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策略

时间:2022-12-13 03:20:18

研究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策略

一、知识整合的重要性

产品设计是一门集艺术、技术、科学文化、经济于一体的复杂的交叉性学科,学科的复杂性要求产品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改进、优化与创新,高校必须认识到学科知识整合的重要性。学科知识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对学科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摒弃无用的知识,将学科或课题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渗透、互补、强化等形式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谨性,以此出色完成教学目标或课程设计。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以人为本的“艺术”与“技术”交叉性人才,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或过于偏重“艺术”的层面,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也不能或过于偏重“技术”的层面。这就要求设计教育既要培养学生重视设计实践环节,更要培养学生的设计审美能力。产品设计实践环节涉及诸如了解材料、熟悉材料工艺、处理产品结构以及进行喷漆工艺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程序,而这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单就这点而言,学科知识整合对产品设计课程就具有重要性。在设计教育中,教师要针对具体课程性质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如,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大一学生的基础素描课程,任课教师可在开课前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既要体现出专业特点,又要与后期的专业课程形成良好过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是有必要的。

有的学校单独开设玩具设计、小家电产品设计等课程,专业教材的内容多数自成体系。但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细化再分的趋势使得学科知识的整合成为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这种情况要求教师在以课本为依托,讲授科目规定内容的同时,必须注重教学内容与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的整合。最近,在家具设计课堂上,笔者从家具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出发讲述具体产品,并分别从不同国家的家具设计历史、代表性设计师、设计作品等多角度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让设计理论讲解由枯燥变得有趣,使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也能从多个角度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多角度”是学科知识整合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多角度”的教学方式能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认知角度,去分析和理解知识。在2012国际工业设计IF概念设计比赛中,国内高校学生设计的“Balance”跷跷板,其灵感来源于童年体重不同的两个人无法一起玩跷跷板。

该学生利用了中学物理所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弥补了以往产品所存在的设计缺陷,获得了大赛第四名的好成绩。汽车、火车头的造型由20世纪早期的方正结构到现代圆润的造型,让空气动力学成了研究交通工具造型与速度问题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科学。产品设计的学科属性要求产品设计专业人才了解更多相关学科知识,专业教师须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创新设计思维方法,合理利用学科知识,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如,公共设施设计课程作为产品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交叉学科,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从本专业角度讲解知识点,也要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扩展知识。再如,笔者在材料工艺与制模这门课程中讲解塑料材质时,结合了服装材质和包装材料来讲解,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

产品设计专业学科综合性强,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具有多变性:不拘于本门课程单向知识的传授,而从多个专业角度剖析知识点,便于学生更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点。如,在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笔者并不只进行理论讲解,而是从不同国家角度,融合地理、历史等来谈设计,将人文、科学结合起来,因而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学习中度过。在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现实教学条件和教育体系下,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有效、更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内容,建构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并正确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尤为重要。

第一,提倡学科间的合作创新,最好是能拥有交叉学科项目。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能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学科间的合作创新有利于专业发展。当然,学校加大专业合作的相关投入是很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合理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从专业性质和实际教学条件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专业素材,广泛阅读并积极思考。主要从学习习惯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自控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并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

产品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其知识体系随着科技进步和学科相关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扩大,知识结构越来越复杂,涉及众多学科领域。产品设计专业知识结构的复杂性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的设计思维。笔者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多国内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对本研究领域的重视。

作者:李小丽单位: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