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生态现状及优化战略研究

时间:2022-05-28 10:53:20

区域金融生态现状及优化战略研究

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经济区概念的黄河三角洲,在地域范围上界定为19个县(市、区),包括东营市、滨州市,德州的庆云县、乐陵市,潍坊的寿光市、寒亭区、昌邑市,淄博的高青县以及烟台的莱州市;陆地面积2.65万平km2,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近几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以2010年为例,该区域生产总值为5601.13亿元,比2009年增长13.16%,占山东省GDP的14.3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373.00亿元,占全省固定投资总额的14.49%;进出口贸易额180.03亿美元,主要为橡胶、轮胎等工业产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2.2元。金融发展方面,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部门效率是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两大指标,见图2。从2005年到2010年黄河三角洲区域的金融深化程度呈递增趋势,尤其从2008-2009年增长幅度最大;金融部门效率虽然在2008年有所下降,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然而,仅仅一个区域的数据还不能完全反映出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状况,下面选取2010年的经济金融数据,与我国典型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做横向比较。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小差距,尤其在金融发展方面,远远落后于这两大经济区。通过进一步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内的金融机构以及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金融结构严重失衡。具体表现为区域性金融机构结构失衡、金融市场结构失衡和金融工具结构失衡。首先,各地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比重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占比很小。这种金融组织结构的非均衡发展,不仅不利于增强地区内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还会弱化区域金融风险的管理功能;其次,金融市场种类差异较大。从融资方式看,区域内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融资占比较小。从融资期限看,货币市场上短期贷款占比较大,票据融资占比较小,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不活跃;资本市场仍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比例很小。这种市场结构的失衡不利于区域内资金的流动循环,导致金融市场运作失灵、金融效率异常低下;第三,金融工具结构失衡问题严重。突出表现为货币市场上票据种类仅有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和回购协议基本没有;资本市场上企业债券和优先股票还未发展起来,中长期融资债券和基金市场未形成,期货交易低迷。受区域内金融工具的限制,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交易时会丧失更多选择权,严重降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运作效率。此外,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例如区域内的金融资源配置偏向国有大型企业问题严重,金融机构分支多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县等。这就无法满足区域内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利于形成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2)金融生态链条不畅通。首先,金融资源流动通道不畅。黄河三角洲区域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期以来呈独立发展状态。货币市场过度依赖银行类金融机构,市场交易主体范围狭窄并且金融工具缺乏,而三角洲的资本市场不发达,这就造成大量资本闲置的同时,企业生产经营筹集资金难度较大。银行的存贷差额逐年增大充分说明,银行内的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大量资金没有流到国民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此外,如上文所述,金融资源在市与市之间、城区与乡镇之间以及乡镇与乡镇之间存在配置的差异。其次,金融产品服务出现断层。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存在非理性的竞争关系,大多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区域内的国有大中企业,造成金融产品差异小、金融服务重叠,导致金融生态链条出现断层和缺失。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还易引发金融资源的高投入、低产出,造成金融资源浪费,同时也容易产生区域金融风险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金融的稳定。3)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金融生态的经济基础较差;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诚信金融文化有待深入人心;金融及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区域执法力度不严;地方政府角色错位,对经济金融环境不恰当干预。

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区域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资源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金融生态环境则是在各方经济主体发生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与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密不可分。因此,以金融资源的循环流转为主线,构建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高层结构图,见图3,图中包括居民、企业、地方政府以及金融系统四个子系统。金融资源的生产、配置、消耗就在该框架中进行,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包含在金融机构模块内,这是因为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具有伴生性。基于对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结构和四个子系统因果关系的研究,运用VensimPLE系统动力学软件,构建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流图,如图4所示。模型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存款、银行自有资本、企业存款和地方政府财政为状态变量。考虑到问题的简化,此模型主要涉及影响金融生态运行的主要因素,而非包容金融经济系统中的所有现实因素。系统动力学流图建立完成后,再对流图中涉及的所有变量参数赋予初值并建立函数关系式,主要变量关系如表2。变量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年到2010年的《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金融年鉴》以及黄河三角洲经济区涉及的六市的统计年鉴,仿真步长为一年。

模型实证研究

构建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根本目的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因此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为主要研究指标。使用Vensim软件运行该模型,将2005-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对比,数据误差控制在5%以内,如表2所示,故认为该模型有效,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的运行情况。模型通过有效性检验后,经运行得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存款、银行自有资本、企业存款和地方政府财政的模拟曲线,如图5~图9所示。根据模拟结果,在外部环境稳定运行的情况下,4个变量均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黄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1276.60亿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该区域金融生态不断优化。建立模型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合理的区域金融生态优化策略,因此对模型进行政策模拟实验。选取“企业发行债券速度”、“地方政府税收占比”和“不良贷款率”为控制变量,输出“地区生产总值”为检测变量,设计以下四种模拟方案。方案一:其他条件不变,提高企业发行债券速度为25%;方案二:其他条件不变,提高地方政府税收占比为45%;方案三:其他条件不变,不良贷款率降低3%;方案四:综合考虑前三个方案,即提高企业发行债券速度为25%、增加地方政府税收占比为45%、降低不良贷款率3%。模拟结果如表3所示。四个方案中,前三个方案的设计实质上是从三个方面分析要素对区域金融生态产生的影响,即完善区域金融体系、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规范区域企业的经营行为。第四个方案是在前三个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表3数据显示,四种方案的模拟结果均优于原仿真结果,并且方案四的模拟结果优于前三个方案。这说明要进一步优化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需要提高金融资源从金融体系到达实体经济的速度与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优化策略

通过构建及模拟运行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SD模型,本文找到了优化建设该区域金融生态的关键要素,再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提出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的优化策略。第一,构建多层次金融结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区域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体系模块占主要地位,因此构建齐全的区域金融结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对于建设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大力构建多元化银行系统,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垄断金融资源的现状;积极发展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丰富区域内证券、保险、信托金融机构种类;同时还应加强金融机构的内外管理,强化内外风险管理控制。其次应拓展黄河三角洲区域性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强化货币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完善区域资本市场的功能与结构,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平台。此外还应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提升金融体系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各个环节的渗透能力;引入理性竞争机制和良性激励机制,实现金融资源从低效部门到高效部门的流转[8]。第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职能转换机制。由上文分析可知,政府对金融系统的干预力度过大,会影响金融的运行状态,最终降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在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合理定位职能角色,将重点放在宏观调控三角洲区域的经济金融布局、完善金融结构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上。首先将黄河三角洲作为一个统一有机整体,制定区域性的经济金融政策,但同时也要考虑区域内部各地实际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其次根据经济发展差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可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县区的基础设施信贷投入,制定区域产业信贷政策,并健全各县市金融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信用评级、报表审计、融资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的建设。第三,深化区域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区域金融生态系统的改善,不能只单纯依靠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还要对金融机构的客户进行改进。企业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第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应该通过提升地区经济实力,改善金融生态运行环境;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营造金融生态信用环境;强化金融调控监管,打造金融生态法治环境。

黄三角的金融生态系统和长三角及珠三角相比还处于极度不完善状态。将系统动力学原理运用在金融生态系统研究中,对黄河三角洲区域的金融生态进行研究,分析各要素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运用该模型进行系统动态仿真和政策模拟,通过对比各方案模拟结果,找出黄河三角洲区域金融生态的优化策略,为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金融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本文作者:韩民刘扬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