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问题及策略

时间:2022-04-22 09:24:00

物流业发展问题及策略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制造、贸易、信息等行业。在详细分析徐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找到徐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的具体对策,对整合和合理配置徐州市物流资源,保证和推进徐州市现代物流快速健康发展,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对进一步提高徐州市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推进经济走向国际化和市场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徐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徐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0.16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67.63亿元,同比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增长28%;其中工业投资820亿元,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半;商贸物流旅游业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增长17.8%。徐工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中能多晶硅产量达7500吨,跃居亚洲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19亿元、增长51.6%。我市经济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加,机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我市物流需求总量的不断扩大。

1.2现代物流业发展规模较大1.2.1物流企业数量增加较快。目前全市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达1019家(不含铁路物流企业),其中从事物流专业运输企业727家、从事仓储物流企业41家、从事专业物流企业185家、从事港口物流企业66家。1.2.2物流运能发展迅速。到2009年底,全市载货车辆达5.38万辆,其中重(中)型车辆2.39万辆、轻(微)型车辆2.89万辆;货船39艘,运力达到17万吨位。2009年全市实现货运总量29793万吨,其中铁路运输量2338万吨、公路运输量8343万吨、水运运输量10484万吨、管道运输量8678万吨。1.2.3仓储能力进一步加强。2009年,全市有仓库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平面仓库29万平方米,堆场21万平方米,油库8万立方米,冷库2万立方米。

1.3现代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高2009年我市货物周转量达1190亿吨公里,其中航空周转量238万吨公里、铁路周转量413亿吨公里、公路周转量79亿吨公里、水运周转量63亿吨公里、管道周转量438亿吨公里,主要物流业完成业务总价值量超过480亿元,在淮海经济区排位第一,可以看出徐州市物流服务能力已显著提高。1.4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2009年,全市物流企业完成增加值227.3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0.75%,占服务业生产总值比重为29.6%。以淮海医药物流等为代表的12家物流企业2009年完成营业收入56.43亿元,占全市物流企业营业收入的25.3%。全市物流业从业人数达到43.6万人,占全市总就业人数8.6%。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突出。

2.徐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

在徐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物流企业散、乱、小、差目前徐州有1000余家物流企业,90%的为小型的运输企业,能够称得上有规模的物流企业也就10家左右,整体上来看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物流方式落后,流转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传统物流比重大,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布局分散、功能单一,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而且分布比较分散,特别是三环路沿线随处可见小型物流企业,总体表现为散、乱、小、差。这也影响了徐州市的城市形象与市民生活环境。

2.2物流辐射范围小、能力弱从自然地理位置角度看,徐州市应该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枢纽,但从目前的物流状况看,其作用仅仅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性城市,而不是中心辐射型枢纽,并没有成为一些大型连锁企业与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区域性配送中心的首选之地。目前,全国50强物流企业无一家在徐设立区域总部。辐射淮海经济区的任务远未达到。物流辐射半径偏小,以周边150公里之内为主,物流配载货物以低档次、低价值产品为主,与临沂的电子、建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有较大差距。

2.3物流业的区域产业联动较差徐州市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1000余家,物流业呈现一片热闹景象。但是,在这些热闹背后,缺乏的是现代物流业与大型生产制造业的联动支撑,从目前徐州市及周边现有的工业布局和构成来看,生产制造业集聚效应支撑物流业发展的优势远远没有发挥,物流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局面还没形成。

3.发展徐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大力培育与引进重点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产业的聚集。大力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知名物流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物流产业聚集区。根据物流园区(中心)规划功能特点,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强(如海尔物流、中粮物流、中储运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徐州建设区域分拨中心,引进国际知名物流地产商,建设标准化仓储设施,为物流企业和货代企业提供运营设施条件。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徐州市现代物流发展重点联系企业”,重点扶持宏康物流等生产型物流企业、香山物流等仓储型物流企业、汽配城等市场型物流企业、淮海医药等连锁型物流企业、港务集团等节点枢纽型物流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市现代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大对分散的物流资源重组整合力度,组织受地理位置和交通管制制约的三环路等地近300家小散乱差物流企业及相关仓储设施向物流园区有序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