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专业课程解读

时间:2022-01-09 03:41:34

机械加工专业课程解读

1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的突破

1.1融入实践要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大会就指出: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同样要适应21世纪的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批敢于创新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的不竭动力来源于对实践的探讨与发现。因此,在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制定中一定要特别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安装与找正联轴器等课程都与实践息息相关。这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熟能生巧的技能,普遍的由“能”转变为“会”转变为“精”。同时,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设置了综合实践模块,要求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放假之前进行,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1.2融入职业要素,纳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学习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的一般为中、高等职业学校,他们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批能够做好技术工作的技能人才。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样希望自己可以进入技术人才队伍。按照“课证融通”的原则,在机械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中,纳人国家通用工种或行业特有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使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能够体现职业的工作过程特征、体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2]。机械大类课程专业大多为国家通用工种的基础课程,且专业技能课程多需融入到行业特有的职业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材编写“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相融合”;“普通铣床加工”课程标准中所有项目都遵循相应工种的职业标准要求,明确要求“教材内容的选取应注重吸纳铣削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以及新设备,吸收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1.3融入企业要素,引入先进操作规范。机械加工技术行业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行业,也是极容易受伤的一个行业,在课程中引入企业要素,规范同学们的操作水平,有利于促进同学们进入企业上班后安全生产,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机械加工技术需要操作设备,而各种操作设备结构又大不相同,操作要求也就各不相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主动将企业机械使用情况及技术发展状况引入到课程中,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在课程内容中注意吸收现代制造企业的先进操作技术,切不可将企业已经淘汰的技术引入到课堂教续写中。普通铣床加工”课程标准将能阅读铣削加工工艺文件,会制定简单零件的铣削加工工艺”,“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列入教学目标,这体现出融入企业要素,引进先进操作规范的重要性。1.4融入产业要素,体现业结构布局及未来发展需要。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的设计目标应当是围绕国家的产业布局、结构和重点发展产业,可以培养出一批批可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我国现在紧缺需要在经济产业中从事一线生产、管理及现场服务,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尤其在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更为缺乏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设计要明确我国的发展需要,不能培养出一批批走出学校就失业的人。1.5融入行业要素,采用国家技术标准与行业技术规范。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要求“应采用国家最新颁布的机械基础相关技术标准,力求反映机械基础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恰当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与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中的有关内容相融合”[4]。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设置的目的就是为行业培养大量人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及时研究机械产品设计与生产的相关标准,从而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术进展紧密联系,为培养机械加工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

2.1课程内容要因地制宜,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哪些课程内容应该与企业进行合作。在我们传统的模式编制中,与企业合作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课程中规定与企业合作的内容不符合课程撰写的内容,传统观点认为,学生在课程中应更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忽视了我们培养的人才最终是会进入企业并效力于企业的,而企业需要的是可以运用于一线发展的人才,因此课程内容不能脱离了企业的发展。课程标准是教材进行编写的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越宽泛,教材内容就越可以呈现出多种模式,教材内容是对课程标准的创新与发展,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及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因此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要重充分考虑本地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怎么样的,参照本地区企业进行教材的编写,使教材编写的内容可以为企业培养大量一线人才,同时又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孩子提供大批的就业实践机会。2.2注重一体化教材编制。工学一体化学材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岗位为依据,编制出贴近企业工作情境的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企业工作流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材内容应该以学生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内容,例如中等职业学校的同学们,由于他们初中毕业,对于有些知识了解不太到位,如果编制的课程超过他们的理解范围,很有可能造成对课程的厌烦情绪。另一方面,教材编写的内容应尽可能的凸显实践性、应用性和层次性特点。特别强调教材的编写是基于企业真实操作流程,并且教材内容要足够新颖,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接受和学会。同时,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培养对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兴趣,力求真实的表现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以便于学生学习的长久性与全方位性。当然最重要的是教材内容要具有创新性,及时收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领域的四新,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技术。让同学们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充满信心。2.3确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核心课程,再围绕核心课程选择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要根据就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设计,例如某一地区的岗位需求是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与日常维护。然后根据核心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数控化机床的核心课程为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及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再比如核心岗位的能力要求为机械加工技术能力,那么他的核心课程就为机械加工工艺专业知识、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及CAD软件三维造型与自动化。特别要注意的是专业基础课程在选择上既要服务于核心课程,又要满足岗位能力。专业能力扩展课程是学生进一步提升的课程。这类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在岗位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铺设一条道路和给学生提升岗位迁移能力。

3结语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作为学校课程中的一种,不仅需要在专业课程上加大改革力度,同时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与企业做好交流与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提升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能力,促进同学们毕业后适应企业的发展。同时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例如网络教学答疑平台、多媒体教学等。

参考文献

[1]李莹德,芮菊芳.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解读[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6,(7):68-69.

[2]苏月,莲花.《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4,(10):251-251.

[3]余鸿春.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南北桥,2014,(7):118-118.

[4]王建.“机械加工技术”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15,(18):101-101.

[5]孙忠刚,熊建武,龚艳丽等.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和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衔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7,(4):250-251.

作者:王金参 单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