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探讨

时间:2022-01-19 03:42:14

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探讨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在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使其陷入了低迷的经济环境中。这一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社会一直沿用的金融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有效的发挥出经济调节与管理的作用,最终在2009年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以此来促进国际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在这一新制度的提出下,我国的金融治理机制也相应的作出了调整。基于此,本文对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发生改革的具体情况,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应对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

关键词:金融治理机制;变革;选择

G20国家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在现有的经济管理机制中,有着显著的应用效果,在目前,以及后续的国际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调控中,优势明显。中国在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的时候,致力于建立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环境,使得各个国家都可以在经济往来中获益,使得该种发展理念逐步形成国家间金融治理、外交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最终推动国际社会新的金融治理机制的构建,刺激全球经济、国际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发生变革的研究分析

(一)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现状分析。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的国内经济体均出现了严重的负利率,导致以大国为主导的治理机制中的大国,开始逐渐的无视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平衡作用,仅仅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上面,一时间使得国际经济出现了巨大的振荡。与此同时,中国积极的发挥出了大国的国家责任感,积极的投身到国际金融的治理工作中去,促进了国际货币基金等组织的稳定发展。虽然该组织的资金份额在危机发生后,在逐步的增加,但是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中,以美国、英国为主的国家,依然处于金融治理工作的中心位置,使得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不稳定的发展势态中。首先,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在参与国际的金融治理中,多是利用霸权来开展活动的,并在发展中,建立了以美国、英国为核心的中心与的治理机制。美国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信用货币来实现管理的,其中的中心,代表着美国,以及其他的七个国家,而则指的是美国曾经殖民过的国家,以此来通过多个国家间的联系,逐步加深对于国际经济的管理。该机制在具体的应用中,主要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干预,以及对利率、贷款活动,进行调节的,但是根据应用效果来看,治理的效果不理想,导致了一些国家出现了收支失衡的问题。且美国在其中是通过大量的军费支出,来对金融治理工作进行支持的,加深了霸权。英国在发展中,使用的是殖民贸易收支的体系,并以金本位为主导,当一个国家出现收支不平衡的问题时,金本位核心国之间可以通过英镑、黄金,来进行经济的流通,减少危机造成的巨大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治理机制使用中,如果隶属于该机制的国家出现了经济收支问题,处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多不会对其进行国际货币的资助。其次,则为二十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其是由二十个国家,在1999年成立的金融管理平台,通过召开多次的部长级会议,逐渐的在国际经济治理中发挥着作用,但是作用较小。此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管理制度,则是由七国来开展的。但是金融危机后,七国治理的机制暴露出了固有的弊端,此时二十国也开始在发展中,将部长级会议,逐渐的调整为首脑峰会,使得该管理平台的世界影响力在逐渐获得提高。危机后,二十国在多次开展的峰会中,对于国际经济问题,提出了较多的科学、合理的建议,并且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使得国际社会的权利结构与经济结构,均出现了较大的变革,逐步将全球处于不同世界的国家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共同为金融治理的有效性,提出意见和建议,打破了以往常规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管理,进一步改善了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二)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以往以英美等国家为中心位置,其他的附属国家,或者曾经的殖民地国家,作为国家,进行国际金融治理的传统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是这些国家在发展中,通过国家间的合作,获得了较多的经济收益,也进步一促进了本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使得全球其他的国家要长期处于发达国家的霸权管理之下。在危机发生之后,这种管理机制,使得发达国家无暇管理国家的经济变化情况,多在治理本国的危机问题,导致国家在危机中遭受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治理机制,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做以相应的改进。其改进的具体原因有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霸权下的权利结构作用力逐渐消减。在以往的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中,多是通过英美中心国家与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来开展的,但是随着国家间其他经济体、国际组织的逐步建立,使得霸权国家的权利开始被消解,例如金砖国家、欧盟等。其中,欧盟的建立,使得法国、德国等老牌的发达国家,开始脱离了美国的霸权管理,使得国际货币阵容中,除了美元、英镑,逐步开始囊括了其他的类型-欧元。这些国家在新的金融治理机制下,经济发展的速率明显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国际间其他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金融市场的秩序逐渐变乱。国家间加深了商品贸易的交流之后,使得多个国家,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外汇交易,在这种交易下,使得多种货币、资产形式,出现在经济往来中,使得外汇交易的交易额逐步扩大,远远的高于正常金融市场下的贸易发展需要,以及经济的正常发展要求,这就使得金融市场的固有秩序被打破,使得以往外汇交易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也有着较多的外汇交易。外汇交易的风险性极高,使得很多的国家在交易中,出现了货币贬值,更为严重的直接引发了金融危机,造成国家经济的衰退,失业率的急剧上升。最后,国际经济管理的组织无法充分的发挥出调节的作用。在目前的国际经济组织中,其参与的成员国数量较多,他们在发展中,以该组织为指导,推动着本国与国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大部分国家,通过该组织进行本国经济调节的时候,常常会出现较多的阻碍,很多有着大量利益获得的组织或者个人,会对具体的经济干预活动,进行阻挠,因此这些组织能够发挥出的效用较低。2008年的金融危机问题,波及的范围较广,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大,被许多的经济学者评价为:自美国经济大萧条发生之后,现阶段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由于危机产生时,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未充分的发挥出治理和调节经济发展的作用,使得这一沿用了多年的治理机制,受到了较多人的质疑,面临着发展的困境问题。传统的金融治理机制,其是由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七国集团提出的,由七个国家作为治理的主导平台,来对国家经济运行发展情况,进行管理。随着全球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目前在国际间对国际金融进行治理的国家为二十个,被称之为G20,其在金融危机之后,通过2009年首脑峰会的举行,确立了最新的国际金融治理的体系。根据其在国际社会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已经在国家经济发展、金融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治理的途径分析

(一)提出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理念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一直处于稳固增长的情况下,但是随着国际社会政治发展的紧张局势,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越来越严重,使得中国开始在经济的增长中,开始将金融治理的视角转移到其他的国家,以此提出了促进了全球各个国家、经济体的经济能够实现稳定、平衡发展的新理念。目前,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逐步的增加,且与较多的国家,有着较多内容的往来,因此一旦某个国家出现了经济问题,中国是不能独善其身的。因此中国在现阶段世界发展演变的大环境下,提出了互利共赢的理念,并在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中,开始将这理念,发展成为了经济治理的机制。在治理机制下,不仅使得大部分国家可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使得亚非拉诸多的发展中国家收益,通过建设资金的援助、技术投资、债务减免等方式,切实的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进步,使得这些国家在受到发达国家金融治理机制所致的经济危机波及时,可以及时获得经济救援,实现本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平衡,减少由于经济问题,引起的国家战乱,以及社会动荡问题,维护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的稳定。(二)互利共赢发展的新方向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开始参与和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性的经济组织,提出了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的期望。在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中国将会一直致力于互利共赢经济、外交管理机制的构建,并逐步提升我国发展的软硬实力,构建新型的世界大国关系,更好的迎接挑战与机遇。同时在发展中,中国要一直坚持以G20为主导的治理平台,积极的参与到G20国际金融治理机制中去,促进该机制在适应发展的基本现状下,实时的进行改革,应用发展的眼光和视角,使得该治理机制可以有效的调节、改善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并且还需要在发展中,联合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实现全世界各项事务处理与发展的互利共赢。

三、结束语

国际金融治理机制,需要不断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进行相应的改进,在发展中,该种治理机制也需要不断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发生联系,最终在发展中,使得该机制的作用得以最大化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艾尚乐.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经济效应、利益诉求与路径建构[J].理论探讨,2015,(01):87-90.

[2]李巍.金砖机制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J].国际观察,2013,(01):33-40.

[3]艾尚乐.国际金融治理的新趋向———中国参与G20机制的改革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2,28(01):73-75+113.

[4]崔志楠,邢悦.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01):134-154+159.

[5]宋宪伟.国际金融监管的多边治理机制———一个多层次的构想框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03):93-97+108.

作者:高浩然 单位: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