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科技金融服务新体制

时间:2022-08-25 05:08:53

建构科技金融服务新体制

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产业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近年来,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科技金融结合政策、给予政策倾斜,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通过改善业务流程、创新融资模式等方式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在更广范围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在科技金融发展日盛的背景下,研究梳理科技金融融合现状,打造系统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是响应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金融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进程。信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催生出金融介质的跨区域、高时效、低成本蜕变,金融的虚拟性得以成倍放大,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隐性助推器”,显著作用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金融虚拟化的趋势没有将金融游弋于实体经济,反而由于其“两高一低”(高渗透性、高时效性、低失真性)特有属性,使得虚拟与实体的结合更加紧密,成为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联动的有机整体。科技金融是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金融虚拟化、信息化在高科技产业的集中体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将级数化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甚至催生出新的产业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科技产业培育方式。在虚拟金融高传染性引致原金融创新模式遭到深度质疑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科技金融被视为根植生产力基础、高爆发性、高成长性的必然出路。科技金融相互渗透,将吸收二者各自原有优点,优化资金流向,缩小产业生命周期的震荡幅度,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二)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是提升我国创新实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我国较早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世纪目标,将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视为世纪战略,并制定了阶段化创新目标,指引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进程。科技金融是金融资源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向优化的注入,更提供了鼓励企业创新研发的直接推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产业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创新又显著影响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科技金融更成为支撑创新的直接动力。把握好科技金融的发展便抓住了创新的关键和精髓,直接影响着实现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将科技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构造高覆盖性、强辐射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将高度掌控产业的发展投向,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的分配和供给,形成健康体内循环、良性产业支撑。

(三)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是落实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在引领经济发展、提升发展质效中的基础作用,于2005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2010年,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构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深化落实各项政策,提升产业转型张力题中应有之意。部分省市的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更为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得以夯实。

二、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一)制度缺位,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建

设的内生力量较为分散缺乏推动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上下贯通的推动机制尚未构建。我国高度重视发挥科技金融整合优势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指导意见,鼓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金融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支持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对于科技金融的明确概念并未明晰,科技金融管理工作归口不明确,建设完整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制度障碍仍然存在。目前我国对科技金融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鼓励部分商业银行通过试行局部组织结构创新、支持金融配套机构发展、信贷资源政策针对性倾斜等有限范围创新,践行科技金融的整合发展。更多的助推力来自于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及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是由下而上的,与我国长期形成的制度惯性不相适应。

(二)基础薄弱,构造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根基的核心内容尚未完善

1.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陈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作为现代社会运作的基础,信用担保制度完善度直接影响着社会运行效率高低。信用担保制度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中承担“中心轴”的重要支撑作用,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小企业带有强烈的“创始人”意志,往往管理者与经营者双重身份叠加,公司经营业绩平稳性与个人经营能力和突发性事件高度挂钩,风险普遍存在。作为中小企业中创新力最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低资产、重创意、高成长的经营特性与当下我国主流融资渠道差异性较大,往往不能成为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的理想对象。在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的背景下,担保和信用带来的资产增值和信用提拉作用被遏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门槛相对抬高。

2.风投机构运作亟待改善,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有限。目前在政府的推动下,民间各类风险资本发展较快,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成长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科技企业群,风投的辅导培育功能影响有限,科学合规运作机制亟待进一步优化完善。目前我国风投机构投资运作风格缺失,表现为投资产业高度集中,缺乏独立的价值判断和发现。在资本市场尚未发育完善的大环境下,运作和退出机制发展滞后,存在严重的孵化障碍。

3.风险补偿机制不尽完善,保障制度未有效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是系统工程,依托于对风险的合理防控和制度建设的深度对接。目前较为成熟的局部探索模式是企业、政府、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设定风险划分范围和标准,一旦出现风险则在既定的操作机制下实现风险补偿和划分。但是这种探索只是在举办地区的创新探索,真正的制度保障未根本建立。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体系

(一)完善建制,创新改革,打造科技金融制度保障机制

1.完善顶层设计和全局规划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应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结合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为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金融配套政策,落实监管部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各级政府可通过制定科技金融专项政策,有效指导科技金融的相互结合。要下更大决心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系统化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2.创新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建设建议考虑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金融支持体系。参照我国已有三家全国政策性银行建设经验,联合科技部、财政部等职能部门划定统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专营服务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该银行可以与我国已经建立和正在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协调配合,组成一个富有效率的中小企业支持网络,有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条件成熟的商业银行成立“法人或准法人”科技金融专营子银行,鼓励规模适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制为专职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职银行。目前,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在科技金融制度创新上都有进展,下一步可将科技支行、小贷中心的模式在全国复制,支持鼓励更多金融机构投身科技金融创新探索。可参照一站式行政审批中心模式,建设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企业科技创新的高风险决定了科技创新需要政府的金融支持,同时创业者存在知识、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政府提供一条龙的配套服务,建议政府建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中心,引入全新的金融服务理念与模式,汇聚多家金融机构与产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中心,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与形象,为科技创新金融需求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强化指导,完善建设,构造科技金融资源整合机制

1.探索金融创新资源整合范式为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结合带来的“外溢”效应,必须要找准两者整合范式,力争以优化的整合模式和顺畅的循环体系,实现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目前较为成熟的模式是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引入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实现业务对接,如交通银行在部分地区创设的科技支行等专营机构,这种模式发起者通常是银行,主要在产品设计上引入保险、担保、创投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着推动整合力量单一、创新动力不足、时效性较差的缺陷。较为合理的模式是基于各类金融机构的主动对接,以信息流动共享为核心,实现业务深度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实现科技金融创新的发展合力。政府为中间协调人,通过制度建设、政策倾斜实现顶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银行、保险、创投、担保各类金融资源主动介入,建设信息存量分类数据库,强化信息共享力度,通过归类汇总企业融资需求,各类金融机构整合提供指导意见,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力度。

2.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认真了解掌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梳理影响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负面因素,力争通过“查、整、改”活动,有效肃清发展障碍。在优化间接融资市场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放直接融资市场,通过构建分级直接融资市场,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占比,并辅之以小企业债、股份代办转让系统、产权交易平台等各类基础工作。进一步注意发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组织形态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孵化器功能,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强化跟踪监督等途径,缩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发现过程,鼓励支持新兴产业高效发展。

3.推动各类科技金融创新主体发展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各省市金融办和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尽快实现在每个部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内试点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覆盖范围。鼓励和支持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用好“可贷可投”政策,积极探索贷款和投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并充分发挥“小额、便捷、灵活、优惠”的特点,有效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公司。各省市发改委、金融办、科技管理和财税等部门加强配合,积极扶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私募股权基金规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集聚区。三是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科技创新企业的相关信息和资金需求,为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社会资本提供投资机会;建立非上市科技创新企业的股权交易机制,拓宽创业投资者退出通道。探索建立做市商制度,活跃融资服务平台交易,促进其平稳健康发展。

4.优化高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的社会环境通过形象塑造、公共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社会形象。强化信用信息监控,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质量考核,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信息质量。鼓励海外人员、高科技研发人员等群体创办各类高科技中小企业,形成科技研发的中坚力量。建立高科技中小企业成长库,通过跟踪企业成立、成长、成熟各阶段,实现企业生命周期的全流程覆盖。进一步注意发挥金融在支撑企业成长中的基础作用,辅之以企业价值发现渠道,通过银企互利共赢,切实缩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

(三)强化监控,降低风险,建设科技金融服务风险防控机制

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引领资金投向和信息保有上的绝对优势,提升社会组织活力,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多元互动的风险防范格局。重点在于:政府全局规划,利用自身在企业注册监管、征税、产业规划等职能的优势,尝试建立覆盖全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监管网络,鼓励各省市政府联动各相关部门建立信息互通的实时监控系统,实现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鼓励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投、保险、担保等经济金融实体成立各类社会组织,通过民间自律、行业监督、产业互动有效降低科技金融风险发生概率,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建章立制,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现自身良性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银行防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经验,成立各产业集金融机构专家团队,定期科技金融风险评估报告,指导各类科技型中小银行专营机构开展专项服务。总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加强科技金融政策支撑和平台构建,引入政府、银行、保险、担保、风投等各类主体,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整合、风控基础,才能真正形成具有我国鲜明特色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创新国家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