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思索

时间:2022-06-13 06:50:00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思索

1前言

自生态旅游的概念[1]提出以来,湿地一直出现在生态旅游研究中,但并未成为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2]。Christopoulou等[3]曾提出发展生态旅游首先应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因为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以及拥有最好的环境教育功能和社区参与功能。湿地生态旅游追求旅游经济与湿地保护的协调发展,逐渐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和湿地周边社区的关注。国外研究者认为,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还可对旅游者进行生动的环境教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西凉湖是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省的第五大湖,为典型的浅水草型通江湖泊,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其中多种水产品已列入国家农业部优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名录。但近20年来的过度渔业开发,多种野生鱼类面临枯竭,水生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生态环境面临压力,传统的经济开发模式严重影响了西凉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西凉湖为例,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开发潜力及规划方案进行了分析,以寻找最适合湖泊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方式和途径,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2旅游资源环境概况

西凉湖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境内,长江中游南岸,跨嘉鱼、赤壁、咸安市区交界处,界于114°00′—114°10′E、29°51′—30°01′N。西凉湖是湖北省的第五大湖泊,属长江中游浅水草型湖泊,现有水域面积80km2。西凉湖东侧距咸宁市中心城区8km,京珠高速、107国道均从湖区边缘通过,与湖北省境内公路相连接。西凉湖区现有鱼类57种、浮游动物68种、底栖动物19种。据资料记载证实,西凉湖有鸟类110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15种;植物资源主要包括浮游植物和高等水生植物;浮游藻类90种,其中以绿藻门最多,共43种;水生高等植物49种,隶属于29科[4]。在众多的动植物中,历史上有国家二级保护鱼类1种(胭脂鱼)、湖北省重点保护类鱼3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6种(黑鹳、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白鹤、丹顶鹤),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种(白额雁、大天鹅、灰鹤、鸳鸯)。西凉湖高等植物有70种[5],按植物生活类型分,湿生和水生植物39种、漂浮植物8种、浮叶植物9种、沉水植物14种。丰富的物种资源加上西凉湖是长江中游一个理化环境良好的中型浅水湖泊,其养殖条件优越。在西凉湖实施水生生物的保护,对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3.1评价指标

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需要选取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6-9]。本文以有关研究成果为参照,并结合本地实际共选取了20个指标(表1)。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构成。在所选指标中,将水环境质量列为重要指标,水域面积作为评价指标。湿地是敏感的资源环境,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生态安全性如何,监控措施的有效性与否被选作评价指标。在旅游价值中,物种珍稀度也是个重要的评判标准。Blangy和Wood的研究将资源的观赏价值作为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社区特点将影响人们对生态旅游、社会变化和对旅游业保护工作的态度。在当地社区中,区位和经济条件、人口素质和服务设施在EcotourismWorkingGroup、Pearce等的研究中也将其作为旅游业的发展背景。文化独特性将决定今后开发是否可作为依托的资源,社会开放程度将影响社区社会是否接受外来文化和游客。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当地执法力度是保障游客安全的因素,因此将其和社会开发程度一起列入评价指标。在旅游条件中,科普教育是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在旅游发展潜力中,旅游经济占当地比重和旅游发展潜力也是重要的指标。

3.2指标权重

表2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改进了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10],并结合专家经验确定各级指标权重。首先,根据各层次指标相互隶属关系,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然后,请专家对各层指标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在汇总各专家评判意见后,得到各层级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再通过矩阵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表2)。

3.3评价指标的聚合

本文所运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一个主要的技术问题是将单项指标合成为综合指标。单项指标及其权重只反映了湿地旅游资源质量的某一个方面,要了解湿地旅游资源的整体综合情况就必须将单项指标值进行综合。确定综合指数常用的数学方法有指数加和法、指数乘积法、指数加乘混合法等。本文拟选用加法模型对各评价系统的指标进行聚合:yj=Σnji=1wjixji。式中,yj为第j个子系统评价指标的综合值,wji为第j个子系统的第i个指标的权重,xji为第j个子系统的第i个指标的标准值。

3.4评价结果与分析

指标原始值的获得是根据20位专家、旅游管理者、社区居民、利益相关者采用1—10分制打分,1表示级别最低,10分表示级别最高。依次将得出的评价结果导入模型中计算,得到最后结果(表3)。从评价结果来看,西凉湖生态环境得分较高(8.03),说明西凉湖自然旅游资源质量好,可为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这主要得益于西凉湖宽广的水域和良好的水质,以及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相较而言,社区环境一般,得分为6.67。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较低,社会服务设施落后,但交通条件较好,可进入性好,加之地域文化特色,使社区环境总体上可满足旅游开发的要求。旅游开发得分最低(3.12),说明旅游发展尚处在刚起步的阶段。主要原因是旅游基础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几乎为空白,只有零散分布的码头和餐饮服务。但如果有外部资金投入建设,旅游发展潜力将很高。总体来看,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不高,为5.39分,旅游发展处在萌芽阶段,没有正式成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支持和外部资金的大力投入。

4旅游客源市场潜力

4.1市场预测模型

作为咸宁市最大的湖泊,西凉湖成为咸宁市独自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其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必然成为全市旅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凉湖湿地旅游市场依赖于咸宁市整体旅游客源市场,全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必然带动其发展,因此湖泊湿地生态旅游市场可根据所在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动态变化来进行预测。目前,旅游客源市场预测可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主要有引力模型、指数曲线模型、环境容量模型和经验期望值阶段增长模型等[11]。咸宁市旅游业目前仍属于新兴产业,具有初期阶段增长较缓、近期快速发展的特点,符合典型旅游地不同市场发展阶段增长率显著变化的规律。2009年前咸宁市客源数量呈直线变化,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计算得到平均年增长率为24.4%。2010年客源数达到1155.95万人,年际增长率高达61.5%。可以预见,随着旅游规划的完善、新项目的投入运营以及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2010年后咸宁市旅游市场已进入了一个腾飞期。但由于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此后将进入一个平稳期。因此,旅游客源市场的变化规律适应逻辑斯蒂方程:Nt=K1+ea-rt。式中,Nt为t时间客源人数,K为环境容量,r为增长率,t为时间,a为参数,其值取决于N0。环境容量K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11]:K日=A/B×D;K年=K日×T×C。式中,K日、K年分别为日环境容量和年环境容量,A为区域面积,B为人均指标(取0.1km2),D为日周转率(取2d),T为全年可旅游天数(取180d),C为游人系数(取0.6)。根据上述公式经过计算,得到咸宁市旅游环境容量为2131.704万人,最终得到咸宁市旅游客源市场预测模型为:Nt=2131.7041+e0.44554-0.615t。

4.2预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该公式计算2011年以后咸宁市各年旅游人数,见图1。由图1可见,2010年是咸宁市旅游市场腾飞的拐点,5年将达到一个新的拐点,2015年咸宁市客源市场人数为2051.71万人,此后将缓慢平稳增长。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根据咸宁市政府提出的“一江两湖”发展战略,目前西凉湖已纳入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为将来逐步成为部级自然保护区打下基础。由此看来,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西凉湖作为咸宁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共享咸宁市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客源市场,全市旅游客源市场的增长将会成为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未来的潜在客源。图1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5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规划

根据咸宁市政府提出的“保护‘南山北水’的自然生态格局,建成拥江抱湖、城林相间、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城市”的区域定位,西凉湖作为湿地生态旅游在整个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凸显出来。根据西凉湖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周边自然景观结构和土地利用状况,本研究制定了以下发展规划方案。

5.1旅游项目设计

生态渔业观光旅游:生态渔业主要有水生生态模式(鱼—莲藕—水禽)、畜—沼—渔模式(猪—沼—鱼)、特种养殖(包括精养鱼池,品种有甲鱼、乌龟、虾、蟹、野鸭)等。西凉湖湖区周边是低丘岗地,把果林蔬菜种植、家禽家畜养殖与渔业相综合发展生态渔业具有天然优势。渔业观光旅游是观光农业的一种,把渔业生产和捕捞过程作为一种观赏物进行利用和开发。我国渔业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江中游水产资源丰富、渔业发达,通过建设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并提供对外旅游观光服务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观光渔业辅以游览路线与憩息亭,可形成别具风格的观光旅游产品系列,通过规划和合理安排形成规模,必然吸引大量城市居民前来参观游览。休闲渔业—休闲乡居:休闲渔业是渔业的一种新形式,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实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同时,休闲渔业也是一项新兴的旅游资源。通过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有助于渔业产业的扩展、渔民收入的提高、渔区经济的繁荣,对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垂钓爱好者大部分是经济较宽裕的人士,他们对垂钓的钟爱而不计成本,在享受垂钓过程中愿意花钱买快乐。休闲垂钓主要花费包括渔获物支付费、水路运输费、住宿费、生活消费、渔获物加工费等。即休闲垂钓需要多种服务,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休闲垂钓一旦形成规模,每一项服务都会带来大量工作岗位,渔民收入将大大提高。除了垂钓还有休闲居住、渔家生活体验。这部分群体不仅是观赏者,也是参与者,他们关注整个湖区包括水域和周边的林地、农田、果园和村舍。因此,他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驻留时间长、消费较高,但人数相对要少。如按5000人/a、人均消费5000元计算,可带来2500万元的效益。把渔业生产从过去单纯的产品生产(养殖与捕捞)与旅游、度假、游钓、观光、美食结合起来,对振兴渔区经济,引导渔民致富,美化渔村自然环境,减少天然水域中资源捕捞的压力,促进城乡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水产展销—水产品鲜: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原生态和绿色食品需求的增长,野生鱼类和虾蟹贝类已成为城市居民喜爱的食物。西凉湖水产品品质优良、种类丰富,其中鳜鱼和黄颡鱼已列入国家农业部优质水产品保护名录。选择交通便利的湖区乡镇作为水产品展销区和餐饮服务区,每年定期(10月份)举办水产品品鲜节推动水产品销售,坚持多年就可形成品牌效应。同时,通过对特色水产品进行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即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运输一条龙服务的产业链,将带来永久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教学—科普教育:在湖区选择适当的自然景观地点,设计湖泊湿地科学考察路线,为候鸟常规统计、水生生态学和水禽环志科学研究提供便利。同时,建设两座观测保护站,为水生生物专业科技人员的学术会议和实地考察,有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习与科研提供必备的场所。此外,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在湖区可观赏到几十种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候鸟的周期性迁徙为观鸟活动提供了固定的时空。可通过建设沿湖嘹望台(塔)、草洲观赏平台,辅以高倍望远镜吸引大批鸟类摄影爱好者来拍摄和欣赏鸟类飞行、取食、起舞、嬉戏等有趣的生活习性场景。

5.2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区划

根据西凉湖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特征,在原有自然保护区功能规划的基础上,本研究制定了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规划,规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湖岸生态旅游区4类功能区。其中,湖岸生态旅游区又制定了4类小区,主要包括生态渔业观光区、水产品品鲜商业区、湖岸休闲居住区、休闲垂钓区和科普教育区(图2)。图2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区划所有功能区的面积分别为:湖岸区2330hm2、核心区2000hm2、缓冲区1800hm2、实验区4059hm2。其中,核心区作为保护区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进行任何人类活动;缓冲区作为过渡区,生态环境较敏感,开发利用价值较小;生态旅游开发主要集中在实验区和湖岸区。在实验区可利用来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活动,以生态渔业养殖和观光旅游为主,通过修建码头和渔港,让游客坐船观赏西凉湖的美景和鸟类。此外,当地还可以开发众多水上游乐项目。在湖岸区主要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建立水产品鲜区、休闲垂钓区、休闲居住区、科普教育区等生态旅游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法,在旅游规划部门的指导下实施合理建设。

6讨论

西凉湖具有独特的湿地风景资源,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区位条件,具有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虽然目前西凉湖尚处于待开发阶段,但随着咸宁市作为旅游城市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西凉湖在区域旅游业中的地位已经引起了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关注。西凉湖作为典型的通江滨江湖泊,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是其必然选择,也是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佳途径。西凉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将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并带来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由此看来,本研究对于同类型滨江湖泊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