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语言修辞艺术研讨

时间:2022-07-04 11:01:59

二人转语言修辞艺术研讨

一、二人转语言修辞艺术的渊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东北二人转的修辞艺术特点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认识价值。东北的汉人,大都来自山东、河北等我国北方诸省。“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些原本就是慷慨豪迈性格的北方汉人,来到东北之后,在大风大雪的磨炼中,在本土各族人民的那种固有的勇武、剽悍、粗犷、豪放性格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勇敢、坚强、豪爽和大气。王肯《土野的美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东北有茫茫大草原,莽莽大森林,刮大风,下大雪,吃大块肉,喝大碗酒,抽关东大叶,花钱大手大脚,说话大声大气,待客大盘子大碗,吃了管添……总之,不大不过瘾。”大,就是强烈、痛快、火爆、豪放、粗犷……这确实是东北人性格的主导方面。东北人喜欢喝酒,为了调侃气氛,讲点荤段子,大伙乐呵一下,这就使这种语言文化的传播得到了一定的推进。东北民俗语言对二人转唱词、说口的语言特色形成影响巨大。与其他艺术作品的语言相比较来说,二人转的语言是独具特色的。二人转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而又不失艺术张力,是东北人民语言智慧的结晶。这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是其他艺术所无法超越的。而且在二人转艺术的带领下,其他艺术表演形式,如小品、戏剧、电视剧等,也深受其影响,将二人转的元素加入其中,使艺术形式的表演效果大大增强。二人转语言中夹杂着很多东北方言词汇,造成强烈的听觉效果。演员十分善于运用多种语言技巧如语音修辞(押韵、谐音双关、歧义等)、词汇修辞(熟语、歇后语的仿拟、引用,语音偏离与变异等),增强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带来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

二、二人转语言修辞艺术特点

二人转语言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修辞运用,带给大家不一样的娱乐感受。

(一)语音修辞特点

二人转特点之一就在于语音丰富,利用语音修辞出奇制胜,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个人的感受,获取不一样的效果。

1.和谐押韵语音具有音乐美。在二人转的语言中多注意节奏的匀称和音韵的和谐,听起来顺耳,同时也便于记忆。二人转演员经常会利用和谐押韵的语言,说出一些类似顺口溜的句子,例如:(1)“北国风光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没有掌声真憋气。”———《崔七模仿秀》(2)“希望朋友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万事顺心,多赚美金;万事兴旺,多赚英镑;万事顺意,多赚人民币。总之就是一句话,愿你们多赚钱,少生气,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唐僧泡妞》例(1)中运用了“地”、“气”、“纪”等词为句末结尾词,节奏明快,富于韵律。不仅表达出了演员的心情,同时也获得了观众的掌声。例(2)是二人转演员说口中的即兴祝贺词,利用韵母“in”、“ang”、“i”押韵,朗朗上口,大快人心。和谐押韵的运用是二人转表演的一个显著特点,演员们利用词句的韵律性,表达出内心的想法与感情,并且与观众互动、说笑,形象生动,产生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效果。

2.谐音双关二人转经常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表达,通常言在此意在彼。有同音同形和同音异形两种。例如,二人转的说口词:(1)“你全身上下都是电影。”“怎么说?”“你的眼睛像我们曾经看过的老电影———《黑三角》。鼻子也是一部电影———《无名高地》。嘴巴,一部故事片———《夹皮沟》。再下面,那就是一部战争片———《挺进大别山》。不像我们乐队键盘手的老婆也是一部电影———《平原游击队》。那么再下去也是一部电影———《大渡河》。再下去就是前段时间中国热播的一部电视剧———《黑洞》。”———《说电影》(2)“说一个人喝酒喝多了,手扶着大树,打一动物是啥?”“兔(吐)。”“又过来一个男的喝酒喝多了,打一动物。”“野兔(也吐)。”“又过来一个男的,扶着大树尿尿。”“流氓兔(吐)。”———《唐僧泡妞》上述二人转的说口词中利用谐音双关,把身体的各部位用观众熟悉的电影名称来描述,生动形象,虽然内容有粗俗的成分,但总体看来还是极具幽默色彩。第二个例子中运用“兔”和“吐”的谐音,对原有艺术偏离,同样也获取了幽默效果。二人转的说口、唱词中调动了大量的谐音双关修辞,用相同的话语表达不一样的效果。不仅形象逼真,更增添了幽默、诙谐的趣味。

3.谐音歧义谐音歧义是二人转语言中经常运用的修辞手法。一方面是对普通话中一词多义的误解,另一方面是由于东北方言的影响。例如:(1)“你都不理我,那我成狗不理了。”———《刘老根大舞台》(2)“我还是幼(肉)女呢!”“啥是幼女啊?”“浑身是肉的女人叫幼(肉)女。”———《小黄飞斯卡拉演出》(3)我们二人转演员多卖力,哪个上台不都得热一身汗下去啊?哪像那些大腕一来演出,说话都语无伦次的,说“黑山的朋友,你们好吗?耶(热)!”我杀他的心都有。热(耶),还没等唱呢,还热(耶)。你说哪旮旯凉快啊,太平间凉快你去唱吧,有一个鼓掌的都得吓死你。———《刘晓光黑山演出》例(1)将“你不理我”生搬硬套成“狗不理”,言外之意把“你”比喻成“狗”,既贬损了对方,又给观众带来出乎意料的笑料。例(2)中的“幼女”的“幼”一词,跟东北方言中“肉”的发音相同,故造成谐音误解,观众恍然大悟。例(3)“耶”在东北方言中跟“热”同音,也是利用方言的发音进行词语曲解,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由于东北方言的发音特殊,由此造成的发音曲解是二人转产生笑料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区别于其他戏剧表演的标志之一。随着网络流行语的泛滥,二人转也吸收了很多网络新词,如“我是帅哥———蟋蟀他哥”、“真是天才———天生蠢材”等,这些都是运用了谐音歧义的修辞方法。

(二)词汇修辞特点

二人转语言的修辞艺术丰富多彩,主要就是词汇修辞的运用,引用熟语、巧用俗语等方式,将所要描绘的事物体现得更清晰、更通俗,观众也在这种修辞运用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乐趣。

1.熟语的仿拟、引用二人转语言经常仿拟、引用一些熟语,或加以改造,将“雅”化“俗”,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趣味和感受。例如,二人转的说口词:(1)“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瓢崴(piáowǎi)。虽然我长得有点难看,东北话叫磕碜,但是头两天我已经隆重地开光了,说话老准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小黄飞斯卡拉演出》(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活着,他早该死了!”———《傻子魏三》例(1)中套用熟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东北方言词“瓢崴”(piáowǎi)代替“斗量”,利用其相似的发音给观众带来极具幽默的趣味。而“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一句网络流行语,把它借用过来,使语言表达更加新颖,贴近群众生活。例(2)则是将诗文语句修改而成的口语化笑料。二人转语言在熟语的仿拟和引用上,不仅运用恰当有趣,而且还借古喻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巧用俗语、歇后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二人转语言里借用俗语、歇后语的句子很多。例如:(1)这是我汗珠子掉床上摔八瓣,一瓣一瓣摔出来的啊!———《分手》(2)有一只乌龟,在它的背上盖了一栋房子———盖中盖。又盖了一栋房子———新盖中盖。又盖了一栋房子———巨能钙。———《大话西游前传》(3)“敢惹我?知道我是谁吗?不打听打听。”“你是?”“苞米面他爹———碴子。”———《我是社会人》例(1)中男二人转演员借用俗语“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作了简单的句改,说明自己从事“职业”的艰辛。既表明了身份,又增加了幽默色彩。例(2)中一连用了四个“自制歇后语”,结合媒体中的广告词语,不仅押韵和谐,结构整齐,更让人产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例(3)是巧用歇后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使人忍俊不禁。二人转语言中经常运用诸如此类的俗语、歇后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通俗易懂,极为形象风趣。但是如今的二人转中俗语的运用已经偏离了正轨。现在很多二人转中的“俗”是指二人转唱词中的“粗口”,也许有部分人会认为这是二人转的特色,如果摒弃了这种“俗”,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人转了。但是如今的二人转中语言越来越粗鄙低俗,我们应该摒弃其中的糟粕。二人转语言的节奏韵律、气势与形象性等表现极强,富于感染力,让人为之瞠目结舌。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低俗成分,尤其是在东北农村,这种情况的存在很普遍。诚然,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戏剧,肯定会受到东北方言习俗与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不免会带有一些粗野低俗的语言成分,但正由于此,人们才得以产生情感共鸣,达到精神宣泄,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1]。

3.语言偏离与变异的利用修辞学中有一种“偏离理论”。它是指在言语交际时,人们常常有意识地突破常规、运用特殊结构,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如二人转演员小沈阳在演出时说:“我的英文名字是xiaoshenyang”,“xiaoshenyang”的发音类似于“小损样”,由此造成语音的变异与偏离,引起观众捧腹大笑。又如比赛时对参赛选手说:“加油!虽然油已经很贵了!”前一个“加油”是鼓励的意思,后一个利用语音的谐义双关,偏离到另一个语意上,即目前人人关注的油价上涨,就获得了出奇的语趣。而利用偏离手法,在二人转语言中可谓俯拾皆是。例如:(1)“你说我是不是太有才了,我上辈子是不是裁缝?”———《小沈阳二人转演出》(2)“我有今天全靠我身边的这个女人,没有这个女人就没有我的今天,就是这个女人改变了我的一生,就是这个女人谱写了我的人生,就是这个女人———害得我妻离子散啊!”———《擦皮鞋》(3)“我这辈子结过三次婚,第一个媳妇跟我结婚俩月跑了,第二个媳妇跟我结婚俩月也跑了,这是我第三个媳妇,结婚三年了她也不跑啊,这批货不跑,下批货就进不来啊!”———《刘晓光黑山搞笑演出》例(1)是对原有艺术形式的偏离,利用语音“才”和“裁”同音,使词语偏离变异到另外一个意义上去,笑料迭出。例(2)、(3)都是语气突然逆转造成的偏离,没有顺着前面句子的意思再说下去,而是陡然转向了意义的反面,故意让同一意义焦点的前后句之间发生语义转折,语气色彩也随之发生了偏离,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回味并引发他们的笑声[2]。除此之外,二人转语言还将多种修辞混杂在一起,夸张、比喻、对偶、停顿、重复、顶针、回环等,增强话语表现力,富于生活底蕴和语言艺术,使语言出神入化,产生诙谐幽默的趣味。这种幽默诙谐的趣味性还表现在二人转演员的服饰装扮上,演员夸张另类的艺术表演,带有体态、动作等多种修辞印记,配合着言语符号一起传递信息、传情达意。

三、二人转语言修辞艺术与东北方言的融合

修辞是一种技巧与艺术,其表达本体是人类所固有的。很多修辞用语特别是方言词,都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与民族特色。东北方言词语通俗生动、新奇时尚、俏皮有趣而又朗朗上口。传统意义上的二人转本身就夹杂着浓厚的东北方言,伴随着全国东北“二人转热”,东北方言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二人转的语言中,一些亮点词汇也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为人们津津乐道。东北方言词语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会意性等特点,其修辞色彩浓厚,是书面语极强的普通话与其他地方的方言词语所不可比拟的。从语音角度看。相比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来讲,东北方言的儿化音数量丰富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二人转语言。例如:真让我十冬腊月的萝卜———冻了心儿!……西北天,打响雷儿,打了响雷下小雨儿,下到地上泞咕唧儿,……”———《王美容观花》这段二人转讲的是道童杨二舍来化缘,王美容看见了,对杨二舍一见倾心,用了大量儿化音词语对其大为称赞,形象生动,流露出王美容对杨二舍一见钟情的感觉,烘托出愉悦的氛围。从词汇方面看。东北方言是社会变异语言的一种。它经过语言变体才得以进入大众传媒领域。东北方言热辣、感性,是一种充满暴力与狂欢色彩的语体,对情绪的感染力很强,因此,给观众带来一种新鲜、刺激的感觉。二人转作为一种东北民间传统戏剧,在语言运用上,所使用的东北方言相当多。例如,说某人傻用“虎了吧唧”,某人聪明用“精儿”;形容很有男儿气概称“尿性”,不男不女称“二椅子”;形容美称“带劲儿”,丑称“磕碜”。东北方言表达生动形象,感性色彩浓烈,让人听起来特别过瘾,同时给人一种亲切质朴的感觉。将东北方言融入到二人转语言中去,俏皮、形象,又有其本土特色,体现了东北地域文化特征和人文色彩。如,“得瑟”、“那嘎达”、“贼好”“虚头巴脑”等。语言直白质朴,通俗随意。语体风格朴实明快,同时为观众展现出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3]。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二人转带给人们欢声笑语,幽默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其中修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人转语言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在运用的同时把东北方言融入到其中,充实了其修辞内涵。将二者统一起来,技巧性和表现力增强了很多,使得二人转越来越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戏剧节目。相信在逐步发展的同时,二人转语言将会越来越丰富多彩,其中的修辞艺术也将会更加精湛超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