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27 11:31:49

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由于人才市场对毕业生建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培养模式已成为发展趋势。文章针对国内外高校对于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过程进行了陈述;结合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和实践经验,探讨了“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效果和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探索;建议

我国建筑业近几年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必将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行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推动,而作为专业人才的供给站,高校无疑是第一位的。毕业设计是工程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课题组勇于探索,提出了“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思想。

一、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其中,麻省理工学院[1]在20世纪中叶实力大增,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就源自其大力发展跨专业合作教育。德国土建类专业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多学科背景的工程实践人员,目的是能够指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更快的掌握实践需求,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快的进入岗位角色。在国内,各大院校针对毕业设计模式也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20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三多先生认为我们将迎来“交叉专业的新时代”。2007年开始,华南农业大学[2]针对“多学科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表明:此种模式虽然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从各专业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开始设计,战线较长,操作性、调节性较差。同济大学2011年开始进行“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能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也开始了UC4联合毕设的“双联合”教学模式的实践[3]。此种基于“多校联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实施难度较大,推广性较差。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重庆大学等院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均针对“跨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二、实施过程

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开设了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以及工程管理等建筑相关专业,可完成包含建筑、结构、水、暖、电、预算、项目管理等在内的相关工作。2015年开始,结合当下实际,将毕业设计开始时间由第8学期提前到第7学期,同时施行“多专业团队式”的毕业设计模式,具体流程如图1。毕业答辩中,采用团队集中答辩的形式,各成员针对自身负责的专业部分进行汇报答辩,评委针对个人完成情况、团队协作效果,再结合答辩中的个人表现,综合进行打分与点评。

三、“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的经验与建议

(一)成果体现。1.学生专业素养与协作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建筑设计需要建筑、水、暖、电等多个专业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多专业的交叉协作对于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是一个了解其他专业设计理念的过程,一个增强交流能力的过程。本科教学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而“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与我院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大工程理念、较高综合素质和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综合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2.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题目以实际工程为基础,同时注重毕业设计的选题、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另外,“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中期和毕业答辩环节,学生汇报语言的组织、逻辑性、图纸质量和时间控制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毕业设计模式。3.拓展了指导教师的专业视野,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样也需要指导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大工程理念。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所以,“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模式的提出与实施不仅能够督促指导教师的不断学习,也为各专业指导教师之间的跨学科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设计院环境与实际项目的模拟也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程经验,对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问题与建议。华北理工大学作为普通本科院校,其学生的基础和整体专业素养与清华、同济等一流大学的学生存在差距,因此“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也具有其特殊性。现结合我院积累的一些经验教训,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出如下建议。1.团队捆绑,定期汇报,解决各专业团队协作性较差的问题。学生实践经验较少,前期效率较低,缺乏沟通。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其一,毕业设计成绩采取团队捆绑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杜绝各专业之间相互“等、靠、要”现象的出现,而且也有利于团队内以勤带懒、相互督促、共同进步良好风气的形成。其二,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定期要求各团队汇报进展情况,相互交流,消除分歧;同时,各团队成员每一次的汇报效果均会作为一项平时成绩计入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2.增加建筑物周围配套设施设计,解决各专业工作量不均衡的问题。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毕设选题多为规矩对称的多层结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但每个专业都具有其特殊性,相同的毕设选题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较为简单,工作量会出现不均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针对给排水和建环专业的学生,增加了建筑物周围配套设施的设计内容,使这两个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量达到了要求,同时还增加了学生对于室外水暖设施的设计知识。当今,土建类学科的教学及实践日益开放多元,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系统建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已成为土建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根本方向。而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习情况及技能掌握情况的升华和总结。“多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培养模式已是一种发展趋势,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冬.英美部分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及借鉴[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8:20-24.

[2]陈琰,徐东风,常珊.“多学科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07):49-51.

[3]尤涛,邸玮.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与思考[J].中国建筑教育,2016,(02):73-79.

作者:闫文赏 曹业启 张馨圆 徐国强 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 2.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