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7:26:08

档案部

档案部范文篇1

**省龙井市干部档案室以“双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专业知识学习,调整宏观思路,突显服务,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使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跟上时展的步伐。

创新思路,实现干部档案工作信息化。为使档案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飞速发展,龙井市干部档案室将自行研发的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到日常工作及基层单位档案管理等各个层面。目前,日常的档案转入、转出、查借阅、收集基层上报数据及增添数据库中存档材料全部实行了电子化管理。另外,设立公用电子信箱向各基层单位收发信息,使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加强管理,实施干部档案工作规范化。干部档案室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严格遵守,定期检查。每日利用1小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下班前进行一次全天查借阅档案数据整理已成为习惯。为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目前对库房现有档案进行彻底清查,按照各单位在职、退休、死亡人员进行清晰分类,并将各单位档案管理相关的基层数据密码、在职、退休、死亡人员名单及档案号等情况按照规范的格式发放给各基层单位,使我市干部档案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提高素质,突显干部档案工作服务职能化。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较强的工作,为方便各单位利用档案将《基层软件使用说明》、《单位编码密码目录》等装订成册,新建了《档案工作人员应知应会》、《重要材料存档记录》、《存档应知相关法律法规》等手册,以多种方式对各单位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充分突显档案室工作的服务职能。

档案部范文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干部档案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干部工作服务,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根据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干部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干部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它是为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第四条干部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干部主管部门领导与指导,实行分级管理,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五条在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保密的法规和制度,严密保管,确保干部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章体制、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干部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县以上(含县)机关、单位的干部档案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中统一管理;县以下机关、单位的干部档案实行由县委组织部集中管理,或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等单位相对集中管理。不具备保管条件或档案很少的单位,其干部档案由上一级单位管理。干部档案被纳入综合档案室管理的单位,其干部档案要固定专人管理,业务工作要接受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

第七条县以上(含县)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机构,并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干部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每管理一千人的档案需配备一名专职干部,有业务指导任务的单位,要配备相应的业务指导人员。县以下实行集中或相对集中管理档案的单位,根据上述原则应当配备专职人员。不需要建立机构的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或以干部档案工作为主的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第八条干部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保管干部档案,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二)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档案材料;

(三)办理干部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

(四)登记干部职务、工资的变动情况;

(五)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的情况;

(六)做好干部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七)调查研究干部档案工作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搞好干部档案的业务建设和业务指导;

(八)推广、应用干部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

(九)定期向档案馆(室)移交死亡干部的档案;

(十)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第三章档案的内容和分类

第九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所管理干部都要建立干部档案。干部档案分为正本和副本,副本根据工作需要建立。

第十条干部档案正本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干部情况的材料构成。内容及其分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第四类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绩、审批材料);

第五类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

第六类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派的材料;

第七类奖励材料(包括科学技术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

第八类处分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

第九类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

第十一条干部档案副本是干部档案正本主要材料的复制件。干部档案副本的具体内容,由正本中以下主要材料的复制件(或重复件)构成:

第一类的近期履历材料;

第三类的主要鉴定、干部考核材料;

第四类的学历、学位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材料;

第五类的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结论(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七类的奖励材料;

第八类的处分决定(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九类的任免呈报表和工资、待遇、出国审批材料。

其他类别如有重复的材料,也可归入副本。

第四章管理范围

第十二条县以上(含县)的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干部档案的范围,原则上应与干部管理范围相一致,其分工如下:

(一)干部档案正本,由干部的主管部门保管;

(二)干部档案副本,由主管或协管干部的部门保管;

(三)军队干部兼任地方职务的,其档案正本由军队保管;地方干部兼任军队职务的,其档案正本由地方保管。

第十三条干部退(离)休以后,原属中央、国务院管理的干部,其档案仍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保管;其他干部的档案,由该干部的管理部门保管。

第十四条干部死亡以后,其档案按下列办法分工保管:

(一)中央和国务院管理的干部,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中央档案馆永久保存;

(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司局级职务的干部,全国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教授和有特殊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知名人士,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并按《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期限,随同到期的其他档案一并向同级档案馆移交永久保存;

(三)上述范围以外其他干部档案,由原管理部门保存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按同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规定进馆。

第十五条干部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退(解聘)后,未就业的,其档案仍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至有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转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第十六条干部被开除公职以后,未就业的,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给有关的人事部门保管。凡通过劳动部门就业的,其档案由有关的劳动部门保管。

第十七条干部在受刑事处分和劳动教养期间,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以后,重新安排工作的,其档案由有关的人事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凡通过劳动部门就业的,其档案由有关的劳动部门保管。

第十八条干部出国不归、失踪、逃亡以后,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

第十九条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及其在本单位的直系亲属的档案,由所在单位组织指定有关部门专人保管。

第五章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与归档

第二十条为了使干部档案能够适应干部工作的需要,要经常通过有关部门收集干部任免、调动、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干部德、能、勤、绩的材料,充实档案内容。

第二十一条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及档案中缺少材料的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填写干部履历表,做鉴定,写自传等,并及时将这些材料补充进干部档案。

第二十二条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有关部门,要建立主动送交干部档案材料归档的工作制度,及时地将新形成的干部档案材料送交有关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归档。

第二十三条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干部档案。

第二十四条不属于规定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经过鉴别,可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凡销毁材料,必须详细登记,并报请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

第二十五条凡属于应归入干部档案的材料,均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整理立卷。

第二十六条干部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十六开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第六章档案的保管与保护

第二十七条根据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原则要求,对干部档案应严密、科学地保管。

(一)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

(二)库房的防火、防潮、驻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要保持库房的清洁和库内适宜的温、湿度(要求:温度14℃—24℃,相对湿度45—65%);

(三)保管干部档案,应建立登记和统计制度。每年全面检查核对一次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

(五)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

第二十八条档案卷皮、目录和档案袋的样式、规格实行统一的制作标准(见附件一)。

第二十九条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所需必要的设备和业务经费,应单独立项,列入本地区本部门预算统筹解决。各级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给予支持。

第三十条严禁任何个人私自保存他人的档案。对利用档案材料营私舞弊的,应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对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的,要依法处理。

第七章档案的提供利用

第三十一条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用干部档案,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查阅单位应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按照查阅干部档案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不得凭借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查阅干部档案;

(二)档案管理单位,要根据规定,确定是否提供和提供什么材料;

(三)凡查阅干部档案,利用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干部到保管单位查阅室查阅;

(四)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时,要说明理由,经过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不得擅自转借他人;

(五)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六)各级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查阅注意事项。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违犯者应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属于假公济私者,按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处理;

(七)借用、查阅档案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请示干部档案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复制(拍摄)。

第三十二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对本单位管理的干部档案的借阅范围、批准权限、登记、归还手续等作出具体规定。

第八章档案的传递

第三十三条干部工作调动或职务变动后应及时将档案转给新的主管单位。

第三十四条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干部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干部本人自带;

(二)县及相当于县以上的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可以直接转递干部档案;

(三)转出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经过认真的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四)转递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干部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严密包封;

(五)收到档案的单位,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未退回者,转出单位应写信催问,以防丢失;

(六)为使干部档案能够随着干部调动或职务的变动而及时转递,干部调配、任免工作部门应将干部调入单位和任免通知及时告诉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并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

第三十五条严格执行转递制度,避免产生“无头档案”。对已出现的“无头档案”,应认真查转。对确属查不到干部下落的,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可移交干部原籍档案馆保存。

第九章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第三十六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加强对干部档案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以改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第三十七条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同级和下级的干部档案工作,在业务上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责任。其具体任务是:

(一)了解干部档案工作情况;

(二)研究解决干部档案工作中的问题,根据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制定有关规定和办法;

(三)推广干部档案工作先进经验;

(四)召开干部档案工作会议;

(五)对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三十八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选调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共产党员从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并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妥善地解决他们职级待遇,按国家统一规定评定专业职务,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对那些为档案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职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三十九条干部档案工作人员在干部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二)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为干部工作服务;

(三)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保密规定,保护档案的安全,不得泄露档案内容;

(四)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五)工作调动时,必须做好档案和档案材料及业务文件等的交接工作。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条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干部档案工作的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条例自下达之日起执行。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会同档案部门,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上级组织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附件一干部档案卷皮、档案袋样式和规格

为了保护干部档案材料,便于保管和利用,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对干部档案卷皮、档案袋的规格、样式规定如下。今后凡新制做时,一律按统一的规格、样式制做。

一、档案卷皮(卷面、卷底各一页)

1、卷皮规格:长27.4厘米,宽20.5厘米;左边设三个装订线眼,眼距(从眼中心算起)8.3厘米;线眼中心距左侧边沿1.5厘米,上、下眼线中心距上、下边沿均为5.4厘米。

2、卷面标签:由装订线处向左设“标签”两个,供填写编号、姓名、籍贯用。规格为上下高6.5厘米,左右长9厘米。两个“标签”距卷面上、下边沿各为6厘米,并与卷面装订相连接。

3、卷皮材料:一般可采用三百克左右的单面白板纸加包布面,或只用布包边角,也可以用纸裱糊,但不宜过厚,以减轻档案重量。

4、卷皮颜色:应采用浅淡色,如浅黄、乳黄色等,不要用大红、大绿,或黑、兰、紫等深色。

卷面上的字,一律用红字。

5、卷面项目:“干部档案”、“正本”(或“副本”)、“姓名”。

6、字体与军间距离:“干部档案”用楷体(72磅),字与卷面上边沿距离为7厘米;“正本”(或“副本”)用小初号宋体,在“干部档案”下方,相距2.5厘米;“姓名”用大一号宋体,与卷面下边沿相距5.5厘米。

7、卷面里页印“注意事项”:

①注意保密,不得遗失,不得让无关人员翻阅。

②爱护档案,不要涂沫、勾画及乱加批注。

③卷内材料不得拆散,不得随意增加或抽出材料。

二、档案袋

1、规格:长30厘米,宽23厘米,厚(折叠部分)2.5厘米。

2、材料质量:可根据条件选用较好的牛皮纸。

3、袋面项目:“干部档案袋”、“姓名”、“制作单位”。

4、字体和字的颜色与档案卷面同。“单位”在“姓名”下边,各项目字间距离参照档案卷面安排。

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规范化,搞好档案建设,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干部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档案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它是将收集起来的每个干部的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成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的工作。

第三条各级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均应按本细则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对所管理的干部档案进行认真的整理。

第二章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条整理干部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要求。

第五条整理干部档案,事先要收集好干部档案材料,并备齐卷皮、目录纸、衬纸、切纸刀、打孔机、缝纫机等必需的物品和设备。

第六条整理干部档案的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整理干部档案的有关规定,掌握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认真负责做好整理工作。

第三章档案材料的鉴别

第七条干部档案材料的鉴别工作,是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起来准备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材料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归入干部档案的工作。

第八条鉴别归档材料,必须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以《条例》和《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为依据,严肃认真地进行。

第九条鉴别工作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形成材料的历史条件、材料的主要内容、用途及其保存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入档案。

第十条鉴别归档材料的具体做法:

(一)判定材料是否属于所管干部的材料及应归入干部档案的内容。发现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的,或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和重复多余的材料,应清理出来。对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可交文书档案或转有关部门保存。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比较重要的证件、文章等,组织不需要保存的,退给本人。无保存价值又不宜退回本人的,应登记报主管领导批准销毁;

(二)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政审材料一般应具备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上报批复、主要证明材料、本人的交待等。处分材料一般应具备处分决定(包括免予处分的决定)、调查报告、上级批复、个人检讨或对处分的意见等。上述材料,属于成套的,必须齐全;每份归档材料,必须完整。对头尾不清、来源和时间不明的材料,要查清注明后再归档,凡是查不清楚或对象不明确的材料,不能归档;

(三)审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凡规定需由组织盖章的,要有组织盖章。审查结论、处分决定、组织鉴定、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中形成的综合材料,应有本人的签署意见或由组织注明经过本人见面。任免呈报表须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批注时间和文号。出国、出境审批表,须注明出去的任务、目的及出去与返回的时间。凡不符合归档要求,手续不完备的档案材料,须补办完手续后归档;

(四)鉴别中发现涉及干部政治历史问题或其它重要问题,需要查清而未查清的材料及未办理完毕的材料,不能归入干部档案,应交有关组织处理;

(五)鉴别时,发现档案中缺少的有关材料,要及时进行登记并收集补充。

第四章档案材料的分类

第十一条对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关于正、副本十类内容的划分进行分类。

第十二条干部档案正本,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干部情况的材料构成。其内容分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干部履历表(书)、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登记表,个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的材料。

第二类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三类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第四类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报考高等学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毕业登记表,学习(培训结业)成绩表,学历证明材料,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表,套改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表;干部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如获奖或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的)等目录。

第五类政审材料:审查干部政治历史情况(包括党籍问题)的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或说明情况的材料,主要证明材料;甄别、复查结论(意见、决定)、调查报告、批复及有关的依据材料;入党、入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更改干部的民族、年龄、国籍、入党入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

第六类加入党团的材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1-2份全面系统的)和转正申请书,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批意见及所依据的材料;民主评议党员中形成的组织意见或党员登记表、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组织审批材料,退党材料,取销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申请书,团员登记表、退团材料;加入派的有关材料。

第七类奖励(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材料: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嘉奖、通报表扬等材料。

第八类干部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处理意见),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处分的意见和检查、交待材料;通报批评材料;甄别、复查报告、决定,上级批复及本人意见;法院审判工作形成的判决书等。

第九类干部工资级别登记表、职务工资变动登记表、干部调资审批表,定级和解决待遇的审批材料;干部任免呈报表(包括附件),录用和聘用审批表,聘用干部合同书,续聘审批表,解聘、辞退材料;退(离)休审批表;军衔审批表、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派代表会代表登记表。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有残疾的体检表、残废等级材料;干部逝世后报纸报道的消息或讣告,悼词(生平),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及有关情况的遗书等。

第十三条干部档案副本内容,是由正本中以下类别主要材料的重复件或复制件构成:

第一类的近期履历材料。

第三类的主要鉴定,干部考核材料。

第四类的学历、学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材料。

第五类的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结论(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七类的奖励材料。

第八类的处分决定(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九类的任免呈报表和工资、待遇的审批材料。

其它类别多余的重要材料,也可归入副本。

第十四条内容交叉的材料,可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用途确定类别。

(一)带自传的履历或简历表,以自传为主,归第二类。

(二)履历表和简历表有鉴定的,以履历为主,归第一类。

(三)有任免职务内容的干部登记表、任免呈报表所附的考察材料或主要表现情况的综合材料、提升工资级别的评级、评定军衔的鉴定表等材料,以其主要用途为主,归第九类。

(四)政治历史问题与违纪错误混同一起给予处分的结论、调查报告、处分决定等材料,一律归第八类;凡未给予处分,以政治历史问题为主的,归第五类,以违纪错误为主的归第八类。

第五章档案材料的排序与编目

第十五条每类干部档案材料,都要根据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的形成时间排列顺序,并在每份材料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在其右下角编写页数。

第十六条档案材料排序的基本方式:

(一)按档案材料形成时间排序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七类、第十类材料;

(二)按档案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的:第五类、第六类、第八类材料。其中第五类、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其证明材料应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应集中排列。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

(三)第九类材料可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档案材料情况,采用按时间顺序或按材料性质相对集中排序。按材料性质相对集中排序的方法是:1、工资情况的材料;2、任免材料;3、出国、出境材料;4、其它材料。每种材料再根据形成材料的时间顺序排列。

第十七条每卷干部档案必须有详细的档案材料目录。目录是查阅档案内容的索引,要认真进行编写。具体要求:

(一)按照类别排列顺序及档案材料目录格式,逐份逐项地进行填写;

(二)根据材料题目填写“材料名称”。无题目的材料,应拟定题目。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或在目录上加以注明;

(三)“材料形成时间”,一般采用材料落款标明的最后时间。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材料形成时间;

(四)填写“材料份数”,以每份完整的材料为一份(包括附件);材料页数的计算,采用图书编页法,每面为一页,印有页码的材料、表格,应加数填写;

(五)书写目录要工整,正确清楚、美观、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及纯蓝墨水书写目录。填写目录后,要检查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六)书写目录时,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

第六章复制与技术加工

第十八条档案材料载体变质或字迹退色不清时,须进行抢救。抢救材料一般可采用修复、打印、抄写、复印等方法。凡打印、抄写的材料,必须认真细致、核对无误,注明复制单位和日期。

第十九条建立档案副本的材料不够时,可选择正本中的材料进行复制,将复制件存副本,其原件必须存入正本。

第二十条为便于装订、保管和利用,延长档案材料的寿命,对一些纸张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其主要方法:

(一)对超出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在不影响材料的完整和不损伤字迹的条件下,可酌情进行剪裁;不能剪裁的材料,须进行折叠。折叠时,要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横折叠、竖折叠、横竖交叉或梯形折叠等办法。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整个案卷的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

(二)对破损、卷角、折皱和小于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要进行裱糊。主要方法有:单面裱糊、夹面裱糊、开窗裱糊、鱼鳞或梯形托裱、胶纸粘贴等。裱糊用的衬纸,必须采用白纸。浆糊和胶水必须能防虫蚀、不腐蚀纸张。裱糊后的档案材料要凉干,不得在阳光下暴晒或使用高温烫烤;

(三)对过窄或破损未空出装订线的档案材料,须进行加边。打眼装订,不得压字和损伤材料内容;

(四)拆除档案材料上的大头针、曲别针、订书钉等金属品,以防止氧化锈毁材料

第七章装订与验收入库

第二十一条每个干部的档案材料,必须装订成卷。装订后的档案,目录在卷首,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卷面整洁,全卷整齐、平坦,装订结实实用,具体做法:

(一)将目录与材料核对无误;

(二)把全卷材料理齐。材料条件好的应做到四面整齐,条件较差的,以装订线一边和下边两面为齐;

(三)在材料左侧竖直打上统一的装订孔。孔距规格应符合《条例》附件一的规定;

(四)一律使用《条例》附件一规定的标准干部档案卷皮。档案卷皮须书写档案人的姓名、籍贯、档案号。书写姓名不得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第二十二条干部档案整理装订成卷后,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经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

第八章整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第二十三条干部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干部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一)在整理档案时,严禁吸烟,以确保档案的安全;

(二)不得私自涂改、抽取或伪造档案材料;

(三)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档案材料。整理中按规定剔出的档案材料,须进行登记,经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四)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加强对档案材料的管理,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泄露干部档案

档案部范文篇3

一、存在问题

一是档案材料不全。主要是后续档案材料归档不够完整和及时,如:缺少干部任免呈报表、工资审批表、年度考核表、入党材料、再教育学籍、表彰奖励材料等,有的甚至多年无新的材料归档。

二是填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材料填写前后不一,无法甄别。如: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等;材料填写不完整。如:干部履历表中本人签名、填表时间、组织印章不齐全,年度考核表中主管领导鉴定意见、考核等次、本人签名不齐全,考查材料中考察人、党委(党组)印章不齐全等。个别甚至有涂改现象,如对学历、年龄、职称、简历等进行涂改。

三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大多建立了干部档案信息数据库,但多仅限于简单的数据统计,对于整体信息资料的查询,还没有实现较高水平的数字化管理。

二、原因分析

一是认识不到位。由于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自身的特点,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及时归档意识,导致基层单位档案长期不整理、不装订、管理水平低,收集渠道不通畅。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新时期干部档案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与发展的要求相比,大多基层单位对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保管室面积较小、设备老化或损坏等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基层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且频繁更换,造成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为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增添了难度。

三、建议及对策

做好新时期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要夯实基础,强化队伍,规范管理,提升档次,努力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干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1、加强基层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基层档案管理是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基层单位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一是完善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基层单位的《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干部档案查(借)阅制度》、《档案管理联络员制度》、《定期沟通联系制度》、《档案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推进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建立经常化抓工作机制。要在基层单位确定专项联络员,明确工作目标,夯实工作任务;采取定期召开干部档案工作会议的形式,坚持经常性与基层单位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和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实行责任追究。明确基层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专(兼)职管理人员为直接责任人,把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个人评优考核,实行责任追究。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干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对工作的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坚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健全管理人员队伍。要在基层单位抽调素质高、原则性强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共党员负责具体工作。积极落实档案管理人员待遇,确保队伍稳定。要及时补充调整管理人员,严格档案手续移交,确保工作的持续性和完整性;二是不断加强业务培训。要按照“提高素质、熟悉业务、规范管理、服务工作”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基层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要组织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分期分批在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或档案局进行实习操作,了解和掌握档案材料的鉴别、整理、分类、编号、裁剪、装订等全过程。要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提供方便和经费支持,鼓励管理人员开展自学或参加培训,熟悉掌握《MicrosoftWord》、《Wpsoffice》、《Excel》、《PowerPoint》等模块的应用。三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要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责任到人,实行量化考核,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档案部范文篇4

一、查阅干部档案的原则

l、干部档案主要是供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在培养、提拔、任免和政审干部时使用,其他一般不予查阅。干部亲属人党、入团、升学、参军等政审,应由干部所在单位根据中央组织部组通字(79)6号文件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的内容,写出证明材料,不得查阅干部档案。写党史、革命斗争史、地方志,可直接找当事人调查了解,一般不予查阅干部档案。如当事人已去世或不能提供,也只应查阅干部档案中的履历和自传的有关部分。

凡因了解干部的入党、人伍时间和政治历史问题确实需要查阅他人档案的,要从严掌握,经批准后,只能查阅有关材料。

2、查阅干部档案,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凡未办理审批手续或手续不完备的,不准查阅。

3、任何个人不得查阅、借用上级或同级干部的档案。

4、任何个人不得查阅、借用本人及亲属的档案。

二、查阅干部档案的手续

1、查阅干部档案,凡属上级组织管理的,都要写出查档报告,写明被查阅人的姓名、职务、查阅目的和要求,以及查挡人的姓名、政治面貌,经查阅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并经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查档人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而且要两人以上。查档时要随带本人工作证件。外调介绍信不能用于查阅干部档案。

2、查阅中央组织部管理的干部档案,应由各地、市委或省直各部、委、厅(局)党组,省属大专院校党委,提前向省委组织部写出查阅报告,经省委组织部同意并请示中央组织部,待中央组织部同意后,按指定时间查阅。

查阅省委管理干部的档案,需由被查阅人所在单位党委或党组写出查档报告,并由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同志签字,其中查阅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的干部档案应由各地、市委组织部写出查档报告,由组织部长或副部长签字。

3、查阅外省干部档案,凡查阅省级管理的干部档案,由省委组织部联系,查阅其他干部档案,由地、市委组织部联系。

4、本单位党组织管理的干部档案,本单位管理干部的部门因日常工作需要查阅时,要健全查阅登记手续,外单位的非干部管理部门一般不予查阅,因特殊情况需要查阅时,须经党委(党组)负责人或干部(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同意。

三、查阅干部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干部档案一般不外借。因特殊情况需借用的,必须经主管干部档案的领导批准并严格履行手续。查档人对借阅的档案要妥善保管,不得让无关人员翻阅;不得转借和复制档案材料,用完后应按时退还。送还档案时要详细查检。

2、查阅档案时摘抄的材料,一般不盖章作证。因特殊原因必须作为旁证的材料,要由档案管理部门加盖公章,严格审查登记,用后由使用单位自行销毁。

3、查档人员对档案的内容要严格保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得向无关人员泄密,不得在档案上圈划、涂改,不得拆散、抽换和损坏,非经批准不得抄录复制。

档案部范文篇5

一、查阅干部档案的原则

l、干部档案主要是供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在培养、提拔、任免和政审干部时使用,其他一般不予查阅。干部亲属人党、入团、升学、参军等政审,应由干部所在单位根据中央组织部组通字(79)6号文件第一条第三款规定的内容,写出证明材料,不得查阅干部档案。写党史、革命斗争史、地方志,可直接找当事人调查了解,一般不予查阅干部档案。如当事人已去世或不能提供,也只应查阅干部档案中的履历和自传的有关部分。

凡因了解干部的入党、人伍时间和政治历史问题确实需要查阅他人档案的,要从严掌握,经批准后,只能查阅有关材料。

2、查阅干部档案,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凡未办理审批手续或手续不完备的,不准查阅。

3、任何个人不得查阅、借用上级或同级干部的档案。

4、任何个人不得查阅、借用本人及亲属的档案。

二、查阅干部档案的手续

1、查阅干部档案,凡属上级组织管理的,都要写出查档报告,写明被查阅人的姓名、职务、查阅目的和要求,以及查挡人的姓名、政治面貌,经查阅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并经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查档人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而且要两人以上。查档时要随带本人工作证件。外调介绍信不能用于查阅干部档案。

2、查阅中央组织部管理的干部档案,应由各地、市委或省直各部、委、厅(局)党组,省属大专院校党委,提前向省委组织部写出查阅报告,经省委组织部同意并请示中央组织部,待中央组织部同意后,按指定时间查阅。

查阅省委管理干部的档案,需由被查阅人所在单位党委或党组写出查档报告,并由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同志签字,其中查阅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的干部档案应由各地、市委组织部写出查档报告,由组织部长或副部长签字。

3、查阅外省干部档案,凡查阅省级管理的干部档案,由省委组织部联系,查阅其他干部档案,由地、市委组织部联系。

4、本单位党组织管理的干部档案,本单位管理干部的部门因日常工作需要查阅时,要健全查阅登记手续,外单位的非干部管理部门一般不予查阅,因特殊情况需要查阅时,须经党委(党组)负责人或干部(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同意。

三、查阅干部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干部档案一般不外借。因特殊情况需借用的,必须经主管干部档案的领导批准并严格履行手续。查档人对借阅的档案要妥善保管,不得让无关人员翻阅;不得转借和复制档案材料,用完后应按时退还。送还档案时要详细查检。

2、查阅档案时摘抄的材料,一般不盖章作证。因特殊原因必须作为旁证的材料,要由档案管理部门加盖公章,严格审查登记,用后由使用单位自行销毁。

3、查档人员对档案的内容要严格保密。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得向无关人员泄密,不得在档案上圈划、涂改,不得拆散、抽换和损坏,非经批准不得抄录复制。

档案部范文篇6

组织人事部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做好干部工作的基本前提。加强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干部人事档案在实际工作的作用,干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干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干部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结合实际,自己认为要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需做到四抓四到位”

领导重视到位。

一、抓关键。

由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内部性、失密性很强的工作,临时以来。一项并不引人注目、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有些领导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一是无关紧要的思想。认为现在使用干部重在现实表示,干部档案没有多大作用;二是无需亲为的思想。认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就是简单的收存材料,干部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不需要领导亲自抓;三是一般应付的思想。虽然口头上讲干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够重视,认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没有火烧眉毛的事,只要“守好摊”干部人事档案不丢失,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

实际工作中就存在着:由于思想认识不高。

没有按规定比例配备工作人员;1管档人员配备不到位。

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2投入不够。保管条件落后;

变化比较大;3档案人员队伍不稳定。

4干部人事档案人员政治、经济待遇不高等。

又影响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因此,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干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要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就必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使各级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档案意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关心管档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的基础工作,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基础工作到位。

二、抓规范。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涉及到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直接关系到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评价、培养和使用,关系到每个干部的切身利益和政治前途。因此,对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加以规范。但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没有注意收集干部档案中必备的资料,造成档案的资料流失。二是鉴别不准确,把不应归档、手续不完备和有问题的资料归入了干部档案中,损害了档案的真实性;三是整理不及时,对收集来的档案资料没有按规定及时整理归入档案,导致无序管理;四基础设施不配套,档案保管环境恶劣,影响了档案使用;五是制度不到位,资料的转入、转出、档案的查(借)阅等手续不按规定履行,档案管理混乱。针对存在这些问题,应坚持做到四化”一是收集归档程序化,建立健全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归档制度,特别对于人事变化、工资调整等材料,应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收集,并按干部管理权限移交管档单位存档。二是鉴别整理规范化,严格依照《干部人事档案整理规范》规定,认真细致地鉴别、整理加工,该归档的归档,不该归档的予以剔除。三是设施建设规范化,依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备规范的档案用品、微机和设备,使干部档案管理实际现代化;四是管理工作制度化,自觉执行档案管理的八项制度,使每项工作都制度化,保证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队伍建设到位。

三、抓素质。

干部档案管理的手段也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时深化。这就需要不时提高干部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做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使档案管理工作既能继承和发扬老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又能根据工作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一是人员配备比例不够,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管理人员,或者兼职人员主要精力不在档案管理上;二是管档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有的管档人员政治素质不高,工作原则性不强,业务不熟悉,工作不踏实,应付了事;三是局部人员工作不安心,由于一些政治、生活待遇没有落实,导致有些档案人员缺乏奉献精神,总想跳槽,影响了干部档案管理的质量。

应该通过抓管档人员的整体素质,面对存在问题。来促进管档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一是抓基础。各管档单位应该明确一名领导分管,同时按规定配备档案管理人员,而且必需是中共党员、中专(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保证档案员的素质。兼职人员不可兼职过多,应以干部档案管理为主,保证管档人员的工作时间。二是抓培训。通过举办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档案人员培训班,来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鼓励档案人员不时地学习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原则性。三是抓待遇的落实。一方面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劳动维护工作,督促管档单位落实有关经济待遇;另一方面,从政治上关心管档干部的培养和成长。通过一系列措施,从整体上提高干部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干部档案的管理水平。

信息开发到位。

档案部范文篇7

一是规范收集材料名录。对所有要装入档案的材料一一列出名录,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在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对照名录,分两次将必须要装入干部人头档案的材料,由政工人员统一负责送达组织部干部档案室。干部档案室对收集到的材料及时分类登记,进行审查并定期开展档案材料核查工作,对缺页少件的档案督促主管部门与干部本人和所在单位联系,查找索要,及时收回,保证了档案材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二是规范交接传递制度。在干部办理调动、调整工资、退职退休过程中,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档案传递纪律要求,对档案加封盖印,专人移交,严禁交由当事人和当事人的熟人传递和调阅。在干部档案移交过程中,也严格遵循移交制度,认真填写档案移交清单,落实移交双方责任,确保了档案移交程序规范、及时准确。

三是规范保管保存条件。设立干部档案专柜,对办理完结的干部档案材料及时入柜管理,防止了档案材料混放、散落和丢失。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改善干部档案室办公条件,购置了8万元的档案密集架、电脑和档案盒,对以前的档案柜和个人档案外袋统一更换,并定期检查室内自然状况,认真落实防鼠、防盗、防潮等措施,保证了档案完整安全。

档案部范文篇8

一、加强对干部档案内容的完善,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基础资料

干部档案是干部的历史情况和现实表现原始记载,在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材料,干部档案工作应及时调整档案材料收集范围,积极反映改革的工作过程,充实完善档案内容,为选准人、用好人提供完整、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1、围绕反映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成果完善干部档案内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任用方式已被《干部任用条例》确定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之一,各地通过此举选拔任用了一批优秀干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将胜出者的考察材料和干部任免审批表归入其个人档案,而其他许多材料仅作为工作卷归档。笔者认为以竞争上岗、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方式选用干部时,可以按照选拔任用工作的流程设计专门表格,让所有参与者每轮竞争的表现在表格中有所反映,工作结束后表格归入其个人档案,为组织上对他们以后的选拔任用提供参考。

2、围绕建立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体系完善干部档案内容。组织人事部门每年都对要干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也只是以年度考核登记表的形式归入个人档案,其内容往往是个人总结、领导意见、组织鉴定等程式化的东西,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考核情况。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寻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一些考核办法经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通过考核评价这一有效手段,体现干部任用的标准。当前干部档案工作可以围绕干部考核评价的一些新做法,将对干部以“条线考核”、“实绩考核”以及“百分制考核”等考核形式中的考核情况在年度考核登记表中有所反映,使干部的年度考核中既有个人的总结、又有组织的鉴定,既有定量的考核,又有定性的评价,既有横向的发展比较、又有纵向的差别比较,进一步丰富干部考核的内容,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第一手资料。

3、围绕构建干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干部档案内容。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和《关于对党员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等两个有关干部监督方面的法规性文件,对加强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此前也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干部的“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从事干部档案工作的同志要结合干部档案工作积极承担起干部监督的职能,主动加强与组织部门内部的联系,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干部监督工作动向,注重收集有关干部监督方面的材料。可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主要纲目性内容以及测评结果汇总材料;离任、任期审计结论材料;诫勉谈话和函询的主要内容摘要;包括对干部任前公示中所举报、反映问题进行调查后的结论性材料等有选择地收集到干部档案中,进一步充实完善干部档案内容,为准确地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二、加强对干部档案材料的管理,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决策依据

干部人事档案的材料是否真实、规范、准确,关系到组织部门对干部的培养、评价和使用,因此要从材料的形成、收集和审核入手,加强对干部档案材料的管理。

1、材料形成加强源头引导。干部档案材料来自不同部门,作为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应主动加大对干部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材料的形成单位和制作者了解材料归档的要求,同时还应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指导材料的形成。现在我们有些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表彰时,仅仅是出文或发奖状,其个人档案中并没有奖励情况记载,即使有奖励登记表,其形式、规格等也不符合归档要求。笔者认为,组织人事部门可以从规范奖励表彰工作入手,规范奖励表彰材料,让优秀同志在不同工作岗位中的表现在其个人档案中有所反映。

2、材料收集努力畅通渠道。档案材料散落在不同的部门,通过正常渠道收集有些难度,可以通过建立干部档案工作联络员制度,明确联络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来加强干部档案形成部门与干部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络,便于干部档案管理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转达,定期集中应归档的材料,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转递给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归入干部档案。管理者可采用定期收集和集中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中心工作集中收集干部档案材料,在党委换届、干部调配、工资变动、年度考核时,材料形成往往比较集中,

3、材料归档加强审核把关。干部的出生时间、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学历等几个参数,是干部档案的重要内容,因此,对每本档案都要形成有关这几个参数的审核认定表,新归档的材料要严格按照已核定的时间、学历填写,保证归档材料的一致性。目前社会上一些办学机构为了经济利益骗取一些干部的信任,这些同志不知道办学机构的真实情况,学习了几年,学历不予承认,因此组织人事部门可以通过履行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前备案手续,加强和规范管理干部的在职学历教育,为学历的审核打好基础,保证学历的真实性。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前,到组织人事部门备案,提供入学考试成绩、录取通知以及学校的相关资料,由组织人事部门帮助辨别该学历教育国家是否承认。干部取得学历证书后,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毕业的有关材料,书面变更申请,经审核认可后,方可变更学历。

三、加强对干部档案信息的研究,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信息支持

近几年,全国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开发应用了干部信息软件和干部人事档案软件,干部档案工作实现了从侧重“管”到侧重“用”的转变。第四次全国干部档案工作会议提出,要运用信息管理的理念创新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干部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通过运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干部档案信息的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

1、建立干部个人数字档案,推进档案管理和使用的信息化进程。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不但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在查阅时很不方便,效率不高、准确性差。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可以探索建立干部个人数字档案,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把档案材料的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将静态的“死档案”变成动态的“活档案”。这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干部的基本情况、工作履历等固定信息,而且可以记录干部工资、职级、学历、岗位变动等动态信息,档案的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也可实行微机化操作,干部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数据化、信息化。另一方面,在使用上更加方便,高效。在查阅档案时,查阅者不仅可以看到干部的基本信息,还可以看到具体的档案材料的图片。特别是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目前只有对拟提拔任用干部只有个人基本情况和考察材料,缺少形象特征上的介绍,很多情况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有了数字档案后,组织部门可以一边介绍干部的表现情况,一边用投影仪播放有关数字档案,介绍其个人基本情况,遇到问题可以直接调阅原始档案的影像资料,这样对被讨论人选进行一个横向和纵向比较,以进一步扩大民主,扩大知情权,防止简单地以感觉取人、以片面的认识取人。

档案部范文篇9

为了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管理,努力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经部务会研究决定,在全区统一建立在职村(居)干部档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区村(居)干部没有实施档案管理,存在干部档案资料不全、任职情况模糊或混淆等现象,给查阅档案,选好配强村干部,发挥村干部作用带来不便。建立村干部档案的目的,就是要用档案管理的办法来规范村干部的管理,随时掌握村干部的动态变化,发现村干部的能力特长,按照村干部的能力和特长进行选拔和使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此进一步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各乡镇(场)党委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站在保持农村长期发展、稳定和繁荣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村(居)干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档案资料

村(居)干部的档案资料主要有:①村干部履历表;②村干部任免呈报表;③年度考核登记表;④入党入团材料;⑤奖励处分材料等。

三、建档程序

1、由村(居)干部本人填写村干部履历表等相关表册;

2、由乡镇(场)组织委员按一人一档的要求,将年度考核表、任免呈报表、入党入团材料、奖励处分材料等收集齐全,归入村干部个人档案;

3、经乡镇(场)党委集体审核后,由组织委员交区委组织部统一建档保存。

档案部范文篇10

第一条为了加强干部档案工作,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干部工作服务,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根据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干部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究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干部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它是为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第四条干部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宏观管理、组织协调下,由干部主管部门领导与指导,实行分级管理,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五条在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保密的法规和制度.严密保管,确保干部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章体制、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干部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县以上(含县)机关、单位的干部档案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中统一管理,县以下机关、单位的干部档案实行由县委组织部集管理,或由县委组织、县人事局等单位相对集中管理。不具备保管条件或档案很少的单位,其干部档案由上一级单位管理。干部档案被纳入综合档案室管理的单位,其干部档案要固定专人管理,业务工作要接受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

第七条县以上(含县)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机构,并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干部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每管理一千人的档案需配备一名专职干部,有业务指导任务的单位,要配备相应业务指导人员。县以下实行集中或相对集中管理档案的单位,根据上述原则应当配备专职人员。不需要建立机构的单位,必须配备专职或以干部档案工作为主的兼职档案工作人员。

第八条干部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保管理干部档案,为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二)收集、鉴别和整理干部档案材料。

(三)办理干部档案的查阅、借阅和传递。

(四)登记干部职务、工资的变动情况。

(五)为有关部门提供干部的情况。

(六)做好干部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七)调查研究干部档案工作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搞好干部档案的业务建设和业务指导。

(八)推广、应用干部档案现代化管理技术。

(九)定期向档案馆(室)移交死亡干部的档案。

(十)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第三章档案的内容和分类

第九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对所管理干部都要建立干部档案。干部档案分为正本和副本,副本根据工作需要建立。

第十条干部档案正本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干部情况的材料构成。内容及其分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

第二类:自传材料;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

第四类: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绩、审批材料);

第五类: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

第六类: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派的材料;

第七类:奖励材料(包括科学技术和业务奖励、英雄模范先进事迹);

第八类:处分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

第九类: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工资、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第十类: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

第十一条干部档案副本是干部档案正本主要材料的复制件。干部档案副本的具体内容,由正本中以下主要材料的复制件(或重复件)构成:

第一类:近期履历材料;

第二类:主要鉴定、干部考核材料;

第三类:学历、学位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材料;

第四类: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结论(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五类:奖励材料;

第六类:处分决定(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七类:任免呈报表和工资待遇、出国审批材料。

其他类别如有重复的材料,也可归入副本。

第四章管理范围

第十二条县以上(含县)的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干部档案的范围,原则上应与干部管理范围相一致,其分工如下:

(一)干部档案正本,由干部的主管部门保管。

(二)干部档案副本,由主管或协管干部的部门保管。

(三)军队干部兼任地方职务的,其档案正本由军队保管;地方干部兼任军队职务的,其档案正本由地方保管。

第十三条干部退(离)休以后,原属中央、国务院管理的干部,其档案仍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保管;其他干部的档案,由该干部的管理部门保管。

第十四条干部死亡以后,其档案按下列办法分工保管:

(一)中同和国务院管理的干部,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中央档案馆永久保存。

(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司局级职务的干部、全国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教授和有特殊贡献的英雄模范有物,知名人士,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并按《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规定的期限,随同到期的其他一并向同级档案馆移交永久保存。

(三)上述范围以外其他干部档案,由原管理部门保存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按同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规定进馆。

第十五条干部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退(解聘)后,未就业的,其档案仍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至有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转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第十六条干部被开除公职以后,未就业的,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给有关的人事部门保管。凡通过劳动部门就业的,其档案由有关的劳动部门保管。

第十七条干部在受刑事处分和劳动教养期间,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以后,重新安排工作的,其档案由有关的人事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凡通过劳动部门就业的,其档案由有关的劳动部门保管。

第十八条干部出国不归、失踪、逃亡以后,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

第十九条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及其在本单位的直系亲属的档案,由所在单位组织指定有关部门专人保管。

第五章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与归档

第二十条为了使干部档案能够适应干部工作的需要,要经常通过有关部门收集干部任免、调动、考察考核、培训、奖惩等工作中新形成的反映干部德、能、勤、绩的材料、充实档案内容。

第二十一条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组织部人事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及档案中缺少材料的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填写干部履历表。做鉴定,写自传等,并及时将这些材料补充进干部档案。

第二十二条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有关部门,要建立产动送干部档案材料归档的工作制度,及时地将新形成的干部档案材料送交有关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归档。

第二十三条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属于归档的材料应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需经组织审查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盖章签字后方能归入干部档案。

第二十四条不属于规定的归档范围的材料,不得擅自归档,经过鉴别,可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凡销毁材料,必须详细登记,并报请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

第二十五条凡属于应归入干部档案的材料,均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进行整理立卷。

第二十六条干部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十六开规格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

第六章档案的保管与保护

第二十七条根据安全保密,便于查找的原则要求,对干部档案应严密、科学地保管。

(一)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及档案库房,配置铁质的档案柜。库房面积每千卷需20至25平方米,库房内应设置空调、调去湿、灭火等设备。

(二)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经常检查;要保持库房的清洁和库内适宜的温、湿度(要求:温度14度—24度,相对湿度45—65%)。

(三)保管干部档案,应建立登记和统统计制度。每年全面检查核对一次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干部档案管理部门,要设置专门的档案查阅室和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档案库房、阅档室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

(五)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

第二十八条档案卷皮,目录和档案袋的样式,规格实行统一的制作标准(见附件)。

第二十九条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所需必要的设备和业务经费,应单独立项,列入本地区本部门预算统筹解决,各级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给予支持。

第三十条严禁任何个人私自保存他人的档案。对利用档案材料营私舞弊的,应视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对违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的,要依法处理。

第七章档案的提供利用

第三十一条因工作需要查阅和借用干部档案,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查阅单位应填写《查阅干部档案审批表》。按照查阅干部档案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不得凭借调查证明材料介绍信查阅干部档案。

(二)档案管理单位,要根据规定,确定是否提供和提供什么材料。

(三)凡查阅干部档案,利用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干部到保管单位查阅室查阅。

(四)档案一般不外借,如必须借出使用时,要说明理由,。经过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不得擅自转借他人。

(五)任何个人不得查阅可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六)各级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查阅注意事项。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违犯者应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属于假公济私者,按违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处理。

(七)借用、查阅档案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拍摄复制档案内容。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必须请示干部档案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复制折摄)。

第三十二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对本单位管理的干部档案的借阅范围,批准权限、登记、归还手续等作出具体规定。

第八章档案的转递

第三十三条干部工作调动或职务变动后应及时将档案转给新的主管单位。

第三十四条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干部档案应通过机要交通转递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干部本人自带。

(二)县及相当于县以上的各级党委组织部、人事部门,可以直接转递干部档案。

(三)转出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并按规定经过认真的整理装订,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

(四)转递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干部档案转递通知单”的项目详细登记、严密包封。

(五)收到档案的单位,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立即退回。逾期一个月未退回者,转出单位应写信催问,以防丢失。

(六)为使干部档案以够随着干部调动或职务的变动而及时转递,干部调配,任免工作部门应将干部调入单位和任免通知及时告诉干部档案管事部门,并建立必要的联系制度。

第三十五条严格执行转递制度,避免产生“无头档案”,对已出现的“无头档案”,应认真查转。对确属查不到干部着落的,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可移交干部原籍档案馆保存。

第九章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第三十六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加强对干部档案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改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第三十七条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同级和下级的干部档案工作,在业务上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责任。其具体任务是:

(一)了解干部档案工作情况;

(二)研究解决干部档案工作中的问题,根据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制度有关规定的办法;

(三)推广干部档案工作先进经验;

(四)召开干部档案工作会议;

(五)对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三十八条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注意加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选调政治上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具有中忖(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共产党员从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并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要妥善地解决他们的职级待遇,按国家统一规定专业职务。保持队伍相对稳定,对那些为档案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失职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三十九条干部档案工作人员在干部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二)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为干部工作服务。

(三)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保密规定,保护档案的安全。不得泄露档案内容。

(四)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五)工作调动时,必须做好档案和档案材料入业务文件等的交接工作。

第十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