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

时间:2022-07-12 08:17:33

农村金融发展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

1农村金融发展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服务时间相对较多,农村地区可供使用的金融工具相对较少,且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种类比较稀缺。虽然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进入农村,但农村贷款服务还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地区并没有贷款服务。农村金融组织主要以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为主,组织形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金融服务需求。在农村金融发展发展方面,农村担保机构相对较少,农村保险政策还有待完善。虽然农村地区贷款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贷款群体以农业养殖为主,部分个人贷款以联保为主。因为贷款规模量较少,所以很多贷款业务都是以抵押为主,这种担保形式容易增加担保人风险系数[1]。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相对不足,金融市场存在较大风险概率。地区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农村金融监管任务,这种监督模式难以对农村金融产生有效监督作用。另外,农村地区金融控制理念与金融风险认知有限,易导致农村居民在金融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当前金融机构内部监管控制效果有限,在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业务时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受限。

2农村金融发展路径

2.1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工作。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工作开展方面,应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方式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普及程度。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地区金融信息采集工作,对农民信用等级进行统一评定。在农村金融信用信息保存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人民银行相关条例规定实行操作,避免信息盗用或者信息滥用。政府部门应做好引导工作,加强政策、税收、经济等扶持工作,引导保险公司加入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建设工作,降低农民金融贷款风险概率。保险公司应注重涉农金融产品办理方法制定工作,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业务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管理模式。同时,保险公司应加大农村金融保险业务风险管理控制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在农村金融体系完善方面,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引导更多的金融人才、会计人才与投资理财人才等投入到农村金融建设工作中。在具体操作方面,政府部门可以给予金融机构、地方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等政策扶持,为农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保障。2.2加强农村金融产品管理。在农村金融产品管理方面,相关地区金融机构必须结合地方金融政策与农村金融发展特点进行产品开发应用。因此,金融机构首先需要做好农村金融调查工作,收集相关金融数据资料,结合农村地区居民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产品创新管理。在金融产品管理方面,部分管理人员可能会因为业绩需求或者谋取私利而欺诈农民,不仅会影响到金融机构产品服务质量,还会对机构良好社会形象构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农村金融服务业务管理方面,金融机构需要从农民角度考虑金融业务,促进金融产业发展,不可因为业绩需求而抢占金融市场。在农村金融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农民金融产品需求将会多元化,因此金融机构必须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业务。在农村金融产品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工作,注重新型产品风险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创新探索,促进农村金融稳定,以保障农民利益[2]。另外,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应做好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居民金融风险意识,降低农村金融风险概率。2.3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在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索方面,应尽快做好监管部门建设工作,由专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金融市场监督管理,为农村地区金融稳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监管部门需要将农村金融市场相关重要信息传输中央直属部门,由该部门进行专职监管部门工作监督管理。在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工作开展方面,应加强投资理念偏差防范工作,注重欺诈行为与投机行为监督管理控制。对于政府部门过分担保可能带来的管理风险问题,应加快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工作,利用分摊入股方式降低管理风险。在制定农村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方面,可适当给予地区金融机构调度空间,由金融组织进行自主定价,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中企业自动化。在农村金融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工作开展方面,地方监管机构应加大农村地区资源投入力度,加强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提高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在具体监管方法选择方面,功能监管、风险监管与审查监管等都可以运用,监管部门可根据职能需求进行管理方法合理选择。在金融市场风险预警模型建设方面,可以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进行农村地区投资风险与借贷风险模拟分析,及时发现农村地区金融市场风险问题。

3农村金融发展政策效果

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多数学者都以金融为突破口寻求农村经济发展道路。自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农村金融已经发展了近四十年,金融发展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与保障措施。从1984年开始,我国便已经确定农村信用社发展道路,随后出台相关农村信用社发展政策与文件,为中国农村信用社规模扩大与层级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村经济逐渐走向市场,从而加快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速度。为了开拓农村居民亏款渠道与存款,建立了邮政储蓄业务,并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起来。在农村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道路上,传统统收统支供给曲面已经打破,各类专业银行竞争日益理解。在政府相关政策与市场经济调整控制下,农村金融融资渠道逐渐多样化,由此出现了很多商业银行[3]。在农村金融创新发展阶段中,农村地区金融组织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金融服务错位、政府过分干预或者金融市场混乱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为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稳定发展,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先后出台相关农村金融组织管理规定,为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机制完善提供了参考标准。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发展道路中,农村非正规金融逐渐规范化,农民金融融资渠道逐渐增多,金融机构服务业务越来越多。在农村金融快速发展道路上,金融发展政策发挥了很大推动力,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繁荣稳定。

4结语

中国农村金融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虽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与城市金融还存在一定差异。通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分析发现,农村地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管理、金融水平等还有待完善。因此,必须加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索,结合相关金融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向彦达.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

[2]何万仓.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经济论坛,2017(05).

[3]钟伊慧.中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与发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0).

作者:邬思懿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