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农村经济转型探析

时间:2022-09-06 03:39:41

精准扶贫农村经济转型探析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通过将近30年的扶贫行动,成功解决了部分农村发展落后的境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这浩浩荡荡的30年扶贫行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贫困居民底数没有摸清、扶贫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性不强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扶贫政策的准确执行,没有发挥扶贫行动的强针对效果,存在很多的扶贫盲点,人情帮扶、关系帮扶、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现象,导致真正贫困的地区和居民没有得到扶持,进而提出了更科学的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对原有的扶贫机制进行修补和改进,解决钱和政策谁来用,用在谁身上,具体怎么用的问题,提高扶贫的精确度,真正做到“扶贫”而不是“扶农”不是把扶贫的钱和政策用到建设高水平的新农村,而是用在具体的贫困地区和居民,使他们摆脱贫困,进而实现经济成果转型。

一、精准扶贫的要求

(一)实现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扶贫的开始。在之前的扶贫机制中,存在着严重的贫困对象模糊问题,没有实际的贫困居民调查,而是由基础干部进行推测估计,或者是重点县年年申请贫困县证明,舍不得摘下贫困县的帽子,还有就是居民的贫困证明,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贫困识别没有做到位。精准扶贫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科学透明的程序,到一线对各个地区和居民进行调查比较,识别相对贫困的地区和居民。识别精确扶贫的工作是复杂繁琐的,更困难的是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大多数的居民温饱问题都解决了,真正贫困的地区和居民潜伏更深,不容易比较得出,要真正实现精准识别,是一项庞大且重要的工作。

(二)实现精准帮扶

在精准扶贫这项“医疗”过程中,对症下药是尤为重要的。中国领域辽阔,各个地区有独特的地理特性,也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原先的扶贫机制就是采取一锅端的整体帮扶,没有把针对性强的扶持工作做到位。如何分清贫困地区的差异性,实现针对性的扶贫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首先结合贫困地区或者贫困居民的实际情况,与相邻地区和相邻居民相比,怎么导致的贫困,在科学的分析贫困原因后,做出相应的扶贫措施,从而实现逐步脱贫。

(三)实现精准管理

实现精准管理是不断推进脱贫政策的有效途径。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精准客观的扶贫管理。一方面,通过更科学精细的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地区和居民的贫困水平,用客观的数据反应是最准确的证明,并且建立数据统计系统,实现扶贫政策的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扶贫管理情况要进行实时的改进,比如说某个地区进行一段时间的扶贫帮助以后,取得的成绩再进行评定,是否脱离贫困标准或者达到何种程度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保证精准扶贫的科学实施。

(四)实现精准考核

实现精准考核是监督和推进扶贫政策不断实施的动力。精准扶贫是扶贫人和扶贫对象的双向工作,在整个扶贫工作中,精准考核是必不可少的,扶贫双方是要实现透明行动,以便与考核的实效性。贫困地区和居民清除政府的扶贫措施和力度,政府了解贫困地区和居民的具体行动和生活情况,双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的评价考核,进而督促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促进贫困地区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

二、精准扶贫的常见问题

(一)谁来扶

在整个精准扶贫的机制中,扶贫主体不仅仅包括政府,这样传统的扶贫主体是不完全的认识。在这个庞大而艰巨的工作中,扶贫主体是政府、社会和扶贫对象组成的,只是这三项主体在整个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完成扶贫这项工作,特别是社会和扶贫对象,都要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社会进行合理调整,地区和居民进行积极配合和学习,好像是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一样,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除了教师的言传身教外,也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和专研。所以,扶贫主体要准确定位,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扶贫脱贫的行动中。

(二)扶持谁

确立精准扶贫对象。扶贫资源与扶贫对象发展意愿的供需对应是精准扶贫的精髓,例如在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中,要做到不同的扶贫开发方式对接贫困水平不同的扶贫对象,不同的地区适合不同的扶贫开发项目,不同的居民也适合不同的开发途径,在贫困对象和扶贫资源上进行有效对接需要下一定的功夫。另外,要实现扶贫对象的进入和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大力的扶贫工作开展中,贫困地区和居民的减贫脱贫将成为一种常态,需要定期地针对该地区和居民进行调查分析,实时监测评估,更清晰地发现贫困行为机理,构建扶贫对象正向退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贫困风险防范体系,尽可能防止非贫困进入、贫困持续以及再次返贫的现象发生。

(三)扶持方向

扶持的过程是扶贫的主要环节。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独特资源,不同居民也有不同的情况和性格,劳动力、土地、技术或者其他的发展资源都是脱贫的路径,选择合适的发展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大力发展,都会实现成功脱贫。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发展资源,只要认真在做每一项工作,相信扶持的工作都会圆满顺利。值得注意的是,在扶贫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生计风险,发展方式的传承、创新和兼容问题都应该考虑周全,把扶贫的道路走稳、走正确是该项工作的宗旨。

三、精准扶贫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径

(一)提高扶持对象的能力,实现根本性扶持

要实现彻底的脱贫,刨根问底,还是要提高扶持对象的能力。在具体的扶贫行动中,要着重选取培养扶贫对象能力的项目,而不仅仅是解决目前温饱问题的资金。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扶贫工作中,增长了扶贫对象的知识,锻炼了扶贫对象的能力,学习到了真正的发家致富本领是扶贫的根本目的。比如说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或者大力发展教育,保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严格执行扶贫制度

扶贫制度的执行要严格,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是取决于扶贫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扶贫制度不只是摆设,需要监督保证严格实施。毫无疑问,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尽管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也必须使扶贫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完善精准扶贫识别程序、联合帮扶制度、工作经费专项制度、效果评估机制以及监管机制等各项制度,并且在各项制度要求下,按质按量地进行每一项工作,做到客观透明,真正地把服务人民、共同脱贫的理念作为己任。

(三)增加扶贫影响力,调动社会各层力量

不可否认,精准扶贫也是一项艰巨的社会事业。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单一的社会力量是不足以实现广大地区的短时间脱贫的,需要动用社会各层力量,众志成城把这项工作做好。从宏观层面上看,要采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方式,整体推进扶贫工作。从微观层面来讲,要建立以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多元帮扶制度。毕竟政府力量是单一的,贫困地区是广博的,贫困居民也是多数的,政府如果通过增加扶贫影响力,提出相应的社会扶贫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其他政策,共同投身扶贫工作的大潮中,贫困地区和贫困居民的发展就会加快速度和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针对不同地区进行分类扶持

根据不同地区特征进行分类扶持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广物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优势,也有不同的劣势,在进行扶贫之前,需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科学调查,包括地理、气候、人文等情况,都进行合理的分析统计,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采用不同的分类扶持,仿佛在教学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道理一样,针对每个不同的地区制定量身定做的扶持措施,是有效且重要的。

四、结语

精准扶贫是我国针对之前的扶贫政策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对接经济新常态要求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回应,对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重要的意义。精准扶贫是较科学的扶贫政策,如果再加以合理的农村经济转型路径,对扶贫的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各级政府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关键问题,找到合适的路径,实现农村经济的成功转型。

作者:方照光 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超.精准扶贫背景下沙市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时代农机,2016(9).

[2]郭虹.以创新理念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基于平凉市农业农村发展状况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7(1).

[3]魏茂林.关于新形势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J].上海农村经济,2017(4).

[4]张家柱.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转型的推动探析[J].电子商务,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