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经济监督职能研究

时间:2022-12-25 03:17:03

审计经济监督职能研究

摘要:国家审计监督作为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目前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也需要进行系统而高效的经济监督。本文力图通过审计角度对国家监察制度中的经济监督职能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家审计与审计监督的特点对目前的经济监督职能进行分析,并针对今后的国家经济监督的发展得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审计;监察制度改革;经济监督职能;中产阶级陷阱

目前正处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国家经济转型与升级关系着我国国家经济发展命脉,且高速发展状态下的经济状态极易带来腐败泛化,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因此必须系统考量当前国家监察制度中的经济监督职能。国家审计在我国经济监督系统中占据统领性地位,能够让当下复杂的经济监督态势形成树状体系,更有利于监督职能与立法司法职能相协调,让经济监督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完成自我更新,顺应当代潮流发展。通过国家审计、审计监督与经济监督三者间关系来看,从审计角度对国家监察制度中的经济监督只能进行系统检视,意味着对国家监察制度在经济监督方面的作用进行自上而下的检视,能够借此分析出在国家监察制度整体中经济监督职能所占据的地位以及在我国目前国家管理体系中的经济监督现状,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宏观角度对经济监督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索,为国家经济转型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国家审计与经济监督的关系

(一)经济监督的内涵与意义。经济监督是指在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框架下,监察和督促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事其经营活动和业务活动。其依据包括国家和有关机构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与指令,对象包括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和组织的财务收支、税金征收与缴纳、各项基金的形成和使用与结算、信贷业务的处理等,工作内容包括确认以上对象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是否正确真实、所反映经济活动及其结果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经济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计划监督、会计监督、银行监督、政策监督等多个方面。经济监督的必要性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国家有权保证相关企事业单位收支的人民属性,防止相关收支出现重大失误。通过经济监督能够有效控制经济基础的正确发展导向,从而保证上层建筑的性质稳定。具体来说,经济监督能够有效防止特权主义的泛化,保障社会总体公平。(二)国家审计与审计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是指由独立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材料及其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鉴证和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国家审计监督作为最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形式,其内容包括: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做出公正评价并提出审计报告。审计监督是指在国家行政组织内部设立专门机构依法审核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遵纪守法情况。审计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监督制度,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审查监督各级政府机关的经济计划、预决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及财务收支状况,检查财经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因而是行政监督的一个重要任务。概括说来,国家审计是审计监督在国家功能行驶过程中的最高形式,从国家经济监督以及国家监察体系总体角度看来,审计监督即为国家审计。(三)国家审计与经济监督的关系。总的来说,我国国家审计监督与其他专业形式的审计监督相辅相成,共同成为目前我国如今的经济监督体系。其中,国家审计在宏观层面上主导经济监督。国家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政府和人民的利益,这与我国经济监督的最终目的不谋而合。在相关立法支持下,通过审计手段,能够让完成对我国企事业单位财政方面的监察与有效防控,这使得财政、人大等同级或其他监督模式能够获得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也能够通过国家审计及时对相关损失止损,完成监督体制的源头优化。此外,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而言,国家审计是国家机器运行过程中的能量配置表,能够作为经济监督的一部分最直观的体现企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能量配置与发展方向。无论是当下的经济转型与升级,还是脱贫攻坚战的进一步推进,抑或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都需要实现经济监督。在国家监察委员会这一作为我国新时代监察体系的机构成立以来,监察制度的也得到长足发展,审计工作更应步步落实、与时俱进。

二、国家监察制度中的经济监督职能

(一)协调金融审计,为金融健康发展护航。监察制度中的经济监督职能不仅能够有效规范经济发展,还能够在金融、反腐以及法制等诸多领域发挥促进作用。从金融方面来说,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顶层建筑,只有保持国家金融整体平稳,才能进一步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总体而言,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其主要作用在于保障政治清明、社会公平,但是这都与经济公平发展密不可分,因此经济监督职能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手段的适当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市场活力,吸引热钱注入国民经济实现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但是在市场逐利本质以及其滞后性后,过量资本运营的结果将会为市场经济带来大量泡沫,手握热钱的资本拥有者通过资本运作大量收割股民手中资本,造成了对中小产业者的事实损害,这一方面会产生马太效应加剧贫富差距,另一反面对于基层群众的购买力是一次极大损害,尤其如今我国还面临对外贸易困境与他国贸易封锁,基层购买力下降无疑对拉动内需实现了反作用力。而通过经济监督能够及时协调金融审计,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督与调控,让市场在适当范围内以发展为目的波动,减少市场泡沫,为金融健康发展护航。(二)推进监察体制改革,配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狭义来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以系统完备高压的监察态势保障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平稳运行。经济监督职能作为国家监察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高速发展对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国家经济体制正发生重要变化,中产阶级陷阱就在眼前,而经济高速发展直线的腐败泛化陷阱正是目前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腐败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与社会风气破坏会严重伤害国家的发展动力与社会公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先后颁布法律法规推进反腐败斗争,2016年在北京、山西、浙江三地进行国家监察委员会试点实行,今年各地监察委员会先后挂牌成立,在此过程中离不开经济监督职能发挥作用。而反腐败斗争中,通过经济监督更能够对目前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经济状况进行监控管理,配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道防线。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例,低自主性的财务支配会带来机构运作的迟滞,而高自主性的支配权利则易滋生腐败,经济监督职能以及国家审计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对其财政支配进行监控监督。(三)促进法治发展,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下的国家监察体制的确立需要立法与司法的保护,而公平高效的国家监察体制的确立首先需要依法治国、打破特权主义。因此经济监督职能作为国家监察制度的一部分,通过其自身运作体系的完善能够同时做到对相关法律法规立法与司法查漏补缺。互联网下的经济发展逐渐趋向多元化,企事业单位的收支来源也逐渐多元,这就需要在进行经济监督的过程中创新传统的监督过程与方法,同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更新,此过程即为法制体系自我完善的过程。以电商行业的发展为例,21世纪之初,互联网尚未完全走进大众生活,此时国家审计与经济监督面向互联网尚且不存在目前的平台监管等诸多问题,时至今日,互联网购物与电商几乎成为多数人生活中购物的主要形式,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政务工作与公开都要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形式来实现,这就需要在原有的立法基础上进行及时更新,适应互联网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进行经济监督的过程中有话说,有事做。不仅如此,从网上政务等方式的出现来看,相关单位的收支渠道也会出现进一步扩充,这也促进了相关工作性法规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三、审计角度下国家监察制度的经济监督职能改进

(一)配套政策与法规颁布。法律法规体系总是伴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国家审计作为政府职能之一,宪法赋予其合法性,也应当在社会发展出现适当契机时给予及时更新与矫正。目前,我国政府职能逐渐从管理型向着服务型转变,国家审计作为一种监督手段更应当注重工作过程中“度”的存在,既要监督有效,也不能挤占合理合法政务的生存空间。这更加需要在经济监督过程中及时依据各单位只能现状与社会要求进行相关法规配套完善。以事业单位管理为例,劳动法中所规定的有关加班事宜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适用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但出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公益性质往往无法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合法节假日的休息,目前,部分事业单位正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以求在《事业单位管理条例》许可的范围之内为相关职工谋取一定经济利益,这对于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以及工作人员加班规范化十分重要。但由于相关条例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那么在经济监督的过程中,由于经济监督职能的实现仍旧有一定主观性,会对部分职工应得利益造成一定损害。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政策和法规方面的更新完善,减少“无例可循”现象的出现,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二)明确职能部门合理分工。国家监察体系的监督职能实现并不仅仅在于国家监察委员会这一机构。这需要国家立法、司法、财政、人大等诸多机构的共同实现,国家审计更是事关多个机构的资料采集与审计监督以及执法司法。因此在进行经济监督职能改进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职能部门的合理分工。众所周知,在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以前,国家监督权的行使往往由多个部门联合进行,这就造成有时会出现多头领导情况,甚至于审计材料一式多份、一一过审,对行政资源造成极大浪费,且九龙治水往往会延缓办事效率。因此应当在国务院的总体规划下对相关部门进行职能上的细化,通过合理分工与汇总提高工作效率。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成立便是监督职能进一步细化的体现。而经济监督牵涉的范围较广且发展日新月异,通过部门之间的合理分工能够让经济监督只能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利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及时调整。(三)及时更新审计技能。审计工作手段的落后是造成经济监督职能落后的重要原因。审计手段落后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各单位收支形势也不断转变,这就造成了工作与职能脱节的现象,长此以往,既拉低工作效率,也容易出现纰漏。因此在经济监督职能完善的过程中不但要完善相关法律等顶层设计,更应当对具体工作用所需手段进行更新。在技能更显过程中,首先,国家应当选拔专门人才负责,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定期培训完成自我更新。第二,审计技能的更显来源是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相关部门也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经济形势,对有关单位职能现状进行具体了解,从而为自我技能更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第一手材料。第三,及时更新审计技能还要明晰权责要求,使经济监督职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行,同时接受人民监督,不断完善自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监督职能的落实体现在审计、财政、人大等方方面面,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关注。目前我国出口贸易面临某些贸易大国制裁,出口经济面临重要考验,在此重要时期更需要我们从内部稳定自我,开发其他“两驾马车”的发展潜力,通过宏观调控等方式均衡本国经济开发,在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的过程中将此次考验作为发展本国健康实体经济的契机,在开发内需的过程中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不断完成自我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志娟,刘世林.国家审计的本质属性研究——基于国家行政监督系统功能整合视角[J].会计研究,2012(11).

[2]徐汉明.国家监察权的属性探究[J].法学评论,2018(9).

[3]祝琳.我国国家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的协调[J].科技经济市场,2018(4).

作者:原新利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