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艺术综述

时间:2022-04-13 04:15:00

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艺术综述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重点英语《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而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的传统和信念。”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语言是“思维范畴诸经验的表现”。文化与语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反映着文化,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此同时,语言也深受文化的影响。所以说,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和很好地运用这种语言。

3.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可或缺“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①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从而也就涉及不同文化的交际,所以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越来越需要引起注意。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重视语言形式的讲授讲解而弱化,甚至忽略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以至于学生不能深刻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在英语学习和交流中频繁的出现语用歧义以及屡见不鲜的语用失误,从而造成听者的迷惑不解和错误判断。故在语言教学中,在做好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的背景文化知识积累与语言技能得到同步发展,这是新世纪、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需渗透的内容

因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大,从而使交际文化的涉及面也非常广泛。大至社会制度、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精神文化、心态文化等隐形的深层文化;小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显性的大众文化,以及成语、谚语、俚语、委婉语、禁忌语和体态语等。下面以日常交际中的常用语表达为例来说明跨文化交际意识需渗透的内容。

1.称谓语首先,称谓语是日常交际中的常用语,中国传统的“称谓”是非常细致繁密的,不同的称谓以表示远近、亲疏。西方的称呼语一般是比较笼统的,如“uncle”,不但可以表示“叔叔”,而且也涵盖了舅父、姑父、姨夫等称呼。其次,汉语中通常在表示职业和身份词的后面加上姓氏,就可以表示某个特定的人,从而造成学生在日常交际中经常出现的如TeacherLiu、UncleWang、ComradeZhao等称呼语,这是典型的中式英语的表达。在英语中,如“teacher”仅仅是表示一种职业,不能用来作为称谓语。而应在姓氏前加上Mr.、Mrs.、Miss、Ms即可,例如MissGreen、Mr.Smith等。最后,在称呼家庭成员和亲属方面,西方人对长辈称之为Dad、Mum、Grandpa、Grandma、Aunt或Uncle也有倾向于用名字作称呼甚至对长辈也是如此。而在中国,传统的这种尊卑长幼的秩序已经浸透到中国人的整个文化心理结构中去了。在西方,人人都是上帝之子。在上帝的面前所有世间的尊卑长幼都没有任何价值,人们都平等的接受最后的审判。在中国,人们不相信上帝审判和来世天国,于是便遵守着从理智到情感、从现实到观念的细密复杂的关系网。

2.问候和告别用语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中国人素来以礼仪来标榜自己的传统文化,“礼”首先来源于实物的分配。中国传统要求在饭桌上也必须“长幼有序”“主客有别”,并且成为一种规矩、仪容、礼貌。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见面常用的寒暄语“你吃饭了吗?”“你要去哪儿?”等。但如果你在见到一个英语国家人时说:“Haveyouhadyourmeal?”“Whereareyougoing?”等,会被他们误解为你要请客吃饭或是干预别人的隐私。而在中国却是行之久远表现出来的“人际关怀”的习惯。英语国家见面打招呼通常会以天气、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为话题。在告别时,中国人常会对客人说:“慢点,走好!”或“小心点,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如果用英语表达则为:“Pleasewalkslowly!”“Becareful!”这会使外国人听了产生困扰。而外国人在告别时,主人只说:“Thankyouforcoming.”或“Goodbye”即可。

3.感谢与答谢最后,在像道谢这类的情感表达方面,中西文化差异也是很大的。中国人在接受馈赠或朋友宴请时经常会表现出来谦虚客气的态度。经常会说:“不用客气了”、“太麻烦你了”等类似语。而按照西方人的文化传统则会直接表达态度:“Yes,please.”或“No,thanks.”又如,当人被称赞或表扬时,西方人只回答“Thankyou.”即可。中国人习惯于谦逊不惶的推谢道:“过奖”“不敢当”。总之,个体不能突出,这种谦逊是有意识地去掩盖个性主体,以尊重高扬群体结构的伦常程序。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显著性以及需渗透内容的广泛性。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的策略

1.提高外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权威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②因而,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加之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合作性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而在文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学生文化信息的提供者、文化学习的示范者、文化吸取的引导者、文化应用的启迪者。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参与者和倾听者。所以,要想很好的给学生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外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涉外活动、教师再教育、阅读外文书刊和电影杂志等方式来升华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身的外语文化素养,提高外语知识的储备量,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的施展和导入背景文化知识。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成功地开展文化教学,又可以使学生在倾听中得到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渗透。

2.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所使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在设置和编排上都很好的渗透着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充分的挖掘和开发教材资源,适时的渗透背景文化知识,以便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然而课本上的知识也是很有限的,如果仅凭课本上的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不能将跨文化交际意识很好的渗透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地给学生输入有关目标语新的背景文化知识。与此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以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从而在不断的积累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此外由于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形象,并且大部分学生的记忆方式是以具体形象占主导作用的。而多媒体教学资源又正好为其提供了可能性。因其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它涵盖了西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背景知识,从而使静态的课本知识和动态的课程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将课本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形象化、具体化展示给学生的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真正做到《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对文化的传载功能。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态度,它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情境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开展是其他一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学生也能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大胆开口进入最佳的语言交际状态。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交流。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寓情于景,寓教于乐。而情境来源于生活,所以情境的设置必须贴近生活,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课本上的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情景话题也是非常广的,如学校、节日、车站、餐饮、旅游、问候、天气等都可以创设与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相对应的情境。这样既有利于创设学生在中西文化对比中更好地进行交际活动,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感觉语言文化的魅力。再次,有效的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教材本身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若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和静止的书本知识是很难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而多媒体教学资源所具有的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直观生动、易于获取等优势正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启发学生的思维。

因此,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好新奇、好表现和好活动的身心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合理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将课本内容和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好地结合起来。可更好的创设语言交流的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四结束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跨文化交际意识渗透的艺术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资源,不失时机地将西方背景文化知识导入到学生的交际中,使跨文化交际教学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很好地完成语言教学的目的,使这门艺术可以诠释的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