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发展前景

时间:2022-09-08 05:04:00

产学研合作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通过了解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现状,以及世界范围内产学研合作发展的趋势,为我国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文章运用历史法、文献法等定性研究方法,总结了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相对比较成熟,政府重视、合作环境优越、合作各方积极性高等现状,得出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合作对象向官产学研合作方向发展,合作规模向大规模、聚集的方向发展,合作范围向跨国、跨领域方向发展,鼓励研究人员自由流动等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发展趋势

1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1.1政府重视

纵观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发展可以发现,各国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从产学研合作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的制订、实施,优惠政策的出台,到创造条件形成金融资本、风险资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更快更好的发展。近年来,为了使产学研合作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发达国家政府开始介入产学研合作,通过政策、资金或主持项目的形式,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其对产学研合作的引导和支配作用日益突出。美国的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GV)就是官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该计划堪比“阿波罗登月计划”,反映出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视及在该计划中的重要作用。北欧国家芬兰,虽然只有520万人口,由于政府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芬兰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2002-2005连续四年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最近几年也都稳居世界前列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政府的重视还体现在科研投入上,如美国的科技投入占GDP的2.68%(2005年数据),芬兰的3.41%(2008年数据),瑞典的3.63%(2007年数据),日本的3.39%(2006年数据)和韩国的3.22%(2006年数据)。”科技的高投入,带来了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1.2产学研合作环境优越

在发达国家,由于产学研合作开展的时间长,国家、公司、机构和个人都已经对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作用和影响形成共识,充分意识到加强产学研合作对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提高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力,以及提高企业绩效的现实意义。为了创造产学研合作良好环境,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确保产学研合作契约得到忠实执行;加强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解除产学研合作各方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后顾之忧;大力弘扬合作共赢的创新价值观,鼓励不同价值取向的合作各方寻求合作的精神。这些举措又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向新的、更广泛的领域展开。

1.3产学研合作各方积极性高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都是有益的。从企业的角度看,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优势,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降低技术开发风险,推动技术创新,把握和领导技术前沿,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可以为企业培养培训人才,大大丰富了企业的人才资源储备,为企业可持续的技术进步准备了条件。从大学、科研院所看,出于企业的需求和大学、科研院所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及其成果转化,注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科研院所的科研水平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有利于提高人才质量。同时,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可以使大学、科研院所及时了解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瞄准科技发展的前沿开展研究,抢占技术制高点。对大学而言,既可以促进新的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也解决了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其服务社会的能力。麻省理工学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当前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组织和合作联盟不断增多,参与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数量不断扩大,显示出各方对产学研合作的兴致高,对合作前景充满了期待。

2发展趋势

2.1合作对象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向官产学研合作方向发展

产学研产生之初,政府很少介入其中,产学研合作纯粹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更多的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竞争加剧,政府开始重视并广泛介入产学研合作已是大势所趋。政府介入并支持本国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对市场的考量,更主要的还是对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具体表现在:①部分发达国家规定科技计划项目都应以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研究,企业的项目必须找大学或科研机构作为合作伙伴才能得到资助,而大学、科研机构的项目也必须由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才能得到支持。如法国的竞争点计划就是典型代表。法国通过实施“竞争点”计划,整合企业、培训中心和科研机构各自所拥有的知识、技术、资金或人才优势,共同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国家以资金支持的方式参与其中。该计划对保持法国工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②部分发达国家以参与者身份直接参与其中,如日本实施的产业群实施计划,政府就直接参与其中,通过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定期主办研究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技术开发项目提供一定的开发资助经费及产学研共同开发委托费,以影响和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③一些发达国家效仿美国“硅谷”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创办由政府主导的工业园。该工业园一般由政府出面,或创建新的科研教育机构,或加强产业界和科研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以组织产学研交流,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目标。

2.2合作规模从小规模、分散的向大规模、聚集的方向发展

最初的产学研合作,一般规模较小,多是一个企业和一所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合作,比较单一。当前,科学技术的积累,使产学研合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改过去那种单兵作战的小作坊形式,出现了新的战略联盟或以项目为纽带的产业或区域大规模合作形式,比如美国的“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是一项专项科技计划,该计划是由政府和企业出资建立的一种非竞争的官产学研合作模式,包括758个子课题,453个单位参加,参加的企业有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英国的“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吸引了1200多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成效显著。日本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产业群推进计划有4000多个中坚企业和200多所大学参加。

2.3合作范围从一国一个领域向跨国跨领域方向发展

最初的产学研合作,往往局限于一国的相关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涉及的技术问题也多局限于某一个学科或一个学科内的某一个分支,活动范围小,研究领域窄。随着科技的发展,竞争的需要,一些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不满足于单元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开始围绕产业技术链的构建,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跨国公司的跨国产学研合作就是亮点之一。跨国公司为了使公司的产品本土化,增强产品竞争力,纷纷在投资地设立研发中心,或与本地的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尽可能利用当地的研发资源,准确把握当地市场信息,进而获取适宜本土化生产的科研成果。跨国跨领域的技术合作应运而生,并形成为一种独特的产学研合作形式。跨国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了合作各方优势,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减少了创新风险,同时还有利于跨国公司突显本地化生产要求,提高进入他国市场的融人度。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之一,和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西门子公司已经与70多个国家600多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研发项目合作。通过与大学的合作研究,西门子公司可以获得更大创新优势,并强化与学科领域的国际重要学者联系。而合作大学则有更多机会,更深入接触学科专有知识,了解电气工程和电子产业的研发焦点和产业发展趋势。

2.4鼓励研究人员自由流动

科研人员流动是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进行技术转移和技术合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发达国家对此有共同的认识:比如,德国政府支持研究人员在产业界和研究机构之间交流的“中小企业创新技能计划”,意大利促进研究人员交流和流动的“2005-2007国家研究计划”,鼓励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小企业工作四年,原单位必须保留其职位的“税收信用政策”,丹麦建立的更方便研究人员流动、增强国际间流动性的“加强企业和知识研究机构研发合作的行动框架”,瑞典则建立了鼓励人才双向流动的有效机制:一方面,瑞典规划研究理事会通过划拨专门经费支持高校研究人员的流动。另一方面,瑞典政府在大学为企业设立一定名额的兼职副教授职位,由企业派科技人员担任。随着这一做法的深入和完善,目前大企业的科技入员有大约20%都去大学担任兼职副教授。通过互派科技人员,增加了对对方研究开发情况的了解,加强了互信,深化了产学研合作的基础,必将提高产学研活动频率和成效。

2.5重视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服务机构是产学研合作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产学研合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战前,由于科技服务机构不足,重大科技成果从发明到成果商业化的周期相对较长,大多在20年以上,比如,发电机50年,电话、真空管和飞机都超过20年。二战后,科技成果从发明到商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如,原子弹6年,晶体管3年,激光器1年,科技服务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服务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其能够很好地协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研究,使科学和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因而促进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缩短了转化周期。反过来,科技服务机构又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提高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例如,英国在已有的“小企业服务局”、“创业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基础上,为推进其进一步发展,英国政府于2001年还专门设置了“伦敦技术网络”等区域性创新服务机构,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意大利政府通过设立“欧洲研究促进会”、“创新中继中心”、“企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局”等科技服务机构和组织,鼓励和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和组织的发展,造就了今天举世闻名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2.6重视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一个国家,大企业只占企业的少数,更多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一个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小企业能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提高GDP、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等。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先天不足,虽然具有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但科研人员不足,科研资金不足、技术不够雄厚,在引进和使用新技术、参与科研项目和自行技术研发方面普遍存在困难。所以中小企业能否具有创新能力,国家的支持至关重要。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都意识到这一点,纷纷采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本国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增强竞争力。意大利就是典型代表。素有“中小企业的王国”之称的意大利,中小企业在其社会经济和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意大利通过法律的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前全面扶持中小企业和70年代后转向有所选择扶持中小企业的基础上,进入新世纪,意大利政府更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仅2004年,就拨款2.46亿欧元用于支持研发活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具体措施就是意大利政府设立创新基金,对企业的创新进行支持,近年开始向中小企业倾斜。意大利的创新基金包括应用研究基金、技术创新基金和购买高技术产品基金。应用研究基金主要为低息贷款,意大利政府就规定,贷款额原则上不超过全部研究经费的55%,但对中小企业,比例可达65%;技术创新基金对大企业产业领域有一定限制,对中小企业不受产业领域的限制,都可以申请资助。购买高技术产品基金则是意大利政府专门为了对购买或租借高技术设备的中小企业提供补助而创立的。另外,意大利政府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开发活动,解决中小企业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特提出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员,如与中小企业签订雇用合同,政府可提供60%的奖学金。其它发达国家也很重视并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如德国的“创新网络计划”、“中小企业创新技能计划”。英国政府成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局”,并且在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美国颁布了《小企业创新法》,并制定出“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和“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STI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