能及时对信贷投向结构做出合理调整。四是部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利用职务便利,内外勾结,骗取贷款。如2013年底,某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层社主任李某因超权限借名垒大户违规发放53笔530万元贷款被公安机关侦查。

3.授信集中度过高。个别农合机构为追求规模的迅速扩张,抓大放小,过度依赖大客户,导致授信过于集中,一旦大客户的资金链断裂,将会给其带来巨大的损失。2014年末鄂尔多斯市农合机构授信集中度为71.8%,较2010年提高了11.35个百分点,大客户贷款主要投向煤炭和房地产领域。2010年以来,随着煤炭及房地产市场发生行情逆转,农合机构的部分大客户煤炭和房地产企业出现生存危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致使其信贷资产质量严重下滑。授信集中度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2014年末鄂尔多斯市农合机构的流动性比例较2010年降低了16.93个百分点,而流动性的降低又大大抑制了其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收入渠道单一,盈利能力下降。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及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银行间利率大战已悄然拉开帷幕,农合机构在利率定价方面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从近几次利率调整来看,农合机构的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一直名列前茅。在存款搬家、吸存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因品牌声誉及技术网络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农合机构未来的负债成本将会进一步加大,而资产端的价格竞争也日益激烈,市场经营主体的效益下滑使得高定价贷款需求得到抑制,息差大幅收窄势必会让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存贷款利差的农合机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

(二)外部环境因素

1.地区经济下行,流动性趋紧。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空前,转型发展仍在起步阶段的鄂尔多斯,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未完全显现,产业结构依然单一,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未出现根本性的改观,大量煤矿及房地产项目停工,政府税收来源受阻,财政压力不断增大。煤炭、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的相关企业及个人的资金难以回笼、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久久不付,导致煤炭、房地产行业相关从业主体及部分承揽政府工程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客户流动资金紧缺,无法按期归还农合机构信贷资金。同时,随着地区经济形势的下滑,鄂尔多斯市的房地产、土地价格下挫严重,部分抵押物难以覆盖贷款本息,加之,社会流动资金紧张,抵押物变现能力差,抵押物流拍事件时有发生,收回抵押物又会产生如物业费等各种费用,金融机构难以对抵押物进行处置,只能任由不良贷款攀升。

2.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重创社会信用体系。在民间借贷大肆盛行的几年里,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或个人通过人情关系或是其他渠道获得银行低利率的信贷资金,再以较高的利率转借出去获取利差,部分内部人也被高额的利差诱惑,主动与借贷中介勾结,充当资金掮客,将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到民间借贷市场,借此牟取暴利。2010年以来,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间连环欠债,赖账不还、恶意逃废债行为时有发生。传统民间信用遭到严重破坏,局部信用危机开始蔓延。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及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创,一方面导致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信贷资金无法回收,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贷款户恶意逃废债务得不到应有制约,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风气,导致客户还款意愿淡薄,相互观望等待,增大违约风险。

3.司法诉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由于相关经济金融案件积压,且地区金融法庭具备执业资格的法官人手不足,致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进展缓慢,赖债户得不到法律手段的有效打击,农合机构的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银行起诉的借款人若涉及民间借贷列入公安局“打非办”处理,法院就要求银行必须撤诉,已保全的资产随着撤销诉讼而失效,保证人随即将资产转移,致使银行无法追述保证人的担保责任,银行本来可以主张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维护。在上述原因与诉讼成本高、抵押物变现难、处置费用高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部分机构不愿轻易起诉违约客户,即使起诉,其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延长诉讼时效,延续对不良贷款的追偿权,对彻底化解不良贷款并不抱太大期望。

四、防范农合机构风险的措施建议

(一)积极化解地方债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财税收入来源,抑制过度投资冲动,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开源节流,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运行,消化存量房,改善煤企、房企财务状况,从源头上解套“三角债”。二是要落实财政支农资金投放,扩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资乘数效应,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以及由此形成的政策引导功能,不但可以促进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够以降低生活成本的方式提高农牧民的收入,进而提高农牧民的偿债能力,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率。三是由地方政府注资成立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辖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盘活待处理抵贷资产,缓解不良贷款上升压力。

(二)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打造诚信鄂尔多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司法机关和舆论媒体的协助,大力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让失信主体寸步难行。继续加强“诚信鄂尔多斯”建设,加大诚信意识和征信知识宣传力度,从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不断提高鄂尔多斯的信用等级。

(三)坚持完善内控机制,促进合规体系建设。强有力的制度是农合机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农合机构一是要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不断修订完善各项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强化前中后台、各环节、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二是要狠抓制度执行力建设,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开展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后续检查,离任审计等,有效排查和整改各种风险隐患,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三是要组织开展案件防治工作,形成“查、防、堵、惩、教”五位一体的案件预防控制体系,确保各类案件零发生。四是要坚持狠抓关键领域,确保重点环节合规合法,坚持依法处理违规事件,强化合规制度执行。

(四)积极吸纳人才,构建科学化人力资源体系。首先,根据金融创新和业务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积极引进具备良好经济金融知识背景、精通金融衍生业务的高端人才,淘汰思想落后、工作不积极的员工。其次,应定期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进行综合培训,建立起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储备队伍,为农合机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人力基础。再次,建立经营责任定性,考核定量的管理考评制度以及相关的奖惩制度,明确职级晋升与薪酬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最后,要加强警示教育,法纪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合规理念,全体员工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金钱观,筑牢思想防线,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五)加大支农支小力度,降低授信集中度。孟加拉乡村银行成功的实践证明,支农支小与盈利发展并不冲突。农合机构要牢记其使命与宗旨,立足三农、面向小微,切莫为规模的扩张与一时的发展盲目垒大户,大力支持辖区三农与小微企业发展,降低授信集中度,分散信贷风险,提高流动性及盈利能力。

(六)发展中间业务,拓宽收入渠道。农合机构应充分利用其覆盖地域广阔、机构网点众多的优势,加大对农牧民的金融知识宣传,增强农牧民的理财意识与风险意识,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作者:刘科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