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微课教学论文6篇

时间:2022-09-08 11:09:08

初中化学微课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微课支撑下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微”事物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在教育行业,“微课”也逐渐兴起并引领教育的新时代。微课内容精彩,灵活有趣,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什么是微课,微课的主要优势以及微课的开展策略,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思考

微课是借助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课堂知识的重点及难点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有四大优势:第一,内容精简、丰富,课堂效率高,是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第二,知识体系明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三,倡导“小步子”的教学原则,课程进度看似缓慢,实则稳扎稳打,具有极强的实效性;第四,内容精彩、形式灵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一、科学讲解,提高效率

微课讲授法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课前预热。良好的课前预热可以消除学生紧张情绪,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例如,笔者在讲授“奇妙的二氧化碳”前制作了微课课件,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主线,通过在可乐中加入薄荷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介绍二氧化碳奇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通过干冰人工降雨的图片和视频说明二氧化碳的奇妙用途。微课讲授法以视频演示为主,教师参与较少,因此会让学生觉得放松、有趣,注意力更易集中。第二,知识呈现。该环节涉及教学内容的主要讲解过程以及知识点的运作过程,是微课讲授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在视频中植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水的组成”一课时,首先以一个关于水变化的视频,将学生“带到”千变万化的宏观世界,诱导设疑。再利用另一个微课进行微观分析,动画模拟演示水分子的组成及水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分离、移动、重组氢气与氧气分子聚成气体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了解水的组成和变化,并能生动形象地把这些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教学中,笔者通常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以节省更多时间组织互动和开展实践活动。如此,学生既能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又能获得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微课的运用改变了这一弊端。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创设真实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和领悟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当学生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疑难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三、形象演示,深化理解

演示法即教师通过视频直接将实物和事件呈现出来,然后操作给学生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化学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在选择演示视频时,可以侧重一些趣味性强的内容,特别是在演示操练阶段,要注意真实实验的融入,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氧化”的知识时,笔者以桃子作为实验素材制作了一个教学视频:首先,用刀将桃子切开,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半,分别放置在盘子中,拍照记录桃子的切面颜色。之后,将一半桃子放入盛满盐水的杯中,另一半放入盛满自来水的杯中。按预定的时间放置后,拿出两个杯中的桃子放于盘中,再次对比颜色,发现放在自来水中的桃子的颜色要比盐水中的深得多。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加深了对氧化的理解。化学实验一般耗时较长,直接带领学生操作比较费时,而通过视频演示则变得简单易操作。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解抽象概念,攻克教学难点,整合教学资源,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微课教学可以被大力推广应用。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也应紧随潮流,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设计微课教学,系统划分知识点,以顺利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作者:余翠兰 单位:上海市龙茗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图伦.多媒体设备推动化学教学更形象化与生动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3).

[2]李学文.多媒体为学生铺就化学学习之路——探析多媒体辅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3).

[3]张金凤.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第二篇: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现代教育领域中,微课的兴起逐渐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并深深的影响着化学课堂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应用策略;因材施教

微课从字面意思上便可以理解为微型课程,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基于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之上,并综合全面记录了整个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微课在应用过程中不但能够反映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而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教学课件,充分展现教师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反思.通过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结合多方面教学内容,充实化学微课

微课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不但能够生动有趣的讲授新知识,展示教学重难点,而且还主要包括课后的微练习.因此,老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微课与微练习的联系性,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微课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新内容,帮助学生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集结众人智慧,丰富微课内容,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微课的教学水平.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通过微视频让学生了解关于氧气的用途,从而引入新课;然后再利用微视频展示“将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到两个瓶子中,一个瓶子装有空气,另一个瓶子装有氧气”让学生观察当木条燃烧的情况,当木条燃烧的越旺,则说明了氧气越多.在这样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微课的教学水平.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如果当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则难以提升学习效率.尤其是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创设良好的化学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和感受,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初中化学的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开启化学之门”的内容时,老师便可以通过微课教学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化学学科成果或者演示化学实验,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老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微课有效结合起来,合理拓展和延伸书本的知识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点.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好化学,首先便需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身到化学知识学习中.

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合理开展微课教学

由于微课教学具有知识点分散、独立的特点,所以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是教材内容分析和经典习题讲解,也可以是典型考点归纳总结和方法、经验的讲授.因为微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强,所以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满足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要求,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就某个知识点展开深入学习.其中,在开展微课教学时,其微视频的播放节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程度进行灵活调节,为部分基础较差和接受程度较慢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有效克服当前后进生转化的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四、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且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化学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化学实验,一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化学实验的演示过程和演示难度,从而弱化了化学实验效果.例如:在关于“磷在空气中燃烧的问题”,由于磷燃烧之后将会生成五氧化二磷氧化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够直接用手触摸或者直接闻其味道.因此,这个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则无法在教室内完成.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便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微课视频,通过微视频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的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展示实验的效果,而且能够保障老师和学生的安全.再例如:在“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氢气爆炸将会发挥巨大的声音,且实验现场较为震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导致学生受伤.因此,老师便可以通过开展微课,利用微视频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这样既能够避免学生的安全受威胁,又能够完成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重难点知识,而且能够有效整合化学教学资源,弥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缺点.因此,在新课程初中化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合理将微课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实现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作者:谷爱红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天润城分校

参考文献:

[1]乐智锋.以微见著,优化教学———浅谈初中化学微课教学的功能[J].考试周刊,2015(66):148-149.

[2]索彦霞,巩璐雲,杨月苹.“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9):93-96

第三篇:微课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摘要:结合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实验型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一些具体做法和感悟,希望对微课与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型微课;实验教学

在胡铁生老师的引领下,佛山甚至全国都逐渐兴起了微课研究的热潮。随着研究的深入,制作微课的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平台的支持已经日趋丰富。但是微课与具体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还较少,研究层次比较浅,微课是否适用于所有课程,适用于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还需进一步实践检验。本文结合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从实验型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谈一些具体做法和感悟,希望对微课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带来帮助。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背景分析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对于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很多学生由于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到位,或由于操作不熟练,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导致实验现象不准确,加上实验只能做一次,很难有改正错误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了。教师方面,由于受到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导致不少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还是急功近利地以达到考试要求为实验教学的目标,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因而改革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二、实验型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总结

实验型微课的应用对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实验型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媒体不同于教参配套光盘上的实验视频,它是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需求设计制作的具有独立性、完整性的教学功能的资源包,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撬动教学改革

可汗曾说过:“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基础知识的讲授(可以由其他人的视频讲解),而是能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启迪,能够开展群体的讨论与实践。”化学实验型微课的设计、制作、运用本身就是教师解读教材、重构教材的一次创新体验,而网络平台又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启发教学思维的机会,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大量微课应用到教学中,也将缩短一线教师的讲授时间,让他们能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能让教师不再困于中考指挥棒,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教育、教学本质。

2.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学校教育还处于传统教学为主流的状态,教师讲得多,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基本是“齐步走”,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验型微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了实验型微课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让学生优差搭配,分组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让后进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缩小差距。

三、实验型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将实验型微课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实验型微课不能仅仅成为教师上课的替代品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所以,教师不能把实验型微课仅仅用于代替自己上课。教学内容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学生是在变化的,不同的学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微课来释放课堂教学时间,使课堂不再是一言堂,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和引导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实验型微课要重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真实展现

在设计制作实验型微课时要重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真实展现,不能用图片、动画等方式代替。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应该采用现场拍摄加后期剪辑合成的方式来制作实验型微课,以保证真实性。实验型微课可以是实验课堂实录的一部分截取,但是拍摄手法上要有所区别,要运用多镜头拍摄,必要时要有远近景切换,不能一个镜头拍到底。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之水溶性》就是一个固定镜头拍到底,老师站在讲台的实验活动和学生的实验活动都无法清楚展示出来,效果实在一般。做得比较好的实验型微课是《过滤操作》,近景镜头运用恰当、剪辑合理,能清晰看到学生在过滤操作中的对与错,教师也引领学生进行了讨论、评价、归纳、重做实验等一系列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而联系生活中的“过滤”,又能够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针对现阶段微课作品少、优质的专题型微课集更少的现状,我们下阶段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合理分工,整合各校、各科组教师集体智慧,科学选材、设计,制作出更多优质的微课作品,并充分发挥网络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

作者:杨岳峰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中学

参考文献:

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

第四篇:微课视阈下初中化学教学尝试

摘要:“微课”作为新课程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针对性、重现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其本质就是以视频为载体,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或观点,对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展现。作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课堂导入、化学实验、知识难点突破等诸多教学环节,大胆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尝试

“微课”作为新课程教育领域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针对性、重现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其本质就是以视频为载体,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或观点,对教学内容和情景的展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妙灵活应用微课视频,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新课导入,微课有奇效

初中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常采用“语言式”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化学史,讲述相关典故,讲解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化学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两种方式用得多了,会产生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耗时低效”的感觉。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微课形式加以解决。教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时,同样是采用故事导入的方式,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洞内,而人却平安进出,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二氧化碳气体。先前,我使用的是讲述故事的导入方式,这个故事离奇,非常符合初中生猎奇的心理特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故事的文字描述过于简单,又缺乏相关视频,因此效果大打折扣。后来,改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我从网络中节选了相关片段,配以声音旁白,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导入存在的问题,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再如《水的组成》这节课的导入。先前,我总是采用演示实验导入法,现场演示效果也是比较好的。问题在于,实验准备耗时耗力,演示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网络上现存的一些视频资源又过于陈旧,并且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果断采取微课教学,提前在实验室录制相关演示实验视频———电解水实验、氢气燃烧实验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视频,效果直观生动,并且由于视频上是自己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教学效果特别好。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

二、实验教学,微课显身手

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微课,缓解传统化学实验课“课时少”与“任务多”,“大班额”与“小器材”的矛盾。演示实验制作成微课,关键步骤、关键点使用微课的放大功能,使学生更明确实验的规范操作和实验现象,同时将教师解放出来,在学生中巡视,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更多学生积极高效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使课堂更充实有效。如《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中,我试图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采用传统教学形式,明确了实验原理,接着利用微课教学视频,介绍实验仪器及连接方法,再利用提前录制的另一个微课视频,分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这个时候,我可以一直在学生身边,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总结。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如果这节微课由学生演示录制,教学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我立即召集另一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化学实验室完成了该内容的微课录制,稍后在课堂教学时展示,让学生深感震惊和兴奋,确实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验证了我此前的想法。当然,这些宝贵的“微课”资源,可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反复应用,也可以在同事间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三、难点突破,微课见功夫

很多化学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知识点以微课程形式呈现,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就可以独立自主地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既避免题海战术,又增强学习主动性,有利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对《常见的酸、碱、盐》这章知识难点的突破上,我一直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但是不论我怎样提高自己的讲授能力,效果始终不够理想,反复率很高。介入微课教学后,我归纳出几种常见的酸、碱、盐物质,在实验室指导部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制成微课,并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气氛比预期的活跃,学生看到同伴验证的实验结果,学习热情高涨,关注度很高。最后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测验,毫无意外的,成绩优异。微课教学的尝试,笔者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坚信合理应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课堂。但微课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能解开所有的“锁”,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使命,它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的学习平台和课后温故知新的载体。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对微课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充分体现微课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同时对微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做好检查反馈,以便用好、用活、用实微课这件课堂辅助的利器。

作者:蔡建世 单位:晋江市高登中学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2]陆凯.从“微课”视域角度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2014,(8).

第五篇:初中化学中使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巧妙灵活地应用微课视频,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抽象的微现世界,微课具有更自现、生动的表现,易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对于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司提供更安全、效果更显著的实验素材问适度弥补学校实验教学的不足。微课虽然在化学教学中作用显著旦下能完全代{l李课堂教学,它只能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微课北学实验;教学应用

微课作为现代教育领域冈d刚兴起的一不幅了生事物,解放了我们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诸多束缚和限制,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而开展的主要以视频为呈现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短小精悍、主题性强烈、可循环播放、知识再现回顾、教学资源最大化等特点,近年来受到渴求教育变革的广大师生的热捧,微课的兴起和推广使我们学生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一不幅朽趋势。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应用微课辅助教学以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昔就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i炎几点不太成熟的感悟。

一、借助微课可以循环播放的功能,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再现以便巩固和理解

微课的出现弥补了过去化学课堂中的大而全且关注时间较长导致学生易分心的不足,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微课是围绕一个化学知识点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幽卜常明确、讲授的内容是一个片段,知识点可以涵盖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教法、学法等知识的讲解和展示,用精炼而简明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勤巴问题讲清楚,如有必要还可以再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便解惑和巩固。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恰有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鳄必这一新课的时候,制作了一节相关内容的微课指导学生课后浏览,本节课的难度和关键点在微课中反复再现、反复强调有利于学生突破难度,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微课的合理使用不仅适合于现代化学知识的传播,而且对于学生个体化学习、深度化学习化学知识都有很多的帮助。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复习过程中,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调节视知i播放的快慢,不太清楚的还可以反复回放再现,慢慢嘴嚼消化,对于一些在学习上接收较慢的学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借助微课丰富多彩的影像、图画和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新课导人采用叙事式、提问式、实验式等方式,用久了会感觉形式略显单一,这就要求我们要适时发生改变,微课的出现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问题。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J卿这.新课的时候,以前一直用实验的方法引入新课,实验现象明显且学生参与度高。1旦有三在的问题是实验准备时间较长,且演示时可能存在眼高f低的问题影响实验的效果。怎样解决这.问题呢?我尝试了一些方法但总感觉有缺憾,直到微课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首先我布置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仁氧化碳的带$lJ和研卿的微课视频,然后在观看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讨论,学生们积极讨论气氛热烈很多基础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解决,在学生们讨论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使基础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和延伸,这样就使教师省出了很多基础知识的讲解时间而着重点拨、解决学生的生成问题,从而使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课后教师又对微课中的难度和关键点进行了再强调、再编辑、再优化以有利于学生突破难度、巩固重点。教师借助微课丰富多彩的影像、图画和音乐并进行适当的再编辑、再优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借助微课的实验功能,可以弥补部分实验器材不足带来的影响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教学设施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学校化学实验的开展刚开始还基本能够完成,但随着仪器的老化、损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相关的部分实验就可能准以为继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可能有的教师会不以为然不矢叼;觉又回到了传统教学模式。但友部分教师没有被暂时的困难吓倒,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就尽量创造条件去完成,教师做有心人去制作、阵划敞视频进行实验演示,同样育断民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女匡皇交师引导学生学习水的净化这.新课的时候,我补充了“蒸馏”实验以利于学生了解蒸馏水是纯浮闷勿的知识。由于蒸馏瓶和冷凝管已不是实验室必配仪器,所以现在实验室已不能完成该实验。我使用了水的蒸馏实验微视频未让学生观察水的汽化和液化的全过程,同时也能深人了解蒸馏水是纯净物的相关知识。微视频的观看给学生的记忆非常深刻,更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也弥补了实验器材不足带来的影响。

四、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微课在使用时存在一些困惑和不足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微课是围绕一个知识点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微课内容非常精炼以便能够在三到五分钟内讲透、讲实,微课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呈现一个知识片段且对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设计,用精炼而简明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里把问题讲清说透,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最大化的答疑解惑,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帮助非常大,但由于微课是刚刚兴起的新的教学形式导致教师的制作和运用还不太成熟或昔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网上的微课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有相当一部分制作水平较低甚至是简单的重复,而制作比较出色的微课界面.般都不太友好导致该资源很难被我们教师再编辑、再优化来使用。短短几分钟的微课教师要把它制作得比较成功却下太容易,因为这需要教师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和一定的技术设备的辅助,因此短时间内微课的储备下足导致大面积的推广使用还有较大的难度,还需我们广大的化学教师不懈的努力和提高。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微课虽然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完全代{l李课堂教学,它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微课在教与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好地为化学教育教学服务未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需要我们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究。

作者:俞增荣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第六篇: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实施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深化了理解,活跃了思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学习情景;探究式学习;原则;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讲桌做实验,学生围着讲桌看实验,一直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教学,一种颠覆传统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使教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传道、解惑”失去当年耀眼的光环,不再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创建微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内,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我县新城初级中学是省教科院批准的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实验学校,笔者加入了这一课题研究。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为例,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微课内容选择

“燃烧的定义”和“着火点”是“燃烧和灭火”这节课重要的概念性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早已接触到了燃烧现象,学习氧气时又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蜡烛等物质的燃烧,但对燃烧的定义仍然模糊,对“着火点”的概念更是理解不够准确。如有的学生认为,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殊不知“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时所需的最低温度,这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制作了微视频,学生结合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课堂上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计微课

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的载体,是“翻转课堂”的信息源,是“翻转课堂”的灵魂。也可以说没有“微课”就不能实现“翻转课堂”的“翻转”。“微课”直接决定课前知识信息的传递,影响课内教学活动的设计,影响课内“翻转”的教学效果。可见,“微课”设计质量如何,决定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于是笔者根据九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微课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并在片头片尾中插入轻音乐。学习内容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流行元素,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环境。在知识讲解时,用微信聊天、明星对话的形式引出教学内容。这样的微课,学生愿看爱看,愿意反复观看,感觉到观看视频是一种享受。因此,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知识、新问题。笔者根据“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微视频内容包括:观察演示实验,寻找燃烧条件;提出猜想假设,探究燃烧条件;根据现象对比,归纳燃烧条件三个部分。前两者是事先录制剪辑好,插入到制作的PPT中,再用录频软件录制配音。并在微视屏中提出以下思考问题:(1)如何给燃烧下定义?(2)你认为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产生燃烧这种现象?(3)日常生活中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吗?

三、精心设计任务单

利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观看视频后,根据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和要求开展自主学习。这种前置学习不是简单地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就可以实现课内“翻转”,而是需要一份高质量的“自主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达成目标的可行性,也影响着课堂实现翻转的质量。“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的质量不仅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具有统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灵魂的作用。笔者在“自主学习任务单”达成目标栏中是这样设定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目标的:观看微视频、教材、学习资料,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从而理解“着火点”的概念;掌握“燃烧条件”实验探究的方法。这个“达成目标”的设计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清晰地知道该怎样做,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在“学习方法建议”栏中提出的建议是: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归纳整理相关知识。学习任务栏中设计了【任务一】:知识回顾,温故知新;【任务二】:知识梳理,明确要求;【任务三】:观看微课,巩固新知;【任务四】:自主检测,上传疑问。这一做法,使教师退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后台,前台让给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教师开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四、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的自主学习是“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自主学习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课堂学生知识内化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于是,笔者在教学的前两天将制作的微视频放到上海复兰科技提供的K6KT平台上,同时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回家利用电脑或父母的智能手机登陆观看,或到学校微机室登陆观看,并要求学生针对自主学习任务单提出的问题要仔细观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对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重复观看、深入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自主检测、进阶学习中的收获和疑问及时记录,并通过K6KT平台上学生账户反馈给教师,为教师二次备课和课内交流、讨论奠定基础。从学生对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自主检测客观题回答看,不少学生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初步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盲点和误区。从观看微视频提出的问题和进阶练习测试中反映的情况看,学生总体掌握情况良好。尤其是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判断正确率相对较高。但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对燃烧的定义仍然模糊,对“着火点”的概念更是理解不够。(2)不少学生虽然能记住或会背诵燃烧的定义和着火点等概念,却不能正确运用这些概念。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只有产生疑点或问题,才有思考、有创新。在K6KT平台上学生账户反馈给教师的信息统计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全班64位同学共反馈83个问题。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

五、课堂知识内化

由于学生课前是通过观看微视频和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而微视频所聚焦的是本节课中某一知识点,教学内容有限,知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缺乏完整性的认识。这就有必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防止知识碎片化。笔者首先对什么是燃烧、哪些是可燃物(视频展示:木头、石子、玻璃、酒精、棉布)、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是着火点、灭火的原理等概念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达到见木见林。接着提出:1、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吗?2、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只要有氧气,可燃物就能燃烧吗3、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让学生在课内进行自主探究,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于是笔者在给出燃烧会污染空气的结果后,问:“你能不能对微视频中燃烧条件实验的探究进行改进,避免白磷燃烧时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请每组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试管、烧杯、胶塞、热水、白磷、红磷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方案草图。”各个小组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画出了实验方案草图。每个小组派出两名代表到讲台展示实验方案草图并加以解释。全班同学经过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第3小组实验方案设计得最好。他们的实验方案是:用两只相同的大试管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塞紧胶塞,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实验方案确定后,各个小组进行实验,看到在热水里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充满试管,而在热水里试管中红磷没有任何变化。又问:“能不能只用一只大试管就让水中的白磷燃烧呢?”学习小组经讨论后得出方案:用大试管直接罩住水下的白磷即可。由于白磷遇热融化不容易罩住,造成实验的失败,若该实验操作不当,也可能会造成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为了安全,笔者做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看。为解决第二个问题,笔者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到蜡烛熄灭后白磷还能继续燃烧,说明锥形瓶中依然存在氧气。同时,蜡烛熄灭,白磷燃烧,也说明二者燃烧时需要的氧气浓度不同,并不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只要有氧气,可燃物就能燃烧。紧接着,追问学生:“以上两个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都需要氧气。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呢?请你用老师提供的镁条、酒精灯、二氧化碳等器材进行实验,观察一下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观察到,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从而证明,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以上三个问题分别通过小组自主探究、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及视频,加深了对燃烧定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翻转出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能力,翻转出学习中同学之间的同伴互助,翻转出师生之间更深入的交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被动者转变成学习的主宰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设计,制作微视频,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良好效果。

作者:谢天华 张振飞 单位:濉溪县第二中学 濉溪县新城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技术,2013,10

[3]夏建华,宫鹏飞.基于翻转课堂的科学探究典型型案例研究———以“探究钠燃烧实验中黑色产物的成因”为例[J].化学教学,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