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时间:2022-09-07 04:38:46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新方向,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基础课程,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从加强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学、科研与思政三者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力求将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功能。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高等院校;教学改革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回答好这三个问题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的讲话为高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课堂教学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把立德树人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知识丰富、和具有职业精神等多项优良品质的综合型人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专业知识教育为辅助,让不同内容、不同体系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推上新台阶。《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融合了多学科的基础性与先进性,不仅是食品、生工、制药、材化、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高校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作,在化学、生物、材料、医药、环境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3]。因此,该课程思政的实施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大一新生课程,新生一方面经历着环境的巨大变化,需要适应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带来的心理、道德、伦理的转变,另一方面需要面对人际关系及社会适应性提出来的新要求[4]。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与人相处,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科学精神和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奉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1.1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内容融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包括分散体系、化学热力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分析、四大平衡和滴定分析法、以及电势分析化和吸光光度法等多个章节内容,具有知识点多、逻辑性强、科学性强等特点,该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由于过于基础,既与社会实践应用有一定距离,又与思政内容有较大区别。因此,如何从课程中挖掘思政内容以及恰到好处地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是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面临的重要难点之一。

1.2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

教育部自2017年以来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5],以适应近年来全球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引起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工科”建设要求大学教育必须加快培养符合新兴科技领域和新兴产业的专业人才,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作为食品、生工、制药、材化、环境等相关工科专业重要基础课程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也必须从教学理念、模式、技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同时,近年来国际形势乱象丛生,我国不断面临外国政治势力干预内部事务和科技霸凌主义四处横行的挑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大学教育要求更加注重培养政治思想立场坚定、科研创新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1.3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

理工科的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使他们更加注重逻辑、追求效率和实用性,导致其对思政课程认识不够;同时,理工科的教师和学生也缺乏将思政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经历和能力,从而导致他们对课程思政存在偏见,对其产生抵抗心理[6]。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工作是学工队伍和思政课的职责和任务,专业课应当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为目标,在专业课上增加思政内容会干扰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些教师忽略了专业技术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前提。通过课程思政的正确引导,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1.4学校管理和引导上的偏失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出现“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倾向[7],导致高校老师一味追求科研项目和论文,而轻视教学,许多高校在课程思政上也缺乏统一的的规划和安排。由于缺乏管理上的引导和规划,一方面导致高校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内涵了解不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也会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力。从而致使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结果不够理想。

2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2.1加强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建设

教师队伍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只有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广大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才能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地、取得实效。培养课程思政意识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具有课程思政意识的老师,才能把课程思政的理念与自己的一言一行相结合,才能自觉把课程思政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从而潜默移化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程思政能力的建设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各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要舞台,因此,教师本身的课程思政能力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才能让课程思政发挥更大的作用。课程思政意识培养以及能力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加强课程思政理论和技巧培训。从学校层面将课程思政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从课程思政理论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技能、课程思政教育原理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广大教师群体的课程思政意识并提升其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能力。二,建立思政教育平台。鼓励高校搭建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和交流平台,分学科、分专业共享广大教师的思政教育心得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成果,同时定期开展思政教育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会等活动。三,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竞赛。通过举办各类课程思政大赛来以赛带练和以赛代练,达到提升广大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目标。

2.2优化教学内容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知识点多,但都是绝大部分知识点都是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求教师队伍必须优化现有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中的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思政元素的挖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行:一、科学家励志故事。通过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的科学家的励志故事,鼓励学生在当今国际科技霸凌主义横行的情况,以科技创新为人生目标,为祖国科技进步而努力奋斗;二、专业知识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辩证思维。从专业知识里引申出人生哲理和辩证思维,既能够帮组学生记忆专业知识点,又能够让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各个难题,理解生活的真谛;三、科学精神以及职业道德。自然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诸多优良的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通过将这些优良的科学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政元素融入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以及职业道德;四、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对比中西方的科技和文化,从我国历史和近代在科技、经济以及文化上所取得的成果出发,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2.3教学、科研与思政三者有机结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过于复杂抽象,在缺乏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果差。科研实践可以有效地将抽象复杂的专业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将科研与教学结合,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可以实现两者的良好互动,共同提升。思政教育则可以进一步为教学与科研提供思想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科研和思政三者有机集合,既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又可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能引导学生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不负青春,努力拼搏,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毕生的力量。例如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授课过程中,结合我校湘南优势植物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我们为学生设计了系列以“新型吸附材料的设计及其在天然产物分离提纯中的应用”为中心的科研课题,让学生将课堂学到的固液吸附原理、仪器分析法、纳米吸附材料的制备等知识应用到银杏、青蒿、金银花、厚朴等湘南优势植物资源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研究中去。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为学生讲解我国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提纯的研究现状:一方面是虽然我国中药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目前我国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和有效单体(天然来源化合物)的相关研究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许多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单体的专利反而被外国公司率先注册;另一方面,我国也出现了如屠呦呦这样的伟大的科学家,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从而大大提升了中药在国际上的地位。通过科研,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通过思政教育则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教学、科研与思政三者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

3结语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食品、生工、制药、材化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一方面由于学校管理层、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该课程知识过于理论抽象,与思政内容融合较为困难,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较为困难。本文从加强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学、科研与思政三者有机结合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力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使该课程在改进中加强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实现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靳诺,徐志宏,王占仁,等.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笔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9):4-20.

[2]丁良喜,苗杰.“课程思政”视阙下化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老区建设,2018(08):82-85.

[3]景明俊,蒋桂芳,许文瑾.工程认证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山东化工,2018,47(17):175,177.

[4]黄剑平,周享春.非化学化工类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06):91-93.

[5]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5-19.

[6]王光霁.理工科大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5):197-198.

[7]薛静静.“重科研轻教学”背景下科教关系转变探讨[J].科教导刊,2018(02):26-23.

作者:龚绍峰 钱广艳 肖新生 谭英芝 刘芳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