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03 03:50:36

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要:中国与韩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由来已久。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越来越紧密。电子产品作为中韩两国之间最主要的贸易产品在中韩经贸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大和中韩FTA的逐步深化,两国电子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本文就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推进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对策

一、前言

中国和韩国同处于东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临近,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两国正式建交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快速发展。自2012年以来,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而韩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与日本的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双方对于彼此经济与贸易的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中韩两国之间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受到两国地理位置相邻的影响,更是与两国之间产业结构较互补、资源互补有着明显的关系。电子产品作为中韩两国贸易中重要的一部分,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受到了较高的重视。多年以来,中国积极吸引外资以推动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效果显著,我国电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整体来看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规模也不断在扩大。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FTA)的逐步落实,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中韩两国贸易的基本现状,然后考察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为促进两国电子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中韩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

自1992年我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有了良好的互动,并在多个领域展开两国合作,在经济和贸易上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在中国和韩国经过八年的精心准备和共同努力之下,在2015年6月1日两国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双方之间的合作又上了一步台阶,更进一步推动了中韩双边经贸的发展。根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额整体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中韩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高达2273.8亿美元。虽然在随后的两年里,中韩因为“萨德事件”等原因导致贸易额有所下滑,但并没有影响两国长期合作的良好趋势,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贸易迅速重回增长的轨道。在2017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快速回升,贸易增速达到了13.5%;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68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9%,继续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由上可知,近年中韩两国的贸易发展速度与规模都展现出良好态势。总体来看,未来中韩两国的贸易与合作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两个国家不仅地理位置毗邻、在文化习俗上相似,而且两国在贸易合作的各个领域上都在努力逐步推进,这些共同努力与客观因素也为中韩两国贸易的更进一步合作提供了便利,两国贸易发展前景较光明。

三、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电子产业的逐步崛起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主要是改革开放后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电子产业开始从军用走向民用,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市场化历程逐步走向完善,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企业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第二阶段是摸索阶段,主要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到九十年代的末期,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改变我国长期单一的电子产品加工制造的现状,包括909工程、金关、金税等,中国的电子产业发展的重心逐渐转向软硬件的研发制造。第三阶段是追赶阶段,主要是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加入了电子产品的价值链的全球分工中,并尽可能把生产组装的环节留在国内。总体来看,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我国的电子产业发展较快。与中国相比,韩国电子产业起步较早。自1959年开始,韩国电子产品产业进入进口替代型的发展阶段。之后的十年间,韩国电子产品产业经历了成功的转型后进入了出口导向型的阶段。从1969年至1989年间,韩国电子产品产业进入了出口促进阶段以及保护型转移阶段。最后,自1997年至今,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电子产品正式进入创新阶段,电子产品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高技术生产结构。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电子产品多年来占据韩国出口量的榜首。电子产品作为中韩双边贸易中最重要的产业,其贸易额也随着中韩经贸的发展快速上升。2015年,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1140.5亿美元,同比增长8.3%,2016年和2017年两国电子产品贸易总额分别为1010.0、1175.4亿美元,2018年两国电子产品贸易总额达到1339.3亿美元。由此能够看出,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整体来看依然处于较快的发展中,贸易总额在不断增加。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两国电子产品贸易总额在中韩双边贸易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二分之一,这一比例预计将继续上涨。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主要集中于零部件,类型主要是电信设备零件、电话机以及无线电话等。而中国从韩国进口的电子产品绝大多数是最终产品,产品类型大部分为通信设备类与广播影视类。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需求的类别越来越明确,表现为我国从韩国进口的电子产品种类越来越集中。

四、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1.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从2005年到2018年对韩国的电子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并且从整体变化趋势上看,逆差金额在持续扩大。其中,从2005年起,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态势就开始凸显,贸易逆差从162.0亿美元升至422.3亿美元。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是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难题,逆差的出现不仅与两国技术水平的差异有关,还与长期以来中国和韩国的产业结构较为互补、韩国政府坚持严格的贸易保护有关。从长期来看,两国电子产品贸易逆差的出现和持续增长对于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容易引起两国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以及阻碍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甚至影响中国与韩国的贸易关系。2.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问题。随着我国加大对电子产业的扶持,近些年我国电子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国际竞争力得到较大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声誉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由于当前我国电子产品产业结构和韩国电子产品的产业结构的相似度逐渐提高,两国的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日益加大。为此,韩国政府制定了不少明显或是隐蔽性较强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保护其国内市场,例如提高进口电子产品的技术门槛,设置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在配额管理方面透明性较差,阻碍外来电子产品的进口等;对中国出口韩国的部分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产品设置了报复性关税和调节关税;对部分中国电子产品关税征收过高,超过200%。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对韩国的电子产品正常出口贸易。3.技术创新不足与贸易的产业结构失衡。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电子、科技、实业等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我国的电子产业技术相比过去提高了很多,但相比于韩国等技术较成熟的国家,我国电子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依然比较薄弱。目前,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以代加工与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产品为主,其中主要都是来料加工和简单组装,电子产品的附加值低。从贸易结构上看,我国因经济的不断发展等原因对高技术的电子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我国不断从韩国进口高技术类的电子产品;而韩国因电子产品成本等原因从我国进口大量低价的低技术类电子产品。长此以往,这样的贸易结构直接导致了中国与韩国在电子产业上贸易利益的巨大偏差。4.较低的品牌认知度。在我国,许多韩国的电子产品有关企业可以说是名气不小,并在全球市场拥有较多的忠实粉丝群体,如韩国三星企业、SK海力士企业等。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走出国门,赢得外国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除了其自身技术实力过硬,如韩国三星企业和SK海力士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半导体领域、存储器等领域的技术前沿者,这些企业较高的品牌认知度也是他们能成功走出国门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显示,当消费者在购买那些未体验过的产品时,他们往往会根据他们对这些产品的品牌熟悉度去做选择,并会优先购买那些品牌认知度较高的产品,像电子产品这种较昂贵且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更是如此。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会使他们更容易相信该产品的质量保障。而多数韩国的电子产业有关的企业以其较成熟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多年来,在我国市场上销售情况整体不错。而我国的电子产品相关企业,有较高品牌认知度的企业较少,除了华为,其他诸如小米、OPPO、魅族等电子企业在韩国的知名度不高,在韩国的销售情况也不甚理想,难以在电子产业发达的韩国市场脱颖而出。5.国际竞争力较脆弱。在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中,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因为我国电子产业的有关企业奉行的低廉市场战略和过剩的生产所带来的国际竞争力较脆弱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电子产业的有关出口企业由于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产品并不多,产品难以售出较高的价格,大多数产品所运用的运行系统并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电子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推动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调整出口结构,优化市场结构。目前,中国的电子产品贸易主要是通过量的积累来提高利润。但是,长期通过扩大中低端电子产品的出口规模不能从根本上缓解两国电子产品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在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等方面都与韩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亟需调整电子产品的出口结构,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减少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在改善产业结构的同时,优化市场结构,从而改变贸易失衡和逆差的状况。2.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加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韩国常以本国对电子产品的高技术要求和生产标准等理由拒绝进口我国的部分电子产品,因此,我国从事电子产业生产的企业必须更加严格地管理和生产有关产品,针对韩国对进口电子产品标准的相应要求,尽量调整去适应,避免因贸易壁垒造成的大量企业利润流失。此外,随着中韩FTA的进一步深入落实,两国政府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按协议约定降低两国商品贸易的关税,也包括为降低电子产业贸易的关税做努力,共同为中韩两国电子产业贸易的发展与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重视人才引进。长期以来,我国向韩国出口的电子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这其实也是中韩两国在电子产业上贸易结构失衡与贸易逆差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想要改变现状,我国必须要加大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的投入,加大有关人才引进的力度,积极推动适宜电子产业发展与创新形成的环境,提升我国电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争取改变逆差和产业结构失衡的现状。4.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增加有关营销投入。为了提高我国电子产业有关的企业在国外市场包括在韩国市场的品牌认知度,我国企业应该强化自身的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建设。企业要意识到对于如电子产品类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来说,品牌的重要性尤为关键,它极大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固有印象,对企业的成长和生死都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提高国外消费者对自身品牌的认知度,例如增加企业文化以及形象的宣传、提高有关营销投入等等。其次,由于电子产品是较特殊的产品,售后服务和安全性能的要求都较高,企业除了应该不断提高其售后服务和安全性能外,为了防止出现突发的负面事件对企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有关企业还需要提高公关部门对应急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像前几年新闻爆出的“三星电池门”事件,因危机公关部门处理不妥当等原因致使整个三星企业品牌形象和三星企业旗下的手机销售受到的负面影响都很大,这些都是我国电子产业有关企业在走出国门时应该注意避免的问题。5.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合理安排有关产品的生产数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改变我国多数电子产业出口企业目前的低廉市场战略的关键。一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我国电子产业有关企业就能在韩国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是依靠于低价售卖产品,而是依靠于企业自身的某种独特的技术或是产品,从而使得我国电子产业的有关企业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此外,为了避免有关产品的生产过剩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我国电子产业有关的企业应该提前规划,做好生产计划和应急准备,合理地安排有关电子类产品的生产数量。针对于那些热销、低成本的电子类产品,如电子零配件等可以把预期放宽,在一定时间内多生产多储备;但针对于销售情况不佳或是成本高昂的电子类产品,如电脑和家电等,企业应该尽量避免大量库存堆积,提前合理地计划生产数量,避免生产过剩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六、结束语

自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的电子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两国的电子产品贸易发展中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对韩国电子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韩国对我国出口的电子产品设置高关税和隐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我国出口的电子产品技术水平整体偏低、贸易的产业结构失衡、电子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较低、国际竞争力较脆弱等问题仍然存在,威胁着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总体来看,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成果辉煌,特别是2015年中韩FTA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对于我国电子产业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电子产业相关的企业如何在现有的优势基础上制定策略、扬长避短,是我国电子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从中韩两国的贸易现状以及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当前两国之间电子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推进中韩两国电子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魏安,何文颖.中韩FTA环境下对电子产品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20-21.

[2]陈彬楠.中韩电子产品贸易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崔智元.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施锦芳,方庆亮.中日韩建立FTA面临的问题、可行性及对策分析[J].日本研究,2013(1).

[5]谢建国,徐苹苹.政治冲突与国际贸易:韩国萨德事件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40(06):106-113.

[6]谷金生.中韩经贸合力再上新台阶[N].国际商报,2019-12-27(T05).

[7]王箫轲,朴东吉.中关贸易摩擦对韩国的影响与韩国的应对———兼论中韩经济合作的趋势[J].当代韩国,2019(04):3-13.

作者:王倩 倩龙欢 徐亮 李训 单位:1.四川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 2.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