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机制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时间:2022-05-08 08:15:16

物流企业机制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1扬州物流企业机制创新能力评价概述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无论是物流技术创新还是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都是推动物流企业发展,为企业带来商机与利润的重要因素,而制度创新更是促进物流创新机制形成的重要保证。新常态背景下扬州物流产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对扬州物流企业的机制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为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诊断方式,实现由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由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推进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升级步伐,提高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推动扬州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物流企业机制创新能力评价问题是多因素决策问题。本文依据物流机制创新的要素及扬州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三个方面对物流企业的机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主要评价要素如下。①创新投入能力:主要为物流企业在机制创新方面的人、财、物的投入,创新投入能力是实现机制创新的前提。②创新管理能力:主要是物流企业在机制创新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创新管理能力是实现机制创新的保障。③创新产出能力:主要是物流企业通过机制创新所取得的效果,创新产出能力是机制创新效果的体现。

2构建物流企业机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深入物流企业调研和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扬州物流企业机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三个一级指标和十六个二级指标构成(见表1)。创新投入能力指标包括专业人员比率(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学历以上人数占职工总数的比率)、研发与开发投入(年研发与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教育培训投入(员工教育培训费用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率)和设施设备投入(年新增设施设备占固定资产的比率)四项二级指标;创新管理能力指标包括企业家创新精神(企业家的素质与创新意识、管理人员职业与技术水平)、创新战略的可行性(创新战略的实用性)、创新决策的有效性(预见、发现市场机遇并付诸行动的反应速度和有效程度)、创新发展的持续性(知识、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备、更新及培训)、创新激励的保障性(对员工参与创新活动的奖励,晋升、规范与约束制度)、创新组织协调能力(企业内部组织参与创新活动的沟通、配合程度)和创新文化建设(企业内部形成鼓励和弘扬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七项二级指标;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物流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占全市物流营业收入的比率)、客户需求满足率(一年内客户需求得到满足的次数与客户总需求的次数的比率)、客户满意率(一年内物流企业向客户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没有得到抱怨的次数与物流企业提供服务总次数的比率)、设施设备利用率(一年内企业实际完成的业务量与设施设备所能提供的业务量的比率)和利润率增长率[(物流企业本年度利润率-上年度利润率)/上年度利润率]五项二级指标。

3评价实施

3.1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确定权系数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宜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的复杂问题。它把复杂问题中的各因素划分为互相联系的有序层使之条理化,根据对客观实际的模糊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的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重。为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其更有合理性,更符合客观实际并易于定量表示。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征询法建立判断矩阵,以及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后得到指标的层次总排序,见表2。3.2运用综合评判法评价物流企业的机制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综合评判法,通过扬州现代物流协会、在扬物流企业、高校物流专业的相关专家对被评价的物流企业下评语,对物流企业的机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3.2.1评价指标的取值设Wi为指标Ci相对目标层A的权重,Di为对物流企业关于指标Ci的评分,D为物流企业的综合得分,则物流企业绝对评价的综合评分公式为:D=Σ16i=1WiDi,对于Di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百分制或等级评分。对于定性指标可采用等级评分的评语集{优秀,良好,中等,一般,差}同时对应于评分集{1.0,0.8,0.6,0.4,0.2};对于定量指标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定量指标的100%参考值见表3,定量指标的实际百分比以此为参照计算出具体数值。3.2.2评价结果的界定根据被评价物流企业的综合得分D,对物流企业的机制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判,评判标准见表4。

4结论

运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判法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出扬州物流企业的机制创新能力,为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诊断方式,找到机制创新的薄弱环节。物流企业可以依据评价指标的得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物流机制创新,争取在技术、管理以及人才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以客户需求为起点,努力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从而有效推动和支撑扬州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伏小良 单位: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现代物流产业链创新模式与运行机制———基于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需求与现行模式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4(6):55-60.

[2]田宇,杨艳玲.基于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互动导向视角[J].科研管理,2016,37(2):116-123.

[3]李冠艺.互联网思维对电商物流再创新与传统物流转型———基于价值连接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8):171-175.

[4]孙丽丽.推进现代物流业建设法制创新研究———以太原市为例[J].经济问题,2016(7):81-84.

[5]刘崇献.“一带一路”物流建设障碍及其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16,409(1):84-87.

[6]杨立,黄涛珍.基于GEM与钻石模型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路径优化———以无锡市为例[J].学术论坛,2015,38(7):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