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

时间:2022-11-30 09:42:18

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

摘要:医疗器械是医院开展临床治疗的基础性设备,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保养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医院整体医护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医疗器械维修保养

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设备的变革创新奠定了基础。为提升医疗科学水平,我国各级医院均加大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资金投入。随着我国新一轮医疗改革工作的开展,临床诊疗工作对医疗器械设备的应用水平提出了一些较为严苛的要求。医疗器械的质量事关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医院的自身形象,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问题需要得到医院相关管理人员的重视。

1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现状

1.1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现状。临床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包括急诊抢救设备、常规设备和大型设备等多种设备。心电监护设备与理疗设备是常规设备的代表[1]。临床治疗方面常用的大型设备包含B超(注:以灰阶即亮度(Brightness)模式形式来诊断疾病的称“二维显示”,因亮度第一个英文字母是B,故称B超,又称二维超声或灰阶超声)和CT(Computed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多种设备。在高危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应用婴儿呼吸机、培养箱和宫腔镜等设备。在国内医疗设备生产能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医院现阶段使用的设备多以进口设备为主。某型号脑功能障碍治疗仪的部分性能指标,如运输和贮存条件:环境温度(-40~50)℃,相对湿度10%~80%,大气压力范围(500~1060)hPa。工作条件:环境温度(5~40)℃,相对湿度30%~85%,大气压力(860~1060)hPa,电源要求AC220V±10%,50Hz±2%,输入功率150V•A。该型脑功能障碍治疗仪分4个挡位(Ⅰ,Ⅱ,Ⅲ,Ⅳ),对应的振频分别为(0,2,5,10)Hz,振幅(脉冲幅度)分别为(0,10,16,27)V。从上述治疗仪的部分性能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可知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具有精密化的特点,在医疗设备采购领域,相关厂商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并不会对医疗设备所涉及到的技术进行完全交底。在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的困难性的影响下,医疗器械种类的增加与维修管理措施缺乏完善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方面,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的滞后性也是医疗企业使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效化、科学化的设备管理是医疗器械高效化利用的保障,注重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助于医疗器械自身耗损率的降低。现阶段部分医院在现代化医疗器械投入使用以后,并没有制定完备的设备管理体系。在医疗设备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设备维修工作呈现出混乱无序的问题[2]。1.2医疗器械的维修保养现状。维修保养意识的缺失、忽视维修人员培养与医疗器械维修技术缺乏有效更新的问题,是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的定期化、常态化有助于医疗器械的稳定运行。其在医疗器械运行状态与运行效果的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一些医院并未在特定周期内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在设备缺乏有效保养的情况下,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效率与使用寿命往往会低于预期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在管理方面,很多医院都存在忽视维修人员培养工作的问题,现阶段国内一些医院的设备维修人员多来自于其他行业,此类维修人员在维修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医院提供的学习空间与提升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对策

医疗器械是医院开展临床治疗的基础性设备。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实际情况,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2个方面:①科学化的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工作的实施,可以为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②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在延长医疗器械使用寿命的基础上,发挥出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的作用。在提升医院诊治水平的同时,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工作也可以发挥出促进医院自身社会效益提升的作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与科学化的医疗设备管理机制的构建,是现阶段提升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效率与维修保养效率的有效措施。2.1加强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医疗设备科学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让医疗器械在临床诊疗环节表现出较高的质量水平。科学化的管理措施的应用,也有助于医疗器械维护管理效率的提升。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掌握基础维修技术的基础上,相关人员也需要从医疗器械技术资料入手,完成器械信息档案的构建,以便为设备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①数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之间的协调;②行政管理与技术管理之间的协调;③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协调;④单一管理与系统管理的协调。2.2提升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器械维修人自身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重要因素。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临床医疗工作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之间的关系,医院需要构建一支由高素质人才组成的医疗器械维修团队。为了让医疗器械运维团队阵阵发挥出保障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医院在运维团队组建过程中,需要吸收一些具有崇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专业化技术人员。并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为临床医疗活动服务的工作意识。为保证维修人员的维修效率与维修质量,医院需要合理安排专业人员开展分工合作,并借助一些新兴技术手段,帮助维修人员提升维修质量。医院与医疗器械机构之间的技术交流活动也是促进维修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进步,很多现代化技术手段及应用方法应用在临床医疗活动之中。现代化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医疗器械的操作难度,为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医疗器械维修保养人员要在不断更新自身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继续教育学习,以适应新兴技术的发展变化。针对医疗器械在临床医疗诊断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医院管理方也要在注重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基础上,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在经费保证与培训时间方面,医院要让设备维护检修人员的经费保障和培训时间保障与医护人员培训工作相一致。2.3完善维修管理制度。维修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保障医疗器械临床应用效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在医疗器械未投入临床诊疗的情况下,医院医护人员需要对器械设备进行妥善保管,对此医院可以专门开辟用于器械设备保管的区域,并对设备存储区域的温度、湿度情况及光照、通风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如果器械设备存储区作人员不正确操作导致,由此可见,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对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十分重要。施工企业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缺少相应的安全意识,实际管理中缺乏对内部人员的管理,是导致起重机械出现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此外,随着建筑成本的逐渐上升,企业利润在不断下降,再加上相关管理单位对施工过程的不合理监督,施工单位经常出现的违规施工现象,影响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2]。

3大数据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构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分系统,该系统组成部分十分繁琐,具有有3个功能:①及时反映建筑企业不同情况下各种形式信息对决策工作提供的支持;②充分利用数学模型及以往的相关信息,对未来的信息进行预测;③有机结合不同管理层,制定出不同要求的报告,科学控制建筑企业的行为,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应用。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建立机械信息化安全管理信息数据框架,施工单位是框架的首要层面,监理单位是数据框架的第二层面,建设单位作为最后一个层面要对上两层框架中的数据尽心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中的效用[3]。3.2优化起重机械信息化管理界面。通过分析安全周期理论相关内容及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流程,可以将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系统划分为主界面、施工管理界面、监理单位界面、建设单位界面等。其中主界面中包含登录界面,监理单位界面主要负责统计及管理。(1)主界面。在与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及相关单位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登录界面进行设置,设定单位的使用权限,该权限的设定主要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3个层面。(2)施工管理界面。该界面的根本任务是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由施工单位将起重机械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录入到相应的界面中。其中,静态数据主要包括起重机械型号、资质审核、进场方式等;动态数据包括起重机械运行状态、维修、保养等信息。此外,该界面还包括工作人员的培训、技术交底等工作。(3)监理单位界面。对起重机械管理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实现施工单位对起重机械管理流程的规范,最终实现起重机械管理制度的完善[4]。(4)建设单位界面。采用后台统计功能,可以对任意标段、起重机械数量以及起重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审查起重机械各个阶段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3.3合理应用起重机械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目前,骨干管理系统办公模式已经在国家重点工程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可以将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系统作为单位正常运转的重要平台,将其与现有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连接在一起,确保在网络上安全运转,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在应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系统时,要严格控制中心数据库访问权,进行信息分级管理,根据项目对参建单位设置使用权限。此外,还可以在工程项目具体施工情况的基础上,扩充安全管理系统功能,满足日常维护及未来扩展的需求,系统还应该在结构上降低自身耦合度。总之,起重机械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工程施工实际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工程建设需求,体现出系统的扩展性能。

作者:林扬 单位:宁安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