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建设与利用

时间:2022-02-09 05:32:35

工业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建设与利用

[摘要]把《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更好地落实到实际应用当中,以此更好地达到《中国制造2025》对机电一体化相关人才的培养要求和目标。现在我国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思考,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的实训中心,将人才培养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在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实训室不断的建设当中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为新的时代带来适应性强且专业化的人才,更容易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一、目前国内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在德国4.0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当中,出现了各个行业的智能化生产制造的火爆场面,现在大中型加工制造类企业生产线趋于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形式,从汽车制造、物流仓储、啤酒生产等企业一系列智能化的表现可以分析,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型人才有着广大的应用空间。现在通过把传感器技术、电气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等相互结合进行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进行发展创新,使机电行业有着更多的发展动力,智能化的制造在机电行业快速发展进步的同时,对于新型的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变得也越来越高。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有着不错的操作实践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交流沟通的能力、组织能力、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的抗压能力、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职业化的素养。但是我国现在很多院校还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没有很好地把企业实际生产技术需求融入教学当中,实践操作相对来说比较少,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很欠缺,导致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因此在提升实训能力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对老师的素质和专业化的水平不断提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进行创新,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更多利用一些先进性的设备和综合性实训中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老师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实训中心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更多进行一线生产和服务管理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在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当中需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需要做到理论和实践、抽象与形象进行相结合,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好的掌握,把一些理论化的知识变成具体的实践经验,这样在学生完成学业之后就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更快地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实训中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所以对学校中实训室的建设和利用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实训室不断进行加强建设,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训练环境当中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有着更好的实践环境。让实训室变得更加先进、实用并且具有扩展性的优势,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操作教学变得更加先进智能,形成良好的教学实训室,促进学校的更好发展,学生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企业实际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一)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在职业化的教学模式当中,实训教学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很好地培养出与企业实际生产与管理相符合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是相当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训室的建设目标和方案进行,要考虑企业需求和技术应用,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建设,保证综合职业化的能力培训目的。实训的设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际应用性,促进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技术的更好发展,更好地实现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根据实训室的使用状况,让学生可以对机电一体化有更清楚的了解,可以让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显得更加重要,更好地促进专业化知识的开展。需要按照实际的工作目标进行课程内容和模式的设计,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化的学习,并在教学活动当中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更好地实现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相互的结合,更好地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企业生产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让学生的技术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除了这些之外,还要把企业实际技术需求和管理融入进来,形成一种职场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在实训过程当中和实际的工作更加接近,对以后的工作内容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通过实训室的建设,更好地实现现代化的工业机电一体化领域智能化的发展。工业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实训室当中包含了可编程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很多专业化学习方向,实训室可以很好地培养符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二)形成“职业化”的综合性实训中心。根据现在工业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实训室的建设要求和目标,并且对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发展规划,形成多功能多层次的先进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实训室,可以更好地进行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除了这些之外,实训室可承办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竞赛,还可进行师资培训、学生学员鉴定等,这样不仅能满足日常教学要求还能服务于社会,所以在进行设备的选择方面还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和应用性,把工业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实训室建设成集高端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国中高职及技工院校教师培训、校内外学生学员实训鉴定和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集训的综合性实训中心。(三)依托校企合作完善实训中心建设。在实训室建设过程当中,要结合企业实际的生产技术需求进行建设。建设前要走访和调研多家本区内的大中型加工制作类企业,把企业的需求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建设更适合现代企业生产需求的实训中心,所授课程与企业实际生产相结合。除了让企业参与到建设的过程当中,还应把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融入实训室的规划当中,使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实现更好的合作,形成更加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可以在将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模式打好基础,可以很好地实现从学生到工人的过渡。与此同时,实训中心在承接企业的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员工的技能竞赛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有效合作,还可以聘请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交流与授课,保障学生近距离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的技术要求,这样在学校和企业相互的合作下可以实现更多的发展目标,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很好的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四)有效锻炼教师队伍。在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要让本专业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建设的过程当中,可以使其对实训室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每一个人都担负着一定的职责,可以更好地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专业教师要参与前期多种多样的调研工作,分析调研数据,提炼企业实际需求,了解实训室建设的目标。每年寒暑假都选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近距离接触和学习新技术,掌握企业实际生产技术需求,为以后开发课程、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基础。在实训室设备的选择和安装调试当中,要积极参与了解硬件的性能和实训室整体规划以及对开发教学项目课程和实训指导等工作的准备。这些复杂多样的工作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其对职业模式有更清楚的认识。实训室建成之后教师要参加新设备的培训,掌握设备的各项功能,写好培训总结。通过教师队伍的锻炼,让教师对职业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夯实基础。

三、实训中心建设功能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机电一体化领域也在进行技术的创新。特别是智能制造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加工制造类企业更多地吸收他们的优势形成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促使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创新发展和进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方面的职业技能,实训室引入了可编程控制实训装置及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等设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维修排故等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能力。(一)可编程控制实训装置的功能及应用。可编程控制实训装置可以用于学生对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编程学习、实物对象控制设计、各种传感器及工业元器件的认识与使用,同时还可完成多个PLC实际应用的模拟及实物控制等教学。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PLC模块至少有多个模拟实验模块,各模块间相互独立。配套的便携式机电控制创新开发装置,使用工业级元件再现实际的工业生产流程,能够完成从基础的编程训练到控制实物对象再到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的学习任务。(二)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功能及应用。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学生以“工作单元”形式综合实训,可以以模块方式自由组合形成多种模式,训练学生进行机械装调、电气管路连接、程序设计、传感器应用、计算机应用、检修排故、伺服、步进驱动控制等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能训练,可以融入现有教学体系中。(三)整体功能及应用。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和模块组合而成,能够进行分组训练及系统构成练习。系统的每一个组成单元,相当于实际生产车间中的一台加工设备,学生在充分掌握了基础部分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这些知识的相互关联,训练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更高层次的训练要求,还可以进行工程的设计规划、工程管理、生产过程的流通管理及工作小组及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工作配合等课程的练习。为了更好地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使其和实际相互结合,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更快发展,进而形成职业教育的新型培养模式,让职业教育和智能制造相互结合,更好地促进一体化的发展,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更好地解决智能制造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更好地实现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使其和企业之间实现更好的融合。根据经济发展建设的目标,确定实际的教学方向,进行实训室的建设,建设具有先进性的设备,让学生的实践学习变得更加方便,不断促进职业化教学模式的形成,让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更多的合作,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实现新型高素质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Z].2015-05-19.

[2]特约记者.“互联网企业”:通往智能制造之路:访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程杰先生[J].中国仪器仪表,2016(9):19-21.

[3]王召鹏,徐通泉,周巧军.工业4.0背景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222-224.

作者:刘晓林 单位:北京市顺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