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探究

时间:2022-11-23 11:20:41

医学人文教育探究

摘要:医学教育长期以来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医学院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内容,形成医学与人文并重的办学氛围,切实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要提高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思想认识;二要加强社会实践,对于人文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三要科学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四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医学人文氛围。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校园医学人文氛围;人文教育课程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文精神。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就是在这个特定的人群、特殊的专业中培养其人文精神,更好地体现医学生救死扶伤的本职。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生的要求已从最初的提供基本的诊疗服务逐渐转变为运用医学科学技术及社会科学知识防病治病,增进健康。这一要求的提高,也意味着从事医疗行业者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医学生人文教育工作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可否认,近年来高校医学教育事业有较快发展,但更侧重技术学科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不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仅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学校人文课程开设不合理、校园人文环境差等诸多问题,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1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1多元化价值取向冲击医学人文教育。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依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医疗服务商品化、医患关系经济化等问题,就医过程充斥着商业化运作。同时,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对医生的绩效考评以经济效益为导向,致使医生不自觉地加大用药和检查;患者对医疗关系有错误的认识,以为交了钱就必须治好病,医患关系持续紧张,伤医事件时有发生,都会对医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严重影响。“人文精神”“德育”在社会舆论大环境中显得空洞,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医学生的思想,人性的淡漠阻碍了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严重冲击了医学人文教育。1.2人文素质教育先天不足。医学教育长期以来过分注重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某被室友林某投毒死亡案,反映了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教育体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唯分数论成败,过早文理分科,综合素质的培养计划被题海淹没,且医学院招生主要面对理科学生,直接导致学生在考入高校后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而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度分化的专门教育,这种狭隘和片面的教育造成一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缺失,出现不同程度的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沟通能力差等问题。1.3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范围和教学效果长期存在着质疑。人文科学跨度大、内容多、知识面广,如何去完成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命?人文学科不能提供具体技能,那么人文素质应如何评价?人文素质教育对医学生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道德观念塑造到底有多大作用?这些疑问使很多医学院校虽然认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但并没有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2切实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2.1提高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思想认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不仅要靠医学院科学构建一个内涵丰富的人文教育体系,也要靠包括专业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要靠全体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自觉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不断积累[1]。医学院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内容,形成医学与人文并重的办学氛围;要制订医学人文教育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大医学”视野重新审视医学人文教育。医学院校应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让每位医学生都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这是以后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2.2加强社会实践,对于人文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针对“培养具有扎实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丰富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诊疗技能,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卓越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2],学校应积极组织医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以及勤工助学等“接地气”的社会实践活动。适当而合理的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近年来,各大医院兴起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包括门诊就诊引导、透析患者陪伴、为患者提供图书借阅等,覆盖了门诊、急诊、病房甚至社区。医务人员及医学生通过志愿服务,以第三方的视角与患者充分接触,能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增强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医院的志愿服务不仅填补了医院服务体系中的空白,同时也使医学人文教育有实际的落脚点,增强了医学教育的时代感。2.3科学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文教育课程必须区分出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提高人文必修课程在学分中的占比,科学设置每学期的人文必修课,伴随医学生大学教育的整个历程;二是改革人文课程教学内容,减少一些枯燥的理论内容,加入社会当下发生的医学新闻事件,增加生动的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敬畏生命、尊重人权、重视沟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4营造浓厚的校园医学人文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医学人文氛围,通过深厚的校园文化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感。为构建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一方面,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培育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文史哲等系列讲座,营造医学人文气氛,为学生成长成才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重点建造一些人文景观,如中外医学文化名人长廊、中外杰出校友长廊、知名医学家艺术雕像等,加强榜样力量的塑造,触动医学生的心灵,培养医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申逸杉.培养未来医生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1998(1):11-15.

[2]胡涵锦,顾鸣敏,富冀枫,等.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52-54.

作者:丁 岚 叶秋英 许 春 单位: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