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17 02:52:56

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分析

手术室护理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若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能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1]。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次主要对我院120例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6.03-2017.03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龄在31-69岁,平均年龄为(48.5±3.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有27例,年龄在30-70岁,平均年龄为(48.2±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没有差异性(P>0.05),可进行分析比较。1.2方法。观察组进行全程无缝隙护理,手术护理:患者入院后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检查,包括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划分手术室区域,严格管理手术器械以及药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未使用以及已使用的手术器械等,并采用明确的标识,医护人员尽量减少在手术室的走动,各个区域内设置隔离屏障且明显,确保无菌操作。护理流程为体位、给氧、通道、配血、置管、皮试、记录,若有休克现象要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心理护理:术前和患者及家属友好沟通,给其介绍手术的具体过程,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疼痛。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3观察指标。心理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情绪越差;详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以上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选用%表示,计量资料选用(x±s)表示,组间展开t或者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则P<0.05。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情况。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心绪不安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心绪不安6例,胸闷5例,头痛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相比有差异性(P<0.05)和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预后情况,因此,医院要加强手术室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往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但是随着患者对护理水平的提高,常规护理逐渐被全程无缝隙护理所取代。全程无缝隙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指的是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中的医院环境介绍、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监测、健康教育、专科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给患者提供系统化的护理服务。患者入院后给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护士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严格按照手术器械以及药品的使用标准进行使用[2],严格执行无菌环境操作,术前将手术器械和药品准备完全,尽量减少术中在手术室的走动,减少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术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指导,给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情况、手术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其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保证手术的的顺利。手术室患者常会因为手术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和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给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其内心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3],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本次主要对我院进行手术的12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相比有差异性(P<0.05)和统计学意义,说明手术室护理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变化,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明显,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性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匀,潘名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15):1836-1839.

[2]王晓玲.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5(8):136.

[3]黄吉慧.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16):33-34.

作者:张晓艳 单位:兴安盟人民医院中心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