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8:53:05

新课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教师;学生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是新课的“导言”,如同戏剧艺术中的“序幕”,小说中精彩的“开场白”。新课导入虽然只占几分钟,但是这几分钟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好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思绪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初中物理新课的导入。

1.利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有时教师详细讲解了有关知识,解释了某些物理现象,但是不少学生还是没能正确理解。如何使相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明显、直观,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让学生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演示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时利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也是非常有效的。在设计实验导入前,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演示过程。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例如,在教学“气体压强”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空饮料瓶,往瓶内注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伴随着咔咔声,饮料瓶慢慢变瘪。此实验,现象明显,生动有趣,具有听觉视觉双重刺激,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印象非常深刻。这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又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以自制一个教具来做实验。方法是在细线一端系一把小铁锁,将其悬挂起来,类似单摆。先将铁锁拉到贴近鼻子的位置,然后释放铁锁,使其摆动。这时许多学生很紧张,担心教师的鼻子会被铁锁打到,但是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教师的鼻子并没有被铁锁打到。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顺势提出问题:铁锁为什么不会打到教师的鼻子呢?这为后面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打下基础,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利用电教手段导入新课

电教媒体能将声、色、形等集于一体,使课堂教学声情和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可有效渲染气氛,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得到有效利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课前我利用网络搜集了很多关于世界博览会声控球的资料,并在课堂上插播了这样一段视频资料: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内有一个悬挂的声控球,它随着参观者的声音摆动,并且哪边声音大,它就往哪边移动。看到这个画面,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被这奇妙的科学现象所吸引。接下来,我顺理成章地导入教学内容,这一节课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效果良好。又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我通过播放“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视频导入课堂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深刻感受激动人心的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领悟“位置变化”的内涵。具体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点火前,火箭与发射塔的位置关系如何?②升空时,火箭与发射塔的位置关系如何?③升空时,宇航员与飞船的位置关系如何?④升空时,宇航员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如何?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当学生想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这样辉煌的科技成果有关时,他们更加投入,更加专注,学习欲望也更加强烈。

3.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于一些物理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他们会觉得熟悉亲切。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使生硬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真实,更加贴近现实,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物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解“物质的比热容”时,可这样引入新课:夏天,同学们到海滨城市旅游过吗?晴天中午,当你光着双脚,漫步在细软的沙滩上时,觉得沙子较热,烫脚;当你纵身一跃,跳进海水中时,却又觉得海水是凉凉的;可是到傍晚时,再去海边,你却发现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很暖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顺理成章地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又如,在讲到“物态变化”时,引入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谚语,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教学“升华和凝华”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会变黑?衣柜中的樟脑丸为什么会变小?冬天教室窗户上的“窗花”是如何形成的?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教学,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利用文娱互动导入新课

文娱导入法,即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如诗歌、谜语、游戏、魔术、对联等引入新课。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获得浓厚的兴趣,寓学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以满腔的热忱、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讲解“运动与静止”的有关知识时,可以用“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的歌词引入,也可以用一句优美的诗词“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来引入。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对于“看山恰似走来迎”中,山难道还会“走来迎”吗?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教师抓住学生的疑惑,趁势引入新课。用这样的方式引课,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知识,并用学到的新知识对引课时的歌词或诗词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又如,讲“摩擦力”时,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每组推选一位代表上讲台进行夹钢珠比赛,其余学生计时。做完游戏抛出问题:刚才两位同学的比赛,说明了某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摩擦力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通过做游戏导入新课,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范文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引入中学物理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今天,有识之士都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而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首当其冲而又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它好比是一出戏的序幕,一篇新闻的导语,一部乐章的前奏,在物理新课的教学上,怎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有“一锤定音”之力。

一、利用课堂提问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物理是一门知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讲授新课前,结合学过的旧识,通过复习提问,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授《匀速圆周运动》时,可先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的有关规律,平抛运动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接着讲授,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另一种常见而又很重要的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这种传统的引入方法在逻辑性和连贯性都很强的物理教学中,仍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二、利用直观演示引入新课

即使用实物模型\\仪器\\多媒体等只管教具或学具,由教师演示或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从实验事实中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从而引入新课。例如,在研究《单摆》规律时,可让学生观察以下几个实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演示1:让两个相同的单摆,在摆角较大时,做振幅大小不等的振动;

演示2:让两个相同的单摆,在摆角较小时,做振幅大小不等的振动;

演示3:让两个相同的单摆,在摆球质量不等时,做摆角相等的振动;

演示4:让两个摆球质量相等而摆长不等的单摆,做摆角较小(可相等也可不相等)的振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从具体的物体和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并从具体事物和经验的发展成为对整类物体和经验的兴趣。”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对物理新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利用故事引入新课

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有历史事实或名人轶事,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可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使他们激情高昂的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譬如学“液体表面张力”时,可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阿凡提在街上买了一壶酒和一盘肉包子,正吃着肉包子,忽然,酒被人偷走了,阿凡提抓住小偷,可小偷却不承认,还说:“酒是你的,你能叫应吗?”阿凡提说:“酒虽不答应,但它是我买的,所以认得我的钱.你若不信,我把一分硬币放在它上面,酒能托住我的钱,而它却托不住你放的钱。”那人要求当场验证,阿凡提用吃完肉包子的油手拿起一分硬币,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把钱放在酒里,一分硬币稳“坐”在水面不沉,旁观者目瞪口呆,教师讲到这里,问学生:“阿凡提是用什么魔法让硬币浮在水面的?”马上引入新课“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这样把与教学有关的轶闻趣事作为新课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嫌,收到寓教于乐之效,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四、利用生活经验引入新课

物理即事物的道理它本身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观察到的现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实例引入新课,一来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思维的支撑;二来可使学生倍感亲切,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增强学习物理的目的性;三来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仔细观察探究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可谓”一石三鸟”。比如在上《静摩擦力》时候,教师用推讲桌的例子。先轻推,桌子没动,为什么?因为有静摩擦力存在;再增大一点力,还是没动,为什么?有静摩擦力;再加大力,快要动了。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学生理解了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的引入设计上,除上述示例外,还有计算引入法、检查预习法等。总之,物理课抽象难懂的特点,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新课的引入设计也不能呆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新课引入是贯彻情感目标的重要环节,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校情和学情,选择恰当的方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新课的导入成为师生间建立感情的一座桥梁,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唤起万人呼”的作用,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物理课堂教学引入十法.斐斐课件园.

[2]物理教学探讨.2007-11-9.

[3]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物理典型课示例.山东教育出版社.

新课范文篇3

一、新课导入的基本要求

1.导入要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必要性和科学性新课导人,要根据一定教学内容来明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导语,与教学目的无关的不能随便添加。让这一部分导语,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正因为导人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必要而有机的部分,那么导人必须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精彩、引人人胜,也不会对学生掌握新知有帮助。

2.导入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注意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要考虑学生实际生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活动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具有趣味性,那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3.导入要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具有灵活性虽然导人有五步骤,但导语的设计一定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一般情况下,两三分钟就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而且形式要多样,不能每一堂课都用同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人胜的作用。但将导人引入课堂时,可能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要求导人能够自由收缩或改动,具有灵活性。

二、新课导入的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新课导人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也会受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素质的不同而各有所异。下面就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来总结一下我常用的几种新课导入法。

1.音乐歌曲导入法美好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现代的英语教学同样需要音乐。一些鲜明轻快的英文歌曲不仅光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轻松进入正题。所以,在讲授新课前播放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健康又明了易懂的英文歌曲,既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授Starter中的英文字母时,先用录音机播发英文歌曲ABC,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字母的学习上,轻松欢快的曲律改变原来学字母的单调气氛,不论唱、听、说、读、写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也是寓美育于英语教学一种形式。

2.复习导入法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可见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我们教师经常通过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但这种方法要做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例如,我在教授7BUnit3FindingyourwayVocabulary这一部分时通过ReadingC2的地罔让学生复述Reading部分所学内容,阐述双胞胎的逃脱路径,记下学生所用词组:turnleft/right、trafficlights等,自然导入VocabularyRoadsigns部分进入新课。这种导语自然地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使学生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进入正题。

3.作业导入法这种方法也十分普及也很有效,而且语数外皆可用。它要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目标,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教师通过设计的问题进行提问或检查,使学生产生压力感,用心思考急于求解,便能迅速地将注意力集中。而且这种方法形式多样,学生既可熟悉各种题型又可适应各种教学活动,不论听说读写均可练习到位,十分受教师们的欢迎。

4.游戏导入法游戏导人法就是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授知识的学习。这种方法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受学生欢迎。例如我在开始上课时,给学生分组进行说写单词接力赛,要求下一位学生说的单词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和上一位学生说的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相同。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词汇,又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还为下面词汇教学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这种方法可以活跃气氛,把枯燥无趣的复习变成有趣的活动教学,可以使学生既兴奋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语课上,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新课范文篇4

一、出奇演示导入法

此教法是利用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针对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好奇心理,做一个出奇的小实验而引学生进入佳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以后的学习和听讲。如在讲“汽化和液化”一节时,我一开始用水在黑板上写“注意”二字,学生精力一下子集中了。而过了一会儿“注意”二字却在学生的注意中不见了,接着老师讲这一现象就是“汽化”,我们今天专门学习它。又如在讲“大气压强”时,可先取大小合适的两支试管,大试管装上一半水,将小试管套入大试管中后倒置,当水流出时,小试管会运动到大试管底部。这是为什么?要弄清楚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气压强这一节,这时的学生已在惊奇中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

二、简介科学家导入法

此教法是利用物理学凝聚着物理学家执著的追求和毕生的精力及智慧的结晶,陶冶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操。初中物理是物理学入门阶段,使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探究问题,是学好物理的开始。如在讲“光的色散和物体颜色”一课时,我先介绍了牛顿为研究这一问题“吹肥皂泡”的故事。牛顿吹肥皂泡痴迷到被邻居误认为好好老头疯了,像个孩子一样,一天到晚吹泡泡玩。后来人们知道他是为了进行科学实验,并且又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时,都肃然起敬。牛顿到底是在搞什么实验?研究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问题。接着板书课题———光的色散和物体颜色。又如在讲“电荷”内容时,可先讲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爱迪生,为了试验摩擦生电,他在雄猫身上狠命搓揉直到双手伤痕累累,他的永不放弃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电荷”一节。这种开课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感动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借用“顺口溜”的语调技巧导入法

此教法是把物理学中的一些现象,借用“顺口溜”的语调制造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力。如讲“摩擦力”一课,笔者说了一连串悬念(用评书语调):当你奔跑中不小心脚踩在西瓜皮上时,会出现什么情景?你能在光滑的冰面上行走自如吗?没有一点功夫你能抓住鳝鱼吗?用这些悬念很自然地导入下面对摩擦力的学习。再如笔者也可以朗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等。接着问学生坐地能走八万里吗?两岸青山能走吗?带着这些问题导入新课“运动的描述”一节的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四、趣事导入法

此教法是运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巧妙地设计一些有趣故事而导入新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探求。如讲“阿基米德定律”时,可以给学生讲“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的故事。又如讲“运动的描述”这一节时,除了用上述“顺口溜”导入法外,还可讲这样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他随手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竟是一颗子弹,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要想弄清楚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运动的描述”这节内容。

五、类比导入法

此教法是运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知识的形式和性质上的类似性,恰当地运用对比的方法导人新课.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讲“电功率”时,可用功率来类比,讲“电压”时可用水压和水压差与电压和电压差相类比。又如在讲内能时,可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来类比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这些类比教法既增加了物理新概念的通俗性和直观性,既达到对知识触类旁通的效果,又对学生科学思维起了示范作用。

六、思想教育导入法

此教法是告诉学生,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大陆。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如讲“磁现象”一节时,首先介绍我国四大发明,讲述我国在公元11世纪就已将指南针运用到航海技术上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才传到欧洲。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指南针的发明,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么它是一个具有什么性质的物体呢?接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磁现象”一节的学习,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七、幽默语言导入法

新课范文篇5

引言对于上好一堂课的作用不容忽视。好的引言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讲课伊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政治课常用了引言有以下四式。

一、形象式。 政治课政府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可用形象的事例引入新课。如讲“货币变为资本”一课时,教师问:“我放在桌上的这把刀是杀人的武器还是切菜的用具:”紧接着引出,资本家要想发财,手中必须有货币。在什么情况下这些货币是剥削工人的资本?什么情况下是资本家购买物品的货币?这就如同一把刀,放在那里不动是无法判断是干什么用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货币变为资本呢?由此引入新课。

二、设疑式。 设疑能造成听众追求答案的心理。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积极思维的效果。如讲“剩余价值的产生”一课时,教师问:“资本家不劳动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劳动人民成年累吃苦耐劳地干活,却过着贫困的日子。这是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了各种说法之后,教师设疑:“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那么资本家是怎样发财致富的呢?”这样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导入新课。

三、过渡式。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来导入新课。

四、格言式。 格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用其做引言,既泻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又陶冶学生的情操。如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课时,教师通过朗育臧克家的诗句引入新课:“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发人死的,他还活着。”学生在被感染的同时,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新课范文篇6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开课时,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导入新课。如《珍惜劳动成果》一课,老师让学生和着《锄禾》乐曲轻轻吟唱,并配上锄禾动作,在看、听、唱、演中师生共同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境,在情感共鸣中,板书课题。这样,用一段音乐、歌曲等,创境育情,把学生引入“佳”境,增强讲课的感染力。

二、开门见山

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老师这样开头:“母亲,生育我,哺育我成长,是人世间最亲近、最可爱的人,我们都爱自己的母亲,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母亲,祖国母亲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母亲,我们要为祖国母亲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板书课题。这种直截了当谈主题的开头艺术称之为“开门见山”,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明确教学目的,进入主题探求,一般用于新课或一册新教科书的教学开始。

三、设疑导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一开讲,老师提出疑问,使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启迪他们积极思考,导入新课。如教《真正的好朋友》一课,老师问: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当你发现好朋友做错了事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呢?是啊,这个问题提到学,生心里去了,学生急于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设疑导思,激发学生求知欲,相机板书课题,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疑中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思而明,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四、朗读导入

“当你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的时候,当节假日你同爸爸妈妈愉快地去公园游玩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是谁日日夜夜地守卫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使我们能够安安静静地学习和生活?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入境生情,老师板书课题。这种朗诵句段、诗文、名人名言等的方法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导入新课,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五、图像激趣

新教材图文并茂,我们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作用,看图导入新课,或利用电化教学,让插图“活”起来,制作幻灯片,配上解释词,生动形象地再现插图,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在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下,板书课题。

六、直观启示

实物、实验等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出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实物或实验等,有利教学,导入自然。如教《要珍惜劳动成果》一课,老师带来一个大包,装的都是学生平时扔掉的纸笔、本子等,一件件展示在讲台上,学生望着这一大堆被浪费的学习用品,惊讶极了。老师抓住学生内疚心理板书课题,引导讨论: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为什么要珍惜?怎样珍惜?平时我们还搜集自编了一些微型小品,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课堂里即兴表演,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气氛活跃热烈,对学生思维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故事诱导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老师搜集、编写有针对性的故事、典故、寓言等,使学生在专心致志的听讲中,初步领会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引人入胜。

新课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导入;优化策略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忽略一件事情的开头,但往往开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课堂导入没必要,认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思想相对较成熟,没必要在课堂导入上浪费教学时间,这是教师的错误认识。新课导入是正式课程教学的切入口,能够在快速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讨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深思,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现阶段,很多教师也认识到新课导入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良好的导入策略,应用性不高,无法真正发挥新课导入的效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遵循相关导入原则,充分理解新课导入的作用,从而增加新课导入的有效性,才能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化学新课导入概述

(一)新课导入的含义

“新课导入”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另外,新课导入应控制5分钟左右,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新课导入也属于一种教学技能,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引入新课内容。

(二)新课导入功能

新课导入主要包括两个功能,一是必须能够关注到所学课题,二是整合课程内容。优秀的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加强课堂教学的连贯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能够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率。[1]

(三)新课导入方式

新课导入方式有很多,如复习导入法、实验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直接导入法、事例导入法、类比导入法,以及直观展示导入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特点与规律,采用合理的导入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由各个教学环节组成,并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新课导入是教学第一环节,为课堂教学做铺垫。所以教师应将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正确认识新课导入,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几个问题提问,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学生,增加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将新课导入良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

(二)针对性原则

新课导入必须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知道该节课程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新课导入,并选择不同的新课导入方式,尊重学生差异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简洁性原则

由上述可知,新课导入不宜过短,但也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要控制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要明确新课导入是课堂重要环节,但并不是教学重要环节,它只是一个过渡衔接作用,不要舍本逐末。因此,教师应遵循简洁性原则,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让学生明确该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即可。[2]

(四)科学性原则

在高中化学新课导入中,教师应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入环节。比如在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问题来设置导入,“氯气有毒,但可以用氯气来给自来水消毒,这是为什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欲,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促使学生以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深入思考,体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并高效学习该节课程的内容。

(五)趣味性原则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背诵化学公式,运用化学公式,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化学成绩下降。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新课导入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主动将前后知识进行连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六)新颖性原则

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还应注重一点,就是不能长时间运用一种导入方式,这样也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应该创新导入方式,具有新鲜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利用新鲜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应该采取新颖的导入方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

(一)目的性策略

新课导入必须具有时效性,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就要求新课导入必须符合教学目标,如果脱离教学内容,会让学生处于茫然状态,分不清什么是重点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增加新课导入环节,就必须发挥课程导入的重要作用,灵活运用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已学的内容自觉,通过预习自觉进行到该节课程的教学中。[3]如在学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这节内容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让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印度诗人泰戈尔诗词:“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做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让学生理解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通过师生的互动得出“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然后引出正是教学内容———糖类。通过有效的课前导入,导出重点教学内容。

(二)问题链式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会遇到相对较难的内容,不能一下子让学生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要注重问题与教学内容之间进行有效衔接,并且问题由易到难,既体现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较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期待值,有利于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各项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氯气的性质”为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可以与金属和水等物质发生反应。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制定新课导入学习的任务目标,比如:“你们知道在自来水的处理过程中为什么经常会使用氯气吗?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氯气会起到对自来水处理的作用吗?”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会让学生大脑进行主动的思考,积极探究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找到答案,就会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切实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验性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至关重要,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所以,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应加强实验活动。首先,教师应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将实验过程通过动画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提前观看到实验现象,然后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让学生主动投入该课题教学中,然后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如在学习“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先观看实验现象,试管内的黄绿色气体颜色变浅,试管中有少量白雾,并且试管内液面上升等,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得出“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发应,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的结论,并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正面性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正面性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化学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所以在高中化学新课导入时,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充满期待,充满活动,树立正确学习化学的思想情感态度,有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并将已经学过的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利于良性循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热爱。[4]如在“化肥和农药”这节课程内容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化肥的组成、性质与作用,了解常见农药的成分和作用,通过典型事例了解化学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锈剂及其发展趋势。那么教师在课前导入时,通过已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复习学习的化肥种类,磷矿石为原料生产过磷酸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常见的钾肥有哪几种等,通过一系列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回忆相关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以及微量元素等内容,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体现化学知识。

(五)互动性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互动性策略,增加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环节,活跃课堂氛围,在开始上课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共同参与,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时,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学生共同探讨化学变化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完成实验,然后让学生总结化学变化中吸热和放热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就是常见的放热反应,而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是一个吸热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六)情境性策略

由于高中化学知识难度较高,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多数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还会有部分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化学例子,激发学生化学知识探究的欲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枯燥、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进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以“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防治”为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重要性质,并且了解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那么教师就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出当地的空气质量日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空气污染指数中列出SO2呢?”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本章节知识学习的兴趣,在思考中明白SO2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最终形成酸雨。接下来教师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进一步分析出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并自主查阅资料分析出酸雨的危害与防治措施。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造牢固的基础。

(七)合作性策略

目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课堂教学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并且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也应该积极开展分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积极探索优化高中化学新课导入的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为例,教师应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思维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确保小组之间具有合理性,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制备乙酸乙酯可能的合成路线”展开讨论,根据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结合已经掌握的有机化学知识,推测出怎么从乙烯合成乙酸乙酯,并写出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大脑思维,在交流合作中学会探究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新课导入的重要性,将其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联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学习状态中。所以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够将新颖的课前导入方式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进行前后知识联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互动,从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谷杰.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5:164.

[2]李文娥.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J].数码设计,2017,13:196.

[3]刘从才.化高中化学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21:137.

新课范文篇8

关键词:以旧代新生活质疑归纳悬念开门见山趣味应用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引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象听故事,如果开头很精彩,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因此精彩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应该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课特点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可以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体现:如每堂课开始2分钟,由于学生刚进教室,找书找笔,课间嘻闹余兴未消等原因.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扫视教室:或叫学生朗读:或温故而知新:或创设情景诱发思维:或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试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现在我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标的特点总结一些引入新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以旧带新引入新课艺术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如新课标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引发学生思维,为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通过这样的引入最后定理的证明这一难点就会很容易突破.而且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复习时间大大缩短,保证新课质量.

但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必须精心选择复习内容,使以学的知识为新知识开辟道路。

2,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3,提问,质疑引入新课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

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得引入新课方法。

但需要提出得是:所提得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兴趣。又要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4,练习,讨论,归纳引入新课艺术

通过练习,讨论,然后再对数学对象进行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引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对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使用多媒体,有时会省时,省力,同时能增加课堂容量。也便于学生`比较观察。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题目在随堂练习上进行归纳。比如引入平方差公式的一组多项式乘法练习。

(1)(x1)(x-1)=?

(2)(x1)(x-1)=?

(3)(a2)(a-2)=?

(4)(3ab)(3a-b)=?

(5)(4a)(4-a)=?

可以让学生先做,然后点击答案并用不同色彩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通过练习,归纳,猜想的方式引出平方差公式。这样引入新课的方法往往是应用于有关公式的新课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发现的能力。但选取的例子不要太难。只要能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结论即可。

5,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艺术

设置悬念的引入手法,在影视剧和故事当中经常被应用,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造成一种“欲与知不得,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后兴趣,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

如数学上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趣”,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样题目:“方程5x-x-4=0的一个根为x=-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教师可以先给出x=-÷(-1)=,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生得到答案正确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就使学生产生急于想弄清“为什么?”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其实存在一种特殊关系,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再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更能“锦上添花”。

当然,设置悬念要掌握分寸,不“悬”学生不思其解,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也达不应有的效果。

6,“开门见山”新课艺术

可能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并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象洋思中学的经验一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引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7.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艺术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

如在讲乘方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学生可以在课前后去拉面馆去,观察厨师操作。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让学生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概念。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即使生动,有趣也不可取,甚至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8,实际应用引入新课艺术

数学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直接用于实际当中,如果在教学当中能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势必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我们提出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会更加重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和明确求知目标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如在讲“用字母表示数”时,有的老师就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际当中经常使用符号表示某种意义,如天气预报图标,交通标志,五线谱等资料给学生看,或举了一个“失物招领”的例子:“小明拾到人民币a元,请拾到者到教导处认领的”,引导学生思考“a表示什么?”“用a表示有什么好处?”。来引入新课。

新课范文篇9

将新知识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用问题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围绕问题去分析、去综合、去解决问题。如讲“气候”这节课时,我是这样提出问题的:“有一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很多平时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却不知所措,而一些热爱地理课的学生却如鱼得水,一气呵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样的设问使学生立即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地震”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全人类都关心的问题,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讲“地震”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使很多同胞失去了生命。我肯定地告诉大家,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今后还一定会发生地震。我们要预防地震,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地震,地震在我国是如何分布的,地震到来时有什么征兆,我们应如何积极地去应对。”这段导语,把学生多年来疑惑而又期待解决的问题摆了出来,迅速地变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为后面新课的讲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主观条件。

二、通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每一片土地都有着与之相关的故事、动人歌声和壮丽篇章。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导入新课,自然会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在导入“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这节课时,我和学生一块齐唱了歌曲《黄河大合唱》。那情景,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把学生带入这条中华母亲河的怀抱,学生在思想境界升华的同时,学习地理知识自然全神贯注、如饥似渴。

三、通过数据资料导入新课

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统计数据导入新课,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如在讲“土地资源的利用及保护”一课时,引用了以下数据“:我国耕地面积一亿多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是澳大利亚人均耕地的二十八分之一,是印度人均耕地的七分之一。我国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那么,怎样正确认识、合理地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呢?”在讲“环境问题的产生”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出世界森林消失的速度、水资源消耗速度、沙漠化进程、年垃圾排放量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索。

四、通过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这个阶段又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个小阶段,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和表象,也就没有理性认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通过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才能产生感觉。所以,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就能突破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如身临其境,很好地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和思考问题。如在讲授自然带时,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自然带分布图,让学生在已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自然带的分布,引导学生通过对两幅图的分析对比,找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内在联系中揭示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的东西。

五、通过故事导入新课

新课范文篇10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