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时间:2022-10-14 03:15:43

简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建筑工程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正因如此,人们对建筑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相关人员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要严格把控建筑的安全性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本文就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希望能给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管理;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深入,建筑行业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事故和安全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施工的单位就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同时也应该将现代化的施工方法应用到施工管理中,采取一系列的手段使建筑施工更加安全。

1安全管理控制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整个过程所消耗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也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在整个过程中都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稍有疏忽就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更好的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从而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形势,建筑施工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能做好安全质量管理,那么也不利于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的建设。此外,我国也非常重视建筑工程的安全,当前已经颁布了很多法律来对质量进行管理。总而言之,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安全管理,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理念和方式。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主要是由行政执法、企业管理、职工遵守和群众监督来发挥作用的。政府和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方法都是比较宏观的,然而在企业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微观的管理,这样也就造成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2.1建筑工程质量的问题。当前,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大多只重视工程的快慢,有时就不能很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承包单位也不能很好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的环境比较混乱,不利于施工的进展。不仅如此,一些施工的承包单位大多使用的是农民工,而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水平不能够更好地保障施工的质量。同时,这些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工作的交接,也不利于接下来的施工。2.2管理人员的缺失。当前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时,大多只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对建筑物工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所制定的管理政策漏洞和问题也比较多,管理人员大多以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主,对安全口号只是空喊,不能真正的落实相关的政策。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科学,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些工程的监督单位大多只注重施工的质量和速度,并未把安全监管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就导致这方面的内容缺失。

3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

3.1施工环境因素。由于建筑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就导致了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在露天、高空以及交叉的环境下作业。而建筑工程也是比较庞大的工程,建筑周期比较长,同时又是在空旷的露天场地作业。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很难对施工环境进行更好的管理,安全的管理就更加难以实现。这也就导致了建筑施工环境比较恶劣,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近几年,许多重大的施工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环境所引起的。3.2施工技术的因素。在整个工程中,也离不开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引用,如果不能保证技术的可行性,也不能很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但是,目前监管单位的人员不能很好的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容易使施工现场的环境存在大量隐患。比如说工人在进行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的时候,如果没有系上安全带,边上的防护再不牢固,很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除此之外,在高空进行作业的时候,相关的仪器随手往地上扔,极大的威胁了下方的工作人员。同时,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的速度,进行大规模的施工,工作人员连续作业,容易导致工作人员的疲惫,在工作时就容易出现失误。3.3质量监理立法层次不全面。当前有很多企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要求不够明确,相关的负责人的操作意识也比较淡薄。尤其是当前我国处于新的发展时期,一些机制建立还不够完全,容易造成质量监管的随意性。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也容易导致监管信息的不完全,信息的不流通,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对接。

4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的措施

4.1加强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立起更加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这样也能很好的为管理创造市场的条件,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使企业能够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可以将财产权进行确认。同时,也可以很好的将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和联合,建立奖惩机制,更好地实现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资源优化,这样做也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兴趣,为他们在生产的时候提供动力。4.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要想更好的控制工程的质量,也应该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工艺,使施工的技术更好,更高。但是在进行技术应用的时候,也应该使操作严格按照工业流程和标准,不断提高和完善施工的技术和水平。管理在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的项目也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方的责任。在施工的时候,严格控制各方的工作质量。同时,相关人员也应该根据施工队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使建筑建设的速度更好、质量更优。而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目标制定、目标展开、目标实现这三方面。首先,应该在施工前夕,依据施工的特点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进行每个小目标的分解和落实。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完成一个个小目标,从而可以使整个工程的质量都能被把控。工作人员对于推动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时也就要求相关的施工单位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而能够很好的凝结工作人员的力量。除此之外,也要制定严格的管理体制来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4.3施工安全管理。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就需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的上级部门应该颁布相关的文件,将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每一部分落实到明确的部门和个人,如果出现事故,要按照责任制度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除此之外,也可以建立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好的人员奖励。此外,施工管理工作也离不开日常的每一部分。这时也就需要企业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要尽量保证施工环境的有序性,使整个安全生产能够正常运行。管理人员也应该加大每天的监督和审查力度,对于违章作业以及违法现象进行严厉的处罚。最后,企业也应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重大事故应急制度,尽量控制和降低事故的危害。因此,在日常施工的时候就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尽量减少事故和安全隐患产生。同时,相关的人员也应该具备应急的能力,如果出现问题能够做到及时和快速的解决相应的问题。4.4完善法律法规。企业在正式施工前,应该与相关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签订有效且严密的合同,并且明确监管人员在工程过程中的责任。由于工程监督单位作为社会的服务机构,就有着公开、公正和透明的特点,这也就要求如果监管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及时、不到位,企业可以对其采取法律保护,给予他们相应的处罚,同时也可以要求他们进行赔偿。4.5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离不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努力。这也就要求企业要加强监管人员的素质,制定更加完善且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将安全管理的资料进行修整和完善,规范安全监督的行为,更好的使监管单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应该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只有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得到提高,才能使他们在工作时既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安全。企业应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如果发生意外也能够做出正确的应急反应,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4.6监管人员要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要想更好的保障施工的安全,也离不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这也就要求监管人员应该树立明确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制度以及规定进行工作。如果发现建筑施工的现场出现违规作业、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并且对这种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和惩罚。同时,监管人员在进行方案审批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防风险意识,严密认真的审阅相关的规定,避免出现漏洞以及失误。同时,监管人员也应该注意到细节的问题,尤其是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细节,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4.7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应该保障建筑施工的现场能够有序进行。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管,严格把握安全作业的工作,不仅保障施工的质量,也要保障施工的安全。这时相关人员就应该做好施工现场环境的整理,将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摆放,避免材料的污染。同时,也应该在现场进行工作的细化,将工作落实到小的团队和个人,加强每一个人的责任意识。

5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就造成了建筑工程本身的危险性,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危害到工人的安全。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应当重视对其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工人以及现场环境的管理,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同时也应该规范和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整个施工流程的管控,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冯小光.浅谈建筑施工相关安全管理控制措施[J].居舍,2019(17):162.

作者:马丹丹 单位:长治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