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机关绩效管理困境破解之道

时间:2022-05-05 09:57:30

税务机关绩效管理困境破解之道

【摘要】绩效管理是新时期政府公共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助推器。2014年,全国税务系统率先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落地实施上遇到了很多挑战。文章探讨了税务绩效管理的本质,分析了基层税务机关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诸如指标设置不合理、过程管理不科学等绩效管理失控问题,激励手段单一、结果运用受限等激励动力不足问题,指出了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抓好控制和激励。最后基于控制和激励视角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激励;困境

绩效管理最早运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科学的绩效管理在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的思想,英国和美国率先在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其影响下,政府绩效管理在其他国家得到广泛运用。随着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我国政府的管理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得到重视[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税务机关承担着国家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运行、调节国民收入、发挥宏观调控等重要职能,其绩效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绩效。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开始探索全国税务系统的绩效管理模式,7月1日起,绩效管理在全国税务系统全面展开。基层税务机关是税务工作的具体落实者,是连接国家税收体制和纳税人的纽带,对其实行绩效管理意义深远。从实施过程来看,基层税务机关在绩效管理推行过程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分析基层税务机关在执行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税务系统加快绩效管理推进速度,提升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税务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

自20世纪70年代起,绩效管理体系在西方经济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绩效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泛,绩效管理的概念和理论也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解释。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手段,它包括绩效计划(Plan)、绩效实施与辅导(Do)、绩效考核(Check)、绩效改进(Action)四个方面,形成PDCA循环系统。从经济学角度看,绩效与薪酬是组织和员工之间对等的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薪酬是组织对员工的承诺。当员工完成其绩效承诺时,组织就以相应的薪酬实现其对员工的承诺,这种关系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中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2]。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管理体现了责任分工,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角色和工作职责,而组织成员的管理层级划分和相互协作构成了组织工作的有机统一。从本质上讲,绩效管理就是一个过程管理,是一个持续沟通、反馈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人行为和结果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过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持续提升组织绩效。税务绩效管理,是结合税务工作的特点,运用绩效管理的相关原理和方法,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对各级税务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税务管理过程中的业绩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建立科学的绩效反馈机制,提升税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税务绩效管理是一个组织动态运行完整的各管理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系统,涵盖了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包括税收执法、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等外部行为和勤政、廉政、工作效率、创新意识等内部管理各方面的指标要求。通过绩效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达到创新模式、提高税收征管和服务质效的目的。

二、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之困境

(一)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过程失控

按照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环节可大致分为绩效指标制定———指标分解(定责)———绩效申报与过程监控———业绩评价和反馈四个环节。绩效指标制定是绩效工作的起始,指标具有指明中心工作方向、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要求的作用。业绩评价和反馈是绩效管理的终端,通过对绩效落实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完善与优化,孕育和启发下一轮绩效管理目标计划。从起始到终端流程的管理被统称为绩效控制,也是对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动态控制。绩效管理控制能效的发挥是影响绩效实施效果的核心因素,贯穿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目前,在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落实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阻力和困难,究其原因多是在绩效控制方面出了问题。1.绩效指标制定不合理绩效评估指标是政府有效实施绩效管理的标准,也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4],对绩效管理起引领作用。目前,很多基层税务部门借全国推行全面绩效管理的契机,旨在以绩效管理4.0版系统为载体,以持续推进绩效管理为抓手,通过发挥绩效指标的引领作用,让绩效管理成为改进工作流程、促进部门合作、提升税收治理能力、推进税收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工具。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图省事,照搬照抄上级单位绩效指标,与实际情况脱节,或是过于“神化”绩效考核的作用,给绩效指标无限加码,追求“大而全”,面面俱到,使得指标重点不突出,不但造成指标缺乏导向性和引领性及重复考核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原本的工作效率,最终导致考核难以落地。2.绩效管理过于被动绩效管理是一个上下级双向沟通互动、持续调整的动态过程。而目前在基层税务部门绩效管理中,绩效指标基本上一年制定一次,过程中几乎不做任何调整。税务系统垂直管理模式对确保中心大局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开展绩效管理的实际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绩效管理“指令化”的现象,基层税务机关对于本单位绩效指标制定、计划调整、绩效分析、结果反馈等过程都只能被动接受上级部门的安排,使绩效变成一个自上而下传达工作指令的工具,不利于绩效作用的发挥。3.绩效评价过程不科学由于经验导向以及不同管理者之间的水平差异,有时基层税务部门在对内设机构和干部职工进行绩效评价时会出现偏差,导致被评价对象对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打了问号。在绩效评价时,时常出现两种现象:一是考核主体单一。在基层税务机关存在一言独大的现象,领导意见大于客观事实,绩效结果常为单位领导班子研究讨论得出或者由领导直接“拍板”,而不是从绩效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数据分析研判的客观事实得出。二是重结果轻过程,以某县税源管理分局为例,由于工作考评的要求基本为数据指标考核,可能会使得这些部门过于看重考核结果,只注重税款的入库目标、预缴率等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了对风险管控的过程。重结果轻过程可能还会造成科室、分局之间发生扯皮和推诿的状况,容易偏离绩效管理的相关原则要求,也无法达到实行绩效管理的目的。

(二)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激励乏力

美国学者格里芬认为,个体绩效一般由激励、能力和环境(有资源用于完成工作)三项因素决定。能力和资源的缺失,可以通过培训、调整配置等方式予以解决。而激励,则是把员工内心的成就欲、责任感充分激发出来,让他们按照组织需要的方式积极、创造性地运用资源和能力,最大化地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并使个人的需要得以满足,成为未来工作的动力。因此,绩效开展的关键是研究组织和个人的需要,通过绩效激励让职工干部更愿意把工作干好。但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激励不足问题。1.绩效动力认知差异,绩效推行受阻在企业中,绩效管理强调个人付出与回报匹配,有些甚至把“绩效制胜”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认可、个人发展、薪金待遇均与绩效挂钩,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而税务部门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推行绩效管理时更为强调工作需要、责任担当,对组织以及个人实施绩效带来的益处宣传力度不足,有时甚至只谈考核,不谈激励,由此导致部分干部职工对绩效的认识存在偏差,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程度较低,影响绩效工作顺利推行。2.绩效结果运用局限,削弱绩效公信力绩效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其中,绩效考核结果是改进工作的“校对尺”,是完成工作的“风向标”。当前,全国税务机关系统从上至下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致力于将绩效管理打造成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而基层税务部门在年终考评、晋升、评先评优时,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体现不明显,考核的结果被束之高阁。与此同时,绩效实施考核结果很少向被考核对象反馈,被评估对象对自己的绩效是否得到认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都不知晓,精神层面渴望关注和认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干部职工对绩效管理是否“有用”产生了质疑。3.激励手段单一,奖惩机制功能弱化对于基层税务部门来说,绝大部分是科员及以下级别的基层公务员,税务系统垂直管理的性质决定了基层公务员跨部门流动性小,晋升空间有限。同时,公务员的工资薪金严格按照国家人事制度发放,用于激励的可操作空间较小,绩效考核结果很难与物质回报挂钩,造成基层公务员缺乏上进的动力。此外,其他激励手段运用也十分不足。在部分基层税务部门,大多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造成奖与不奖差别不大,奖励力度不足,奖励基本平均发放或“轮流坐庄”,从而导致税务人员奖励疲劳,这严重削弱了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基层税务部门对税务人员的优良表现奖励非常少,且因更多地强调责任,往往造成只惩罚不奖励,甚至出现干得越多出错风险越大,承担不良后果可能性越大的现象。在这种体制下会使税务人员对奖惩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失去信任和信心,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逐渐被磨灭。

三、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困境破解之道

(一)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失控之解

1.科学设定指标,指明目标方向(1)组织绩效指标设定遵循“四结合一调动”一是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在制定组织绩效考核指标时,应遵循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的原则,在设置具体指标的时候还要体现SMART原则。定量指标以结果为导向,得出的评价结果公正直观;定性指标以行为为导向,一般通过考评部门评价得出。在为指标定义评价标准的同时尽量避免重复设计,控制评估的主观因素,最大程度减少主观因素影响。二是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绩效指标是完成工作和持续提升的“指挥棒”,在设置具体指标时,可融合目标管理(MBO)、平衡计分卡(BSC)和关键业绩指标(KPI)三种方法,取三者之长,避三者之短,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首先,根据目标管理将税务机关的总目标进行层次分解,最终分解到个人层面。然后,运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分解细化指标。最后,提取关键业绩指标。与此同时,不但要关注目标结果,更要关注工作实施过程。尽量避免年底的“一揽子”考核,防止基层税务机关在追求高效完成目标的同时,滋生执法风险,也要避免仅凭结果论英雄,忽视工作努力和改进的过程。三是质量考核和数量考核相结合。考评标准的描述要兼顾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数量,既要避免有数量没质量,又要避免重质量轻数量。在质量上,应从基层税务机关的战略目标或岗位重要职责或阶段性重点任务中提取关键业绩指标,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在数量上,指标选取要“少而精”,一般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不超过八个。四是个性指标和共性指标相结合。在国家税务总局4.0版绩效指标的前提下,基层税务部门要根据自身的管理现状,结合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岗位的特性,探索适应本单位的个性指标,从而使绩效考评符合本单位实情,具有本单位特色。五是充分调动部门和个人参与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让绩效指标成为共同目标与愿景。例如,某县地税局在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通过让管理分局之间互提工作要求,让行政股室代表县局提出共性指标,让员工参与到绩效指标制定工作中,有效避免了在后期多部门协作和个人完成工作中推诿扯皮、被动拖沓的情况。(2)个人绩效指标设置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现代绩效管理建立在完善的岗责体系和明晰的职务定位基础上,因此在推行绩效管理前,必须对职位进行工作分析,对组织职能层层分解,按照工作岗位间协调配合原则,从工作全局和全过程出发,研究所有工作岗位是否实现有机配合。通过岗责体系设置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承担,每项工作任务都落实到人。二是必须突出岗位职责。在税务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不尽相同,既有涵盖纪律监察、党风廉政、工作效能、行政管理等共性指标,又有涵盖部门主要职责、年度重点工作、跨部门协作要求等个性指标;既有业务指标,也有政务指标、党务指标。在设置考核指标时,要突出岗位特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促进工作的高效完成。例如,某县地税结合县局实际,制定了《某县地方税务局2016年绩效指标》,其中,共性指标9条,个性指标31条,指标内容涵盖工作督办、行政管理、党风廉政、部门业务等,指标设置时注重结合工作职责,突出重点任务,因职位、部门、岗位区别设置,既考虑共性指标的统一约束,又考虑个体之间工作性质、工作量及衡量标准的客观差异,增强指标的辨识度,体现“对不同的人、考不同的事”。三是必须将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挂钩。把税务人员所属单位或部门整体的组织绩效考核结果,分别以不同的比例与其个人绩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目的是为了形成组织和个人的责任利益连带机制,促进干部职工增强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形成一种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良性促进、共同提升的管理格局。2.注重过程监控,掌握绩效动态在绩效实施过程中应做好过程监控工作,通过痕迹管理、实时监控、数据对比、差异分析和定期通报等方式,及时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偏差、持续改进和提高绩效,解决绩效管理过程中“重部署、轻落实”的问题。一是总体情况分析。可以将当期指标数据和往期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税收业务类指标和执法监管、服务类指标。二是工作现状分析。对目前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指标完成明显异常的情况,应开展更细致的调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策略。三是重视趋势分析。注意使用数学手段和管理工具,对一些趋势性的现象进行提前分析判断,提出下一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措施[5],既可以继续原定指标计划不变,也可以根据形势进行必要的调整。此外,可通过建立并落实效能督察、执法检查、督查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促使各级干部职工采取有效措施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例如,某县地税,每月由分管领导组织召开绩效讲评会,通报绩效指标完成或进展情况,绩效办公室按照部门进行点评,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绩效改进建议,并督办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填报工作。每季度及时根据绩效考评情况编制《季度绩效分析报告》,并召开绩效专题会议,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查缺补漏,弥补短板,改进提升。对绩效考评结果进行横向、纵向全面对比,掌握绩效动态,深挖影响绩效结果的因素,对推进工作不力的,由主要领导和主管绩效管理的领导约谈指标定责部门负责人,并责令限期整改,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促进绩效不断进步。3.科学评价业绩,确保考核有效一是规范绩效评价环节。将考核部门与考核人员相结合,做到考核前有部署,明确分工和要求;考核中有监督,成立考核委员会组织,设立现场监督、结果公示、复议等环节循序渐进;考核后有总结,对问题要查找原因,根据原因进行整改,如是制度问题则及时进行修改[6]。二是完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综合考虑各部门业务性质、工作量、技术要求、工作复杂程度等因素,将加分、减分因素有机结合,形成激励、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使考核结果公平客观。

(二)基层税务部门激励乏力之解

1.转变思想认识,构建健康的绩效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绩效价值导向,把税务绩效管理与组织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税务绩效管理推进组织文化建设,促进绩效管理与税务文化的相辅相成。通过完善绩效管理机制,建立绩效管理平台,规范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和实施、绩效监督和反馈等一系列管理行为,引导税务人员树立正确和健康的绩效价值观,调动员工凝聚思想共识,激励税务人员正气,追求工作绩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行政效能持续提升。某县地税在2016年组织了多次全局干部职工的绩效工作培训会,为干部职工全面介绍绩效管理体系、操作模式和结果运用,此外,还转变过去以工作任务、责任担当为主的绩效宣传导向,把绩效与职工荣誉联系起来,用绩效说话、用业绩比赛、用结果证明,使大家认识到绩效管理不仅不会成为负担,反而可以促进工作,干部职工参与热情明显提升,良好的绩效氛围逐步形成。2.强化结果运用,注重正向激励绩效管理能否促进税务人员完成工作业绩、提高工作效能、推动税务部门和人员共同发展,关键取决于结果的合理应用,因此,基层税务部门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基于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税务系统的特性,树立战略性人力资本管理的思想,将绩效管理系统与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培训开发、薪酬激励以及职业发展系统等紧密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共同促进公务员个人绩效以及政府整体绩效的改善[7]。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注重正向激励,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机遇,搭建平台,真正发挥绩效改进管理、推动税务事业发展的功能。3.创新激励机制,充分用好“胡萝卜”和“大棒”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行为依赖于其结果,即个体倾向于重复那些伴随有利结果的行为,而不重复那些伴随不利结果的行为。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即奖惩。《公务员法》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对奖励和惩戒作了规定。基层税务机关要用好奖惩还需进一步创新。一是丰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在精神奖励层面,可开展绩效认可计划、改善工作条件、工作交流、职位升迁、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明确的职业规划等,还可以建立税收管理业务各个领域的荣誉,如针对税收业务可设立专业化人才、业务骨干、业务标兵、专项工作先进个人、人民满意公务员等荣誉称号,对此进行专项奖励,同时,将激励方式固化、常态化。在物质奖励层面,可采用调整薪酬等级、奖金、奖品等方式进行奖励。二是针对踩法律法规高压线的行为,要及时发挥“大棒”的“威力”,充分利用绩效管理工具,使行政问责具有更加可靠的事实及数据,提高行政问责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廉政监督、民意测验、考核问责机制,把考核反馈延伸到对考核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中,拓宽税务干部和纳税人参与绩效管理的渠道[8]。同时,提升行政问责力度,强化制度约束,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违反政策法规、绩效低下的工作人员区别不同性质,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也使一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者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责任倒逼促使全体税务人员认真勤勉。四、结语绩效控制是税务绩效管理的核心因素,它确保绩效管理朝向正确的方向;激励是税务绩效管理的关键动力,它为绩效管理提供能量。绩效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税务系统若实现绩效管理“一年试运行,两年见成效,三年创品牌”的总布局,可借鉴企业绩效管理实践和经验,配套完整的绩效管理机制,建立转变机关思想作风、以人民满意度为导向、培育绩效文化、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技术手段“五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税务部门执行力和公信力,提高税务服务品质,树立良好形象。

作者:史雪琳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军,杨海光.基于BSC的税务组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14(15):67-70.

[2]于魏华.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2):159-162.

[3]肖恺乐.基于控制和激励的税务绩效管理探讨[J].税务研究,2015(11):69-72.

[4]李永生.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困境及其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2011(23):6-7.

[5]曹锦阳.绩效分析在税务绩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与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3):150-159.

[6]孔蓓蓓.基层税务部门绩效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7]刘昕.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亟待梳理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07(4):37-39.

[8]赵小松.我国地方税务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