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4:40:16

档案编研

档案编研范文篇1

1.1直接为高校加强管理、科学发展提供最全信息。

高校档案部门主要通过对各类档案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加工,将准确的、可靠的各种档案信息,按要求、按专题分门别类汇编成系统性资料提供给各级领导、业务部门调阅使用。利用这些编研成果,调阅使用人员可少花时间、少费精力,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全面完整和准确可靠的资料。高校档案部门通过编研工作,改变过去那种“看门守摊”和“你来我借”的被动服务方式,积极主动地为高校加强管理、科学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全面信息。

1.2主动为高校推广先进、介绍经验提供最新信息。

高校保存着成千上万的档案,既载有成功的经验,又记录失误的教训,这些档案是历史的见证者。但这些档案平常都淹没在档案馆室的陈纸故堆中,不是人人都了解的。高校档案部门可以将档案中有价值的、有推广意义的资源信息,撰写成编研成果,在高校内部或社会广泛传播,使高校成功经验或办学理念在社会得到推广应用,开花结果。通过编研工作,使“静止”的档案信息变成了“流动”的档案信息。“死”档案变成了“活”档案,“陈”档案变成了“新”档案,沟通了高校档案信息的内外交流,便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得到发扬和推广。

1.3积极为高校领导决策、教学服务提供最佳信息。

高校档案部门不能停留在“收收发发”、“借借还还”这种服务方式上,要改变人们把高校档案部门工作看作是资料库和图纸库的模糊认识。高校档案部门不能满足于编辑汇编、写写简介这种低层次的利用工作,而要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改善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发掘档案资源的最佳信息,拿出高层次的有份量的编研成果,为高校领导决策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高校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4及时为高校档案晋级、水平提高提供最快信息。

高校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如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编制检索工具、安全保管等都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搞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做好这些工作是无法进行编研工作的。从另一方面说,通过编研工作,可以看出档案归档是否完整准确、鉴定组卷是否规范合理、检索工具是否齐全、保管条件是否安全、档案晋级是否达标。一旦发现问题,即可及时改正、补充,从而使文件资料的归档率、完整率得到提高,整理组卷更为合理,保管条件更为安全,档案晋级早日实现。这就是通过编研工作,自我发现自我检查自我改正,为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最快信息。

2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形式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以高校档案为主要对象,在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参考资料,撰写专题文章,形成编研成果,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实用性。高校档案是学校本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学校,其主要利用者是本校教职员工,因此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首要的特点就是实用性,是为本单位服务的。所以,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应从高校的实际出发,确定编研课题,撰写出符合高校发展需要的档案编研成果。

二是技术性。对于高校来说,教学档案记载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效果,准确地反映出学校各个历史时期限的教学管理、教育质量面貌,在高校全部档案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高校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学校教学档案富有成效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档案编研人员要对这些教学档案进行分析研究,比较评价,综合归纳,这就要求编研人员了解档案、熟悉档案,也就是要求编研人员要了解和熟悉档案所记述和反映的教学业务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拿出合格的档案编研成果。因此可以说,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三是真实性。编研人员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教学规律,实事求是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高校档案编研成果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因此,编研成果的内容和所取得的数据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不仅选题要科学,选材要忠于原文,而且在编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一个数据、一段文字都要仔细核对,绝不能出错,确保档案编研成果的真实性。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范围,按不同加工层次档案编研成果的类型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根据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文件(或原始文件的复印件),按时间或不同类别汇编成册。一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主要是利用原始文件或复印件汇编而成,基本保持档案原貌,继续发挥依据作用,其加工编辑比较简单。如《高校年度发文汇集》、《教学评估文件汇编》、《学籍管理规定》等。

第二层次是对原始文件进行摘录、缩编、剪辑,并按一定要求重新组织编写而成。按专题特点,进行加工归纳,形成概要性、介绍性资料。如《学校大事记》、《学校组织机构沿革》、《高校院系介绍》等。二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针对性强,信息相对集中,提供利用简便迅速,既有依据作用,又有参考作用。现有的高校档案编研成果大多数属于此类。

第三层次是在对档案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的基础上,编写形成的一种新的参考材料。如《高校××年发展史》、《高校志鉴》等。三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的编写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编写难度比较大,对档案编研人员的要求特别高。这一高层次的编研成果不同程度地产生其他材料没有的知识和内容,形成了新的知识产品,从信息量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新增加的信息,更具有参考价值。可以说,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档案编研成果,基本满足了高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常见的有八种形式:

一是专题汇编。专题汇编是将反映同一问题的一组文件汇集成册。可以是全文汇编,也可以是摘录汇编;可以是文字汇编,也可以是图形汇编。

二是大事记。大事记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反映学校一定历史时期与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大事要事的真实的文字记录。大事记述范围要准确,力求大事突出,要事不漏。

三是组织机构改革。主要是将学校组织机构和院系结构等方面的情况编写成册,供高校领导、人事部门及有关方面研究使用。

四是简介。主要是对档案的内容、范围作简单的介绍,为利用者选用档案提供线索。简介突出“简”字,简明扼要,要点突出。

五是手册。手册大多是专业性的,具有简明、实用、方便的特点,是深受高校领导和业务人员喜爱的资料齐全、知识全面的工具书。

六是志鉴。志鉴是以记述学校综合情况为内容的历史性资料工具书,编纂志鉴对档案史料的征集和档案编研人员的要求较高,学校领导及各业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并在志鉴主管部门指导下才能完成。

七是文摘。以简单的文字摘录档案的主要内容,便于人们了解档案的概况。摘录要精炼,文字要简短。

八是调研报告。主要对某一个专题、某个专业、某项技术的档案进行综合研究后编写的专题报告。高校档案编研成果除上述形式外,还可以列出不同形式。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编研人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高校的特点,切忌单纯追求编研数量,而不顾实际需要带来学校成本增加,给学校造成浪费。

3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工作。努力完成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确保在档案编研成果上出“精品”夺“名牌”,是高校档案编研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学习,注重实践,提高高校档案编研人员的素质。

档案编研人员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档案编研人员要加强理论修养,改进思想作风,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确保档案安全,自觉遵守档案法律法规。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要求档案编研人员除了具备系统扎实的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熟悉和掌握高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办法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才干和办事能力。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高校档案编研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水平和办事能力越高,档案编研的水平就高,编研成果的质量也就越高。

其次,依托档案,拓宽渠道,扩大高校档案编研素材的来源。

高校档案是搞好编研工作的来源和基础,没有丰富的档案提供给编研人员使用,是无法开展编研工作的。但是,仅仅依靠这一点是不够的。要搞好编研,提高编研成果的质量,特别是提高高层次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不能局限于高校的档案资源,还应该拓宽渠道,扩大编研工作基本素材的来源,广泛收集国内外知名高校教育、教学和教改文献。从这些文献资料中,了解和掌握国内国外同行业的水平。通过对本学校档案和国内外同行档案史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对比,作出评价,编写具有一定深度的编研成果。因此,高校档案部门除加强内部文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外,还应注重收集与高校有关的各种教育、教学和教改文献,不断丰富编研工作的素材,适应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需要。

再次,部门配合,优势互补,增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合力。

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理所当然应由高校档案编研人员来完成。但在多数高校存在这样情况:

一是由于编研人员知识的局限性,对种类繁多的高校档案、特别是内容丰富的教学档案难以全部熟悉;

二是胜任编研工作的档案人员不可能配备足额,无法承担大量的编研任务。

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档案部门可以聘请其它部门的专门人才协助,合作完成提出的编研课题。通过高校档案部门和其它部门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合力,既完成了编研工作的既定任务,又提高了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最后,建章立制,奖惩分明,保障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实施。

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高校工作特点,建立健全高校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进行,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对在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中作出成绩的档案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予以奖励;对在改善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档案编研成果,应该列为参加高校科学成果的评奖范围。

档案编研范文篇2

1.1直接为高校加强管理、科学发展提供最全信息。

高校档案部门主要通过对各类档案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加工,将准确的、可靠的各种档案信息,按要求、按专题分门别类汇编成系统性资料提供给各级领导、业务部门调阅使用。利用这些编研成果,调阅使用人员可少花时间、少费精力,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全面完整和准确可靠的资料。高校档案部门通过编研工作,改变过去那种“看门守摊”和“你来我借”的被动服务方式,积极主动地为高校加强管理、科学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全面信息。

1.2主动为高校推广先进、介绍经验提供最新信息。

高校保存着成千上万的档案,既载有成功的经验,又记录失误的教训,这些档案是历史的见证者。但这些档案平常都淹没在档案馆室的陈纸故堆中,不是人人都了解的。高校档案部门可以将档案中有价值的、有推广意义的资源信息,撰写成编研成果,在高校内部或社会广泛传播,使高校成功经验或办学理念在社会得到推广应用,开花结果。通过编研工作,使“静止”的档案信息变成了“流动”的档案信息。“死”档案变成了“活”档案,“陈”档案变成了“新”档案,沟通了高校档案信息的内外交流,便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得到发扬和推广。

1.3积极为高校领导决策、教学服务提供最佳信息。

高校档案部门不能停留在“收收发发”、“借借还还”这种服务方式上,要改变人们把高校档案部门工作看作是资料库和图纸库的模糊认识。高校档案部门不能满足于编辑汇编、写写简介这种低层次的利用工作,而要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改善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发掘档案资源的最佳信息,拿出高层次的有份量的编研成果,为高校领导决策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高校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1.4及时为高校档案晋级、水平提高提供最快信息。

高校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如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编制检索工具、安全保管等都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搞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做好这些工作是无法进行编研工作的。从另一方面说,通过编研工作,可以看出档案归档是否完整准确、鉴定组卷是否规范合理、检索工具是否齐全、保管条件是否安全、档案晋级是否达标。一旦发现问题,即可及时改正、补充,从而使文件资料的归档率、完整率得到提高,整理组卷更为合理,保管条件更为安全,档案晋级早日实现。这就是通过编研工作,自我发现自我检查自我改正,为加强高校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促进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最快信息。

2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形式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以高校档案为主要对象,在加工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辑参考资料,撰写专题文章,形成编研成果,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实用性。高校档案是学校本身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学校,其主要利用者是本校教职员工,因此高校档案编研工作首要的特点就是实用性,是为本单位服务的。所以,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应从高校的实际出发,确定编研课题,撰写出符合高校发展需要的档案编研成果。

二是技术性。对于高校来说,教学档案记载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效果,准确地反映出学校各个历史时期限的教学管理、教育质量面貌,在高校全部档案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高校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学校教学档案富有成效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档案编研人员要对这些教学档案进行分析研究,比较评价,综合归纳,这就要求编研人员了解档案、熟悉档案,也就是要求编研人员要了解和熟悉档案所记述和反映的教学业务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拿出合格的档案编研成果。因此可以说,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三是真实性。编研人员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教学规律,实事求是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高校档案编研成果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因此,编研成果的内容和所取得的数据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不仅选题要科学,选材要忠于原文,而且在编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一个数据、一段文字都要仔细核对,绝不能出错,确保档案编研成果的真实性。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范围,按不同加工层次档案编研成果的类型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根据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文件(或原始文件的复印件),按时间或不同类别汇编成册。一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主要是利用原始文件或复印件汇编而成,基本保持档案原貌,继续发挥依据作用,其加工编辑比较简单。如《高校年度发文汇集》、《教学评估文件汇编》、《学籍管理规定》等。

第二层次是对原始文件进行摘录、缩编、剪辑,并按一定要求重新组织编写而成。按专题特点,进行加工归纳,形成概要性、介绍性资料。如《学校大事记》、《学校组织机构沿革》、《高校院系介绍》等。二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针对性强,信息相对集中,提供利用简便迅速,既有依据作用,又有参考作用。现有的高校档案编研成果大多数属于此类。

第三层次是在对档案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的基础上,编写形成的一种新的参考材料。如《高校××年发展史》、《高校志鉴》等。三次加工档案编研成果的编写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编写难度比较大,对档案编研人员的要求特别高。这一高层次的编研成果不同程度地产生其他材料没有的知识和内容,形成了新的知识产品,从信息量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新增加的信息,更具有参考价值。可以说,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档案编研成果,基本满足了高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高校档案编研成果的形式,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常见的有八种形式:

一是专题汇编。专题汇编是将反映同一问题的一组文件汇集成册。可以是全文汇编,也可以是摘录汇编;可以是文字汇编,也可以是图形汇编。

二是大事记。大事记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反映学校一定历史时期与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大事要事的真实的文字记录。大事记述范围要准确,力求大事突出,要事不漏。

三是组织机构改革。主要是将学校组织机构和院系结构等方面的情况编写成册,供高校领导、人事部门及有关方面研究使用。

四是简介。主要是对档案的内容、范围作简单的介绍,为利用者选用档案提供线索。简介突出“简”字,简明扼要,要点突出。

五是手册。手册大多是专业性的,具有简明、实用、方便的特点,是深受高校领导和业务人员喜爱的资料齐全、知识全面的工具书。

六是志鉴。志鉴是以记述学校综合情况为内容的历史性资料工具书,编纂志鉴对档案史料的征集和档案编研人员的要求较高,学校领导及各业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并在志鉴主管部门指导下才能完成。

七是文摘。以简单的文字摘录档案的主要内容,便于人们了解档案的概况。摘录要精炼,文字要简短。

八是调研报告。主要对某一个专题、某个专业、某项技术的档案进行综合研究后编写的专题报告。高校档案编研成果除上述形式外,还可以列出不同形式。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编研人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高校的特点,切忌单纯追求编研数量,而不顾实际需要带来学校成本增加,给学校造成浪费。

3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较强的工作。努力完成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确保在档案编研成果上出“精品”夺“名牌”,是高校档案编研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学习,注重实践,提高高校档案编研人员的素质。

档案编研人员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档案编研人员要加强理论修养,改进思想作风,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确保档案安全,自觉遵守档案法律法规。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要求档案编研人员除了具备系统扎实的档案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熟悉和掌握高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办法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才干和办事能力。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高校档案编研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水平和办事能力越高,档案编研的水平就高,编研成果的质量也就越高。

其次,依托档案,拓宽渠道,扩大高校档案编研素材的来源。

高校档案是搞好编研工作的来源和基础,没有丰富的档案提供给编研人员使用,是无法开展编研工作的。但是,仅仅依靠这一点是不够的。要搞好编研,提高编研成果的质量,特别是提高高层次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不能局限于高校的档案资源,还应该拓宽渠道,扩大编研工作基本素材的来源,广泛收集国内外知名高校教育、教学和教改文献。从这些文献资料中,了解和掌握国内国外同行业的水平。通过对本学校档案和国内外同行档案史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对比,作出评价,编写具有一定深度的编研成果。因此,高校档案部门除加强内部文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外,还应注重收集与高校有关的各种教育、教学和教改文献,不断丰富编研工作的素材,适应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需要。

再次,部门配合,优势互补,增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合力。

档案编研工作是高校档案部门的重要工作,理所当然应由高校档案编研人员来完成。但在多数高校存在这样情况:

一是由于编研人员知识的局限性,对种类繁多的高校档案、特别是内容丰富的教学档案难以全部熟悉;

二是胜任编研工作的档案人员不可能配备足额,无法承担大量的编研任务。

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档案部门可以聘请其它部门的专门人才协助,合作完成提出的编研课题。通过高校档案部门和其它部门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形成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合力,既完成了编研工作的既定任务,又提高了档案编研成果的质量。

最后,建章立制,奖惩分明,保障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实施。

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高校工作特点,建立健全高校档案工作的各项制度,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进行,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对在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中作出成绩的档案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予以奖励;对在改善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档案编研成果,应该列为参加高校科学成果的评奖范围。

档案编研范文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编研质量提高

随着国家档案法规的落实以及医院自身管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医院对档案管理越发重视,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成立了综合档案室,开始全面系统地对本单位档案实行综合管理。档案室的成立,改变了长期以来医院档案、文件资料管理分散、缺乏责任人、丢失严重等问题。其中部分医院综合档案室还通过了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国家一级的评审,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我院在继2002年6月上旬医院整体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之后,6月下旬,又通过了“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评审,从而使医院在现代化管理方面上了一个台阶。

作者在从事档案管理数年工作中,接触了一些同行工作,也通过互联网浏览了众多档案网站,发现在档案管理中,档案编研工作成为档案管理或者档案升级中的不小难题,表现在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素质拔尖者不多,对档案编研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应付的心理,编研成果精品少,缺乏“适销对路”的编研成果;另外,已经完成的编研成果因各种原因致难以在单位内公开发行,影响了编研成果发挥信息资源共享、资料参考的作用。针对以上问题,作者结合几年来实践,就档案编研工作谈几点体:

1提高医院档案编研人员素质,是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对于省市一级档案馆从业人员来说,目前各医院从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专业程度尤显不足,很多原来不是学习档案管理专业,而是从行政、护理、计算机管理等部门转岗过来的,在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培训之后,便开始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平心而论,这样的档案管理人员,完成日常档案管理业务还是能够胜任的,然而,综合档案室面临的不仅仅是保管和丰富库藏的任务,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从更高层次开展档案服务是综合档案室生存基础和发展方向,是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发挥资料保管、信息中心的重要手段。

再者,从医院综合档案室而言,由于受编制的关系,每家医院的综合档案室工作人员仅有2~4名,在人员少、要求高的情况下,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工作分工无法很细,每个人要身兼数职,如档案收集整理、电脑录入、装订上架及日常管理均可能是一二位人员完成,除此之外,还有负担一定的编研业务。面对如此客观事实,作为档案编研人员,撇开有献身档案事业的思想境界不算,首先应该是一专多能,除了必须具备档案管理基本知识外,还要了解档案管理政策导向,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再者,要熟悉医院基本情况,了解医院发展动态,掌握足够多的编研素材,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选准编研题目,编写出有实用价值、参考意义的编研成果。

具备以上素质的档案编研人员,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然而,从方便工作、提高效率出发,编研人员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最大限度借助现代科技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要学会借助网络及时了解、传递专业信息,熟练掌握电脑写作、编辑,采用文字扫描识别方法提高文字录入效率,借助美工编辑软件如photoshop、UleadPhotoImpact、corelDRAW、PageMaker这样的专业图像编辑、文字排版软件,应用到档案编研中的美工编辑、文字排版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减少对外界依赖,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效率,提高编研成果整体效果。

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素质,应该有多种途:是医院领导有意识选拔素质高、责任心强、有献身档案事业的同志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在职档案编研人员在岗学习,自学互学,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外出进修等多种方式提高其专业技能,其中特别是在日常工作环境中营造一种互相学习沟通,支持,共同向上的氛围;三是聘请档案管理专家检查辅导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问题。

2档案编研工作要有的放矢,紧紧围绕医院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由于综合档案室所处位置,远离医院各种纷繁复杂的医疗行政管理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较少参加医院重大活动,不能及时掌握医院发展动态,编研选题可能脱离医院中心工作,造成编研成果实用性不强,或者参考价值不大。针对存在问题,我们认为,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同步”意识,在院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参与医院各项重大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医院发展动态,系统完整收集到有关重大活动的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档案编研人员才能紧密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给领导科学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给医院今后留下宝贵历史资料,档案室也才能真正发挥档案保存、开发的作用,也让人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在医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更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这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融合于医院各项重大活动中,把推动医院发展作为档案室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为此开展多项档案编研工作。2001年上半年,结合广东省开展卫生系统行风评议活动,我院档案室对1990年以来发表在各级报刊杂志上有关本院医德医风报道进行编辑(主要采用文字扫描识别录入),编写出12万字的《我们的心灵比白云高洁——1990年~2001年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德医风媒体报道集萃》,并发给相关科室,该书既成为医院医德医风生动教材,也使零碎、缺乏连贯性的媒体档案资料有了一次系统整理。结合名人档案工作的开展,医院综合档案室搜集十余年历史资料(含相片、媒体、医院大事记等),自己设计排版,并借助单位彩色打印机出版了《李嘉诚先生与第二附属医院》专题画册,该画册已成为本院职工爱国爱院的生动教材。2000年下半年,按照汕头市卫生系统关于各医疗单位开展编写院志的要求,我室依托丰富档案材料,承担了《院志》编写工作,在人手少,时间紧的情况下,编研人员全力以赴,加班加点,认真组织素材,核对材料,统筹规划,终于以较高质量完成了计文字24万,插图60幅,以及大量图表、电脑示意图的《院志续编》(1988年~2001年),受到医院领导的好评。

3医院档案编研人员要突破自身局限性,采取与其他科室联合编研形式,有针对性开展高质量的专项编研工作

客观来说,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所涉及范围较窄,要满足全院各科室对档案需求有一定困难,这也带来了档案室编研成果专业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或者说,完成的编研成果在医院没有用武之地,没有实用参考价值。

针对此问题,我们认为,要使编研成果有用武之地,在医院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其方法是要大胆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发挥档案室库藏资料丰富、有较强编研能力的优势,与相关科室合作,开展专业性编研成果写作。这样,既可以较快完成预定目标,又使档案管理人员更加深入掌握各科室动态,对进一步发掘、收集档案材料有较大帮助。

就医院具体单位来说,档案编研人员与职能科室开展编研工作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类似与党委部门合作开展党建专题编研,与信息统计部门开展疾病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与护理部门就护理人员知识层次、护理新技术开展相应专题编研等等。可以说,突破档案室自身限制,多部门开展联合编研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我院综合档案室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2000年12月在医院职代会召开前夕,与工会合作完成了《腾飞中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997年~2000年医院工作回顾)专题展版,2003年中,完成《发挥工会职能作用,依法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1993年~2002年医院工会工作回顾)等专题图片展,专题展览其素材、美工设计、电脑排版均由综合档案室人员完成,展览后职工对其反映效果极佳。

4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积极开展编研成果推广工作,提高编研成果的两个效益

编研工作完成后,编研成果的推广利用才是编研工作目的所

档案编研范文篇4

一、以业务档案为编研工作的主要对象

卫生防疫站在以开展卫生防病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基建、设备、会计、教学、声像、实物等档案材料。但由于卫生防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故而反映与记录此项工作的主要载体棗业务档案也就具有了极强的专业性。此外,卫生防疫在业务上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对疫情流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在开展公共卫生的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必须以业务档案为依据。因此,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时,应首先从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可能有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为站开展卫生防病、监督监测工作服务。

二、选题要围绕业务上的主要任务

档案编研材料要有特色,要把好选题关。选题应围绕和反映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业务工作的选题,就谈不上编研材料的专业性。为此,档案人员应做到两个了解和掌握。

1要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

在安排全年的档案编研工作时,首先要摸清单位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以此来确定编研选题,从而确保编研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然而,对档案的利用往往都围绕着单位的中心工作,因此,只有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才能对当年的编研工作的开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编研选题在大的方向上与单位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不偏离利用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如我站近两三年来的中心工作是为申报省市级一级站评审做准备工作,而等级站评审标准要求各科出具近十年、五年的监督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此,档案室及早做出反应,在制定编研计划时,就安排编制反映这一内容的编研材料,为及时满足全站的利用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要了解和掌握各项业务工作内容

卫生防疫站的主要业务是开展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和管理以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劳动卫生的监督监测。档案人员在具体做各专业口的编研计划时,应针对以上各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来确定编研材料的题目和适合的类型。为此,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科室,广泛地与业务人员交流,了解各科工作职责和范围,熟悉各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从中掌握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此外,还可通过在借阅中开展专题利用登记、发放利用意见表和分析利用效果登记等形式,充分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这是确保编研选题具有专业性并能符合业务需求的重要环节。

三、积极开发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材料

档案部门在分析利用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室藏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开展多种层次的编研加工。如各卫生防疫站的档案中均有历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及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关于传染病管理及五大卫生的法规、条例、程序及业务技术规范,而卫生防疫站做为卫生行政机关委托的执法机构,在履行其职权时必须依据有关的法规条例进行。档案部门如能编制有关的业务依据性文件汇编,就会十分有效地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这种文件汇编既实用,做起来又不难。

然而,由于卫生防病业务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制定防治策略以及对公共卫生实施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和对比以前年度的监督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需要以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做依据。因此,档案部门如能将分散在各年档案中的监督监测数据集中起来,做出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使档案的利用变得更系统更直观,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业务人员的时间。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除进行上述初次加工外,还应将编研工作的重点放在能系统地提供高度浓缩的档案信息的二三次加工产品上。从实践中看,根据各专业口的需要,开展专题性的统计分析更为适宜。如我站所编制的“1984-1995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北京市五百例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1985-1995年北京市流脑发病、死亡数统计与分析”,这类编研材料已经常地被业务人员应用于科研、专题调查等实际工作中,显示了很强的实用性。

档案部门在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积极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

档案部门根据所选题目,以站藏档案为依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可交予业务科室,由专业人员做出分析性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既内行,又有一定的深度。

2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要大

统计分析材料的时间跨度越大,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如果所跨年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不能为凑编研材料的数量而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3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编研不是杜撰,它必须以档案材料为依据,是在分析档案原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对数据进行取舍。因此,如实地采用档案数据,是决定编研质量及可靠程度的前提。有时,某个编研题目所需数据不能从档案上直接得来,就需要档案人员认真研究档案材料,找到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得出,不能图省事而主观杜撰。另外,数据必须要准确完整,不能随意遗漏,要保证所采用的数据能系统全面地揭示编研材料的主题。要根据数据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同类项目才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计算要正确,并要经过复核。

4形式新颖好看

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往往以表格、数字、文字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刻板。我们可采用计算机丰富的图表处理软件和打印技术,使编研材料做到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直观,新颖好看。

档案编研范文篇5

(一)档案文献编研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的有效方法。

档案文献的提供利用,一般是采取利用者登门查阅的方式进行的。这种传统的提供利用方式,虽然利用者可以看到档案文献的原件,但由于受地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加上案卷繁多、查阅不便,所以往往不能及时地利用,而且会使利用者饱受往返奔波之苦、大海捞针之难。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则可以克服这种弊端,打破以往档案“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局面。较好地适应利用者的要求。

(二)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科学研究必须在有各种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特别是系统大规模的研究工作,更需要占有大量的资料。然而随着社会的前进,档案文献的数量越来越多,利用起来确有“望洋兴叹”之感。如果把这些档案文献按一定专题整理编研,就会大大方便利用,提高科研工作的速度,有利于科研成果的早日完成。

(三)档案文献编研工作是保存,积累、传播历史典籍的重要措施。

档案文献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对档案文献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文献的寿命,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档案文献的编研,可以使许多重要的档案资料复制和流传。所以说,档案文献编研活动又是积累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

二、做好档案文献编研须重视的几项工作

(一)加强档案资料的收集,保证归档材料的齐全完整。

在档案工作的起始阶段,人们没有实践经验,难以确定、区分资料的价值,面对众多的档案材料,总觉的“存之无用,弃之可惜”,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单位的档案积累了数十年之后,面对成千上万的档案史料又会出现“存时嫌多,用时嫌少”的局面。我局在文献编研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现,过去有些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既未留下文字记载,也未留下照片资料,仅凭一些老同志的回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的说法不一,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还有一些重要的依据、协议查无下落,为今后土地、资产的处理留下后患。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档案工作人员在接收档案时,必须认真细致地对每个单位的案卷按照职责范围、上下级关系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还要将社会上和个人手中散存的重要文献、资料收回,并妥善保管,绝不能因现在的疏忽而愧于后人。(二)编制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为编研工作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编制检索工具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极大。搞档案文献编研,也需要摸清库存,了解家底,全面地掌握档案情况。在档案数量不断增多、类型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多种形式档案检索工具,不仅查找效率低,而且常常查不准,查不全,甚至有的档案找不出来。所以,应该象同志教导我们档案工作人员时指出的那样:“不仅要整理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业务,多做些索引、目录,使利用查找方便”。

(三)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优势,积极开展档案加工利用。

档案人员比较熟悉本单位库存档案的情况,要注意发挥这种优势,挖掘档案信息,搞好档案文献编研,为利用着提供系统的史料。过去档案工作侧重于对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对利用档案进行研究却不多。实际上,在这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是近水楼台,得天独厚。他们开展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不但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一支生力军。通过对档案文献的编研工作,还可以摸清档案的保管情况、改进管理,提出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四)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档案编研范文篇6

1、资源共享扩大了编研选材的内涵,利用群体及信息价值的可塑性拓宽了选题的外延。以往编研的信息材料基本来自于本单位的馆藏,选择的范围窄、数量少,限制了选题的范围。网络资源的共享改变了这种信息贫乏的状况,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不仅开拓了编研者的视野,而且在思维和选题的方式上也冲破了馆藏的局限,思想得到了解放,编研选题及题材得到拓展。

2、改变了以往以编研者思路为主的选题取向。网络信息下编研者与利用者之间通过BBS、网上聊天或E—mail等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编研者可根据利用者的信息需求。开展定题编研服务,即编研者将自己的编研工作计划于网上,利用者提出自己意见与具体要求,编研者根据对方的要求去设计、决定档案编研工作的尺度与安排。传统的档案编研选题是编研者按自己的主观意识操作的,采取的视点他人不一定合适。利用者介入编研选题前期准备工作,改变了编研者自主选题的传统方式,使半封闭的编研工作向开放型的模式转变,既可保证选题精确性,又可避免受馆藏资源的局限或因查找疏忽而造成重要材料遗漏的失误,减少了编研选题的盲目性。

3、编研者与利用者的关系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变。网络信息为编研者与利用者营造了一个互动的全新模式,拉近了编研者与利用者的距离。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解除地域、时间、空间的束缚,打造了二者近距离对话的平台,为双方交流思想、交流学习、交流心得即选题前的准备工作打下了基础,启开了二者你需要我的信息、我需要你的利用的大门,双方也颇为互利,使编研者与利用者的地位相对化,实现了编研者与利用者的互动。

4、改变了以往人工传递的媒介传播方式,为编研成果转化建立了平台。利用网络信息的传递功能编研成果,速度快、效率高,影响面大,利用者可随时在网上有目的地选择和下载或打印自己所需的资料。信息内容涉及面宽而广,而网络群(利用群体)来自于跨区域、跨国界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结构、不同肤色的人群,只要计算机接通网站,不管角落还是小巷,都能接收到来自各方的信息,比制作成纸质信息的传播、传递速度快得多,覆盖面也广。

二、网络信息下编研选题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创新性原则。要使编研成果从众多的网络信息中脱颖而出。选题是关键,多选一些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含量高的题材,注意与馆藏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高校特色相结合。有特色才能体现个性,才能引起利用者的兴趣。2、时效性原则。客观需要是选题的重要依据,善于围绕着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进行选题,其编研成果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更能体现成果的具体性、现实性。

档案编研范文篇7

编研工作不仅是提供利用档案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对档案内容的一种研究性工作,是历史研究、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保护档案原件,主动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有效方式,而且能作为一种学术成果的展示来彰显和提高档案馆的文化科研品位,因此,在许多地方,编研工作做为一项重要任务从而纳入档案馆的年度考核目标。

一、编研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多数档案馆都下大力气,动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但取得的成果都不甚理想。他们多数只是把原始档案材料按顺序进行了罗列、汇总、装订,根本没有什么研究性的成果体现,没有在"研"字上下功夫。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单一的查阅工作已无力应付的情况下出现的新的利用方式。这种利用方式不是对原有利用形式的排除,而是对它的一种补充和发展。编研工作包括编写和研究两个部分。编写是指利用馆藏档案资料,经过研究编写的各种专题参考资料,是对档案文献资料的简单整理加工。研究是指进行档案学研究和方法性、学术性研究。"编"是"研"的前提和条件,而"研"是"编"的深化和再加工,二者互为依存,共成一体。光有"编"而没有"研",不算好成果,而有"研"无"编"就像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

目前,许多县级档案馆编研的成果中大多是大事记、组织沿革、全宗介绍、文件汇集以及各种资料汇编等等。一般性的成果多,有科研价值、学术价值的精品很少,大多只是作为馆内的参考资料,很少用于对外的查阅服务。多数单位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或年终的考核,仓促地罗列数据资料,简单地出几本书就算作他们的编研成果、根本不考虑实用不实用,存在短期性的行为,纯粹为了应付,这种作法是与编研工作的学术性、严肃性背道而驰的。

二、影响编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原因

多数县级档案馆编研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尽管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有这几个方面:

1、领导不重视。县级档案馆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日常的查阅接待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村级档案的建档工作,县里领导分配的阶段性的中心工作,下乡档案执法检查工作以及每年一度的集中立卷工作,还时不时地应付上级单位的各种检查活动。县级档案馆和市级、省级馆不一样,它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各种事情纷繁复杂,馆里的领导只顾去解决处理日常的工作和问题,根本无暇顾及这可有可无的编研工作,认为编不编都无所谓,影响不了整体工作的开展,况且上级也没有对编研工作下什么硬性的指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就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2、经费严重不足。大家都知道,档案馆是个清水衙门,是纯粹服务性的部门,没有权利,别人基本用不着求你办事。平时也没有什么灰色收入,全靠财政拨款。现在,许多的县市基本是吃饭财政,只要能顺顺利利地解决工资问题就算不错了,根本别想干别的事。每年拨给馆里的只有区区几万元经费,除去办公的费用,连一辆车都难以养活,更不要说再去搞什么编研工作了。但有些编研材料还不能不搞,于是馆里的领导就厚着脸皮向上争取,报告打了一次又一次,路跑了一趟又一趟,结果呢,腿都跑细了,嘴都磨破了,拨款的事如泥牛沉海,音信皆无。再细想想,也不能怪县领导,因为县里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发工资,还有那么多迫在眉捷的事要去做,还有那么多下岗职工和贫困户需要去安抚。可以说,编研的事在县、市长眼里根本不值一提,是小事中的小事,他是根本不会批的。怎么办?自己想办法吧,于是就利用一切关系,这里求点,那里借点,再拉些企业搞点赞助,这样也只解决一部分的经费,于是乎,编研工作仓促上马,匆忙收场,压缩时间,压缩版面,压缩开支,从而使编研的质量大大降低,最后也只能作为馆里的辅助资料,对外根本拿不出手。况且,从事编研的人员,他们的编研工作是额外的工作,是正常工作之外的加班,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就不能很好的落实编研人员的生活待遇,调动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这项工作往往是有始无终。

3、编研人员素质偏低。由于档案馆比较清贫,无权无势,留不住人,都想到好的单位去,所以人员更替比较频繁。现在能在馆里干五年以上的业务能手廖廖无几,县级馆高级职称基本没有,中级职称也比较少,即使有职称的人,也仅限于一般的档案业务操作,对编研知识知之甚少,根本不能承担编研工作的重任。况且馆里大多没有专门的编研机构,没有专职的编研人员,搞编研的人员多为临时拼凑,缺乏专业的培训,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受馆藏材料的局限和传统模式的约束,馆藏有啥就编啥,可以说,这样编研出的材料只能算是摘抄集和汇总表,根本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三、搞好编研工作的途径

县级档案馆要想打破目前的现状,开拓编研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认为应从这几方面下功夫:

1、提高对编研工作的认识程度,从根本上加强对编研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馆里的领导要重视,把编研工作作为重要的业务去真抓落实。各馆要成立编研工作领导组,设立专门的编研工作办公室,并由一名馆领导亲自抓。对编研工作要有总体的目标和打算,还要有阶段性的步骤和实施方案。

2、建立健全编研机构,加强对编研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编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当前,县级档案馆有编研科的很少,即使有,一年中也出不了多少好的成果。并不是这些编研人员懒惰,不干活,而是他们无法干,守着成堆的资料无法入手,不知该从何编起,这就涉及到编研人员的水平问题。好的厨师能用简单的原材料做出丰盛可口的饭菜,而蹩脚的厨师守着鸡、鸭、鱼、肉却不知该如何下刀。编研工作更是如此,如何能在现有的馆藏基础上编研出有科研和查阅价值的成果来呢?这就需要我们做高水平的厨师,需要我们具备高超的编研水平。提高编研水平有多种途径,可以从书本上学,可以向同行学,只要虚心学习,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难懂的知识我们都能学会。在学习培训方面,我认为省局和市局应抓抓这方面的工作,定期举办编研知识培训班和编研工作经验交流会。让各地的编研人员都能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另一方面,要选调精干的业务能手充实编研队伍。要把那些热爱编研、熟悉馆藏、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的精兵强将吸收到编研队伍中来。经常地给他们打气、鼓励,及时地培训、充电,让他们永远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从而保证编研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3、千方百计保证编研经费的落实。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编研工作缺少了必要经费的支撑,那是寸步难行的。大家都知道,每年馆里的经费都很紧张,但我们决不能借经费紧张而放弃编研工作的开展。编研工作是我们档案人的本职工作,搞好编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不搞编研,我们档案工作者可以说整天是在虚度时光。对于资金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向上争取,争取市里、县里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自己想办法,利用我们的馆藏,利用我们的专业技术,为企业为社会搞好服务,从而拉一些赞助、搞一些合作。对编研的成果,出不了大的可以出小的,不一定非要搞高级的版本,搞精品。要落实编研人员的待遇问题,只有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使他们踏踏实实地搞业务,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4、编研工作要紧跟当地的中心工作,要及时地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提供服务。档案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档案事业归根结底是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所以,我们的编研工作要紧跟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编研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强的政治敏感性,要密切关注党和政府某一阶段的、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从大局出发,广泛地向全社会搜集资料,丰实馆藏,有针对性地编研出高质量的成果,更好地为当地的工作大局服务,为地方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只有这样,我们的档案工作才能取得各级领导的信任和重视,每年在经费的申请上才能有更大的主动性,才能干好我们想干的事。试想,若每年县里都拨给你一定的经费,而你却编出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至少说在一定时期内毫无利用价值的资料,那他还会再给你拨款吗?所以说编研也要讲政治、讲时效,要紧跟大局,服务大局。

四、提高编研质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保证原始材料的齐全完整。对于一个专题项目的档案资料的编研,一定要有齐全完整的档案原始材料做基础,凡是涉及到这一专题的第一手资料都要收集起来,多多宜善,不能遗漏。只有收集齐全完整,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它的历史全貌,才能有所选择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编研出有价值的成果来。

2、编研工作要有"编"有"研",不能搞原始材料、原始数据的简单堆积罗列,要"编""研"并重。二者互为联系,缺一不可。目前大多档案馆编研出的材料只有"编"而没有"研"的成份,重"编"轻"研",这就降低了这一编研成果的利用查考价值。

档案编研范文篇8

一、以业务档案为编研工作的主要对象

卫生防疫站在以开展卫生防病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基建、设备、会计、教学、声像、实物等档案材料。但由于卫生防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故而反映与记录此项工作的主要载体棗业务档案也就具有了极强的专业性。此外,卫生防疫在业务上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对疫情流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在开展公共卫生的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必须以业务档案为依据。因此,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时,应首先从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可能有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为站开展卫生防病、监督监测工作服务。

二、选题要围绕业务上的主要任务

档案编研材料要有特色,要把好选题关。选题应围绕和反映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业务工作的选题,就谈不上编研材料的专业性。为此,档案人员应做到两个了解和掌握。

1要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

在安排全年的档案编研工作时,首先要摸清单位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以此来确定编研选题,从而确保编研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然而,对档案的利用往往都围绕着单位的中心工作,因此,只有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才能对当年的编研工作的开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编研选题在大的方向上与单位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不偏离利用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如我站近两三年来的中心工作是为申报省市级一级站评审做准备工作,而等级站评审标准要求各科出具近十年、五年的监督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此,档案室及早做出反应,在制定编研计划时,就安排编制反映这一内容的编研材料,为及时满足全站的利用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要了解和掌握各项业务工作内容

卫生防疫站的主要业务是开展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和管理以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劳动卫生的监督监测。档案人员在具体做各专业口的编研计划时,应针对以上各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来确定编研材料的题目和适合的类型。为此,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科室,广泛地与业务人员交流,了解各科工作职责和范围,熟悉各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从中掌握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此外,还可通过在借阅中开展专题利用登记、发放利用意见表和分析利用效果登记等形式,充分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这是确保编研选题具有专业性并能符合业务需求的重要环节。

三、积极开发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材料

档案部门在分析利用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室藏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开展多种层次的编研加工。如各卫生防疫站的档案中均有历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及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关于传染病管理及五大卫生的法规、条例、程序及业务技术规范,而卫生防疫站做为卫生行政机关委托的执法机构,在履行其职权时必须依据有关的法规条例进行。档案部门如能编制有关的业务依据性文件汇编,就会十分有效地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这种文件汇编既实用,做起来又不难。

然而,由于卫生防病业务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制定防治策略以及对公共卫生实施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和对比以前年度的监督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需要以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做依据。因此,档案部门如能将分散在各年档案中的监督监测数据集中起来,做出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使档案的利用变得更系统更直观,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业务人员的时间。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除进行上述初次加工外,还应将编研工作的重点放在能系统地提供高度浓缩的档案信息的二三次加工产品上。从实践中看,根据各专业口的需要,开展专题性的统计分析更为适宜。如我站所编制的“1984-1995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北京市五百例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1985-1995年北京市流脑发病、死亡数统计与分析”,这类编研材料已经常地被业务人员应用于科研、专题调查等实际工作中,显示了很强的实用性。

档案部门在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积极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

档案部门根据所选题目,以站藏档案为依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可交予业务科室,由专业人员做出分析性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既内行,又有一定的深度。

2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要大

统计分析材料的时间跨度越大,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如果所跨年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不能为凑编研材料的数量而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3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编研不是杜撰,它必须以档案材料为依据,是在分析档案原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对数据进行取舍。因此,如实地采用档案数据,是决定编研质量及可靠程度的前提。有时,某个编研题目所需数据不能从档案上直接得来,就需要档案人员认真研究档案材料,找到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得出,不能图省事而主观杜撰。另外,数据必须要准确完整,不能随意遗漏,要保证所采用的数据能系统全面地揭示编研材料的主题。要根据数据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同类项目才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计算要正确,并要经过复核。

4形式新颖好看

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往往以表格、数字、文字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刻板。我们可采用计算机丰富的图表处理软件和打印技术,使编研材料做到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直观,新颖好看。

档案编研范文篇9

一、以业务档案为编研工作的主要对象

卫生防疫站在以开展卫生防病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基建、设备、会计、教学、声像、实物等档案材料。但由于卫生防疫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故而反映与记录此项工作的主要载体棗业务档案也就具有了极强的专业性。此外,卫生防疫在业务上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对疫情流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在开展公共卫生的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必须以业务档案为依据。因此,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时,应首先从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可能有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为站开展卫生防病、监督监测工作服务。

二、选题要围绕业务上的主要任务

档案编研材料要有特色,要把好选题关。选题应围绕和反映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业务工作的选题,就谈不上编研材料的专业性。为此,档案人员应做到两个了解和掌握。

1要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

在安排全年的档案编研工作时,首先要摸清单位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以此来确定编研选题,从而确保编研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然而,对档案的利用往往都围绕着单位的中心工作,因此,只有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才能对当年的编研工作的开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编研选题在大的方向上与单位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不偏离利用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如我站近两三年来的中心工作是为申报省市级一级站评审做准备工作,而等级站评审标准要求各科出具近十年、五年的监督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对此,档案室及早做出反应,在制定编研计划时,就安排编制反映这一内容的编研材料,为及时满足全站的利用需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要了解和掌握各项业务工作内容

卫生防疫站的主要业务是开展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和管理以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劳动卫生的监督监测。档案人员在具体做各专业口的编研计划时,应针对以上各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来确定编研材料的题目和适合的类型。为此,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科室,广泛地与业务人员交流,了解各科工作职责和范围,熟悉各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从中掌握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此外,还可通过在借阅中开展专题利用登记、发放利用意见表和分析利用效果登记等形式,充分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这是确保编研选题具有专业性并能符合业务需求的重要环节。

三、积极开发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材料

档案部门在分析利用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室藏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开展多种层次的编研加工。如各卫生防疫站的档案中均有历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及北京市政府颁发的关于传染病管理及五大卫生的法规、条例、程序及业务技术规范,而卫生防疫站做为卫生行政机关委托的执法机构,在履行其职权时必须依据有关的法规条例进行。档案部门如能编制有关的业务依据性文件汇编,就会十分有效地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这种文件汇编既实用,做起来又不难。

然而,由于卫生防病业务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制定防治策略以及对公共卫生实施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和对比以前年度的监督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需要以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做依据。因此,档案部门如能将分散在各年档案中的监督监测数据集中起来,做出有针对性的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使档案的利用变得更系统更直观,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业务人员的时间。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除进行上述初次加工外,还应将编研工作的重点放在能系统地提供高度浓缩的档案信息的二三次加工产品上。从实践中看,根据各专业口的需要,开展专题性的统计分析更为适宜。如我站所编制的“1984-1995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北京市五百例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1985-1995年北京市流脑发病、死亡数统计与分析”,这类编研材料已经常地被业务人员应用于科研、专题调查等实际工作中,显示了很强的实用性。

档案部门在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积极争取业务部门的配合

档案部门根据所选题目,以站藏档案为依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可交予业务科室,由专业人员做出分析性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既内行,又有一定的深度。

2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要大

统计分析材料的时间跨度越大,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如果所跨年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不能为凑编研材料的数量而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3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编研不是杜撰,它必须以档案材料为依据,是在分析档案原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对数据进行取舍。因此,如实地采用档案数据,是决定编研质量及可靠程度的前提。有时,某个编研题目所需数据不能从档案上直接得来,就需要档案人员认真研究档案材料,找到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得出,不能图省事而主观杜撰。另外,数据必须要准确完整,不能随意遗漏,要保证所采用的数据能系统全面地揭示编研材料的主题。要根据数据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同类项目才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计算要正确,并要经过复核。

4形式新颖好看

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往往以表格、数字、文字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刻板。我们可采用计算机丰富的图表处理软件和打印技术,使编研材料做到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直观,新颖好看。

档案编研范文篇10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编研;档案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等学校的教学名师是一所大学的品牌和灵魂,他们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而且铸就了大学精神。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就决定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列为教育部的常设行政性表彰奖励项目。并且去年5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档案工作要服务大局,建立档案室工作新格局,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开展档案编研等工作。新时期高校档案部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新时期高校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配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工作,如何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的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新时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的必要性

(一)“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内在要求。2003年以来,教育部在高校中设立“教学名师奖”,这是党和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就是鼓励教授上讲台,奖励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在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从而带动高等学校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以往的“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中,大多只注重评选的过程,而对于获奖者的后续管理和宣传、利用却没有更多的关注。对于高校的职能部门来说,“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工作主要是推荐工作,推荐工作结束,整个工作就结束,相关材料束之高阁。虽然在校园网设有“教学名师”栏目,但因长期没有更新,而失去了教学名师的宣传作用。并且没有长期宣传的预想,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学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使教育部要求的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流于形式。高校档案部门的教学名师编研工作,可以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的材料及时更新,并在校园网、校史馆等地方进行宣传,从而进一步营造宣传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的氛围。对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教师档案进行编研,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延续,对于推动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发挥“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的模范带头作用,教书育人,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进行编研,是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名师”是教师职业生涯很重要的荣誉,对于已获得“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荣誉称号的教师来说,这一奖项一方面是对他们所取得教学成果和效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自身的激励,激励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再接再厉,取得更高的成就,并为未获奖的教师树立榜样。通过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高等学校教学名奖”获奖者因其师德高尚、教育思想先进、有较高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并且学术造诣高,在同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对未获奖的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会形成一种“名师效应”,从思想意识上引领广大教师树立“名师理想”。在本科教学实践中,获奖的教学名师已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在国内起到示范作用。在本校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重视教学队伍建设,作为课程主持人或主讲教师对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形成本校该领域的历史地位做出重要贡献。进一步提高本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对本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三)“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成果,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发展阶段的历史缩影,是高校教师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载体。“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风端正,为人师表,严谨笃学。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思想先进,符合新时代要求;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条理性强,符合认知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并及时把国内外教改成果以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名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引领者,是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带头人。

(四)“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档案工作的需要。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15号),是新时期深化档案工作改革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文件指出,档案工作要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渠道,紧紧围绕本单位的需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开展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正是档案部门主动服务现阶段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是高等学校的宝贵财富,纸质的原始档案查阅时多次翻看、触碰,很容易造成原件磨损,加上纸张的自然老化也影响纸质档案的保管寿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成果的使用,可以避免纸质的原始档案因重复使用造成毁损,从而有效保护档案原始资料。

二、新时期对“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长期存在一些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领导对教学名师工作没有进行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政策层面考虑眼前具体工作较多。高校教学名师工作与教学部门、人事部门、宣传部门、档案部门等有相关性,开展教学名师工作应由各部门分工协作,分别在评选、宣传、名师教学及后续管理工作等方面开展工作,但现实是各职能部门由不同的校级领导负责,各部门又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因此各部门在教学名师工作方面的相关性自然割裂,更没有长远的考虑,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和教书育人的效果,同时由于各部门分工协作程度低,档案部门收集高校教学名师档案资料就会少,也就会影响到名师编研工作的水平。

(二)高校档案干部队伍人员少、素质低。高校是人才集聚的高地,教师队伍博士、硕士学位占教师比例较高,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中,要求普通高校博士、硕士比例为60%以上。而档案工作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档案部门成了老弱病残的收容所,以至于高校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有本科学历的已经不错了,同时也缺乏培训,交流机会。并且人员配备也不足,目前很多高校综合档案室仅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由于档案工作人员不足,日常主要工作只能忙碌于学校的档案收集、整理和日常借阅工作,编研工作也只好在空余时间做,因此造成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无法正常有序地开展。尽管“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意义重大,但由于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思想意识、服务意识不到位,专职档案人员不足,导致档案编研成果不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成果就更少了。

(三)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因互联网而发生深刻变化,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转变与适应这种变化,树立互联网思维,主动学习互联网技术,开展档案的网络收集和编研工作。“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活动,采用同行专家网上评审方式,因此,网上收集名师资料是重要渠道之一。

(四)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目的在于更大限度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引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材料或编研成果往往在本轮工作结束后就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档案部门工作也不够主动,没有与教学、宣传等部门一起进行系统性宣传。

三、新时期做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顶层设计,分工协作,提高教师名师的编研质量。在现阶段的高校管理体制下,领导重视依然是工作效果好的重要条件,作为档案专职档案管理干部,应该多与主管领导沟通,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干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职能部门理解,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团结协作,做好档案收集与编研工作。“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是由高校人事部门或教务部门组织,多个教学部门参与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档案部门人员要主动与职能部门一起结合教学名师的日常工作主动收集和开发名师档案资源,做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的档案编研工作。

(二)高校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提升。新时期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已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社会各界也需要档案服务,但是,档案部门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仍是我国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之一。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关键的是档案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没有高水平人才,”档案编研出精品,档案服务到位。”就是一句空话。做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编研工作,需要沟通能力强、具备教师管理经验及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人才。目前,主要从引进与培训两个方面加强人才储备与建设,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树立先行意识,强化服务功能,走合作编研之路。树立先行意识,在每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开始时,就先行介入到教学名师档案形成单位的各个工作岗位和流程,着眼相关职能部门新形成的档案,及时把每一届的教学名师工作纳入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服务和管理范围。同时关注校园网上的教学名师网站,发现新档案、收集新资料。并紧紧围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与职能部门一起走合作编研之路。

(四)要有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开展编研工作。同行专家网上评审是高校教学名师奖评选程序中三大环节之一,这就要求各高校在本校网站首页开辟“教学名师”专栏,将参评的候选人业绩成果等材料放在网上,供同行专家评阅。在同行专家网上评审前后,利用网络进行网上实时归档,档案工作人员将校园网上“教学名师”专栏中的电子资料下载备用,赢得档案收集工作的主动。等国家及省教育厅评选结果出来,档案工作人员再到本校相关职能部门收集、补充确定下来的名师资料及国家、省相关政策原件,按规定做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文件和资料收集、整理。档案编研人员根据库存的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对名师档案进行编研或续编工作。对高校教学名师档案进行开放式网络编研。

(五)加强获奖名师宣传工作。“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是学校、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资源,高校档案部门要与教学、宣传等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教学、宣传等职能部门负责在评选表彰阶段的宣传工作,档案部门负责评选表彰结束后的后续宣传工作,档案部门以“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成果为依托,在每年的教师节、学校的五十年、六十年校庆等关键时间段上进行宣传。四、结语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档案编研工作,是教育部开展“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延续和有益补充,有助于彰显“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的作用,引领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作者:石伟敏 单位:广州体育学院综合档案室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

[2]王贞.新形势下档案宣传工作的拓展[J].档案学研究,2011(1):27-30.

[3]张建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档案育人功能研究[J].兰台世界,2010(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