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视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探索

时间:2022-11-22 11:25:23

内控视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探索

摘要: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管理两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关联有利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在国家以及教育部的指导下,各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结合内部控制体系工作不断推进,极大地提升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实践结果表明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措施,希望有益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财政收支大幅度提升。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新时期构建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各级政府在国家的指导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促使投入的资金能够获取更多收益。教育是国之根本,属于各级政府的重要的支出之一,各级政府对于教育资金投入逐年上升。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也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高校财务管理更为科学合理。但是,由于高校对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研究、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目前高校绩效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必须要深入研究,采取措施。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是提升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预算绩效管理更为高效化、科学化。因此,必须要认识到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笔者对此分析总结如下。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一)两者具有相同的目标。优化资源配、降低财务风险、控制年度支出从而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目标。而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资产保管、内部风险审计等方式来实现其经营目标。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高校预算管理都以促进高校发展为最终目标,两者均保障了高校经营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通过一系列制度规则的确立来达到高校内部自我调整、约束、规划的目的。两者的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均能够提高高校的服务水平,完善内部管理质量。(二)两者均为全程化管理。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高校在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对于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全面性原则也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原则,其要求高校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内部控制,重视每个环节中的重点工作。两者均要求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管控,从而来达到预防风险的目的。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两者在实际的运行中均具备全程管理特征,均作用于高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将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落实到高校活动的每个细节中,具有全过程性。(三)两者相辅相成。高校内部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综合性,深入到高校活动的各个环节。预算绩效管理涉及高校的资金管理、资源配置,这也是高校内部控制的核心管理环节。可以说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条件,同时内部控制也是确保预算科学合理的重要前提。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守内部控制的要求来制定,同时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的开展也会对内部控制工作产生影响。可见,两者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转变认识不全面。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高校实际需求的转变,高校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发展变化。但是,在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转变认识不全面,并未及时调整工作方式。目前,仍有部分高校为将预算绩效管理从内部控制管理中脱离出来,有些单位则将内部控制以及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完全分离。两者均未正确认识到高校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有碍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行。除夕之外,还存在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后未及时评价的问题。由于预算管理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部分工作人员消极工作,未做好执行后的评价,不利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未完全反映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管理属于系统性的管理,对于高校各个层面都给出了规范化标准。在开展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应遵守内部控制规范。在国家的引导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对相关绩效指标做出了详细规定。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绩效管理指标并不具体,无法满足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例如,在对项目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时,高校根据相关的规定履行绩效管理办法开展工作虽然满足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但事实上并未进行风险预算绩效管理,导致绩效评价管理结果缺乏可靠性。(三)预算绩效管理风险防控力度较差。高校应根据内部控制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体系搭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有利于更加有效、全面的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分析总结近年来出现的风险事故,找出易出问题的工作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且完善风险评估体系,保障高校运营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行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根据单位内部具体制定的绩效目标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管,例如绩效数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同时,进一步评估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因素,增强高校风险防控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起风险防控体系,或者体系不完善,仅仅是应付国家要求,难以发挥各个流程风险防控的作用。(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我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这是阻碍了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因之一。例如,我国高校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时,还在使用人工打印资料、人工分析的方式,缺少信息化手段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人工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预算的决策、管理产生不良影响。除了缺乏信息化系统之外,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系统了解不足,操作困难也是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内控视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策略

(一)增加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培训力度。高校工作人员对于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不足是导致预算绩效管理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增加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储备,具备相应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强化高校管理层的领导能力,提高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第二,落实财政资金使用政策,引导工作人员认识到资金合理使用的重要意义。第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让工作人员意识到高校的良性运营离不开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此外,还要引导工作人员做好工作反思,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做出改变。(二)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防控意识。高校应总结分析历年来发生的风险事件,找出风险因素,完善风险防控体系,预防风险的发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认识,加强对各个流程工作的监督,采用信息化手段监管绩效数据以及绩效目标执行情况。(三)提升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各高校应引进信息化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分析,摒弃以往的人工打印、人工分析的方式,采用线上提交评价报告的方式,从而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四)完善内部控制视角下的绩效评价体系。院校应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评价指标,提升项目决策管理能力,保障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融入内部控制管理中。促使各高校绩效评价结果具有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参考性。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同内部控制管理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作用。内部控制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强化。因此,高校管理人员以及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将两者相结合,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更新观念、改变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思路,更好地完成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侯建云.内控层面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一些思考[J].会计师,2014(24):7-12.

[2]刘春英.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5(22):6-8.

[3]梁雯.内控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

[4]房常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3(6):59.

[5]郭慧峰.高等学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3,9(17):116-117.

[6]张海燕.高校预算支出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4,3(8):86-88.

作者:邓茵茵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