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护理论文5篇

时间:2022-04-13 03:52:03

妇产科临床护理论文5篇

第一篇: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产科;米索前列醇;应用

1米索前列醇在妇科领域的使用

LeemanL和EspeyE[1](2005)在其所研究的著作中指出,将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共同使用来终止早期妊娠,可以缩短引产时间。WeingertnerAS等[2](2005)指出米非司酮中的药物成分能够与人体内部的孕激素竞争受体,胚胎在子宫内部的营养源泉被阻断,孕激素的能力逐渐降低,蜕膜坏死出血。蜕膜坏死出血会导致体内的黄体被溶解,在体内释放加速子宫收缩频率的内源性前列腺素。MelodyYH[3](2016)指出米非司酮可以降解宫颈胶原纤维,抑制体内胶原合成。AlexandraOK[4](2016)指出在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下,药效更加明显,有效地终止孕妇的早期妊娠,缩短流产的时间,同时也减少米索前列醇药物的使用,降低药物对身体的伤害和刺激。YayiS等[5](2013)指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合用,可以软化宫颈、扩张宫口,降低钳刮手术中所产生的机械损伤。vonHertzenH等[6](2009)指出在术前几小时采用此种方式来扩张宫口,避免了感染的现象,避免诱发患者子宫和阴道发炎。KristinaV等[7](2016)认为宫颈口的扩张为手术设备进入子宫内,扩展手术器械的使用空间,拓展主刀医生的视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TristanM[8](2009)指出,在生产的过程中,口服米非司酮,并在服药的2h后根据产妇妊娠月份和胎儿的计算体质量,将米索前列醇药物放置产妇的阴道中,药物经阴道吸收来提高产妇宫缩的频率和延长宫缩的时间,进而缩短产程。孙明玮[9](2015)指出此种联合用药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宫颈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裂伤的现象,也可以避免产妇生产时间过长,消耗大量的体力,影响术后休息和身体的快速康复。赵红霞[10](2016)也避免产妇在产后出现大出血的现象,最大限度地保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2米非司酮在紧急避孕方面的应用鞠红等

[11-12](2016)指出紧急避孕是指妇女在无避孕措施或者是在避孕失败的情况下,女性为了避免怀孕而通过口服药物的方式来延迟排卵期或者组织排卵的行为,进而干扰或者阻止精子在体内着床。张凤琳[13](2016)指出米非司酮中的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女性卵泡在子宫内发育,抑制女性的排卵,同时米非司酮药物的服用可以导致卵巢内的颗粒细胞凋亡,阻止胚胎在体内发育。王双[14](2015)指出,紧急避孕可以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避免意外妊娠给其身体带来伤害。在72h内口服25mg米非司酮,并在12h后重复服用1次,可以取得较好的避孕效果。张瑞红等[15](2016)将米非司酮的避孕效果与毓婷的避孕效果进行比较,在选取的260例年龄在22~28岁的研究对象中,观察组的130例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的方式来紧急避孕,对照组的患者在采用口服毓婷的方式来避孕,其观察效果显示服用米非司酮之后,观察组的患者成功避孕率为100%,对照组的患者避孕成功率为74.61%,有3例患者在服用毓婷之后怀孕。

3子宫肌瘤的治疗齐林君等

[16](2015)在文献中从症状体征、药物治疗、饮食保健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子宫肌瘤的成因、治疗和保养方式。顾静等(2012)在文中指出子宫肌瘤是35岁左右的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传统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不仅让患者绝经,并且会产生围绝经期综合征,部分手术患者也会产生冠心病、骨质疏松等老年常见病症。所以,采用药物的方式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引起了医学单位和医学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在多次医学实验之后向患者推广[17]。周冬香[18](2010)在推广的过程中,在早期和中期,逐渐取消手术的治疗方式,通过保守的药物治疗方式来解决患者的困扰。袁广宇等[19](2016)指出,子宫肌瘤的病程发展缓慢,早期、中期不明显,缺乏明显的症状对其进行有效的判断,只能在中后期,通过经血量、腹痛来判断,并通过B超检测将其确诊。陈冬云[20](2014)在文献中指出米非司酮与体内的孕酮体结合,导致患者体内的孕酮和雌二醇水平降低,患者排卵功能受到影响,在药物的作用下,患者停止排卵。张长伟等[21](2010)指出在抗雌激素的作用下,患者的子宫肌瘤不断缩小,瘤体周围的组织疏松,易于剥离手术的进行,可以在最小的刺激和伤害下将瘤体剥离。夏小兰[22](2015)其在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其所在医院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患者口服3个月米非司酮之后,通过B超对其进行检测,子宫肌瘤所效率高达52.83%。同时有6例患者其体内直径小于2cm的瘤体,在服药后消失。高红彥等[23](2016)指出,患者在服药期间定时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患者均正常,无明显副作用,以及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对身体其他部位的伤害。

4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女性在绝经前后,其体内的激素变化异常,这主要是由于该阶段的女性年龄较大,卵巢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衰退,进而出现无排卵性子宫出血的现象。江娜等[25](2010)也指出45~55岁的年龄为绝经期,妇女的内分泌变化异常,医护人员在对待此种疾病上,其治疗观点是帮助患者止血,在止血的基础之上进行治疗,进而帮助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绝经期。杨梅[26](2015)认为米非司酮的运用,并不是为了抵抗孕酮在子宫内部的作用,其对子宫、卵巢内部的其他器官都具有抑制的作用,阻滞子宫内膜的发育。白彩云等[27](2015)从大量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米非司酮的运用抑制了患者体内的卵泡发育,卵泡发育的速度同正常的受体相比,明显降低。吴佩蔚[28](2015)从排卵期来看,排卵期滞后于正常的生理周期。最重要的是此种药物的使用,抑制了体内FSH.LH的释放,体内的营养源不断降低,影响受体的发育。郑蔓嘉[29](2011)的文献中指出从彩超检测中可以看出,米非司酮的运用,降低了患者子宫动脉的血流量,减少对子宫的供血。冯慧珍等[30](2014)指出,对6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实验。对照组患者口服孕激素,孕激素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并且止血速度快,使用1个周期后,出血量减少的患者占90%。但服用孕激素的复发率较高,3个月后,有8例患者复发。从出血量来看,观察组占比为93.33%,不仅止血效果较好,而且经过1个月的治疗,有20例患者进入绝经期,并且药物对患者身体伤害较小。

5与甲氨蝶吟联合用于治疗异位妊娠

闵丽[31](2016)指出异位妊娠是妇科科室内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或者处理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消毒不到位的现象,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益敏辉等[32](2016)认为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会切除患者的输卵管,虽然治愈效果好,能够彻底治愈患者的异位妊娠,解决疾病对患者的困扰,但传统的手术方式需要打开腹腔,伤口切开较大,对腹腔、身体机能均具有较重的伤害。雷伟娜[33](2016)通过B超检测,早期发现孕妇出现异位妊娠的现象,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的保守治疗方式来治疗,成功率较高。张秋红[34](2016)口服药物的治疗方式与手术相比,避免了手术器械对患者腹腔、子宫的干扰和影响,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保留输卵管,易于二次妊娠。许雪梅[35](2013)指出,处于稳定时期的异位妊娠,医护人员将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合用,在保守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连续5d向患者体内注射甲氨蝶呤,口服500mg米非司酮,连续2d。通过观察78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失败率仅为6.41%。何静等[36](2014)指出,甲氨蝶呤是临床医学上常用的抗代谢药物之一,他与二氢叶酸中的还原酶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人体的DNA系统干扰较重,影响DNA的合成,同时体内的细胞在药物干扰的作用下,胚胎在体内停止发育。邵玉婷等[37](2016)认为现阶段注射甲氨蝶呤已经成为医学临床领域用来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方式,但从现阶段的治疗效果上来看,其失败率较高,不尽如人意。为了研究甲氨蝶呤在子宫异位上的治疗效果,韩雪华[38](2016)在工作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其失败率高达15%~25%。而将米非司酮应用在临床上,其具有蜕膜绒毛变形的功效,快速溶解体内黄体,导致胚囊不能通过吸收营养而成长,在体内坏死。王卫珍[39](2016)指出将两种药物合用,起到了双重阻断和保险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异位妊娠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减少了患者腹部疼痛、咳嗽等导致的胚胎在异位处破裂,保证了治愈的安全性和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

[40](2016)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阐述较为详细,引出了米非司酮使用的必要性。他在文中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在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改变,而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外界刺激和垂体分泌的过程中出现了紊乱现象。对于该种现象产生,运用米非司酮恰恰可以针对性解决问题。席玉勤[41](2016)指出从药理上来看,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具有抗增殖的作用,其使用之后,能够减少患者子宫内膜血管的生成,血管的降低就会相应的导致子宫内血流下降。缺少血液的滋润和营养的补给,子宫内膜螺旋动脉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萎缩,内膜逐渐变薄。陈海霞[42](2016)指出中国从1996年将米非司酮引入子宫内膜异位的治疗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医学研究人员的大量临床实验,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同时其在子宫体的面积逐渐降低。在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较低,不良和肝肾损伤小。

作者:李海英 邱建敏 高翔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

第二篇: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7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术期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应用围术期人性化护理,相较应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优化患者在围术期过程中的身体舒适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提升我国妇科手术治疗活动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手术室;临床应用

价值妇科疾病是成年育龄女性患者群体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能够给我国成年女性的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手术治疗方法是临床中针对妇科疾病患者开展治疗处置的重要手段,做好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针对收治的部分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了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7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为(36.3±3.0)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为(37.7±3.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其具体涉及的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前,护士要针对患者展开全面系统的心理护理支持,要结合妇科疾病手术患者在等候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以及紧张等负性情绪,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情绪干预,护士要逐步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活动实施力度,及时解答患者围绕手术治疗过程的各类疑问,纾解患者各类负性情绪。护士要通过与患者家属展开系统有效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基本信息,为患者制定实施系统化且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处置方案。护士要做好住院病房内部的环境氛围建设工作,保障患者获得良好的饮食和睡眠;(2)术中护理:在患者具体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护士要结合患者可能出现的紧张,以及恐惧等负性情绪,通过与患者展开轻松和缓的话题式交流沟通过程,分散患者的主观注意力,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在患者接受手术麻醉之前,护士要全面准备好麻醉环节过程中需要应用的各类药物和器械设备,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并为患者详细讲解术中注意事项。

1.3临床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比例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4.6±2.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84.1±2.5)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220,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92.21%(71/77),高于对照组患者80.52%(62/7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疾病,具备种类多样且临床症状表现复杂等特点,通常会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3]。手术治疗方法是临床中治疗妇科疾病的主要方法,对于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受疾病临床症状发展变化特征的影响,患者通常会在围术期过程中产生多种多样的负性情绪,给患者实际获取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4-6]。近年来,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科患者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引入运用,为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作出了重要贡献[7-9]。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针对收治的部分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了围术期人性化护理,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综上所述,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应用围术期人性化护理,相较应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优化患者在围术期过程中的身体舒适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提升我国妇科手术治疗活动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静琳 单位:吉林省延边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彭红,邓玉兰,雷丽敏.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288-289.

[2]许春鸿.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247-248.

[3]王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10):148,150.

[4]满亚男.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221-222.

[5]李卫萍.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中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404-405.

[6]朱立萍.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3):38,40.

[7]宋洁.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120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75,98.

[8]徐立新.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16-517.

[9]斯琴.浅析妇产科常见的护理问题及风险防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02-103.

第三篇: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物理治疗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总计8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胰岛素和物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再次缝合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物理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可以降低再次缝合的发生率等。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胰岛素

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女性,尤其孕期女性肥胖日益严重,在控制体重不足情况下,造成了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另外各种社会性因素影响下剖宫产率明显提高,在高频电刀广泛应用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问题日益严峻[1]。切口脂肪液化是脂肪细胞坏死,细胞内脂肪溢出,造成皮下液化,内部含有脂肪,并且伴有大量的巨细胞反应等,本质是无菌性炎症[2]。脂肪液化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总体来说医源性原因以及患者本身因素两方面都存在关系。通常情况下在术后4~7d,患者在没有自觉症状下有淡黄色渗液,挤压后渗液增多,并且能够发现漂浮的脂肪滴。我院采用胰岛素联合物理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显著,希望通过分析报道有利于妇产科切口脂肪液化问题的有效解决。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80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住院治疗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产科20例,妇科60例。包括单侧附件切除术2例,4例子宫全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6例子宫次全广泛性切除手术,48例子宫全切除。其中有贫血12例,肥胖10例,合并糖尿病12例。妇科手术中均应用电刀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分属、合并症等一般临床资料等进行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主要是进行常规处理,根据对术后的病情进行监控,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伤口挤压,并采用生理盐水等处理伤口分泌物,保证伤口辅料清洁。在渗液情况较好的情况下,切口部分愈合不良,可以采用延迟拆线,进行部分拆除。如果渗液较多,可以运用高渗盐水冲洗切口,在切口内放置高渗盐水纱布,并且做好缝合。另外结合病情发展,在考虑需要拆线时,根据肉芽组织重新生长后的情况进行再次缝合[3]。实验组在进行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入药物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是借助微波照射患者伤口,每天进行两次处理,每次30min。在药物治疗方面,在拆线后,用加入3u胰岛素后的50%葡萄糖液体冲洗伤口,直至伤口液化情况愈合为止[4]。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且记录两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具体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再次进行缝合处理的几率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需要在术后再次缝合发生情况以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对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指标等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脂肪液化患者治疗后都可以正常进行工作和生活,并且没有发生并发症。组间进行再次缝合对比,从对比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在实验组并没有发生再次缝合情况,而对照组中12例出现了再次缝合情况,再次缝合率30%,对两组的再次缝合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χ2=14.1176,P=0.0001,组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组间住院时间,伤口复合时间对比,以及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在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都短于对照组(t分别为3.948、3.939,P<0.05),两组指标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脂肪液化的原因如下:手术过程缝合过密造成血运不畅,在组织层次方面对合不佳,过松形成了死腔;手术时间过长造成了伤口暴露时间比较长,在切口保护方面不完善,粗暴地进行操作,过度的牵拉等造成了脂肪组织氧化分解反应;止血方面不彻底,造成渗血和血肿等。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如科学有效地选择应用电刀,最大限度减少电刀和脂肪组织接触时间,并且防止反复切割;活动性出血点应该运用钳压止血,防止电刀反复切割造成组织坏死等。术中拉钩动作不能过于粗暴,需要轻盈,更不能随意移动拉钩,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组织的压迫;缝合腹膜后应该通过皮下组织进行全层缝合,并且在缝合的过程中间隔适当,缝线松动容易造成皮下积液;密切观察,早期换药,适当挤压伤口,注意伤口渗液,对肥胖患者需要及时换药,挤压伤口,注意伤口渗液情况,对肥胖患者可以早期应用大黄芒硝等。从本次实验研究的内容看,一组患者进行药物及物理治疗可以加快切口愈合,避免拆线对患者造成再次伤害等。另外,积极冲洗伤口部位可以清除周围的坏死组织,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并且可以起到止血功效。在物理治疗方面选择微波照射,可以促进周围的细胞处于高渗状态,降低创面的渗出,加速患者的恢复,还可以利用照射起到杀菌和消炎以及促进组织愈合等作用。运用药物联合物理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采用药物联合物理疗法效果显著,不仅仅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还可以直接缩短患者住院以及伤口愈合时间,降低再次缝合的几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顿斯迪 李 娜 曲 默 秦立波 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妇产科 大庆油田总医院腔镜诊疗科

参考文献

[1]陈元.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妇产手术中的临床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1):9-10.

[2]黄娇彬.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1):82-83.

[3]王海翠.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88-89.

[4]李蓉.37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2):396-397

第四篇:补肾健脾法治疗妇产科WBC减少症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法治疗WBC减少症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门诊2014年3月~2015年12月分别在备孕期、怀孕期以及妇产科恶性肿瘤放、化疗后WBC减少症,采用补肾健脾法中药疗效观察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采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妇产科中WBC减少症,与西药相比,中药治疗作用平稳、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不易复发、致畸率低。结论:补肾健脾法可能提升WBC数目,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补肾健脾;WBC减少症;临床体会

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减少症是由不同病因所致的外周血液中WBC计数持续低于4×109/L为主,并伴有其他自觉症状的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尤其是多年来基层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各种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治疗的普遍开展,病毒感染,以及居住生活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导致本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应用西医治疗WBC减少症远期疗效不佳。近年来在产科领域WBC减少症被重视,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致使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是困扰妇科医生的难题,临床上处理颇为棘手。另外,孕期WBC减少症病例屡见不鲜,孕妇及其家属更倾向于中医药治疗。笔者以补肾健脾为主,治疗妇产科临床上WBC减少症收到较好的疗效。中医学无WBC减少症这一明确的概念,认为其并非独立的疾病,除WBC减少外,常见有头晕、乏力、心悸、四肢酸软、食欲减退、失眠多梦、易外感发热等一组症候群。根据本征的临床表现及WBC减少这一客观指标,可将其归于中医学中的虚劳、虚损及诸虚不足的范畴。在治疗上根据《内经》“虚则补之”“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本症治疗以补为主,中医学认为WBC减少的发生与脾、肾、心、肝有关,与脾、肾关系更为密切。本人体会:“脾为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滋养。“肾为后天之本”,主骨生髓,通过温肾壮阳添精益髓。“精血同源”,故论治宜脾肾双补。气血充盛、精髓饱满,往往能够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的增生和分化。可使WBC的生成增加,益气健脾类药物能调节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御病邪的能力,并可减少免疫性的WBC减少。

笔者自拟提升WBC的基础方为:淫羊藿12g、鸡血藤15g、女贞子15g、黄精15g、菟丝子12g、补骨脂12g、当归12g、炙黄芪30g、熟地12g、紫河车12g、虎杖15g、阿胶12g,水煎服。本方特点为脾肾双补,互助并茂。根据中医“久病必淤”的认识,适量佐以去瘀生新之中药。徐某,女,24岁,2014年3月5日初诊,平素体质虚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冬春季节尤甚,主要症状为咽喉肿痛、鼻塞、鼻流清涕、低烧。几乎每次服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连续三年冬季预防性肌注丙种球蛋白。现备孕,在行孕前检查时化验血象白细胞低于正常,持续服用利血生、维生素B4、肌苷治疗2个月,自诉近一个月来感疲倦乏力、头晕气短、失眠多梦、食欲减退、月经量少色淡。外院复查化验WBC无明显升高来诊。询问病史,两月前两次因外感发烧服用过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具体药物名称、剂量不详)。查体:面色萎黄,口干,少气懒言,爪甲脆薄,舌质淡红,舌体稍胖,有轻度齿痕,苔薄白,脉虚大无力,血象WBC3.1×109/L,HB142g/L,BPC210×109/L。中医辨证为气血两虚,治拟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处方:炙黄芪30g、太子参20g、黄精15g、当归15g、鸡血藤15g、茯苓15g、神曲15g、酸枣仁15g、阿胶(烊化)15g、远志12g。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自觉体力增强,睡眠好转,食欲增加,偶有腰困腰酸。处方:炙黄芪30g、女贞子15g、黄精15g、当归15g、补骨脂12g、虎杖15g、紫河车12g、阿胶(烊化)12g。再服7剂后复查WBC4.0×109/L.分类正常,自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嘱服用归脾丸及十全大补丸两周停药。半年内复查两次血常规正常。于2015年5月23日足月顺产一女婴,孕期多次产前检查血象正常,孕期顺利,无感冒。案析:此例初诊辨证为气血两虚,经益气健脾,养心安神,继以调补脾肾治疗后症状改善,使先后天互为滋生,精力充盈,预邪能力增强则病治愈。程某,女,62岁,绝经10年,初诊于2014年11月21日,因患宫颈癌Ⅲ期行术前联合放、化疗,28d前行第一程化疗,在化疗过程中,WBC降低至2.2×109/L.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mg肌注,2次/d,共2dWBC升至4.1×109/L,勉强维持至化疗结束。现按原方案拟行第二程化疗,入院查WBC计数2.9×109/L,再次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d,复查两次WBC3.0×109/L左右,被迫取消化疗方案。来诊时自诉周身怕冷、腰膝酸痛、耳鸣、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大便稀溏、下肢水肿、恶心干呕。望面色皓白,精神不振,牙齿松动,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养血活血,处方: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茯苓18g、生地20g、熟地20g、炙黄芪25g、补骨脂12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鸡血藤15g、丹参15g、当归12g、虎杖15g。嘱忌食生瓜、茼蒿、香蕉、螃蟹等寒凉损阳、生冷伤脾食品,推荐食用蜂王浆、大枣、香菇、牛羊肉、红皮花生等。服药7剂后复诊,自述怕冷、乏力及腰痛等症状均有所减轻,食欲增加,前方改炙甘草30g、加紫河车15g再服7剂,第二次复诊:上述症状明显改善,诉食后腹胀、嗳气。查WBC升至3.8×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76,淋巴细胞0.24。首方取生地加焦山楂10g、焦麦芽10g、焦神曲10g。继守此方7剂,WBC计数恢复正常,继续行第二疗程化疗,笔者追踪,后续行手术治疗。案析:此例患者年愈花甲,肾之精气渐衰,复被放、化疗所伤,而致原阳虚损,肾虚则脾土失于温煦,化源不足,终成脾肾两虚之症。故治疗重在以温补肾阳,益肾健脾,肾气充,精血旺,脾阳振,化源足,气血充,则WBC上升。张某,女,25岁,初诊于2015年12月12日,已孕5个月,早孕反应明显,孕12wk时产前检查血常规,WBC3.1×109/L,予以维生素K4、利血生等西药治疗一月余,今日复查WBC无明显升高,HB130g/L,BPC130×109/L,自感头晕目眩、疲乏无力、懒言、大便不实、努挣才下。查体:血压正常,面色萎黄,舌淡不华,苔薄,脉细软弦。中医辨证气虚血弱型,治拟益气养血。处方:当归补血汤加补中益气汤加减。当归10g、人参10g、白术10g、甘草6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炙黄芪15g。水煎服7剂,再诊:服药后头晕症状消失,乏力减轻,纳谷不香,手足心热,夜间尤甚,复查:WBC4.0×109/L,处方: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5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6g、甘草6g、焦山楂9g、焦神曲9g、生地10g、龟板10g,7剂,水煎服,1剂/d,7d复查血象WBC4.5×109/L,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孕期未复发。案析:此例初诊辨证:孕后气血两虚,经补益气血、健脾胃,补后天以资生血之源。嘱其孕期饮食清淡多样,富于营养,勿贪食肥甘厚腻及生冷,孕期顺利,多次查血常规正常,足月自然分娩。

作者:张玉红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魏店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艾麦花,虞辉,徐永前,等.补肾培元汤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1):18-19.

[2]郭良耀.健脾益肾冲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200例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药,1991,22(5):21.

[3]丁京生,杨金生.“扶正消症胶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11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6):11-13.

[4]李驰荣,朱羞阳.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10):636-638.

[5]吴萸.浅谈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3):139-140.

第五篇: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析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病室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8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0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对照组;435例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实施有效率等,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0%,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且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有效延长患者麻醉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妇产科麻醉;临床效果

妇产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临床接收治疗的患者情况相对特殊,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增加,提高妇产科患者临床治疗与医疗服务满意度,不仅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而且有利于医院医疗服务形象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麻醉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对手术治疗效果有着绝对影响,罗哌卡因作为临床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1]。本文将以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5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为例,对其临床治疗中所应用的麻醉方式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病室自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9岁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8.7)岁。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所采用的麻醉处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435例,患者年龄在19岁至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4±8.6)岁,体重在42至75kg之间,平均为(59.8±12.9)kg,实施子宫全切手术治疗患者109例,附件切除手术患者89例,剖宫产手术患者237例;对照组患者400例,患者年龄在19岁至54岁之间,平均为(34.3±8.2)岁,体重在43至75kg之间,平均为(60.2±12.4)kg,实施子宫全切手术治疗患者101例,附件切除手术患者73例,剖宫产手术患者2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以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处理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处理。麻醉实施前,首先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进行麻醉静脉通路建立,采用18号留置针对患者进行持续的乳酸钠林格液药物注射治疗。手术实施前,患者以左侧卧位配合,并以患者的L2-L3间隙作为穿刺点,实施蛛网膜下腔穿刺,以做好麻醉处理的准备工作。对照组患者以2ml浓度为1.0%的罗哌卡因与1ml的10%浓度葡萄糖溶液混合液作为麻醉注射药物,沿着患者的麻醉穿刺点,对患者实施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处理。患者麻醉处理过程中,药物注射速度控制在0.1ml/s左右,控制麻醉药物注射量在2.5ml。观察组患者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处理,麻醉实施前,首先以2ml的1.0%罗哌卡因与1ml的0.9%浓度氯化钠溶液混合液作为麻醉药物,通过所建立的麻醉实施通道,对患者进行蛛网膜下腔给药,麻醉过程中保持药物注射速度在0.1ml/s左右,控制麻醉药物的注射剂量为2.5ml。然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处理,让患者以平卧姿势做好准备后,通过针尖进行麻醉平面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在患者麻醉平面不足T6的情况下,进行6ml的1%浓度罗哌卡因注射,以确保患者麻醉平面达到测试所要求的T6。

1.3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实施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患者用药后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麻醉实施后患者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以进行效果评价[2]。其中,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以患者对麻醉镇痛的满意度以及患者麻醉部位肌松效果能否满足手术要求为标准,患者对麻醉镇痛效果满意且麻醉效果满足手术要求即表示麻醉有效。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为98.0%,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所示,为两组患者麻醉实施有效率对比。此外,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对照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且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用药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指标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和表3所示,为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麻醉起效时间对比结果。3讨论临床中,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麻醉药物,其化学结构以及药物特性与麻醉药物布比卡因比较相似,有临床研究显示,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应用中所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副作用影响明显比布比卡因小[3],并且罗哌卡因临床麻醉起效时间要比同为临床常用麻醉药物的利多卡因时间长很多。临床中,对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过程中,患者的肌松效果能否满足手术治疗的要求[4],是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的直接表现之一。通常情况下,患者肌松效果不佳,不能够满足手术治疗的需求,多是与麻醉药物的浓度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这种情况,多通过麻醉药物追加来确保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一般情况,采用浓度为1.0%的罗哌卡因进行患者麻醉实施中,以间隔追加相同浓度的麻醉药物方式,控制追加药物量在首次给药的1/3或者是1/2之间,能够产生较好的肌松效果[5]。此外,临床在对罗哌卡因的药理特性与麻醉效果研究中显示,罗哌卡因具有相对较小的脂溶性[6],在进行粗大并且具有神经鞘的A型纤维阻滞麻醉应用中,作用效果较小[7]。因此,临床中,采用硬膜外麻醉时,罗哌卡因具有较为突出的患者麻醉阻滞感觉与运动分离情况,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需要通过使用阿片类药物进行辅助应用,达到相应的麻醉效果[8]。上文中,在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35例患者手术麻醉方式及效果对比研究显示,采用重比重罗哌卡因与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的有效率基本相同,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而采用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要明显好于重比重罗哌卡因麻醉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也证实了等比重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在临床应用的作用效果更为突出。

总之,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应用的作用效果较为突出,不仅麻醉起效作用时间长且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洪月余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林艳艳,徐永清.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4,22(11):31-32.

[2]刘建.妇产科麻醉应用罗哌卡因与米咗安定复合芬太尼的有效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451-5454.

[3]马聪,胡利荣.罗哌卡因等比重液与重比重液用于产妇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5):139-143.

[4]章良,肖素华,何根华等.氯普鲁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556-558.

[5]彭洪,常俞,盛辉,任秋生等.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腹产孕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20):2014-2016.

[6]闫飞,王晓霞.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38-41.

[7]孙莉君,蒋平.相同剂量和浓度的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109-110.

[8]夏小萍,朱蓓蓓,梁樱,马正良等.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在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10):97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