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解析

时间:2022-01-26 04:15:29

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解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以及生产的规模化极大的压缩了毛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才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化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目前制造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成本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制造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提高成效,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制造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近年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汇率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降成本”是核心任务之一。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过程中,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是经营管理的重点,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制造业处于较为艰难的时期,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要打破这一模式,就必须重新审视成本控制,帮助企业提升经营利润,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成本优势,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企业想要长远发展需要不断的“开源节流”,对外不断提升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对内则为节约各环节的成本费用,但是大多数企业将发展的重点过度放在扩充市场份额上,对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不足,成本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等环节,应当对各个环节都严格加强成本控制,但大多数企业往往集中在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而忽略了对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各业务部门的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但是财务负责人往往不了解实际业务,导致制定的成本控制策略不接地气也难以落地实操。(一)研发环节。对产品成本起重要决定作用的是研发阶段,研发阶段确定的生产方案、技术选型、物料选择等,都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大致范围,但是很多企业对此并未形成清醒的认识,忽略了在产品研发阶段的成本控制。1.研发阶段未充分考虑生产工艺。研发阶段未能充分考虑后续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可能会浪费的较多的工时和人力,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工艺流程设计比较复杂,未能充分考虑生产线的布局是否合理,也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线,导致加大新生产线的投资,或者产品生产组装难度,增加产品成本。2.研发阶段未充分考虑采购和BOM(物料清单)因素。首先,未充分利用采购渠道的规模效应,造成采购成本增加。其次,物料清单数据未能跟上设计变更的进度,数据更新延迟,导致订购错误,影响生产的进度或质量,造成相应成本的增加。3.产品和研发人力的水平有待提高。企业想提高竞争能力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然而,很多行业的研发能力还跟不上发达国家,在研发过程中投入较大,但研发的产品并不一定符合市场的需求。研发人员是企业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很多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聘用、岗位设置、考核等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很难促进研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且研发过程缺乏进度管理,增加了研发的人力和时间成本。(二)采购环节。1.对供应商缺乏合作共赢意识,注重短期利益。很多企业还未从传统的思维模式转变,未体会到“术业有专攻”的优势,仍然在一味的追求自身发展全面。该思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应保持上下游企业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加以利用,达到供产销企业合作共赢的效果,促使共同发展,获取更大的利益。但大多数企业仅着眼于短期的利益,只注重自身的发展,没有从长久的合作关系来考虑目前的合作模式。2.对采购人员管控不足。部分企业对采购人员缺乏监督机制,可能会因为员工的舞弊导致采购成本的增加。对采购人员的成本控制成果并未进行相应的奖惩,导致采购人员成本控制意识不足,材料成本可能超出预算。(三)生产环节。1.辅材投入未合理管控。主要的直接材料可以依据物料清单进行量化管理,但部分产品耗用的辅材未能在物料清单上进行标准耗用的设定,部分行业的辅材占采购成本较高,如不加以合理管控,将是产品单位成本上升的一大要素。2.工艺流程管控不力,产品报废率较高。工艺流程的管控力度决定了报废率的高低,工艺流程对产品的单位成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每道工序中的人工效率是管控的要点,管控的力度和效果决定了产品单位成本的结果。设备参数的设定及人员的操作不当,也是报废率过高的直接原因。3.未建立设备点检保养体制。对设备保养不足,未能及时发现生产设备的故障,做不到防患于未然,一旦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生产停线,不仅导致维修成本剧增,还会间接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的品质,进而导致过高的报废率和产品不达标率,可能还会造成合同的违约责任,增加多方面的成本。(四)销售环节。1.应收账款管控不力。应收账款缺乏有效的控制,首先导致应收账款和坏账余额较大,降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还会出现有利润无资金的状况;其次,应收账款账龄较长,增加管理成本,也加大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并占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2.售后成本管控不力。为了顺利完成销售业绩,销售部门在对产品进行定价时,忽略售后成本,导致在销售以后无法实现目标利润。且售后问题均来自于前流程的问题,如未能及时反馈至前流程进行修正和改进,造成售后问题反复发生,成本增加。

二、制造业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研发过程的成本控制。制造企业应将产品成本的重心从生产制造环节延伸到研发环节,从研发环节就开始做好产品的成本控制工作。1.在研发阶段充分考虑生产全流程的成本影响因素。在产品的研发阶段,研发部门应与流程涉及的各部门协作开发,除了满足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以外,还需从采购渠道、原材料价格、供货时间、工艺流程、生产线布局等多方面综合考量,最终确定性价比较高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方案,从源头控制成本。另外,可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对于产品的设计方案积极提出有助于节约成本的建议,对于通过创新能够切实降低产品成本的给予奖励。2.强化物料选型、物料清单的成本控制。在产品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可以邀请相关外部专家共同开展成本测算和论证工作,确保设计方案能够达到成本最优化目标;原材料分为标准件和定制件,标准件的采购选择性较多,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定制件则相反,一旦确定供应商,由于供应商的投入较大,且需要一定的周期来进行调试,后期难以更改,所以在研发阶段,尽量少选定制件。同时,应加强对物料清单数据的维护和更新,以免采购回较多已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物料。3.强化研发人力和进度控制。建立考核制度,对研发产品从研发时间、成本、市场需求贴合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量化考核,促进研发人员的良性竞争。还应加强对研发过程的管理,做好事前的规划、事中的管控、事后的考核工作,以控制研发项目的进度。通过以上措施,提高研发效率并加快研发进度,以有效降低研发成本。(二)强化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首先,建立供应商准入和评价制度,建立供应商储库,便于采购谈判时有更多的供应商可选择,以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加强采购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建立采购的招投标及定价规程,并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严格要求采购人员按规范工作;建立采购人员的定期轮岗制度,从制度上减少舞弊发生;同时在对采购业务按金额大小设定不同级别的的审批权限,对供应商选定和主要材料的价格设定多层审核机制;通过以上措施保障采购流程的健康运作并有效实现采购成本控制。(三)强化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1.对非物料清单(BOM)的物料,执行先审批后使用的方式。月末由财务统计并分析物料耗用是否合理。对产品规格稳定、工艺流程标准的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对物料成本进行核算,每月通过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并检讨改善对策。2.改善工艺流程,降低报废率。通过不断改进技术,不断地测试,改变工艺过程,降低材料的报废率。提高全员的素质培养以及生产效率,针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员工作业培训。相应提高抽检率高,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实现生产过程中降低材料耗损。重点关注超额损耗物料情况,出现超额损耗时通过原因检查生产过程的漏洞并改进。3.建立设备的点检保养机制。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的故障,可避免出现产品的加工精度差而导致的产品缺陷,分析总结故障发生原因,并不断提供排除故障的技巧和途径,以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及其他可能发生的成本。(四)加强销售环节成本控制。1.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业务人员不仅考核销售业绩,也应对实际的收款率和收款时间进行考核,确保货款可在账期内进行回收,并尽量缩短回收的时间;销售业务尽量采用现款交易,或者采用先收款再发货的交易方式,如果一定需要赊销,则应设定严格的申报及审批流程;2.加强售后服务成本管控。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最终都会在售后环节体现,一旦出现售后问题,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寻找企业内控管理的缺陷,及时对策和总结,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逐步降低全流程的问题发生率及各环节成本。美国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名言,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成本的发生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涵盖了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因此成本的可控性也很大。所以成本的控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是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及全程参与。企业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将该思想传递至每一位员工,贯穿至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成本优势,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芳.浅析制造企业成本管控优化对策[J].纳税,2019,13(18):242-243.

[2]何敏溶.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9):43-44.

作者:张慧 单位: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