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管理制度研究3篇

时间:2022-06-13 10:25:01

水利管理制度研究3篇

第一篇

1问题的提出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总书记在0十七大0报告中强调,要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同志在200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出发,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建立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统筹、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0。社会各界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反响热烈,认为这是适应我国水情和现代化发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地强烈要求尽快建立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1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5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6中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提出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2工作进展

2009年,水利部结合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联合八部委向国务院报送了5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6。2012年初,国务院印发5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6,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出具体安排部署,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等总体要求;提出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0管理的主要措施;强调落实责任,健全机制;明确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以确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在落实,建立责任与考核制度,是确保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的关键。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5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6,明确国务院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5办法6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考核工作组具体实施。考核内容:一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情况:主要是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3类共4项控制目标。二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考核结果将作为主管部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5办法6的实施,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关键措施和根本保障,必将有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主要内容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人水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工作重心,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坚持改革创新为推进管理的不竭动力,统筹协调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和水生态与环境安全,着力推进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向节约保护优先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水资源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3.1.1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3.1.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对取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3.1.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3.1.4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0是管水的/底线0,是针对取水)用水)排水的整个用水过程的三环节构筑的水资源管理/底线0,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所在。

4主要体现

与以往的水资源管理相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4方面:

4.1.1管理目标更加明晰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建立三条红线,提出了近期全国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达标的约束性指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要控制在6350亿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现状下降3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153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同时,将全国目标分解到各流域和省、市、县,使水资源管理目标在各个管理层面明晰化、定量化。

4.1.2制度体系更加严密

5水法6、5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6等法律法规奠定了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框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就是要在已有制度框架下,丰富、细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节约用水制度、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提高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形成严密、精细、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使每一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1.3管理措施更加严格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了比以往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例如:对取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对超过用水计划及定额标准的用水单位,依法核减取用水量;对达到一定取用水规模以上的用水户实行重点考核;对新、改、扩建的建设项目,实行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实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对现状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等。这些措施更为严格,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4.1.4责任主体更加明确

5水法6、国务院/三定0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责。在此基础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用水户和全社会的责任。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辖区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的落实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建立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用水户具有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义务,并应依法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全社会要形成节约水、保护水、爱护水的社会风尚,并通过强化舆论监督,公开曝光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促进人水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新形势下我国水资源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它与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内容一起,共同诠释了民生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基本内涵。

作者:陈欣1,姚水萍2沈仁英1工作单位:1.浙江省水利厅2.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第二篇

一、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执行存在的问题

建立健全水利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水利档案工作的保证,水利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必须由水利管理权威部门制定,是水利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建设过程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涵盖了水利建设项目参建单位的岗位责任制、文件归档制度、文件保管制度、档案鉴定制度。目前,在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贯彻与执行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档案资料管理职责不清,制定的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没有明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水利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管理应承当的各自工作职责。二是水利建设项目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执行力度与监督、协调工作。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协调工作,可以保证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执行的对策

泉州市石壁水库位于南安市水头镇大盈溪上游,总库容6147万立方米,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中型水库。近年来,不断加大水库建设投入,先后开展了除险加固工程、灌区节水改造、信息化建设等工程项目。在水利建设过程中,石壁水库档案管理部门深入探讨如何强化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结合工作实践,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确档案资料管理各参建单位应负的职责是根本

1.明确档案资料管理各参建单位应负的职责有利于归档制度的执行。归档制度是保证水利建设项目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能够完整、准确、及时归档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文件材料和档案鉴定的重要依据。准确反映水利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监理过程的归档制度涵盖了各参建单位档案资料的形成与积累,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系统,满足水利建设项目各项工作查考利用的需要。

2.由于各参建单位在水利项目建设的工作性质不同,应参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制定适应各参建单位档案资料的形成与积累规律管理,操作性较强的档案资料工作职责,确保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符合国家规范。

(二)细化水利项目建设单位档案资料管理的责任是关键

为确保归档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质量,细分各参建单位的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能够保证档案资料形成与积累、归整理工作顺利开展。

1.水利项目建设单位的责任。建立健全建设单位的档案工作网络体系,确定档案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各项目档案工作的负责人。项目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要负责建设单位形成的项目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立卷归档,同时组织、监督和检查各参建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及时向有关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已经组卷的水利建设项目档案。

2.水利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单位的责任。将水利建设项目文件的管理列入项目计划,按照项目所属关系,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项目负责人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勘察、设计单位档案资料管理部门,应将本单位形成的水利建设项目文件立卷后向建设单位移交。

3.水利建设项目施工单位的责任。施工单位负责整编承包水利建设项目施工范围内,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和水利工程项目竣工图。水利建设项目实行总承包的,档案人员要监督、指导各分包单位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包范围内的水利建设项目档案,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4.水利建设项目监理单位的责任。《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十四条“工程建设监理程序”规定:工程建设监理应”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签署建设监理意见”,并在“建设监理任务完成后,向项目法人提交“工程建设监理档案资料”。因此,监理单位对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应负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方面,是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档案资料,特别是对竣工图的完整、准确性进行监督和审查的责任:另一方面.应对监理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与移交。

(三)依据项目生命期,做好水利项目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与协调工作

项目生命期确定了将水利建设项目的开始和结束连接起来的整个阶段,反映了在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过程中,谁做什么和怎么做,如何确保项目档案资料质量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这些工作内容是通过各参与水利项目建设的单位收集与整理项目档案资料来体现,每个阶段的项目任务各异,各阶段形成的项目文件比较完整地重现水利项目建设全过程。在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强化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必须依据项目档案形成与积累的生命期,加强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对项目全过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与协调工作。一是项目开工前的组织与协调。根据水利档案管理规定,归档的档案资料应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参与水利项目建设的各方应从工程建设准备阶段,就应指定档案资料管理的责任机构与责任人,负责参建单位归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移交工作,履行其档案资料的管理职责。此时,建设单位的档案部门应与监理单位一起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工作。在项目开工前,检查各参建单位是否已落实档案管理制度,专、兼职档案资料人员能否适应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要求,针对建设项目档案资料形成情况,制定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表。同时要求参与项目建设各方认真编写《交工档案资料编制说明》,并组织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进行讨论确认,形成各参建单位达成共识的《《交工档案资料编制说明》,作为项目建设档案资料归档标准的依据性文件。二是施工过程中档案资料质量的检查指导与控制。具备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责任心强的档案人员,才能在施工过程对档案资料的管理真正在起到检查与指导作用。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与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制定项目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在施工过程,建设单位要建立档案资料管理业务培训制度,对施工单位的兼职档案员提供适时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档案收集与整理存在的问题。其次,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对项目档案资料的实时监控功能。监理人员每天都工作在施工现场,能够随时检查施工单位形成的工序报验材料和隐蔽工程报验材料的档案资料是否符合标准,内容是否真实有效。归档的档案资料,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工程实体同见证材料数据档案相符,施工单位才能进行归档档案资料的组卷。最后,做好项目中间交工前的档案资料的检查与指导。各单位在中间交接验收前,组织参建各方人员对交工资料进行综合检责,但由于时间限制.一般也只会以抽查形式出现,归档资料有些会存在遗漏现象。这种情况的处理,需要提前通知施工单位进行自查,以确认的《交工资料编制说明》为依据,及时解决档案资料不规范的问题。在综合检查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各专业项目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档案员一定要到现场,分专业进行检查,对即将调离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整理的交工文件,要全部检查,出现问题,立即整改。竣工图部分重点确认变更到图与实物相符。随机资料要重点检查与设备开箱清单是否定相符,有无档案资料遗失情况,因种种原因而丢失的资料,应与厂家取得联系补齐丢失的资料。对未进行仪表联校等部分资料,中间交工后要随时跟踪检查,档案资料完整系统后归入交工文件中。三是编制文件竣工阶段,严格档案资料归档制度的执行。水利建设项目施工及设备安装调测完成后,施工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开始阶段签订的《交工档案资料编制说明》编制竣工文件,监理单位负责审核竣工文件,依据归档范围,要求竣工文件编制单位进一步收集所缺少的重要文件,文件数量应满足合同或者协议规定的份数。严格执行档案资料归档制度,例如,建设单位档案部门配合监理部门,审核项目文件整理与归档的质量。同时检查项目文件的组卷是否遵循水利建设项目文件的形成规律和成套性特点,保持卷内文件的有机联系;项目文件的组卷应达到分类科学,组卷合理;法律性文件手续齐备,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四)推进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为执行制度奠定基础

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信息化,是促进水利建设项目参建单位对项目档案资料收集、整合、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为建设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和监理单位实施管理与控制项目文件的流量、流向提供技术保障。一是由初放型的计算机单机管理,实现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网络化管理。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与水利项目建设单位档案资料实现统一著录标准、统一项目文件整理标准;建设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和监理单位通过网络检查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二是改变改变了传统落后的业务指导方式,善于运用网络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的支持水利项目各参建单位专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咨询,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服务。总之,搞好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是我国水利项目建设过程中一项持续性、技术性的工作。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必须逐步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紧跟档案信息化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现代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新模式,促进水利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科学发展。

作者:张明兰工作单位:泉州市石壁水库管理处

第三篇

1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认识

按照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浙江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了全面部署。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国家,省委、省政府对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基本态度,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解决水资源问题的热切期盼,也体现了广大水资源工作者对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决心和意志。浙江省深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关系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平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可以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平安浙江”、“美丽浙江”、“生态浙江”的重要保障;也是浙江省完成国家水资源考核指标的必然要求。

2浙江省落实“三条红线”的任务

在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文件和政策后,浙江省政府出台了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6,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5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启动第一批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通知6和5浙江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6。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省水利厅先后出台了5浙江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6、印发了5浙江省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编制大纲(试行)6。当前,各项任务已经明确,重在抓好落实。

2.1.1划定“三条红线”

用水总量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指标,浙江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包括用水总量、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浙江省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水利部核定的229亿m3(不含环境配水量),根据近几年工业和生活用水比例,确定2”15年工业和生活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118亿m3。考虑全省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预留5%左右水量作为调配。其余的水量以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为基础,分配给各市。水利部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用水效率控制指标,2”15年核定给浙江省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比2010年下降2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581。结合浙江省实际,确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万元GDP用水量3个指标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指标。根据水利部核定值,确定浙江省2015年用水效率控制目标为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78m3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39m3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1581以上。综合考虑各市近几年实际用水效率,合理确定各市下降率。纳污红线管理的基本单元是水功能区。2015年水利部核定浙江省的水功能区达标率为62%,水利部确定的水功能区选择原则有保护区和保留区原则、缓冲区优先原则或不影响下游原则、饮用水安全优先原则、就高不就低原则(现状达标率高于国家目标的,按照不低于现状的目标控制,低于国家目标的,须达到国家目标要求),据此选择浙江省考核水功能区。在水功能区现状水质基础上,结合“十二五”期间水环境改善工程,确定浙江省2015年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目标为60%以上。为保障供水安全,加强跨行政区交接水质断面管理,在国家纳污控制红线指标基础上,全省增加县城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跨设区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考核指标。(1)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按照尊重现状用水、适度从紧控制、预留一定水量、参考水利部分解原则并结合浙江省实际进行分解。将水资源公报中各地市2010年、2011年较大用水量作为现状,按照现状用水总量与省水资源综合规划50%频率推荐方案2020年需水预测成果,内插推求2”15年需水量。如有部分地市推求出的水量指标低于或基本接近现状用水量,则根据全省2015年用水总量增长趋势,以现状各地市用水量的权重进行分解,作为这部分地市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其余地市用水量按全省总控制用水量进行同比例缩减,以保证全省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缩减后的用水量作为最终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2)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其中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按照梯级递减的原则,即用水效率相对低的地区下降幅度大,用水效率相对高的地区下降幅度小的原则分解。按照现状各市万元GDP用水量指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变化情况划分为4个档次,按照20%、30%、35%、40%的幅度下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照5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意见6中指标执行。(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根据已明确的水功能区考核名录,以水功能区所在市现状水质达标率为基础,考虑全省达标要求,测算得到每个市水功能区达标率指标。其他控制指标按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考核要求执行。各市根据省分解的控制指标,设定原则将指标分解至各县(市、区),作为下一步考核的依据。

2.1.2明确工作重点

(1)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编制、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防洪(潮)要求相适应,未通过水资源论证的有关规划不得批准实施;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未依法通过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实施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对取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采用暂停或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加大地下水管理力度,在地表水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求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禁止取用承压地下水,限期封闭承压地下水井;严格执行杭嘉湖、甬台温地区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全省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取水要经“许可”,用水要实行“有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水资源使用要实行统一调度。(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各项引水、调水、取水、供用水工程建设必须首先考虑节水要求;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地区要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高耗水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合理调整供水原水水价,完善分类水价;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应制订节水措施方案,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即“三同时”制度);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制订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鼓励非常规水利用,水资源紧缺地区,新建大型公建设施及一定规模以上的住宅小区,应当配套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和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建立取水户实时监控名录,对公共制水企业、自备取水大户等进行取水在线监控。(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完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完善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查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日常监管;对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权限上收一级,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对现状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或水功能区达标考核不合格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公布重要饮用水源地名录;加快推进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完善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备用水源建设,完善备用水源地保护制度;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严禁非法占用水域,维持一定的水面率,建立健全水生态补偿机制。(4)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批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化市、县(市、区)建设。争取到2015年,全省103的市、县(市、区)基本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到2020年,全省203的市、县(市、区)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节水型社会建设基本形成。为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制定节水型载体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建设一批节水型示范灌区、企业、学校、社区等,加强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促进城镇生活节水。到2015年,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133万hm2(35”万亩),创建节水型示范灌区55个;全省重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规模以上)达到65%;全省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9”%。

2.1.3严格考核问责

为确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到位,需明确一系列最严格的责任考核措施。要明确各级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要对本地区水资源管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负总责;要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逐级落实责任,并实行严格问责制。要把水资源管理主要指标和工作内容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序列,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生态保护财政转移支付、水利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力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部门,则将酌情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等形式进行督促。

3近期水资源管理工作任务

3.1.1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

建立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各市根据全省分解的“三条红线”2”15年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所辖县(市、区),建立市对县(市、区)的考核制度。积极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建设。舟山、永康、台州市本级、绍兴市本级(含绍兴县)、平湖市等已列入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各试点地区组织编制方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在2”15年底前完成试点建设,为全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示范,积累经验。推进余杭区、余姚市、慈溪市、象山县、乐清市、江山市、开化县等27个严重缺水或现状水资源管理基础较好的第一批27个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此为平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倡导文明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推动节水减排,促进水环境改善。

3.1.2扎实做好水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开展全省主要水系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完成台州椒江流域、舟山市和杭嘉湖地区水量分配工作,制订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技术导则,并开展钱塘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配合太湖局完成太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推进计划用水管理。制定有关区域、用水户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对各市、县年度用水实行总量管理,对取水户实行年度用水计划管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建设,在2”15年底前建成全省地下水动态监测体系。严格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提出合理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征收范围和分类结构,修订完善5浙江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6。

3.1.3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开展节约用水通报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各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本情况。加强取水计量监督管理。制定进一步加强取水计量设施规范化建设标准,开展计量设施规范化建设工作,达到取水监管的基本要求。加快取水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完成对年取水量超过1”万m3的非农业取水户的实时监控管理,并逐步扩大限额以上的公共供水的非居民用户的取用水在线监控。强化用水管理,进一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

3.1.4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水功能区监测,加强对国家和省级考核重点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工作。落实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根据入河湖排污口补充调查成果,建立主要水功能区排污口数据库。加强入河排污口日常监管。315推进节水试点和载体建设工作加快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进展。推进温岭市和开化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制订出台节水型载体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作者:江影王亚红陈欣工作单位:浙江省水利厅