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教育政策探讨

时间:2022-04-08 08:31:21

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教育政策探讨

摘要:肺炎疫情发生后,培养一批服务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需要的复合型、应急性、实用性公共卫生人才,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当务之急。作者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理念认识不到位、生源质量欠佳、办学目标不明晰、办学格局视野局限、办学理念陈旧、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教学方式单向、教学手段单一、课程体系不科学、人才培养规模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后,结合国内外公共卫生教育经验,提出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织密织牢公共卫生第一道防线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中国公共卫生教育,高起点谋划、超常规发展,重新定位办学方向、办学重点、办学模式,到加强公共卫生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办学资格准入制度,创新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理念,健全人才培养的学科支撑体系,打造高质量公共卫生教师队伍、规范以本科教育-优化研究生教育-加强继续教育为脉络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课程体系入手,实现办学理念、格局视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评价标准的转变,为建设新时代公共卫生管理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一流人才支持。

关键词:肺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肺炎发生后,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影响,2020年2月28日,WHO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调至“很高”[1]。肺炎疫情为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反思和契机,加快了我国公共卫生教育改革,构建支撑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也成为当前公共卫生教育的当务之急。本研究依托浙江大学等高校公共卫生教育实践,从肺炎流行看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存在的问题,重新定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战略,提出国家应该大力加强公共卫生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综合设计,补好短板漏洞弱项,重新定位公共卫生教育办学方向、办学重点、办学模式,围绕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应急性、实用性公共卫生管理人才,解决该领域方向性、系统性、基础性问题,为健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人才保障。

1国内外公共卫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1.1国外公共卫生教育的优势。根据软科于2019年6月26日的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GlobalRank-ingofAcademicSubjects)。在公共卫生学科中,共有500所高校上榜,排名全球前10的高校依次为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卡罗林斯卡学院、多伦多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很高”[2-3],如表1。在美国,公共卫生实际上是每个总统候选人强调的三大问题之一(除了经济和国际关系)。由于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拥有全球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堪称世界公共卫生教育的中心。学院设有基础学科系,以野外工作和研究生培养为重点,将最先进、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各个领域,使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科学研究跟上科学技术的前沿。大多数高校都有独立的公共卫生学院或公共卫生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们的研究和开发相对成熟。在科学研究中,强调与基础学科的密切联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科交叉明显,注意公共卫生教育模式的多样化。非常重视公共卫生继续教育,大多数公共卫生学院每年都会开设许多新知识和新技术课程,使美国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工作者有充分的机会更新知识。研究国外的公共卫生教育经验,可以借鉴:注重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继续教育,注重实战办学、实验教学、导师带学,扩大研究生、博士招生规模,使公共卫生学生始终紧跟时代前沿,充实最新专业知识,掌握行业动态。1.2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现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公共卫生教育体系,用占世界卫生投资的1%的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健康问题。然而,在我国3000多所高等教育院校中,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学院的高校只有93所。根据软科于2019年6月26日的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GlobalRankingofAcademicSub-jects),公共卫生教育中国内地共有21所高校上榜,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进入全球百强。全国每年招生本科生12700人左右,硕士生2500人左右,博士生400人左右。由于人才短缺,培养的学生尚停留在“有没有”的问题上,不能满足服务全国、省、市、县区、乡镇、村居六级公共卫生体系的要求。对于培养的公共卫生人才质量“好不好”,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严峻的公共卫生形势相比,尚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些公共卫生学院往往把重点放在预防上,而不是应急上。应急公共卫生管理涉及的文、理、医、工、经一体化,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等交叉学科,十分薄弱。作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哨兵”和主力军,公共卫生教育理应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迅速补短补差。

2中国公共卫生教育的不足

2.1对公共卫生教育的战略认识不够。从我国公共卫生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我国在非典事件后逐步强化了公共卫生事业,主要是机构和硬件有所加强,但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教育的认识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直在边缘化状态。由于没有放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织密织牢公共卫生第一道防线的高度来看待,导致缺少公共卫生教育顶层设计,“一案三制”流于形式,重“医”轻“防”依然存在。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不同规模的传染病、这次NCP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公共卫生教育的不足。2.2生源质量和师资水平整体不高。从入口看,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入口高考录取线远远低于临床医学专业,生源入口基础较弱,在读的也大多“实际”的考虑转专业。现有公共卫生教育实践性师资缺乏,教学专业能力不足,待遇偏低,晋升渠道不畅。据统计,78.83%的公卫院校教师[4]仅具有公共卫生学科背景,期望这些专业单一背景的师资,培养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服务生命全过程的卫生保健服务,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实用型、应急性公共卫生人才,效果可想而知。2.3培养目标不明晰。93所公共卫生院校(系)的育人目标相对模糊,未能适应医学培养模式的转变,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应急学、管理学、行为学等复合型专业知识[5]。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虽然也和临床医学一样跨越了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但远远没有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成熟顺畅,缺乏系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2.4课程体系不科学。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教育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法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应急学、人文科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内容,缺少“医”“防”结合的内容,实习环节薄弱,实战经验匮乏。2.5结构不合理。据统计,2016年中国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约1.27万人、2500人、400人,研究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明显短缺。对世界前沿的公共卫生研究动态,也缺少跟进研究力量。2.6人才培养体制不顺畅。培养体系有短板,未能纳入临床医生规范化培训体制。此外,公共卫生院校、专业、职业的准入没有科学的标准,人才培养和学位对接不完善。作为一个全局问题,公共卫生教育没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舆论引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卫生机构和社会组织配合的良性发展机制,仅靠几个部门难以推动其正常发展。

3建立大健康公共卫生教育的建议

3.1把公共卫生教育纳入国家应急战略体系。湖北省5名外行的卫健委主任被火线解职[6],从一个点上说明我们必须尽快解决公共卫生管理人才不足问题。明确各级政府主办公共卫生教育主体责任,围绕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这一目标,各级政府要把公共卫生教育纳入“十四五”规划,从培养目标、体系、保障等角度重新进行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在各省至少建立一所公共卫生大学,配套附属公共卫生医院,培养一批既懂得公共卫生、又懂得系统防疫、应急响应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3.2建立高标准的公共卫生院校准入、专业准入、职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我国公共卫生教育准入制度。建立一流的公共卫生学院,必须具备科研院所,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有一流的科研能力,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整套的招生培养计划,有足够的教学硬件设施。教育部应鼓励双一流大学开设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而不仅仅是医学院开设这个专业。通过严格标准、严格质量、严格考核,淘汰一些层次太低的公共卫生学院,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学院。建立公共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实践技能、科研能力、监测能力、应急能力的考评和大数据抽样调查,第三方评估,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确保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公共卫生人才的专业标准和规范。开展公共卫生医生规范化培训,明确进入公共卫生机构须持公共卫生医生证或MPH证。国家公共卫生机构招收博士生和优秀硕士生,省、市招收MPH和硕士研究生,县、镇、社区公共卫生机构招收本科生。汲取这一次疫情中湖北换下五个卫健委主任教训,建议各级卫健委机关进入人员,明确应有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知识背景。3.3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理念其理念可以概括为:①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全球健康视野,客观分析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全球因素和决定健康的因素;②培养学生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应急意识,包括应急准备报告、预警、应急处置和效果评价等;③培养学生“公共卫生全球协调发展”的健康观,“自然-社会-心理-生态-健康”综合全球多协调健康理念[7]。3.4构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公共卫生课程体系。针对2003年的SARS和2020年的NCP中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借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全球卫生学”探索,在保留传统优势课程的基础上,统筹公共卫生教育教材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及时将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的最新成果融入教材,注重提升公共卫生教育教材的时代性,增加临床医学生、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模块。拓展教学内容,邀请资深教授开设选修课,注重应急技能培养,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教学内容。鼓励在国外大学设立公卫学院,也可以邀请国外大学来华设立公卫学院,可以采取发双学位的办法,鼓励学生海外交流、实习。3.5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公共卫生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多学科、综合型教师队伍。注意选拔一批非公共卫生背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注重临床从医学队伍中发掘人才,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教师综合素质。从国内外引进一批具有管理学、应急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数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骨干教师和科研院所兼职教师,规范教师考核流程和奖励机制。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注意从国内外公共卫生一线选聘一些有公共卫生应急技能和经验的人士充实预防医学实践教学队伍,注重从国内外公共卫生一线选聘有公共卫生应急技能和经验的人士充实教学队伍,注重从有一线抗击SARS和NCP经历的教授中和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机构选拔研究生导师,全面加强高校公共卫生应急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公共卫生教育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3.6构建以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夯实本科教育,推行MD+MPH教育,建立“四证合一”公卫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优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技术型+研究型人才。扩大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鼓励跨专业的学生读公卫硕士博士。加强终身继续教育。根据这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制定全面、系统、长期的培训计划,进行流行病学培训、重大疫情培训、应急演练,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一线人员应急响应、监测预警、驾驭公共卫生事件能力。3.7创新中国特色公共卫生教育模式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构建“五全”模式,开设与预防医学相关联的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人文课程,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掌握公卫知识的预防医学人才。这次NCP疫情中,浙江大学等高校医学生纷纷主动请缨,主动到一线从事监测等志愿服务,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和仁心仁术,体现了人文教育的成果。理论教育与实习基地培训相融合。重新整合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等实践基地的效果,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知识讲座,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探索启发式、现场式教学,以最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专业学习与应急演练相融合。围绕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公卫人才应急培训方案。邀请参加过国内外救援的专家讲授应急体会,使公共卫生人才更好地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而吸取应急响应的经验教训,提升监测预警、跟踪监测及处置信息能力。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相融合。通过与国外院校各个层面的交流,促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应急服务、行政管理、全球健康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提升师生格局和视野,掌握公共卫生学科国际最前沿成就。3.8构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立政府-行业-院系-教研室-教师-学生多层级的教育质量监督与教学评估体系。通过对教学评估、课程管理、科研水平、沟通实践和行政管理等25项指标和社会效能大数据分析,定期对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教育管理水平质量进行考核评估。通过组织国内外专家对同一指标进行比对、评估,找准差距和优劣,促进专业办学质量,提升办学质量。3.9政策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要把公共卫生教育纳入国务院和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政策、法律、预算、宣传等方面对公共卫生教育进行投入和引导,把实施公共卫生教育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完善公共卫生教育建设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重视省级疾控中心等机构和公卫院校医学教育协调发展,可以考虑省级疾控中心直接归属高校。建立公共卫生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促进公共卫生教育的政策法规,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卫生教育普及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在国家和地方的决策体系和有关公共卫生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落实有关鼓励公共卫生教育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公共卫生教育行动长远发展规划,体现公共卫生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为提高公共卫生教育提供政策保障。积极拓展公共卫生教育新格局。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要牵头抓好公共卫生教育建设,强化公务员招考对学生学习公共卫生教育的指挥棒作用,推动非预防类大学生必修公共卫生课程。积极推动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活动。推动建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公共卫生教育机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推动公共卫生教育建设,带头联系公共卫生教育教师,履行好公共卫生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为学生重点讲授“健康中国行动”“应急公共卫生管理”课。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将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N].光明日报,2020-2-29.

[2]汪玲,吴海鸣,包一敏,等.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研究生教育的调研与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07,5(3):76-78.

[3]李国红,邹珍,张琳,等.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及公共卫生教育发展[J].卫生软科学,2017(10):45-47,53.

[4]段志光,王彤,李晓松,等.大健康背景下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3):61-68.

[5]万成松.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思考[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035-1037.

[6]湖北换下第五个卫健委主任[N].新京报,2020-02-19.

[7]李乐,让蔚清,龙鼎新,等.全球化视野下的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3):439-440.

作者:张馨月 单位: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2.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