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文化英语输出能力探讨

时间:2022-07-12 08:59:24

非英语专文化英语输出能力探讨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备受关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应该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但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较为严重,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普遍较低。为此,各高校要提升英语教师的中西文化综合素养,编写中国文化类英语教辅资料,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为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助力。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大学英语

本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力是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一项必备能力,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速,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加之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都使得中国及其数千年的璀璨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就要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本民族文化英语表达力,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和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现状

南京大学从丛曾撰文写道:“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英文程度很不错,但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并不能体现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立即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甚至在日常汉语交流中也显示出贫乏的中国文化底蕴,毋庸置疑,这是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的一个缺陷。”[1]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较为严重,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自身的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匮乏。例如,学生在与外国友人谈及圣诞节、情人节、西餐、影视剧甚至西方文学作品等西方文化时能够滔滔不绝,而在给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特色饮食文化、《论语》等承载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时,经常顾左右而言他,甚至出现“语塞”现象。第二,学生缺乏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英语语言水平对良好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但目前,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高,词汇量不足,并且不知道某些中国文化的概念已有固定和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例如,很多学生不知道孔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cius,把Mencius(孟子)译为“门修斯”。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低的原因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低,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严重缺位,英语教师过于注重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忽视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中西方文化知识输入严重失衡,从而导致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出现“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第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材中的文章内容主要是介绍西方国家的物质文化、风俗制度及精神,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微乎其微,而专门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类教材基本没有;第三,部分英语教师自身中国文化底蕴薄弱,相关中国文化英文表达欠缺,在英语课程上进行中国文化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第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身中国文化素养不高,中国文化知识储备匮乏,无法用清晰、准确、恰当的英语向外国人介绍自己的民族文化。

三、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的建议

(一)提升英语教师的中西文化综合素养

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主导者,应该担负起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历史重任。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2],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而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严重缺失恰恰违背了“大量输入”的要求。要改观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严重缺失”和学生“中国文化失语”严重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要“大量输入”中国文化知识,提升中西文化综合素养。首先,英语教师自身要重视学习中国文化,通过主动研读经典文学作品、利用互联网资源等方式“大量输入”中国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其次,英语教师还可利用进修、培训等形式主动学习、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深化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及中西文化异同的理解;再次,学校要为英语教师学习本国文化知识提供平台。例如,可组织各种培训活动,并应该适当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时间和空间。在继续教育中,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英语教师注意了解中外交往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原因。

(二)利用现有教材,编写中国文化类英语教辅资料

桑德拉·麦凯(McKayS.)曾指出:“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应当属于所有使用者,英语教材应当吸收使用者的文化。”[3]故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整合中国文化知识,编写含有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教辅资料势在必行。在编写教辅资料时,笔者建议,第一,以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真题中的段落翻译为出发点,对其中涉及的中国文化知识点进行整合,编写出系统的中国文化教辅资料。第二,以现有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西方文化为切入点,选取对应的中国文化与其进行对比。例如,如果教材中的文章与美国人的金钱观有关,在编写教辅资料时,可以选取一篇关于中国人和美国人金钱观异同的文章。

(三)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运用文化对比教学法。在大学生文化输出能力培养中,加强中西方文化对比是重要的培养路径。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将现有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西方国家的风俗礼仪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比较,并特别注意加大中国文化的渗透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比较过程中,教师可从文化共性入手,对文化的个性作分析强调,从文化表层入手,对文化深层内涵进行剖析。第二,采用交际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用英语输出中国文化的情景,鼓励学生用英语来介绍中国文化,在提升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

(四)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卢加伟曾写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桥梁,因而在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4]然而,从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来看,教学的重点仍停留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传授上面,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为主的大学英语课程匮乏,故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急需完善。为满足学生提升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的需求,笔者建议丰富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种类,增设诸如中国文化概况、英语漫谈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英语教程等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中国文化英语输出水平;增设中西文化对比类选修课,帮助学生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开设英汉互译实用教程、句子汉译英技巧等翻译类选修课,提升学生的翻译技能,引导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为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英文教学兼具学习西方文化与传播中国文化双重任务。大学英语作为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平台,理应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大学英语在教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输出能力,助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EB/OL].(2000-10-19)[2021-04-01].

[2]KRASHENI.TheInputHypothesis[M].London:Longman,1985:123.

[3]MCKAYS.TeachingEnglishasInternationalLanguage:TheChileanContext[J].EnglishLanguageTeachingJournal,2003(2):139-148.

[4]卢加伟.基于文化开放视域的中国外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6(5):131-134.

作者:王艳芳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