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时间:2022-06-09 04:12:12

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下的物流企业系统

物流企业系统是一个以“社会—企业—资源”复合的开放系统,正是由于系统的开放性,才能使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以及信息交流产生负熵并抵消系统内部产生的正熵,以此保持系统有序的发展。物流企业在不断的运行发展过程中,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不断产生dis,导致系统无序发展;而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停与外部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产生des,使系统有序度增加。在不同的条件下,系统会面临如下三种不同的选择如表1所示,其中,ds=dis+des。通过判断系统总熵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处在耗散状态,有助于物流企业认识和调整企业的管理和组织形式,从而适应环境,提高竞争力。普利高津构建了揭示耗散结构演化过程的Brusse-lator模型,也叫三分子反应模型,用来反应模型中三个变量参与耗散结构的非线性反应过程。当时,物流企业处于非耗散结构状态;(1)当时,物流企业处于耗散结构与非耗散结构的临界状态;(2)当时,物流企业处于耗散结构状态;(3)表1系统与熵变关系因此,根据三分子模型得出的结论,当物流企业正熵与负熵的关系处于│B│-(1+A2)<0状态时,说明系统系统处于非耗散结构状态,此时系统运行处于无序与混乱状态,企业缺乏竞争力,并且逐渐走向衰落;反之,物流企业正熵和负熵达到│B│-(1+A2)>0时,物流企业系统处于耗散结构状态,此时系统的竞争力比较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成长状态,实现企业从低的结构状态向更高有序的状态转变。当│B│-(1+A2)=0时,物流企业系统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此时,企业的任何决策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因此,在构建物流企业竞争力熵指标体系并指标量化的基础上,依据三分子反应模型对物流企业耗散结构进行评判,进而针对性的指导物流企业发展优化。

二、物流企业竞争力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对物流企业耗散结构进行评判之前,需要建立物流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物流企业的正熵和负熵指标分别进行计算。因此,需要确定各自的可量化因子。为了准确计算物流企业的熵值,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采用理论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和专家咨询法对物流企业竞争能力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然后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已有的指标进一步进行筛选,最终建立以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体制文化、核心能力、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行业环境、竞争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包含25个指正熵和14个负熵的指标体系。

三、物流企业竞争力熵的实证研究

本文的研究数据以某物流企业为样本,针对该企业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147份,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实际收回问卷128份,有效问卷120份,问卷采用梯度打分法,分别有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等五个选项。根据已经建立的指标体系,这里m=14,n=5。计算出物流企业正负熵值及其权重。计算结果显示,该物流企业的正熵值为0.8321,负熵值为-1.4562,根据三分子模型│B│-(1-A2)=0.236≮0判定可知:该物流企业正熵较高、负熵较低,处于非耗散结构状态。根据计算结果,导致该物流企业非耗散结构的原因在于企业正熵偏大,其中,以企业组织机构与合作伙伴的协调度低为主要原因,说明该企业与合作企业的联系不够密切,存在较多短期合作。物流企业作为服务于其他产业的一种行业,处在供应链的核心位置,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度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其次,市场占有率低是本处于非耗散结构的又一个原因,作为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市场就是企业的动脉。另外,对市场的敏感度、流程的科学性以及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均不利于该企业的发展。该企业负熵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备,物流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协调和冲突现象,使得相关制度政策不能落到实处。其次,研发投入水平是导致负熵偏低的另一个原因,物流服务产品区别于工业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无法以外观形式展现,物流企业不能从功能上满足客户需求,就不能占领市场。从上述结论可以得出,该企业目前的竞争力是不够强大的,如果该企业不采取相关措施,那么系统的矛盾会逐渐增加。因此,该企业目前要采取的措施就是使计算结果中的正熵减小,负熵增大,需要企业对管理方法以及行为决策等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企业耗散结构话,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是将转译后的三分子反应模型用于物流企业耗散结的判断,从而判断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构建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量化评价,指出影响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为物流企业管理及优化提供决策支持。最后本文通过实例验证了通过基于三分子模型的物流企业耗散结构研究来分析物流企业竞争力现状以及确定企业的改进方向的研究的可行性。

作者:张小静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基于物流企业竞争力层次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物流需求资源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