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农村数学教育探索的出路

时间:2022-05-20 04:47:00

新课标下的农村数学教育探索的出路

【摘要】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本文就造成分化的相关因素的分析入手,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方面,结合实践进行相关的探讨。以期为新课标下的农村数学教育探索一点新的出路。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成绩;教学探索

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分析1、环境、教材、课时、学法的变化“农村中学”初一新生绝大多数都是“寄宿生”,远离了父母的呵护,生活上方方面面的琐事都要自己独立完成,必须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在小学,由于教材内容少、通俗具体、题型简单、课时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例题讲得细,重难点反复强调,类型归纳齐全,对各类习题的解法反复训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而初中数学内容较为抽象,知识点增多,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各类题型不可能面面俱到,升华提高。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初一新生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从而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信心,进而造成数学成绩的分化。

2、家庭原因是造成成绩分化的主要外在因素在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当父母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时,并把他们托付给其亲属或亲戚代为照看,当父亲或母亲出去时间较长时,则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生活在一个准单亲的家庭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和必要的家庭监管,因此,导致他们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里老师无法监管,而很多学生通常在家是由祖父母照看的,由于历史的原因,祖父母往往没有什么文化,他们所能给予的,更多是溺爱。

因此,他们无法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帮助和指导。

此外,一部分初中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是直接导致数学成绩分化的主要的外在因素。

3、自信与毅力的缺乏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因素在多年的教学调查中发现,学习成绩总是与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不断克服学习困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1995后出生的“农村中学”初中生多数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长对他们百般宠爱,造成他们的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小,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和学习兴趣,从此就放弃学习;在小学他们当中有很多是班级或学校的佼佼者,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经常是所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关注的焦点,到初中之后,汇聚了更多的“优秀”学生,竞争更为激烈,加上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较大,教师辅导的时间相应减少,对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要求增强。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以前倍受关注,没能很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随着学习的积极性的降低,那么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也会随着降低,必然使他们的成绩也会随之下降。所以说,这是导致数学成绩分化的主要的内在因素。

二、减少“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的教学探索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特别是落后的山区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些父母外出的“留守少年”,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的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去鼓励,学法上去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所以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是减少学习成绩分化的重要因素。

3、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它不仅是初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它的培养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依靠老师的监督,它还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具有针对性。

这里,上述的重点中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主要包括:(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引课)和结尾(小结)。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常常对一些重点难点会做出某些语言、语气、甚至是某种动作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