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3:53:42

无机化学论文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医药无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探索与实践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校鼓励教师利用现有的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以生动、有趣、创新的项目,吸引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

针对我校的专业设计特点,作者尝试将“药用氢氧化铝悬浊液的制备和检验”引入开放性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开展特色开放性实验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突破传统实验教材的束缚,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放实验项目

与生产、生活及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可增强开放性实验项目的趣味性、新颖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研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了寻找合适的实验项目,我们鼓动学生一方面广泛查阅资料,另一方面仔细留意平时接触到的与药品有关的一些无机化合物。最终选定“药用氢氧化铝悬浊液的制备和检验”。这个实验项目很适合本校专业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氢氧化铝是简单无机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学生都比较熟悉,但用于胃药的氢氧化铝要求是胶状的悬浊液,药品与工业品的质量标准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制备符合药用的产品,很值得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

二、指导学生广泛查阅资料,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做好预习

查阅资料可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寻找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可促使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查阅专业文献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查阅资料可设计多种实验方案,能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为学生能在同一实验中体验独创性,增强开放性实验的多样性和研究性。由于有关药用氢氧化铝制备的文献都是专利,在我校图书馆无从查取时,指导教师建议翻阅一些无机化学教材,了解了普通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然后再根据此药品的特征是胶体,查阅相关胶体制备、胶体提纯及药品检验等书籍,学生们最后设计了四种药用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案及其相应的提纯及杂质检验方案,并做好了预习报告及其它实验准备工作。

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配制药品

药品的选择和配制是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自主选择和配制各种浓度的试剂。通过掌握溶液配制的各个环节及试剂保存、标签制作等实验技巧,让学生全面掌握了实验的全过程,提高化学实验的综合素质,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懂得爱惜药品,还让他们学会用实践探索的方法追求科学真理。在此次实验中,学生熟悉了电子天平、恒温磁力搅拌器等仪器的使用,了解了加速固体溶解的各种措施,掌握了不同精确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并经过多次实验尝试摸索出了各反应试剂的恰当浓度。

四、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手段,尝试不同的实验仪器

在实际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因受具体的实验资源的限制,需选择不同的实验仪器和不同的实验手段,或需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对实验仪器进行改造。训练学生在同一实验中,采用不同的实验手段,使用不同的实验仪器,可让其掌握不同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它们的优劣之处,能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在此次实验中,为了达到在碱液逐滴加入时反应液保持在约60℃下被充分搅拌的实验要求,一些实验小组使用恒温电动搅拌器;一些用恒温水浴锅和玻璃棒;另一些则采用最简陋的装置,使用盛水的大烧杯、电炉和玻璃棒,教师指导学生将采用不同实验手段制得的产品进行比较,评出此实验的最佳使用仪器及其最佳工作状态。

五、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心理,制造快乐的实验气氛

学生在进行探索性的开放性实验时,由于没有成熟的实验方案可依照,没有教师的详细讲解,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经验不足等因素,会遇到比平时实验更多的困惑,甚至会出现实验彻底失败的情况,常缺乏对实验失败的心理准备,所以指导教师需及时进行心理引导,引导学生用“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辨证思想从看似失败的实验得出一些宝贵的经验或异常的发现,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科学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将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的探索热情中去。实验成功时,教师要“趁火打劫”将他们暂时的喜悦转化为对该学科及该学科实验的浓厚兴趣。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心理,是全体学生快乐地进行开放性实验的保障。

六、引入团结协作机制和竞赛机制

在开放性实验中,适当地引入一些竞赛机制,如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等方式,设计一些竞赛内容,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设计、产品质量、创新思维等,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小组竞赛的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个人竞赛的方式能充分施展学生的个人聪明才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开放性实验中找到表现的机会,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互相欣赏的习惯。在本次实验中,为了能在小组竞赛中取胜,同学们自主选出小组长统筹工作,进行成员分工协作,没有出现平时实验的一人动手其他人袖手旁观的现象,还涌现出几个实验做得特别十分出色的学生。

七、组织召开实验总结会议

认真做好实验总结工作是完满完成科学实验研究的必需环节。在这次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先内部进行讨论,总结本次实验中的成败,对实验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标出自身的特色,提出新的实验构想,然后在实验总结会议上进行汇报讨论,最后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新的期望,或提出下一步实验构想。还指导学生按照研究论文的标准做开放性实验报告,内容侧重于实验的设计、问题分析、实验方法、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小组讨论、新的实验设想等。通过实验总结会议,学生提升了对实验的认识。

八、调节师生的主被动教学关系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2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涉及药学实践的第一步,尤其需要重视良好的实验素质及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品质的教育。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不仅为做好实验、搞好学习和工作所必需,而且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素质。通过无机实验的培养和训练,要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1.1增强学生重视实验的意识和勇于实践的情感

克服学生在普通中等教育中形成并且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转变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学习环节,是培养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

1.2初步养成认真、仔细、紧张有序地进行实验的习惯

实验前做好预习,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原理,理清操作步骤,查找有关数据,绘制仪器、装置简图,做好记录准备。实验中保持安静,多做、多想,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认真、仔细观察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其现象的本质,记录数据和现象应真实、可靠、完整。实验后分析现象,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1.3培养学生严肃—严谨、求真—认真、务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纠正学生对待实验项目敷衍了事,对待实验数据随意涂改或编造或抄袭的陋习。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完整、全面地收集实验数据。如果出现异常现象,首先要求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独立思考其可能性,然后再指导学生找出问题根源,最终指导教师与同学共同分析、做出结论;尤其特别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到课下,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推理、判断和分析,说明产生异常现象的基本原因和影响因素等。

1.4树立厉行节约思想和渗透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理念

按要求用量取药。称量固体药品时不洒落在托盘上,量取液体药品时不溅洒到实验台面上。仪器应轻拿轻放,贵重仪器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动用。一旦损坏仪器应及时报损、补领,不随意使用他人的仪器。养成节约水、电,节约使用一切实验用品和爱护仪器的习惯。

1.5培养学生整洁、有条理的习惯

保持自己实验台面的整洁。仪器、装置摆放应有条理、便于使用,污物、废纸等杂物应及时放入垃圾箱或实验台面上的杂物缸,废液应及时倒入公共的废液回收瓶,待实验后统一处理。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所用仪器,整理所用器具,公用物品放回原处。各种化学试剂按照相应的规律摆放整齐,擦净实验台面。认真做好实验室的保洁值日工作。

1.6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化学实验是丰富多彩的,但同时也处处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化学试剂通常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挥发性、可燃性、易爆性。因此,在学生实验课开出之前,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课时教师要督促学生自觉地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譬如,在实验课时,学生一定要穿着实验服,必要时要佩戴防护镜和防护手套,不允许穿着裙装、也不允许穿着拖鞋、更不允许穿着高跟鞋,还不允许散披长发;严禁在实验室饮水食物,尤其是严禁将饮用水和食品带入实验室内;严禁在实验室内高声喧哗、追逐嬉戏、相互打闹。对于使用剧毒试剂或有危害气体产生的实验中,学生必须按照要求由二人或二人以上操作、或在教师的监视、指导下完成。

2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

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学生在实验中获取准确数据和保障实验安全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努力提高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势在必行。

2.1认清新生实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起着从普通中等教育学习过渡到高等专业教育学习的纽带作用。在中学化学中,要求学生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原理,会使用基本仪器,并且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和一般溶液的配制,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实地写出实验报告。但由于中学实验条件所限或应试教育影响,化学实验常常是纸上谈兵。学生入学时普遍实验基础差、操作水平低,学生在实验室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这在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2.2从点滴入手,逐项规范操作行为

在教学之始,就应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药学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无机化学实验涉及到许多基本操作,例如试剂的量取、称重、溶解;反应液搅拌、振荡、加热、冷却、过滤、蒸发、浓缩、结晶;还有溶液的配制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指导教师在讲解实验内容的同时,做出必要的示范操作,并赋予一些问题和指出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由于每一位指导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不同或基本操作掌握程度的不同,也可能会由于不同的指导教师的耐心程度的不同,往往使教学效果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多媒体,例如对每一个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制成幻灯片或者摄成音像片,在实验前播放给学生观看,并配合指导教师必要的讲解,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因为幻灯片或者音像片是集体研讨制作,具有一定指导性。在此基础上,对于实验中操作不够规范的学生,指导教师及时地予以纠正。这样指导教师对学生既可以严格地要求,又会有足够的耐心。

2.3以多种教学手段示范规范操作

制作仪器基本操作展板、展牌。展板、展牌是很直观的实验教学教具。因此,把小型仪器设备(例如:酸度计、电子天平等)的操作规程做成展牌,放置在待操作的仪器处,让学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这样做的同时也降低仪器的损坏率;把需要熟练掌握的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类设计成展板,实验课时取出将其悬挂在实验室的黑板上,便于指导教师示范讲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流程。

3结语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当代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无机化学双语教学摸式。

0引言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人,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co口蛇ru比vis功)也译作结构主义,其理论非常丰富,但其核心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思想

1.1学习观及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建立在其独特的知识观基础上的。它批判行为主义的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真理的做法,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都取决于每个个体自己;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也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人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不是万能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

为了真正实施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可理解为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

1.2师生的角色定位

1.2.1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人学习情景中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填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1.2.2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多种观点。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愈义。为使学生对知识愈义的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和引导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

1.3教学棋式与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它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引导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设计的,为此,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它有以下几个环节:搭脚手架(围绕学习主题,按维果茨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人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2)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正如船舶抛锚了,船员必须亲自下到海里去游泳),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它有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景—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随机进人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因此,多次进人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随机进人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人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无机化学双语教学模式

如何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如何处理教学质量与额定课时的尖锐矛盾?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我们的重要法宝。我们认为,在化学知识的英文表达上,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阅读和写作,其次才是听和说。因此,我们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解决化学专业术语英语表达的听和说问题,再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认真阅读英文化学教材并训练专业英文写作。下面仅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章及其中的“多电子原子”一节为例,介绍如何采用建构主义理念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为前提主动建构化学的双语知识。

(1)胳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见图1、图2)。让学生沿着这些知识脚手架,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进人情景:我们预先编写好上述概念框架式的无机化学英文精要资料,在课堂上把无机化学的系统知识用中文讲透,并用英文板书出授课提纲和化学专业术语,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引人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课中、课后自主学习。

(3)独立探索:在给定学生专业英文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中及中文教材上掌握的化学背景知识,借助于词典独立探索化学知识的英语表达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4)协作学习:相互讨论、交流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可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可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5)澈果评价:这是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评价。可用英文布置和完成作业,用英文命题考试的方式来评价、检查、督促和巩固学生学科知识的双语学习,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4

标准平衡常数与△G

气体反应:aA+dDgG+hH

等温等压下,热力学推导证明:

△G=△+RTln

上式称为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

=(称为相对压力商)

反应达平衡时,△G=0,等温方程式为

△G=△+RTln=0

△=-RTln

△G=-RTln

称为标准压力平衡常数

=·()-△n△n=(g+h)-(a+d)

等温方程式可写成:△G=-RTlnK+RTlnQ

任意状态下的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Q<K,△G<0,正反应自发进行;

Q>K,△G>0,逆反应自发进行;

Q=K,△G=0,反应达平衡。

三、关于无机离子性盐类溶解性的讨论

例4离子性化合物在水中溶解的难易程度,可以根据溶解过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123]来加以讨论:ΔSG=ΔSH-TΔSS。当ΔSG<0,溶解自发进行,即为易溶解的物质;ΔSG>0,溶解不能自发进行,即为难溶解的物质;ΔSG=0,溶解处于平衡。由ΔSG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溶解过程的焓变和熵变都对自由能变化作出贡献,所以在研究溶解过程的自由能变化时,应从ΔSG和ΔSH两方面进行整体分析[4]。一方面,由于在溶解过程中,焓变通常很小,熵变的重要性有时显得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又由于焓变的影响通常很明显,判断比较容易。

溶解过程中的熵变包括两个方面:(1)在离子化合物溶解生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中,由于离子的电荷强电场的作用,使得在离子周围形成了一个水化层。显然,水化过程使系统的混乱度减小。(2)离子的水化破坏了水原有的簇团结构,使水分子变得自由,结果是体系混乱度增加,水合过程的熵增加。因此,溶解过程的熵是增加还是减小决定于这两个方面哪一个占优势。如果ΔsS<0,熵变项对自由能变化的贡献是正值,即ΔSS<0,使盐的溶解性减小。如果ΔSS>0,熵变项对自由能变化的贡献是负值,即ΔSS>0,使盐的溶解性增加。显然,当离子的电荷很高和离子半径较小时,离子的电荷密度较大,第一种效应占优势,此时熵值减小,不利于溶解过程的发生;相反,当离子电荷低、半径大、离子电荷密度小,此时,第一种效应较弱,此时熵值增加,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自发进行。

定量分析NaCl和AgCl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数据,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离子性盐类溶解性问题的深刻理解。这两个化合物在溶解时都是吸热的,ΔS均大于0,但又都是熵增的,即ΔS>0。

ΔS=ΔS-TΔS

NaCl:-9.1<03.6>042.8>0(单位:kJ·mol-1)

AgCl:55.5>065.5>033.6>0

但在NaCl的溶解过程中焓变的正值较小,熵变项的贡献对ΔS的影响又比较大,最终使得ΔS<0。而AgCl的溶解熵变的贡献不能克服较大的焓变为正的不利影响,结果ΔS>0。故NaCl为易溶的物质而AgCl为难溶的物质。然而,CaCl2和CaF2都同它们相反,它们的溶解过程因Ca2+离子的电荷高、半径小因而是熵减的过程,又由于F-的影响比Cl-更大一些,因而熵减的更多:

ΔS=ΔS-TΔS

CaCl2:-65.5-82.2-56.0

CaF2:1.76.6-151.3

CaCl2和CaF2,二者的差别在于CaCl2同时也是焓减小的过程,其较负的焓效应足以克服相对较弱的熵变产生的不利影响,因而ΔS仍为负值,所以CaCl2易溶。而CaF2却是焓变的增加和数值比较大的熵减小过程,因而ΔS仍为正值,故难溶。

结论:

至此可以概括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一个化学问题可以分为三步:第一,用热力学方法叙述问题,一般是比较热力学数据;第二,再用热力学方法去论述该问题,找出影响因素,论述应在许多种可能途径中选用热力学数据最准确可靠和为理论阐述最容易的那一种,一旦完成了这些,热力学工作就告结束;第三,对论述的问题进行理论说明。

这样一来,热力学就像是一些理论化学与实验提出的问题之间的一座桥梁,即使这种理论回答有时仅是定性的或不可信的。这种失败不能归咎于热力学,事实上,这样的失败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可能所采用的热力学数据不当,二是化学理论仍面临严重的不足。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高校转型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的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如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成为改革的关注点,改变地方本科高校传统办学观念、传统办学模式的呼声日趋强烈,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着全面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与地方产业企业对接合作的发展任务。“转型”成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一条新路径。为了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的应用型转型,2015年10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文件,旨在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做出贡献[1]。与传统本科教育相比,高校转型下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创新的综合能力,更利于学生面向就业市场和生产一线,更有利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其他分支学科发展的基础。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专业实验课,是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师范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及材料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实验的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关系到学生对于整个化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兴趣的培养和科研思维的掌握等。该课程在培养化学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2-5]。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转型发展阶段,地方高校需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其改革方向应紧贴转型发展的要求,即“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分析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转型发展背景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政府引导一批普通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社会在新时期对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长。如何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校转型中的重要任务。首当其冲的任务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理论研究与科研开发的专门性人才,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转型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应根据自身特点,一方面要突破高职院校的生产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又要突破重点本科院校的学术研究型高级人才的定位。院校转型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宗旨,以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2改革实验课程内容,体现综合及应用性

当前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元素化学为核心的验证性实验,另一部分是以无机化学原理为内容,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实验项目。这两部分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及规范化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并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然而,教材中综合性及探索创新性实验项目非常少,这就导致学生缺少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特别在当前院校转型背景下,突出应用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大学化学教育的第一门入门实验课,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掌握始终应放在首位,只有在此基础下的实验课程内容改革才是符合院校转型的要求。同时,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应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而适当调整。就我院而言,化学师范及应用化学专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化学师范专业以培养中学化学教师为目标,其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可偏向基础实验技能的规范化,少量增加探索创新性实验项目,为成为中学化学教师作准备;而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则面向公司、工厂一线,在实验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如结合本地区矿石丰富,可开设一些产品精制和矿石中金属含量测定的实验项目,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成为应用技术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以学生为主体,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转型背景下,针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可采用更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及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促使其主动学习,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加强实验教学的效果。但要强调的是,实验教学改革包括项目的选择,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运用。(1)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对于基础实验操作和技术的技能训练,强调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学生预习正确实验操作的要点,了解可能出错的操作步骤及不规范操作,课堂上提问学生,再由教师点评并演示正确操作,实验中巡回指导“及时纠错”、实验结束时“抽查验收”及“错误分析”等手段,培养学生对基础操作的规范化及动手能力。对于设计性实验项目,则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及“举例式”等方法。例如,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先让学生课后查阅文献,检索已经报道的制备方法,总结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操作,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并尝试自行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经老师点评后进行实验。通过双边活动,使学生实验前了解做什么,怎么做,及为什么这样做。课后,在实验报告中需进行总结,使学生清楚实验是否做成功,该如何改进。(2)开放实验室锻炼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开放实验是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开放的实验室来源于教学用学生实验室和高校教师的科研实验室,这两部分都可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实验课题可来源于文献或学校教师科研课题。实验项目的确立需通过老师审查,可以是对课内实验方案的自行重新设计,也可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实验内容,还可是教师科研小组的小型课题等等。其中教师科研课题应更能体现院型转型背景下对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课外开放实验完成需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3)学科竞赛促进实验课程学习学科竞赛强调的是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规范化的掌握,学生实践动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既要考察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程度,又要考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因而,学科竞赛可引导和促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提升学生实验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院举行了多届校级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及化学化工创新实验大赛,要求所有大二及大三学生参与,并主办了一届省级大学生化学化工创新实验大赛,在省级比赛中获得多项奖励。通过参与竞赛,提升了学生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分析、设计及动手能力。

4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实验教师队伍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及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当前院校转型背景下,建设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学术水平高、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然而,地方院校教师大多数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很少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影响了应用性实验项目的选择、学习实习实训的指导,这给转型期间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困扰。为了促进学校转型,学校出台了政策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弥补当前教师队伍的不足,主要措施包括,一是通过产学研结合,教师进企业锻炼,了解生产一线的相关流程和技术,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二是派遣教师去进修,获得行业从业资格证;三是聘请企业具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或专家来校任教或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见习和实训。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提升转型时期实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为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保证。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转型中应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型期间,我院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中作了一些尝试,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适当调整课程内容,采用多元化学教学方法,优化教师队伍,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在院校转型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是我们实验教学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永忠.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38-42.

[2]蔡斌,孟玉宁,石晓明,等.转型背景下地方性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7(4):52-53.

[3]刘学文,李琳,陈贞干,等.开放高校实验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广州化工,2012,40(8):118-120.

[4]张树永,张剑荣,陈六平.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措施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24-28.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无机化学探究式教学

无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本专业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教学一直以来受到高校的重视。随着高校课程的改革,各种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以及教辅手段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应用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也运用于无机化学的教学中。笔者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构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作用

1.1探究式教学概念

所谓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1.2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具有以下一系列作用。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由于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因此通过开展无机化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从而充分的提高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通过在无机化学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营造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开展探究活动,更易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开展合作形式的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中将学生按照能力互补的方式进行分组协作,并对其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从而使其建构相关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构建无机化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起到一系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结合教学案例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无机化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2.1构建情境互动式的探究式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建构消化自身知识的过程,并不存在于教师上课对知识讲解的过程之中,也不存在于学生听课的过程之中,而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之中。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营造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展开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案例:在讲解硫酸钛酰具有氧化性、易水解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硫酸钛酰水溶液可以氧化锌粉,硫酸钛酰水溶液会与锌粉反映生成紫色的三价钛离子,但在演示实验中,学生会发现除了溶液变成紫色之外,还可以看到许多气泡的产生。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实验中会产生气泡?有的学生就会回答是不是实验失败了,有的学生则认为是不是锌粉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这时老师又可以追问学生“那为什么会有硫酸呢?这是硫酸钛酰溶液啊”。聪明的学生往往会想到硫酸钛酰容易发生水解,为了防止其水解,必须将硫酸钛酰配成强酸性。因此,放入锌粉后就会产生氢气。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实验现象来加深学生对硫酸钛酰性质的认识。

2.2构建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式教学

现代合作学习理论认为,通过构建小组,从而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合作中产生互补性,学生可以通过互补式的合作,提高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能力和永久记忆的精度。在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中,笔者认为也可以构建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式教学,通过做好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案例:在进行一些制备式的化学实验时,大学教师可以将一名男生与一名女生分为一组,或者几名男生几名女生分为一组,一般来说,男生对实验的兴趣较高,动手能力强,但往往操作不够规范,女生对实验的操作比较规范,数据处理比较认真,但往往对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因此通过将男生、女生分在一组,让他们通过合作对无机化学问题进行探究。

2.3构建自主学习式的探究式教学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自主学习式的探究式教学,而无机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自己探索来完成实验的过程,构建自主学习式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放宽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条件和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设计与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仅起到引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

教学案例:教师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混合物NACL,同时给学生提示其中可能含有可溶性阳离子杂质钙离子、镁离子和铁离子以及不溶性杂质泥土砂石等等,然后要求学生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NACL进行纯化,并根据实验原理,要求学生列出实验需要的用品和实验步骤,让学生自主展开实验,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实验对混合物NACL进行一定程度的纯化,但由于各自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对混合物NACL纯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帮助其分析、寻找实验中的问题,从而使其进一步了解自己实验方案和步骤的不足,加深对于实验的认识。公务员之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构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师应通过在教学中科学的运用情境互动式、小组合作式和自主学习式等教学策略,从而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笔者深信,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式教学必然能够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巧云,徐桦。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6).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7

化学实验是化学发现与创新的源泉,是培养化学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对化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3]。我们知道,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进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门实验课,学生通过对无机化学实验的认真学习,逐步形成一定的化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重视无机化学实验的改革,充分发挥无机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4]。

2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态度分析

经过多年来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和实践,以及对学生的观察和交流,我们可以将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态度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对化学实验根本不感兴趣,是化学实验的被动者。这类学生经常逃课,甚至让别人代替做实验、伪造实验数据和结论,完全无视无机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第二类学生做实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实验成绩和顺利取得学分,所以只是机械地按实验课本的步骤或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很少动脑思考,更谈不上创新。第三类学生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喜欢动脑思考,喜欢提问题,他们有着探求未知世界的心理倾向,对化学实验充满激情[5]。

3无机化学实验改革的建议、方法和措施

目前高校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真正从无机化学实验的被动学习变为无机化学实验的主动学习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无机化学实验充满激情,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好基础。①注重培养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这种状况不仅能够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够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苦闷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6]。因此,强迫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智能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优异的成绩。可见,激发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②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机化学实验的成绩是实验预习报告的成绩、平时实验操作的成绩、实验报告成绩以及最终实验笔试成绩的总和。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公正、全面的考核,逐步引发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预习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认真操作;在实验完成后主动、及时总结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质量必然得以提高。③选择实用性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选择实用性课题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例如,我们开设的废旧干电池的综合利用实验;针对鱼市上商贩使用过氧化钙来获得氧气的事实,开设了过氧化钙的制备与含量分析的实验。这些从实际出发开设的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收到非常好的效果。④以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以化学竞赛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大学生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网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加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强化实验技巧的训练等。我们学院在积极参与、主办化学实验竞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学院分别于2009年、2010年参与了第一届、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活动,并于2011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化学实验技能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也暴露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步无机化学实验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2)如何给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解决所有的困惑。①重视教师指导的作用。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教师加以辅导。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实验时,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②组织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而巧妙地设计讨论题目。讨论题目要有思考性、争议性,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或者不容易做出全面、完整、本质的回答。难度要适中,太简单或太复杂都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学生碰到力不能及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提示,帮助排除障碍。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分辨是非,自己纠正。在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时,教师应及时作好总结和评价。③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尊重、珍视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独立实验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够更好地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其次,独立实验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独立实验需要学生不断克服困难,不怕挫折,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成功的精神。再次,独立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志力。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创造意志力。④开放实验室,设立创新实验基金。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充分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开放实验室的研究课题中来,对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学生给予创新基金资助,激发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研究的兴趣。这个方面南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尽早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创新式优秀人才。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改革无机化学教学方法,必须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转变为新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无机化学实验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查阅文献并亲自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把主动权从教师转向了学生。学生在亲自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能够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效[8]。当然,教师应在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时做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从设计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创造性及实验的趣味性出发,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9]。经过近年来的实验改革,发现将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与教师的科研实践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有机结合,开设一些研究性创新实验,不仅扩展了实验内容,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使得学生尽早地接触到学科前沿领域,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从事科研的热情,为今后培养创新式的化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

4结语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8

高等专科无机化学实验教材里有必修的基础实验29个,选做实验9个,综合和设计实验5个,还有无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操作。在这些实验教学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科研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出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型人才,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本人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指导老师应该做到:

1.对学生要进行认真求实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如加强辨色及辨味等专项训练,发现有些学生辨识能力差的,通过训练使他们准确表述出物质的颜色和气味,不能含糊不清地把无色说成白色,把棕色说成褐色,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练,使化学实验技能基本功和操作技能达到规范化、熟练化,尽可能达到标准化。

2.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实验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可通过对学生提问或做演示,强化学生对实验成败关键和基本操作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发挥主导作用,严格要求,耐心指导,认真观察学生每一步操作,发现问题和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并给予示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随时提出问题让其回答。因为每一个实验现象的产生,都可以变成一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实验现象的印象也就深刻了。

3.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不同类型的实验要抓不同的重点。“气体制备实验”重点是用什么装置、安装位置、何种试剂、剂量多少、操作程度及收集方法。而“物质性质实验”着重于条件和现象。有的反应现象不易观察,不易分辨,必要时要进行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是以扩大背景与现象的“反差”而快捷地解决现象不明显这个问题为目的。对比观察有屏衬对比、实验对比和空白对比等三种。如(实验十六)观察Cl2的颜色,就是在集气瓶后放一张白纸作屏衬对比。举手之劳就可以快捷解决观察Cl2颜色不明显的问题;(实验二十四)比较K、Na金属性就是用金属钠、钾各一小块同时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作实验对比,几秒钟的功夫就决出胜负。(实验十九)在3ml浓H2SO4中投入少量蓝色CuSO4·5H2O晶体小颗粒与同体积的蒸馏水中投入少量蓝色CuSO4·5H2O晶体小颗粒作空白对比。其中,前者的蓝色有明显变化,实验就得出结论。

4.重新包装实验名称,使其形象化,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如(实验十七)氟化氢的制备和特性改名为“玻璃刻花或者刻字画”(实验成果是学生自己的作品——花或字画,可作永久留念);把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改名为“美丽的喷泉”;(实验十九)SO2的漂白作用改成“能变魔术的鲜花”。

(二)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而实验材料将实验所用的试剂、仪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一一列出,学生“照书搬弄”,无需多思考也能完成实验,成了名副其实的“药剂师”。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模式的改进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大知识容量。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扩展,根据实验题目让学生查阅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最新资料,对实验内容进行补充,对实验方法进行适当改进,设计出最可行的实验方案。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本学科最前沿的动态,也使他们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就开始接触检索工具和专业工具书,初步培养了他们查阅文献和掌握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每年开展一次科技月活动。在科技月里,可以到科研单位去体验科研实践,与他们资源综合利用和共享,并拓宽学生视野;也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把学生制作的科技创新成果与周边的中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经常搞科普知识竞赛和科研成果展览,把学生培养成为敢想、敢干的创造者。

2.更新实验内容。跟踪前沿科学,将人们最关心的反映信息、材料、环境、能源、生命等关键领域的化学新进展引进实验,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同时,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与本学科的关系,了解化学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使用化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持了实验教学的先进性。

3.开放实验室。随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用化学创作的平台,鼓励学生运用现代媒体辅助创新,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综合素质。4.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提倡本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相互融通,结合本地实际,增设了一些内容,例如金花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与定量测定;百香果的酸度和各种成分含量的测定等。增设这些实验内容,能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其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这些实验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既可以考察学生运用已学的理论与实验技能,独立设计实验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目的之一。

1.增设研究设计性实验。无机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对化学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但是学生在做无机化学实验时,一般都是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步骤“照方抓药”。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验证有关化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但这种实验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教材中的设计实验只有三个,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设计实验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需要,因此,为了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培养科学素养,应增设研究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通过设计和实际操作,很好地发展了多种综合素质。

2.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更要注意观察实验,研究实验。验证性实验侧重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简单的“照猫画虎”,忽视了能力培养。如果学生的装置和步骤一味地模仿老师,苛求一致,势必会限制他们的想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能力。教学中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在保证实验做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3.开设创新型实验。创新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科研活动,使教与学、学与做融为一体,为培养出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完善“设计实验”,提高“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建设,提出必修实验与创新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实验室里放开想像力大胆设想,设计出一个个新实验。例如创新型实验:①“镜中生花”。成果是一面漂亮的、银光闪闪的、照人清晰的镶花镜子。它是根据化学刻花和银镜反应的原理,用平面玻璃,先刻花,后冷镀制作而成的。②“美丽的焰火”。这一设计是针对(实验二十四)焰色反应中钾盐的焰色被黄色钠焰所掩盖,造成钾盐的火焰是黄色的误解而设计的。不用贵重金属铂丝,也不用酸洗,更不用钴玻片滤光。只用五个蒸发皿,把NaCl、KCl、CaCl2、BaCl2、SrCl2的饱和溶液各5ml分别装在皿里,加入90%的甲醇点燃灼烧,焰色有黄、紫、橙红、绿、红,很是壮观,而且同时展现各自焰色,便于观察比较,更缩短了大量时间。③无污染的化学处理制作保色海洋生物标本。④鲜花书签等。

当代的化学实验教学不光要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学习化学知识,还要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使每一位学生进入实验室就很快化身“化学家”的状态,毕业后成为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碧如,潘润身.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孙兆刚.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六性”的培养[J].师范教育,1997,(7-8):49.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翻转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提高高等教学质量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1]。我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学生是重要基础。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而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国内多个高校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2]、实验内容的设计[3]、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4-10]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和优势,在传授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和训练基础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跨学科交叉合作能力。

1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现状

我校化学系是建校第一批建立的院系之一,成立于2011年,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也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根据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设置了无机化学实验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两门课程,设计了一系列既能训练学生实验技能,拓宽学生视野又贴近科研前沿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两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遵循一体化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理念,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系大二学生的必修课,所以实验内容偏基础,侧重基本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高等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大三学生的选修课,内容侧重于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选课群体为化学系大三部分选择了无机化学研究方向或者对无机化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2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

2.1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在一些传统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是本校化学、化工、环境、农业、生物、医学和食品等专业大一新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程,所以大部分出版的无机化学实验讲义中基础操作的培训占有较大比例,例如,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溶液的配制、天平的使用、蒸发和浓缩等。而我校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系大二学生的必修课,其先修课为化学原理、化学原理实验A和无机化学导论,即在上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相关化学理论知识,并且我校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就有学生进入课题组进行简单科研工作,所以我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结合本校的定位、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需要在传统课程上进行较大改革,使其满足本校学科发展的需要,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课程共2学分,64个学时。通常根据学期教学周的长短安排11~13个验证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无机化学实验(2019年)具体实验内容如表1所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是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自行选择设计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涉及无机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操作技能及其应用,包括无水无氧操作、微量实验操作、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等,既包含一些基础实验,也有根据科研论文自行设计的应用型和综合型实验,同时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喜好,例如,在硅氧化合物及硅烷聚合物的合成中,学生最后的产物是他们童年游戏里的“弹弹球”,学生兴致高涨,且实验操作难度适宜,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对于有些缺陷和弊端的实验,例如时间过长、结果模糊或者药品味道大等的实验,通过实验方案优化改进,或者更换无法优化的实验。所有学生单人操作,独立完成,学生通过此课程可掌握无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操作和反应类型,加深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2.2高等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高等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作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高级阶段,是化学系大三学生的选修课。高等无机化学实验具体实验内容(2018)如表2所示。课程为2学分,64学时。通常安排16次实验,1~3次实验完成一个课题。两门实验课程一体化多层次设计,循序渐进,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侧重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和实验习惯的培养;高等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基本兼顾了专业基础知识、实验基本技能以及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和学科发展前沿热点。通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操作技能、注意事项、安全知识等,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倾向于单个实验课题化,将每一个实验当成课题来做,多数课题是从当前已发表的科研论文中选择的,倾向于更深层次地探索反应的现象、结果和机理,科研论文的完成是个体化事件,而教学实验需要几十个学生平行进行,所以科研论文转变为教学实验会经过多个地方的改动,例如反应时长,反应过程和检测仪器等都会进行相应的协调和改动,更能够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为保持实验内容与时俱进,目前两门实验课的内容每年以10%~20%的比例进行更新。

3无机化学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的实施方案和特点

除了根据无机化学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的培养对象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实验内容以外,根据其定位和要求不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方案和考核方式。3.1无机化学实验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模式虽然学生在无机化学实验之前已经完成了通识课程化学原理实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但是化学原理实验基本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操作实验,所涉及的反应类型和操作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无机化学实验在化学原理实验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更高难度的基础技能的训练,如无水无氧实验操作基础技能的训练,同时也包括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培养、实验废弃物的分类和实验报告的书写等,此外实验中还引入了先进的现代化分析仪器,例如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等,还有核磁、质谱和单晶等数据的解析。除了传统实验教学的课前预习和教师讲授外,还加入一些新颖有效的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①对于难以理解或者难度较大的实验操作录制操作视频,学生提前预习,并且在课堂讲授中进一步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取得更好的效果。②除了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小测试(Quiz),有效地预防了一部分学生简单抄写实验讲义,懒于课前查阅资料和思考,上课时接受能力差导致实验操作问题多的状况,同时有效地监督和检测了学生的预习情况。③加强学生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安全问题是化学实验中的头等大事,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加入和扩展相关安全知识,包括国内外安全标志的认识、紧急情况的处理、日常防护的要求和未知化学品的处理等。④学期末严格安排(一对二,即一个教师监考二个学生)实验操作和化学安全标识的考试。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制定了多元化的切实可行的考核模式,如图2所示,包括预习报告(5%)、小测试quiz(10%)、实验操作(50%)、实验报告(15%)、期末操作考试以及针对性的安全标识考试(20%)。所有的环节都设置了统一的评分标准,杜绝了以往由于考核手段单一而造成考核结果片面和有失公平的弊病。3.2高等无机化学实验的实施方案和特点。作为研究型大学,我系约有50%的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从事科研工作。而大多数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会确定研究导师和方向,进入课题组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所以高等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学生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链接,促进学生对科研实验室工作的适应性,缩短学生到科研实验室的过渡期。除此之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现在信息化资源丰富,教师制作和提供了详细的课程讲义、视频和相关资料,学校能够提供完善的数据库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和选择学习内容。而且进入高等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学习的学生都经过了无机化学实验的学习和短期科研工作的前期训练,具备了一定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具体实验的能力。基于学科和我校的特点,对高等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各种探索,本着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和模式[12-16],探索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授课,教师主导,教师辅助”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会根据教学目的、教学条件、学科发展的特点、热点和以往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案认真选择本学期实验课题,在绪论课上发给学生相关资料或者为学生提供获得相关资料的链接,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组,随机分配相应的实验课题,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资源,也可自行搜索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制作教学课件,所有相关实验问题可提前和教师交流讨论,教师对课件和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学生英文授课,整个课堂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均使用英文提问,英文回答,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并进行现场打分。学生由于自行设计方案,在课前对实验内容和方案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消化,实验操作部分会更加从容和顺畅,实验论文中加入大量的讨论和结果分析,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由教学主体转变为主导和辅助,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并且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相应能力。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频繁的交流沟通,不断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问题中发现自身的短板和实验中暴露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不断优化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和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在不断培养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达到良性循环。对于传统的预习实验报告,大多照搬照抄实验讲义,流于形式,故在高等无机化学实验课中不对预习实验报告做硬性要求,但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写实验报告,因为本科生进入课题组时间长,会有越来越多的成果需要发表,所以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文章写作的能力也显得非常重要,将科研论文写作的学习训练有机地结合到实验报告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综合水平,论文中侧重于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讨论,并且对论文写作中的常规细节有较严格的要求。在高等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课题,包括课题前自主学习,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团队分工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英语口头表达及科研创新的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制定了较为合理的考核模式,包括实验讲解成绩(30%)、实验操作成绩(40%)和实验论文成绩(30%),每部分成绩又根据课程考核要求和侧重点将其细化成多处不同比重的考核点,最后综合核算后成为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如图4所示。除了实验讲解部分,实验操作和实验论文部分也均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此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

无机化学实验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均在2015年独立开课,在此之前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实验课,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是在2015年正式开课,到目前为止,课程已经正式运行了4~5年,课程设计得到了学校院系学生及部分校外专家的好评。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特点:(1)课程教学体系一体化多层次设计。设计和建立“化学原理实验-无机化学实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体系和模式,大体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由基础到创新的课程思路,对无机化学实验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考虑和选择,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又具有系统性和先进性。(2)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新颖有效。两门课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培养对象设置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例如无机化学实验中加入了大量的视频资料,有利于学生有效自由的学习实验内容,高等无机化学实验采用翻转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等。(3)单个内容课题化设计。无机化学实验和高等无机化学实验都包含了一些系统的课题,注重了实验的完整性,例如无机化学实验中的镍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烯烃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实验的结果。(4)实验内容不断更新,课程建设动态化。根据课程发展需要保证每年两门实验课的内容有一定比例的更新,保持实验内容始终处于动态建设中。(5)注重双语教学。所有课程均为双语课程,锻炼了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5结语

无机化学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创业;教育

201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自此创新创业教育称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是创业的源泉与手段,创业是创新的载体与外在形式,二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的统一[1]。本文以高校无机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为主体,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此门课程的改革思路。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专业学生最早涉及的一门实验课,它既有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作用,又有着渗透化学交叉学科新思维的作用,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现有老旧的培养方式已不能很好的完成这项任务。同时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实践板块的缺失,使其亦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的目的。这就势必要对高校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老旧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进行适当整改。

1现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

1.1教学内容老旧。目前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材的编撰年份大都较早且样式单一,教材中部分课程内容的设置过于落后且习题与测试部分几无变化,时代感较差,已经严重不适于当今知识更新飞速的时代。目前的教学内容既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教学过程的需要,亦无助于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从而使其丧失一定的使用价值。因此如何将经典的知识理论体系与日新月异的科学成果相结合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1.2教学环节落后。目前高校实验课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为教师照本宣科陈述课本中的理论部分;第二环节为学生依照教材所述按部就班的复制实验过程;第三环节为课后完成本堂课的实验报告。上述教学方式中老师的教法过于单一,不够灵活且欠缺多样性与激发性,学生的学法较为被动并欠缺主动性,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并无任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环节[3]。而当今时代所需的人才应是团结协作精神与开拓进取精神兼备多元化人才,因此迫切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体现。1.3绿色思想未深入贯彻在教学。自从十八大首次提出绿色发展到明确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绿色理念已经在社会上各个层面得到了广泛传播。虽然人们的绿色意识被逐步唤醒,但绿色思想的自我约束力并没有得到较大提升,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例如化学实验室虽设置了废物废液回收容器,但乱丢乱倒现象屡见不鲜[4]。因此教师应将绿色化学与环保理念思想切实地融入教学中,将其充分贯彻落实到实验教学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培养学生绿色思想与自我约束力。1.4考核制度严重落后。好的教学考核制度同时约束教与学双方,并使双方受益。考核的意义在于既可避免在对全体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以点概面的不公平现象,又能促使学生按照评价考核标准更积极主动地完成相关课业任务,同时也是教学环节能如期进行的保障之一。一般来看,现有课程考核制度的考核项主要包括出勤、实验报告册、期末测试三项,其比重为2∶1∶7[5]。高比重的期末测试易使学生只专注于知识点的背诵,从而掩盖了设立实验课程本身的目的,即忽视了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测量、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而且考核范围未涵盖创新创业实践板块,忽视了对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的培养,因此应对这种考核制度进行改革。

2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思路

2.1教材内容去芜存菁。教师、学生、教材共称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三要素[6]。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代言,其良莠程度不仅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导向与水准,也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摄取与知识体系的构建。目前大部分无机化学实验教材编撰年份较早,而且部分内容老旧与时代不相符并缺少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因此可本着保留经典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对现有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进行合理增减,对无机化学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与热点问题进行适当增加[7],同时可增加适量的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内容以达到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精神的目的。这样的教材既可促使教师知识储备的不断更新,亦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证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2.2打造多元教学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板书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环节的多样性,例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按其兴趣爱好加入到教师的课题组中,重点强化论文撰写、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结题答辩等三个方面,打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目的。应大力推广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并开展有一定自由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如可依托导师制进行部分设计型与创新型实验教学,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中,通过完成项目方式进行实验课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锤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强调实验报告写作的规范性,并应向学术论文方向进行引导,通过撰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亦可促进学生对如Origin、Office等数据处理与办公软件的运用,提高学生的互联网信息检索能力。实验课程的结课方式也可由传统的笔试模式转为课题答辩模式,答辩模式的灵活性杜绝了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临时抱佛脚现象的发生,强迫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学到真知识。答辩环节的设立同时可锻炼学生对突发问题的反应,由此培养学生的克服怯场心理,为学生离校求职面试积累经验。2.3以考核促改革。好的课程考核制度既能评价学生对其所学课程的学习成果,也能以此评价结果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朝着积极的方向去发展。考核的意义在于避免对全体学生评价过程中出现以点概面、欠缺公平的状况,并促使学生按照评价考核标准更积极主动地完成相关课业任务。传统的评价方式中笔试占绝大比例,缺少操作、答辩等环节导致学生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拼搏精神的培养而注重书本上答案固定的内容,因此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应将考核项分设为出勤、实验操作、撰写论文、创新创业竞赛、期末答辩五项,比例可设置为1∶2∶3∶3∶1。考核制度中新增的撰写论文、创新创业竞赛、期末答辩三项可切实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撰写论文、创新创业竞赛、期末答辩三项所占比重较高,避免学生以应试的方式通过考核。另外,实验操作考查项应额外注意考查学生对实验后废弃药品的处理情况,敦促学生尽早养成过硬的绿色思想自我约束力。

3结语

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共称为四大基础化学,是化学领域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8],且其实验课程在众多实验课程中开设的最早,承担着并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任务。与此同时无机化学与众多学科相融合,产生了如材料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等众多的交叉学科,所以也肩负着渗透化学交叉学科新思维的作用。故而在需求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人才的时代,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时代需求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故应将创新创业实践板块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以打造出多元的教学环节,并调整考核方案,以考核促改革,综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能满足时代需求的多元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文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内涵及其构建意义[J].教师教育学报,2017,4(2):83-88.

[2]时文中,牛建兵.无机化学创新性教学的探讨[J].天中学刊,2006,21(2):110-112.

[3]苏碧云,李亚宁,孟祖超,等.无机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J].广州化工,2018,46(10):130-132.

[4]古丽巴哈尔•达吾提,姑丽各娜•买买提依明,木尼热•阿布都克力木.高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J].广州化工,2018,46(7):151-152.

[5]邱文达,黎彧,肖红兵.无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8,46(3):233-234.

[6]王玲.后现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

[7]刘尊奇,刘洋.西部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6,44(1):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