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1-02 05:21:32

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关于法治教育教学存在对法治教育认知不足、法治教育内容偏少、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调、教师法治素养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从法制知识教育向法治素养教育转变、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夯实师资力量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尝试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角度来分析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从而为更好推进法治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条件和重要保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法治素养。青年大学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和社会主义法治的维护者,承担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提高法治素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体现和凝结了当代中国人民对法治价值的共同追求。青年的价值观取向极其重要,“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所以,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养成正确的法治观,对于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三)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培养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既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提高法治素养。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缺少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不能处理好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很难做到依法办事,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也不知如何去维护,个别大学生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了其成长和发展。因此,开展法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认知不足。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这里强调的是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实际教学当中,由于对“法制”和“法治”的理解不准确,相当一部分教师更多是法制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等培养不足,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所偏差。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公共课程,没有专业课重要和有用,只要能拿到学分即可,在思想上存在轻视法治学习的问题。由于上述认知上的偏差,影响到法治教育教学的实施和效果。(二)法治教育内容偏。当前,高校中的法治教育主要通过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来完成。其中,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放在了中心位置,而法治教育内容偏少。在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法治思维的培养等,总体偏于抽象的概念和宏观的法治理论,对于具体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只是作为法律部门给予了简单的宏观介绍,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民法、刑法、诉讼法、教育法、就业创业等法律内容比较缺乏。(三)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单调。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效性。当前,法治教育教学方法单调,存在不少问题,一部分教师通过“灌输式”机械地讲解抽象的法治理论和法律条文多、讲授经典案例多,但是对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有密切关联的案例和法律知识讲授较少;教师讲的多,学生课堂参与少;过多重视课堂讲解而忽视法治社会实践;重视法律知识的讲解,忽视法治精神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学习后,只是了解了一些法治理论和法律常识,法治精神的培育比较欠缺。另外,受大学生喜欢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运用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教师法治素养不高。思政课教师的法治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当前,我国高校从事《思想道德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的大多数教师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等非法学专业。教师自身的法学理论、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即便是聘请的校外兼职教师也只是开展零星的法律讲座,远远无法满足法治教育教学的需求。因此,打造一支法治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成为大学生法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治教育的对策

(一)从法制知识教育向法治素养教育转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法治观教育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法治观教育目标,就要转变教学认知,实现从法制知识教育到法治素养教育的转变。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关于法治教育的教学要求,提高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认识。十八大以来,就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这些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认真研读和理解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理解法治的科学内涵,以用来指导法治教育教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仅仅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知识,更要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树立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以实际行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宣传者、模范践行者。(二)丰富法治教育内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法治教育内容偏少,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附属,另外,关于法律实务操作性的内容偏少。因此,法治教育缺乏了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应用性。[4]建立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是法治教育的前提。首先,除了应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道路和法治思维的培养等,还要结合新时代大学生自身需求,增加一些必要的法律内容。例如,基本的民法、刑法、教育法和诉讼法等,特别是要结合刚出台的《民法典》,做好教育和宣传。其次,增加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的网络法律、劳动法、就业创业发展的法律。再次,有条件的可以增加与专业关系紧密的法律法规,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业法律知识。[5](三)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法。法治教育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单纯依靠灌输说教和列举几个案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根据“00后”大学生的特点,探索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法。第一,多运用案例教学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参与式、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法律案例进行深度探索,增加和深化对法治知识和法治精神的理解,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第二,重视法治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进行旁听或者通过直播平台观看庭审,可以参观监狱和法治教育基地。利用法制宣传日,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法治教育宣传。通过实践教学,大学生对法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学习法治精神到敬畏法律,增强对法治的信仰。第三,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课程、云班课、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拓展法治教育的阵地。学习强国是当前广受人们欢迎的学习软件,其中的“看法治”内容,包括了法治宣传、社会与法、法律课堂、法治微电影等丰富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法治教育重要的学习资源。总之,通过创新法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法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夯实师资力量。较强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有力保障。首先,根据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法治素养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治精神、法律知识、法律教学技巧等内容的培训,通过法学研讨、理论学习、法律实习等方式提升法治素养。[6]其次,引进和补充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最后,可以聘请法学专家、律师、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经常到学校开展法治讲座和报告。

总之,夯实师资力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大学生思政课法治教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5.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

[4]陈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与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构建探讨[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4).

[5]薛沛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大学生法制教育[J].法制与社会,2020(10).

[6]黄博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精神缺失与重塑[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4).

作者:张永波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