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促进高校师德建设提升

时间:2022-01-18 09:50:22

档案管理促进高校师德建设提升

摘要:高校师德档案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当前,我国高校师德档案在记录评价内容设计,师德档案的建立、搜集、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基于档案管理思维,从规范师德档案管理过程、优化师德档案外部环境、合理确定高校师德档案的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从师德档案角度对高校师德建设水平的提升进行思考分析。

关键词:师德档案;档案管理;提升

1高校师德档案建设问题问卷调查描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档案是高校师资建设的重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是西部民族地区某财经类高校,填写问卷的学生为校内在读学生,本次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回收率为86%。本问卷的分析结果采用SPSS2.0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问题的频数来表述选择该选项的总次数,用百分比来表示此选项在答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以此来反映高校师德建设现状。通过统计,被调查者对师德档案建设是否有利于提升高校师德水平的预期持有悲观态度的所占比重为7.89%;持有观望态度的所占比重为42.98%,这对师德档案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持有积极态度的比重最大占比49.12%,可以预估未来的师德档案建设过程中,其中的学生参与方大部分能以积极的态度来配合和支持师德档案建设,同时,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师德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统计,22.09%的被调查者对于当前学校师德档案建设情况表示清楚了解;4.6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而所占比重最大的73.2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这充分说明当前师德档案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一些高校对于师德档案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多重背景下,一些高校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将学校的发展侧重于科研高产、教学高效等能够在竞争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的方面,而忽视了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师德档案是高校师资建设的重点,但师德是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量化的科学化程度不高,它能通过具体行为活动看得见,但在思想、观念等方面却无法真实的触摸评价,因此,对师德档案评价内容的确定应更加科学和全面。一般来说,师德档案的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规范师德档案的管理过程

一般来说,师德档案的完整过程应包括师德档案的建立、收集、整理、利用和反馈。首先,师德档案的建立应得到学校领导、师生等的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从性质上来看,师德档案应归属于人事档案的范畴,因此,对师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应采用学校的人事部门和档案部门为主导,二级学院实际管理的立体模式。即学校人事部门和档案部门提供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办法以及足够的业务指导,二级学院设立师德档案管理岗位,并配备具有档案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专人负责管理,体现师德档案管理的严肃性、专业性和中立性。其次,对于师德档案的评价应采取全方位的评价模式,以此来凸显评价的客观性和综合性。如每学期末可由学生对教师师德情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所在学院领导同事对教师师德情况进行打分,最后,结合教师师德自评分数评定教师有效时间段内的师德档次。另外,离退休人员和与科研教学活动相关人员一方面德高望重,另一方面与教师有实际的联系接触,故二者也可考虑纳入评价资源中,以便更好的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再次,对师德档案的整理应突出档案管理的专业性。每名教师单独成卷,档案依姓氏笔画或其他标准统一编码排序,每份档案材料应内容完整、种类齐全、形式多样。同时,注意对教师师德档案的动态更新,一般来说,每学年应检查一次,补充一次,更新一次,确保教师师德档案的时效性。最后,对师德档案的利用和反馈要充分。从当前高校教师职称的晋升、考评、奖惩等制度来看,对教师师德评定的等级已纳入相关制度中,但还存在实际标准较模糊或师德情况所占比重较低的情况,因此,应在高校教师管理的相关体制中,进一步明确师德评价的标准和所占比重,对有严重师德问题的教师应严肃处理,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另外,师德档案并不是形式2018.12下兰台内外主义,其建立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而来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师德档案不应走过场、走形式,而应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起到监督教师的良好职业道德修养水准的真正作用。

3合理确定高校师德档案的评价内容

从当前师德档案的建设现状来看,师德档案建设的标准不统一,各高校在师德档案评价记录内容的编制上也不尽相同,有侧重于教学的、有侧重于社会公德的,总体来说,未能体现出对教师师德评价的全面性。因此,对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内容设置上应力争全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标的设置:3.1政治思想品德指标。这是评价高校教师师德的基本指标,端正的政治态度是高校教师师德的根本,具有优良政治思想品德的高校教师应具有对党和国家以及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的情感,并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体现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性。3.2敬业和职业忠诚度指标。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体现在其日常从事的教学科研活动实践中,这是师德档案记录评价的主要内容,它应该包括教师的日常教学热情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它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量:(1)高校教师是否充分将自身的专业技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科研活动中?即使在各类外部环境的多重影响下也能专心搞教学,努力做科研。(2)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效果如何?即能否充分认识所执教课程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3)科学研究活动能否产生一定的积极社会效应?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有没有实际的创新成果?能否积极改革创新教学和科研模式,并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4)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如何?能否克服过多关注私利的行为,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候能正确的做出道德选择。3.3爱心指标。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和科学研究,而应包括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友谊。尊重学生的人格,关爱学生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情感。关爱学生是高校教师能够投入的职业实践的前提,陶行知曾说过,“教师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本根草去”,这种职业爱心精神会使教师在工作中亲切和蔼,让学生放心,主动的和教师交流,和睦相处,减少师生矛盾和冲突。3.4心理素质和个人修养指标。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一般在自身所研究的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事物的视野和态度应更为开阔。因此,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评价应包含教师的性格、意志、心态等方面。同时,高校教师的自身修养因素也应考虑其中,包括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涵养水平等也应纳入对高校教师自身修养水平的评价中。另外,对于师德档案内容的设计也要注重差异性,新进教师和老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教学型专任教师和科研岗位教师的记录评价标准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能千篇一律,否则记录评价的结果有失公正和客观。

4优化高校教师师德档案建设的外部环境

在当前市场经济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教师也会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约束,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暗箱操作、私利行为、阳奉阴违等现象偶会发生,这种现象不能单纯从约束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解决,因此,应优化师德档案建设的外部环境,积极改善高校教师的待遇、完善相关制度、通过人文关怀、打击不良社会因素等手段为高校教师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职业环境。

5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师德档案建设的现代化

当前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信息技术对高校师德档案的建设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高校现有信息资源提升师德档案的管理,实现师德档案管理手段的进一步优化。总而言之,高校教师师德档案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度大的工作,应学校高度重视,全员配合支持。前期各高校在师德档案建设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也应进一步推广,促进我国高校师德建设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王金涛“师德档案制度理论与实践探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6

[2]吴冬梅“师德档案的建立及其作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黄晓春“发挥师德档案作用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湖北教育2006.2

作者:刘丽华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