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11-16 10:12:00

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学案导学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有必要,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化学潜能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案导学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走到愿意自学、会自学的道路上,逐步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学案导学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案导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试想,如果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问题由衷地感兴趣,自然也就有兴致自主了解新授课内容,根据已经学会的知识,自主钻研未接触过的问题。自学过程中他经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决问题四个步骤,锻炼了科学的思维品质,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同样的促进作用。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对化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促使他课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紧跟老师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兴趣比智力更为重要,天赋异常的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同样不会很好地掌握一门课程。反之,学生将缺乏动力,没有学习劲头甚至厌恶学习。总的来说,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减轻学习带来的疲劳感,使学习时间延长。因此,教师在设计学案导学时应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趣味的学案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二)学案导学要具有引导性。学案导学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案导学时应有明确的引导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理清课程的基本脉络,熟悉先学什么,再学什么,有了方向才能有相应的学习方法。例如,做“氨溶于水喷泉”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思考氨气特性,让学生回答氨气溶于水后的方程式及原理。化学课堂上再运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整个实验过程,通过讲解,学生会明白实验原理是氨溶于水后造成气压差而产生的“喷泉”。(三)学案导学应注重层次化。学案导学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对化学的接受能力不同,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反应能力、学习能力各有差别,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整体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要求和讲课进度,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想方设法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化学知识,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以分数论学生,这种思想极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材施教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水平层面、考试成绩层面,更应综合全面地去考察。教师在选择化学习题时,应对各种习题进行系统的分类,包括难度划分、知识点划分等,只有这样,在化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根据习题的不同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学案导学的多样化。初中化学学习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因此,化学学案导学应与之相适应,将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习题练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知识性作业同创作型作业相结合,让更多探索性、趣味性的化学学习方式成为化学学案导学的主要形式。

二、学案导学法的具体应用

设置合理的学案导学情境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效率就必须让学生保持求知欲,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比如,在中学化学“铜、铁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铁元素具有还原性,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2价或+3价,根据铁元素这一性质,教师可以在学案中提问,+2价铁与+3价铁能否相互转化。课上教师通过展示FeCl2和FeCl3溶液,再展示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FeCl2溶液呈绿色,加入KMnO4后,+2价铁离子被氧化成+3价,溶液由绿色变为黄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通过学案导学的合理设计,引领学生走到愿意自学、会自学的道路上,逐步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作者:周超 单位:西昌一中俊波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彭程.“分组分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高红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